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文章

2020-03-02 13:28:2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新课改下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几点感悟

高中新课程改革犹如习习春风已经吹遍了我市的每一个中学。笔者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区级普通高中学校。在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对新课改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几点感悟,为便于交流以共同提高,更好落实新课程教学,现将其概括总结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1.教材与新课程标准如何对应

新教材淡化了知识的内在联系,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活动,对完全落实课程标准要求而言显得过于理想化。大量的探究活动,其目的是从真实情景或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入门;而淡化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压缩在时间非常有限的课时内,要求学生跳跃性思维,却带来断层感和挫折感,无疑又影响新课标教学目标的落实,也不适合中等偏下这一层次学生的接受。

2.教辅资料与新课标不配套

学生教辅资料偏旧,参考答案思维答法老套,教师用书中有的提法仍沿用旧教材甚至出错。使学生无兴趣做、懒得思考、不屑于动笔或干脆不练。

3.学生双基不扎实,课时不足,学习起来捉襟见肘

由于学生对中考政治开卷考的错误认识和初中教学及考试的短视性操作,形成学生急功近利的学习心态和应对方式,进入高中,门槛一下提高,加大了衔接上和适应中的难度。课堂、作业、答卷中暴露出学生缺乏对知识的表述、理解、整合的能力,对材料、观点和设问的阅读能力、运用理论术语分析问题的能力、规范地书写、有逻辑性地组织答题能力欠缺。加上教学课时不足,对知识的生成、消化、理解缺乏,学习难度增加了,学有所获就不太明显。

4.学习动力不够、学生生活经验贫乏,教学生活化有难度

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缺乏,课堂上往往只注重做笔记,或者囫囵吞枣似的识记知识点,或者仅仅为了课堂活动而活动。绝大部分学生在家庭的过多关怀和直接保护下获取生活经验的途径还较少,探究活动效果不理想。

二、解决的方法与途径

1、围绕新课标,树立新理念,适当调整教材内容

我们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做到: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比如:

①有所突出,各课突出关键词主干观点,第一课的核心是介绍“货币理论”;

②有所引伸,降低学生起步的门槛,第一课第一框题调整为两节课,围绕货币的 “神”(神在何处、为什么神)和“奇”(奇在何方、为什么奇)两个问题展开,货币的“奇”主要通过货币形态的发展来认知,“神”主要通过货币的职能来理解;

③有所改造,利用时事新闻、生活热点设计阅读材料,取代教材中的部分探究活动,关于“公司的经营”就有许多典型案例可供学生讨论分析;

2、辩证运用传统教学,强化对核心观点的体验和感悟

基于新的教学理念,课程专家建议把课堂交给学生,于是老师讲授少了学生讨论多了。但一段时间实施,我发现:主要发言者仍然只是部分活跃分子而另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大多数时间是在看别人的“表演”,自己不准备,也不想思考。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在课堂上的收获反不如以前。这样下去可能导致:学生中能力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走向两极分化,则课程改革“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就会落空。

针对政治学科的特点,根据我校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立足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巩固。虽然尝试了一些课堂模式教学,组织了一些综合探究活动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验、感悟,但仍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加以辩证运用。我认为:该探究时就探究,该传统时就传统,关键在于实效性,在于提高全体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3、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积极探索新的评价方式 现有人教版配套的《新课标新学案》、《教师教学用书》实际上与新课标不太配套;高考的考试要求有可能和新课标的要求不一致。要兼顾高考结果和素质过程,就要注重过程的有效管理,克服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重视和开发非智力因素,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鼓励和培养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确实,新事物的产生、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必须要经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新课标好似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帆船,必然要经历风吹雨打,惊涛骇浪。而我们,一线的教育教学工作者们,就是那帆船上的舵手,要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意志,更要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念。唯有这样,我们的新课程教学才能教学相长,学有所获。

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是一个重大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有勇于探索、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在课堂实践中去不断总结和提高,这样,思想政治课教学定会有所发展,迎来美好的明天。

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之我见

涪陵九中 高世美

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的展开,而关注学习方式的改革,寻找教学创新之路,己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更好推进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充分发挥高中政治课探究式学习中教师的作用,笔者认为高中政治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引导学生确立“我要学”的主动学习态度

激发学生政治学习的主动性是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前提条件。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中的学生在压力下被动学习的情况,让学生直接参与学习过程,体验政治、解读政治,并参与学习评价的全过程。如,我在讲高一经济与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框题时,不是急于让学生记住概念,识记重点知识,而是针对学生的实际生活,设置疑问,比如: “你的家庭在日常的生活中有哪些消费?”、“我们在消费时是否存在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我们中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怎么去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学生深入探究,广泛调查,教师利用讨论课的形式让学生自主讨论、发言并总结出结论,加深对问题的深入认识与理解。这种学习氛围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为提高,教师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要让学生确立学习的责任感,才能真正的将学习与生活、成长、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其次,要引导学生具有“我能学”的独立学习意识

传统教育低估、漠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忽视、压制学生的独立要求,教学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的任务就是被动接受知识。在这种学习状态下,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不断丧失,缺乏独立的见解,失去了创新意识,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这是传统政治教学的弊端。

每个学生,除特殊原因外,都存在着一定的显在与潜在的独立学习能力,都有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独立性,积极鼓励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进行学习,在学习中发展独立学习意识,形成独立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研究、探讨、辩论等形式,使学生的独立性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第三、要引导学生在“过程”中学会学习

传统的政治教学重结果、轻过程,而缺乏过程的学习是不完整、不全面的学习。从认识论和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政治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完整过程。所以,学生政治学习的过程,不仅仅以掌握政治知识为唯一目标,而应力求在知识、能力、思维方式、情感领域完成课程目标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要求。

当前新课程大力提倡的活动课程和研究性学习,突出了政治学习的过程性,强调学生在过程中主动探究政治和体验政治,这有利于学生转变重结果、轻过程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研究”中学习。

第四,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体验”

传统的政治教学重政治知识的感知,轻政治情感的体验;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教育,轻视学生良好个性的养成。作为人文学科的政治知识,若缺乏相应的体验、感悟,仅仅死记硬背,学生是难以形成政治的认同感、责任感和政治意识的。强调学生政治学习的体验性,是因为在体验的过程中,政治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解的智力范畴,已渗透、扩展到情感、人格等非智力领域,使学生的政治学习过程不单是知识增长、能力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激发、人格健全的过程。

政治学习的体验性强调参与和实践,即自己去经历,用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学生掌握理解政治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情感、促成个性发展的需要。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和开发政治课程教育资源。如,组织辩论会,举办政治讲座,进行政治方面的社会调查,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在这些政治学习活动中,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体验。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政治知识,而是主动探究与体验政治,并形成相应的政治情感。

第五,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会合作是当今社会生存的条件之一。但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呈个体状态、自我奋斗,其合作意识难以萌发。而缺乏合作意识的人是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习的意义建构,促进学生高水平的思维和学习活动。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不断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与人交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课程改革提倡学生建立主动探究式学习,这种探究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有利于人际沟通、合作的良好空间。探究学习任务的完成,离不开同学之间的合作,也离不开与教师、社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在探究学习中,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学习的信息、方法和成果,增进了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

高一政治

高一政治

高一政治

高一政治

高一政治期中考试

高一政治工作总结

高一政治知识点

高一政治答案

高一政治测试题

高一政治期末考试

《高一政治文章.doc》
高一政治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