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建筑制图与识图教案第一章 投影基本知识

2020-03-02 02:51:4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一章 投影基本知识

一、教学目的;

掌握点、直线、平面的三面投影及作图方法

二、教学方法:

黑板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三、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相结合

四、学时分配:

讲课学时为2学时

五、重点、难点:

难点: 1.点的三面投影及直角作标的关系

2.平面上点和直线的作图方法

六、辅导安排:

课后安排辅导

七、教学内容

1.1 投影的基本知识

一、投影法:

概念:是从自然现象中抽象出来的,用来使空间形体产生平面图形,并通过投影图分析空间形体,在预设平面上表示空间图形的方法。

1、中心投影法:

其模型由投影面P和投影中心S组成,SA为投影线,投影线SA与平面P交点a,即为空间点A的中心投影,中心投影不能反映空间物体的真实形状,比实形大。

中心投影法:投影线都从投影中心出发的投影法。

2、平行投影法:投影线都互相平行的投影法,所得投影为平行投影,平行投影法分为正投影法和斜投影法。 正投影法(直角投影法):投影方向垂直与投影面所得投影为正投影 斜投影法:投影方向倾斜于投影面,所得的投影为斜投影

机械图样中一般都采用正投影,反映空间形体的真实形状。(如图1-1)

图1-1

1.2正投影的基本性质

1、具有不变性

(1)空间点又有唯一投影,点的一个投影不能确定点的空间位臵 (2)直线的投影一般情况下,仍为直线,点在直线上,点的投影必在直线上的投影上

(3)与投影面平行的直线的投影反映直线的实长 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影反映平面的实形

(4)空间平行的两线段,其投影仍然平行

2、等比性

(1)直线上点分割线段之比等于其投影长度之比 (2)两平行线段之比等于其投影长度之比

3、积聚性

(1)直线垂直与投影面,其投影积聚为一点 (2)平面垂直与投影面,其投影积聚为一直线

4、相似性

(1)直线倾斜于投影面,直线长度缩短,仍为直线 (2)平面倾斜于投影面,投影是类似形,面积缩小

总结:直线垂直投影面,投影积聚点,直线平行投影面把实形现,直线倾斜于投影面长度缩短,形不变。

1.3点的投影

点是最基本的几何元素,由正投影的特性可知,由于点的一个投影不能确定点的空间位臵,因此我们常把几何形体放在两个或更多个互相垂直的投影面之间,向它们做投影形成多面投影

一、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1、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

水平投影面——H,正投影面——V,侧立投影面——W

2、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如图1-2

图1-2 (1)立体图:

空间点A向V面垂直的投影线,与投影面交于;;;a;, a;为点A的正面投影,向H、W面作垂直的投影线得水平投影a和侧面投影 。空间点用大写字母表示(如A、B…)水平投影用小写字母表示(a,b…)正面投影用( a′,b′…)表示,侧面投影用( a″,b″…)表示。

(2)投影图:

将三个投影面展成同一平面,将沿OY轴把H面、W面分开,将H面沿OX轴向下转 ,将W面沿OZ轴向后转 与V面展开成同一平面,OY轴分成H面上的OYH,W面上的OYW.

3、点的三面投影与直角坐标的关系:

可以把三面投影体系看成直角坐标系、坐标轴、坐标面、原点O,看作投影面、投影轴、点O。

点的坐标 已知点的两个投影就能确定点的坐标,也能确定第三个投影。

4、点的三面投影特性: (1)点的投影连线垂直于投影轴

(2)点的投影到投影轴的距离等于点的坐标,等于点到相邻投影面的距离

二、特殊情况下点的投影(如图1-3)

图1-3

1、投影面上的点:投影面上的点有一个坐标为零,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与该点重合,在相邻投影面上的投影分别在相应的投影轴上。

2、投影轴上的点

投影轴上的点有两坐标为零,在包含这条轴的两投影面上的投影都与该点重合,在另一投影面上的投影与点O重合。

三、两点的相对位臵(如图1-4)

图1-4

1、根据两点相对投影面的距离差(坐标差)可确定两点的相对位臵

2、已知两点的相对位臵以及其中一点的坐标,也能做出另一点的投影

3、原则:x大在左,y大在前,z大在上

1.4 直线的投影

一、直线对一个投影面的投影特性:

直线垂直于投影面其投影积聚为一点,直线平行与投影面其投影把实形现,直线倾斜于投影面,其投影长度直线对投影面的相对位臵:

1.一般位臵直线:对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直线。

2.特殊位臵直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直线

二、一般位臵直线的投影特性

图1-5 1.直线倾斜于各投影面,各投影长度小于实长,各投影均不平行各投影轴

2、投影与投影轴的夹角不反映直线对投影面的倾角。如图1-5

三、特殊位臵的直线

1、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对另两个投影面倾斜如图1-6 //H—水平线 //V——正平线 //W——侧平线

以正平线为例://V面,对H,W面倾斜,作正面投影反映实长

图1-6 特性:(1)在平行的投影面上投影反映实长,其投影与投影轴的夹角反映真实倾角

(2)在另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分别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长度缩短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对另外两个投影面平行如图1-7以铅垂线为例:先作H面上投影:

图1-7 特性:(1)在其所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为一点

(2)在另外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分别垂直于相应的投影轴,反映实长

3、投影面内的直线和投影轴上直线:

特性:(1)投影面内直线的一个投影重合于直线本身,另两个投影在投影轴上 (2)投影轴上直线的两个投影重合于它本身,另一投影积聚在原点 V面内为侧垂线,H面内为水平线

四、一般位臵线段的实长及它与投影面的夹角(如图1-8)

图1-8

1、作空间三角形:BC为AB两点Z坐标差

2、作平面直角三角形:

α:z坐标差所对的角,β:y坐标差所对的角,γ:x坐标差所对的角 简单画法:利用z坐标差,把水平投影做到V面上 例:已知线段AB的投影 ,A点的水平投影 ,β=30o,求b

图1-9

五、属于直线的点:

1、点和直线的从属性投影后不变(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点如果在直线上,则点的各个投影必在直线的同面投影上,反之,若点的各个投影均在直线的同面投影上,则点在直线上

2、点分割线段之比投影后不变(点分割线段成定比): 例1:已知线段AB及点K的投影,试判断点K是否属于AB如图1-9 例2:在AB上的C点使AC:CB=3:2,如图1-10

图1-10 1-11 例3:已知线段AB的投影( ),试定出属于线段AB的点S的投影,使AS的实长等于已知长度L。如图1-11。

解:(1)用直角三角形法求出线段AB的实长

(2)在 上截取长度L的线段 Ⅱ,过Ⅱ作图线Ⅱ ,使ⅡⅠ ,Ⅱ 交 于点 ,由 定出 ,点 即为所求。

六、直线的迹点:

1、迹点:直线与投影面的交点

(1)与H面交点为水平迹点M,与V面交点为正面迹点N,与W面交点为侧面迹点S (2) 迹点的投影特性;属于直线也属于平面 具有平面内点的投影特性,具有直线上点的投影特性

2、迹线的求法:如图1-12 (1)求水平迹点

① 水平迹点在H面上,因此迹点的正面投影在ox轴上

② 延长a'b 交ox轴于m' ,作M的水平投影m≡M

图1-12 (2)求正面迹点

延长ab 交OX轴于n ,由n引ox轴垂线交a'b 于n'≡N

3、特殊位臵直线的迹点:

(1)投影面平行线有两个迹点,(图1-13a) (2)投影面垂直线只有一个迹点,(图1-13b)

图1-13

七、两直线的相对位臵:

1、平行两直线:如图1-14

图1-14 投影特性:(1)三对同面投影相互平行(逆定理存在),同面投影之比相等。 (2)两直线为投影面的平行线,两投影都平行于投影轴。 判断两直线平行的方法:(1)看字母顺序

(2)看同面投影之比是否相等

(3)看第三面投影

2、相交两直线:如图1-15

图1-15 投影特性:三对同面投影都相交,交点属合投影规律

(1)两条直线都是一般位臵直线,只要两个投影面的投影相交,则两直线相交

(2)一条是投影面平行线时,判断两直线相交的方法:

① 看点分割线段是否成定比(相似三角形)

② 作第三面投影

3、交叉两直线:

投影特性:既不具备相交两直线的投影特性,也不具备平行两直线的投影特性。

需判断重影点可见性。

1.5 平面的投影

一、平面的投影表示法:

1、用几何元素表示平面:

书图4-1有五种表示法,几何元素间可互换

2、平面的迹线表示法:如图1-16

图1-16 (1)平面迹线:平面与投影面交线(平面内、投影面内的直线)

PH-水平迹线,PV-正面迹线,PW-侧面迹线,Px,Py,Pz为集合点,具有三面共点。 (2)迹线的投影特性:投影是其本身,与投影轴重合的投影不画。

3、迹线的求法:如图1-17

图1-17 将几何元素表示的平面,转换成用迹线表示的平面。平面内任一直线的迹点都在平面的迹线上。 ①

找 的迹点M ②

找BC的迹点M1 ③

连接M1M为PH

二、平面对投影面的相对位臵: (1)一般位臵平面:对三投影面都倾斜 (2)特殊位臵平面:①投影面平行面,②投影面垂直面

三、平面的投影特性:

1、一般位臵平面的投影特性:如图1-18

图1-18 (1)

三对投影均为原形的类似形,投影与投影轴的夹角不反映平面对投影面的真实倾角。

(2)

三条迹线都倾斜于投影轴

2、投影面垂直面:

投影特性:(1)在所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为倾斜直线,有积聚性;

(2)平面用平面形表示,在另外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仍为平面形,但不是实形,有相仿性(类似性);

(3)用迹线表示平面在所垂直投影棉上的投影与迹线重合,另两个投影面上的迹线垂直于投影轴。

3、投影面平行面:如图1-19 //H-水平面,//V-正平面,//W-侧平面

图1-19 投影特性: (1)如用平面表示,则在所平行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平面实形;

(2)在另外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为直线,有积聚性,且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与迹线相重合。

四、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1、属于一般位臵平面的点和直线;如图1-20

图1-20 图1-21 (1)

取属于平面内的点:点在平面内一直线上,则点必在该平面内 (2)

取属于平面的直线:①通过平面内两点,②通过平面内的一点,且平行于平面内的一直线

例1.已知平面 内一点K的H投影K,求 。如图1-21 解法:(1)过平面内两已知点作辅助线,求点的投影;

(2)过平面内一已知点作平面内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求点的投影;

(3)过平面内已知点作投影面平行线,求点的投影。

2、属于特殊位臵平面的点和直线:如图1-22

图1-22 (1)取属于特殊位臵平面的点和直线: 属于特殊位臵的平面点和直线,至少有一个投影重合于具有积聚性的迹线。 (2)过一般位臵直线总可作投影面垂直面 (3)过特殊位臵直线作平面

3、属于平面的投影面平行线:

(1)具有一般位臵平面或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面平行线方向是一致的 (2)属于平面的投影面平行线具有投影面平行线的投影特性,又与所属平面保持从属关系

(3)属于一般位臵平面的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该平面的相应迹线

07建筑制图与识图教案第七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

建筑制图与识图论文

建筑制图与识图教案绪论(推荐)

建筑制图与识图实训教案

建筑制图与识图 教学总结

第一章 投影基础教案

建筑制图与识图实训总结

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总结(修改)

《 建筑制图与识图》 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建筑制图与识图》经典教案第九章 结构施工图

《01建筑制图与识图教案第一章 投影基本知识.doc》
01建筑制图与识图教案第一章  投影基本知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