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2020-03-03 15:30:0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棠中《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教学案

一、教学目标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中国各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4)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5)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6)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7)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二、质疑拓展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 2: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3:爱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4、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5、弘扬民族精神是我国当前所有工作的中心

6、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因此应该借鉴和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7、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三、巩固训练

1.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而我国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戏剧同样享 誉世界。习近平主席在访英期间倡议2016年中英两国共同纪念莎士比亚和汤显祖逝世 400周年。这体现了 A.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C不同民族文化的逐渐融合 D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

2.新中国刚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对此,毛泽东自信的宣告:“封锁吧,封锁他十年八年,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事实证明,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使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说明,自强不息的精神

A.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B.是鞭策中华儿女不断进取的精神力量 C.在任何时期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D.是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主心骨

3.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从事抗疟新药的研究。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她并不气馁,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2015年诺奖得主屠呦呦的这段经历 ( ) A.集中体现出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B.表明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C.说明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D.体现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4.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A、阶级性 B、包容性 C、民族性 D、地域性 5.全国政协常委会决定将在2016年11月12日隆重举行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活动。孙中山“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地从事革命事业所表现出的中华民族精神是() A、善良朴实 B、爱好和平C、自强不息 D、艰苦朴素

6.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带有了“互联网+”的特质,让普通作者,甚至是观众都能和电影制作方零距离接触,让他们之间能够畅通无阻地进行沟通,为电影带来更优质、更受欢迎的内容。这说明

①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创新的主体 ④人们既创造和发展文化,也获得和享用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16年1月25日,锡剧《紫砂梦》在南京紫金大戏院隆重上演,这是一部百年丁蜀紫砂壶的创业历史,更是一曲丁蜀人民与日本侵略者抗争到底,用生命奏响的紫砂之歌。由此可见

①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主要途径

③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④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美国学者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认为,现在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是“文明的冲突”,即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冲突以及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冲突。这一观点

①没有看到文化在传播中相互交流与融合 ②否认了文化具有民族性

③否认了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④否认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中国有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了外国文化产业资源,如日本版《三国演义》、《西游记》、美国版《花木兰》、《功夫熊猫》等,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经济效益。这启示我们

A.要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B.应大力提高我国民族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10.2015年7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土司遗址”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48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申遗的不断成功

①表明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再次展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进一步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是因为它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2015年11月,国家文物局对南京地铁5号线设计方案表示“暂不同意”,要求方案对“文物影响评估报告”进行补充和修改。这种将“文物安全审批”前置,保护文化遗产的做法在国内尚属首次。这是因为文化遗产()①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对展现文化的多样性有独特作用

③有助于全面继承传统文化 ④对研究人类文明演进有重要意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随着时代的发展,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云南的吊脚楼、山西的窑洞,这些建筑已不适应今天人们的生活习惯,可是人们依然会怀念。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②精神活动需要借助于物质载体 ③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漫步景区,打开手机连接龙门石窟官方微信服务号,3D实景地图、语音导游、在线客服“连接一切”的互联网思维融入丰富的历史,更能让游客听懂龙门石窟石头发出的“声音”,获得不一样的体验。龙门石窟 “互联网+”智慧旅游上线()

①实现了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②通过市场运作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通过科技讲步促进文化的传播④说明外出旅游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手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据调杳,大多数年轻观众不喜欢戏曲,觉得“没感觉”,其重要原因是戏曲题材内容与时代脱节、节奏太慢,与影视、互联网等其他娱乐文化相比戏曲形式不够丰富。下列做法中有助于让传统戏曲得到更多年轻人青睐的是()A.为传统戏曲文化注入时代精神B.摒弃传统戏曲文化中的糟粕 C.固守传统戏曲的稳定性和特色D.让人民群众成为戏曲创造的主体 15.地名中包含了多种多样的文化信息,与当地的民俗风情、传说故事、宗族构成、宗教信仰、历史人物等文化密切相关,例如镇江西津渡,不仅是一个纯粹的古渡口名,而且赋予了深厚的人文内涵。地名的形成说明了()①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③意识的形式具有主观性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研究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就要对中华文化进行护根、承脉、铸魂、补钙。其中,护根,就是保护、涵养梳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承脉,就是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这是因为

A.中华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见证 B.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C.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 D.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17.(2016·南通一模)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在抗日战争中的锤炼和升华。抗战精神

①贯穿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②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③源自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实践 ④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15年暑假,教育部等部门发文规定,中小学要明确并保证劳动教育课时,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开展劳动探究活动,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质。从文化角度看,这是因为

A.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B.教育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D.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要前提

四、补充训练

19、下列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汉字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歌曲《中国话》中的这句歌词从一个侧面说明 ( ) A.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B.中华文化不断走向世界

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D.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主导地位

21、“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谈,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状”,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 ) A.源远流长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包容广纳

22、清代魏源写过一首诗来形容珠江文化的二重奏:“濠镜羊城水气氲,华夷估舶(注:估舶意为商船)自成群。门前潮汐家家海,檐际榕棉寺寺云。”这说明珠江文化 ( ) A.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是多种文化交融而成的 B.带着自己明显的区域特征,与其它区域文化完全不同

C.是珠江人在珠江地区创造的文化,对中华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D.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征

23.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 ) ①中华文化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 ②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③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有位教授用三首诗词来形容三大江的文化特色。

24、“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句话可以用来表达中华文化的 ( ) A.包容性 B.不平衡性 C.同一性 D.时代性 2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代诗人王勃的这句名言体现的民族精神是 ( )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五、简析

1.材料一“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讲述的故事引起广泛共鸣。青蒿素的发现并非偶然,屠呦呦领导的研究小组反复筛选、试验,经过190次失败后,受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启发,1971年用乙醚成功提取出青蒿素。1984年科学家们实现青蒿素的人工合成。2004年青蒿素作为“中国神药”走向世界

材料二 屠呦呦在颁奖演讲中说道,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中医药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在青蒿素的研发过程中,汲取其精华,走中西医药相结合的道路,优势互补,从而造福人类

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发展中医药文化的认识。(6分)

2.“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首次系统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从实际情况看,“五大发展理念”既是对过去30多年发展遇到问题的总结,也是下一个周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理论上的飞跃。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但将发展的重心从“经济建设为中心”明确转移至“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这意味着,“十三五”则更注重“质”的飞跃,强调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并据此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

当然,实现、贯彻这“五大理念”绝非易事。以创新为例,创新发展除了在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有重大突破,更重要的是形成激励创新的制度生态。基于此,“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等。这种将创新提升至制度生态,无疑是对创新理念的更高层面的认识。

下一个五年,我们能不能真正贯彻五大理念,决定着中国的命运和未来。如果中国在这五年为这五大发展理念构建起真正实施的制度和公共政策架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能够成为人类历史上第十四个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

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我国制度创新的路径提几点建议。(6分)

3.没有他们,中国不可能有如此高速的经济增长;没有他们,中国不可能实现“保八”的 目标;全世界都以敬佩和畏惧的目光,注视着这个东方的群体,他们的名字就叫中国工人。美国《时代》杂志16日宣布,“中国工人”作为唯一一个群体获得亚军。这肯定了中国工人在苦难面前挺起的不屈的脊梁,肯定了他们在国际金融危机和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特殊贡献。中国工人入围《时代》年度人物又一次振奋了民族精神。

(1)上述材料中“不屈的脊梁”指的是什么?中国工人为什么要挺起“不屈的脊梁”?

(2)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

(3)怎样挺起“不屈的脊梁”?

棠中《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教学案答案

单项 1-5ABABC 6-10CDABB 11-15CCBAB 16-20BDCDB21-25AACAD 质疑拓展BBBBBBB

1、①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要尊重中医药文化,培育好、发展好中医药文化。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中医药文化的繁荣,要立足实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做到中西医药的有机合,从而造福人类。③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彰显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要弘扬中医药文化,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化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④中医药文化是宝库,要树立高度的中医药文化自觉和自信,深刻认识其地位作用、正确把握中医药文化发展规律、主动担当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历史责任。

(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3点给6分。若②答“中医药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对待中医药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给1分)

2、①实现制度创新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实践;②继承优秀传统,兼收并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交流,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推陈出新。③着眼于人民群众的需求,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制度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每点2分,共6分)

3、(1)“不屈的脊梁”指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国工人之所以要挺起“不屈的脊梁”是因为: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2)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具有继承性、稳定性。 ②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3)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棠中《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教学案答案

单项 1-5ABABC 6-10CDABB 11-15CCBAB 16-20BDCDB21-25AACAD 质疑拓展BBBBBBB

1、①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要尊重中医药文化,培育好、发展好中医药文化。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中医药文化的繁荣,要立足实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做到中西医药的有机合,从而造福人类。③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彰显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要弘扬中医药文化,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化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④中医药文化是宝库,要树立高度的中医药文化自觉和自信,深刻认识其地位作用、正确把握中医药文化发展规律、主动担当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历史责任。

(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3点给6分。若②答“中医药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对待中医药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给1分)

2、①实现制度创新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实践;②继承优秀传统,兼收并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交流,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推陈出新。③着眼于人民群众的需求,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制度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每点2分,共6分)

3、(1)“不屈的脊梁”指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国工人之所以要挺起“不屈的脊梁”是因为: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2)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具有继承性、稳定性。 ②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3)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3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学生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卷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月考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主观题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Microsoft Word 文档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检测题最新

高二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试卷

文化生活第三、四单元重点知识

届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验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doc》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