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发展之我见

2020-03-03 02:24:4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大学发展之我见

摘要:本文主要叙述了大学的起源,精神及使命,并做出分析,从而说明现在大学的发展陷入了误区,再举大学中的具体情况分析,反映了社会对人的认知造成影响,从而使得大学的发展受到不良影响,最后指出,只有从改变自己做起,才不会虚度大学时光,不能过于依赖大学的培养。

关键词:起源;精神;使命;问题;功利心;反思;目标。

近期听白老师的课并阅读了《大学历史与文化》一书中的某些章节,最初我认为书上所述的关于大学的大多数是过于片面的,可当我真正开始思考大学的起源,精神,使命,并了解了一下大学的发展历程,我才开始认识到原来是我的想法过于狭隘,而可叹的是大多数学生也是这种想法。下面开始介绍我所学到的知识以及一些看法,希望得到一些指教。

大学的起源

一般认为,现代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这一时期出现的高等教育机构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征,如组成了系和学院,开设了规定的课程,实施正式的考试,聘请了稳定的教学人员,颁发被认可的毕业文凭或学位等等。这也就是说大学最初的目的是教育,是为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欧洲中世纪的大学是执有特许状的一种社团,享有高度的自由。大学作为一种行业公会,是一种独立自主的机构,实行完全的自治。它既不受任何上级的管辖,也不受所在地方的限制。当时的大学存在的目的是进行思想上的碰撞,学术上的启发。当然,那时的大学还不能称为大学,但它反映的是大学最原始的状态,是大学存在的最纯粹的意义,是大学传承至今永恒不变的精髓。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大学的精神与特定历史意义下不同的使命!

大学的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

我认为,大学的精神应该包括道德精神,学术精神,人文精神,时代精神。

四书五经之一的《大学》开篇便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延续千年,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它首先指出明明德,明明德也就是发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同时也应是弘扬美好道德。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大学使青年蜕变成为成人,而一个成人应该具有责任感等完整的道德观念,所以大学培养出的学生不应该只是具备了一技之长,或者在某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他/她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否则,如果培养出的学生道德品质恶劣,

只能给社会带来危害。

雅斯贝斯在《大学的理念》中强调:大学自主和学术自由是大学生命的首要原则,“大学的内在精神是通过每一个研究者及学者所表现出来的哲思活动为标志的”。而大学的雏形,或者说是大学形成与发展最初的目的便是进行学术交流。大学,“大”意味着“广”与“深”,“学”就显而易见是研究性活动了。所以大学必须有其研究氛围,有一批具有独到思想见解的教授及充满热情与探索欲望的学子。学术上的自由,思考上的自觉,对权威的质疑,对真理的探索,坚定的意志应构成大学基本的学术精神。大学在某一方面就是塑造学子的学术精神。大学的学术精神是大学的灵魂!

人文精神是我比较看重的,我认为大学除了注重学术上的传承与发展,更重要的是关注学子的全面发展,大学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彩排,青年学子终将走向社会,在各个岗位奋斗,而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元化的人才,这需要在各方面都可以发展,如果只会一种技术,却不懂得如何去发展自己,终将被社会淘汰。所以,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培养全面发展的能力,而大学一方面应该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应该重视引导学生去自我发展,帮助学生培养发展自我的能力。

毋庸置疑,大学是培育人才的地方,是研究学问、传承文明、探求真理的地方。它同时也肩负着一个重要的历史任务,那就是为民族和国家的强盛提供中坚力量,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所以,大学的发展应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纵观世界全局,放眼未来,只有如此,大学才能保持其活力与动力。

大学的使命

现在的大学是整个社会性的存在,它不再像最初是局部的,流动的,而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在现代大学形成的过程中,大学的使命,即大学存在的价值在逐步确立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显然,追求真理,不断去发现真知,传承知识是大学永恒不变的职责。但大学的使命又不仅仅如此。真正的大学应有时代所赋予的使命,而这,便是大学不断前进的动力,是大学发展的依据!

清华大学在西南联大时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那时在社会*的年代,学校的使命是振兴中华,学校为之而努力,学子也为之奋斗终生。明确的使命将使大学以及大学中迷茫的学子找到前进的方向与动力。使命同时会赋予大学独特的精神内涵,会丰富学子的精神世界,使青年学子成长为具有责任感,使命感,远大抱负的栋梁之才。

大学存在的问题

然而,现在的大学发展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最突出的就是人文精神的缺失,大学不是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太注重学生内心最深层次的想法,功利心过于严重。大学里成绩精神非常普遍,而学术精神却十分少见,为了在某方面突出而放弃许多看似没有

太大作用的东西,使全面发展成为一句空话,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考核制度。在中国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大多是关注目前所学并努力做到最好,这在某方面固然没错,但却忽视了人的长远发展,因为看到了目前的利益关系,却不明白之外的事物所带来的长远益处,且没有人能真正为之解惑,所以就只是做一些重复性的事情已提高已经不能再提高的熟练度,同时,学生心理上惧怕失败,或者是不想承担失败所造成的时间与精力上的浪费,因而感到迷茫,大学是什么,仅仅是更大的学校吗?好像是的,这个是很难想清楚却又必须要正视的问题。在这个都想不清楚的情况下又何来的全面发展呢?学生的精神世界出现了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这是大学与学生的共同问题!

其次是大学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过于被动,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学生像个容器一样去接收。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个,不知道那个应不应该学!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很好的交流造成的。

还有一点是看书过程发现的,在《失去灵魂的卓越》一文中,作者提到:教授与学生已渐渐成为两个不在有交集的存在!之前也没有发现,可仔细想想确实如此,传授知识的是讲师而不是教授,现在的教授已经不同于大学刚刚形成时的教授了,教授不是与学生交流思想和见解,而是独立存在,研究自己的事情的存在了。甚至有人认为教授就是挂着学校名头,利用学校资源的,与外界隔离的科学家,这固然是不对的,但也反映了一种现象,值得去反思。

我的看法

但不论大学发展如何,大学的主体仍旧是学生。大学很难左右社会的发展趋势,而社会的变革,社会的发展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中的人,影响大学的整体状况,影响大学的发展方向。在这种状况下,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找到自己的前进方向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如此,生活才有动力,未来才有希望。每个青年学子都应该思考自己的大学生活,思考大学的目的,在迷茫中锤炼思维,在挫折中不断成长,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不能虚度这人生中最美好的四年光阴。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以此共勉!

大学之我见

大学教学改革之我见

大学爱情之我见

大学服装之我见

大学国文之我见

大学辅导员之我见

大学一年级之我见

大学教育改革之我见

重庆发展之我见

物业发展之我见

《大学发展之我见.doc》
大学发展之我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