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二单元空气氧气

2020-03-02 02:06:1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1第二单元空气氧气

一、空气

★2.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用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1/5,氮气约占4/5 。

【实验方法】用燃烧红磷的方法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有水进入集气瓶 反应原理:磷 + 氧气

消耗氧气,集气瓶压强减小,大气压把水从烧杯压入集气瓶

【实验注意事项】:

(1)红磷要稍过量,确保空气中的氧气被完全消耗。

(2)橡皮塞要塞紧,确保装置的气密性好(此实验开始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要等容器内的白烟完全消失、恢复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观察并记录。否则会导致

测量结果偏低。

(4)若选用其它物质测定空气成分,应选择只与氧气反应的可燃物,燃烧产物是固体;

(5)若选择硫做燃烧物,瓶内应放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使瓶内压强减少明显,测量才会更

接近真实值。

【实验讨论】

若用燃烧红磷的方法,讨论下列情况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红磷量过多 不影响(2)红磷量偏少 偏小(3)瓶塞未塞紧,造成装置漏气 偏小

(4)没有完全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偏小 (5)点燃红磷后,没有立即伸入瓶中 偏大

(6)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偏大。

五、常考问题:

1.水面上升少于1/5体积,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哪些?

答:⑴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⑵红磷的量不足; ⑶装置没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

夹;⑷瓶内剩余氧气含量低,不足以支持物质的燃烧 ;⑸导管内没有事先注入

水;⑹烧杯内的水量不足。

2.水面上升大于1/5体积,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哪些?

答:⑴在红磷燃烧过程中未夹紧弹簧夹(使得瓶内气体一开始就受热膨胀逸出,

造成瓶内实际空气减少,试验后倒吸入的水就多了); ⑵伸入燃烧匙太慢,塞紧

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3.能否用木炭、硫、铁丝、铝箔等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答:不能用木炭、硫、铁丝、铝箔等代替红磷。因为木炭、硫燃烧虽然消耗氧气,

但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都是气体,瓶内气压变化较小,水不能进入;

铁丝和铝箔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实验无法进行。

4.若想用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应如何改进,才能保证实验成功?

答:将集气瓶中的水换成稀碱溶液,如NaOH、KOH溶液等,碱溶液能把 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充分吸收,从而达到容器内气压减小的效果。

3.空气的用途(重点记氮气的用途-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

4.保护空气

1)空气的成分一般是固定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吸收二氧化碳用释放出氧气,自然界的各种变化相互补偿使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几乎不变。 2)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 3) 空气污染物

固体污染物:烟尘、粉尘(矿物燃料的燃烧、地面扬尘、沙尘暴、焚烧秸杆等) 气体污染物:二氧化硫(SO2)(燃烧含硫的煤、化工厂排放的废气)二氧化氮(NO2)(矿物燃料的燃烧、化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一氧化碳(CO)(矿物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汽车排放的尾气)

臭氧(O3)(低空臭氧是一种气体污染物,主要由汽车排放的碳氢化合物和氮

氧化物在太阳光下产生的)

4)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

煤脱硫处理、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湖)、工厂产生的废气经处理达标排放、在汽车尾气系统安装催化转化装置等。

二、氧气(O2)

1.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微溶于水。

收集氧气的方法:

氧气不易溶于水, 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2.氧气的化学性质(1)氧气能供呼吸

(2)氧气能支持燃烧(注意氧气不可燃,不能做燃料)

物质燃烧实验现象的描述:一般为一光、二热、三生成。例如:硫在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 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应放少量的水或氢氧化钠溶液,防止生成物污染空气。 ※ 铁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应放少量的水或放少量的沙,防止高温熔融物落下炸裂瓶底。 ※ 石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石蜡 + 氧气 ——→ 水 +二氧化碳 (氧化反应)石蜡在空气中燃烧,当空气不充分时,可生成一氧化碳、还可能冒黑烟。 氧气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3.氧气的制法 1)工业制法

方法1:分离液态空气

氮气

加压降温

空气

液氧

液态氧贮存于蓝色钢瓶中。

利用液态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沸点不同,经过减压升温,沸点低的先气化,沸点高的后气化,将混合物中各种成分分离出来,这一过程为液态空气的蒸馏。是物理变化。 方法2:膜分离技术

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经多级分离,可得含90%以上氧气的富氧空气。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详细步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一.仪器(必备):

试管、铁架台、集气瓶、导管、(酒精灯)

二.步骤:(检、装、夹、点、收、移、熄)

(1)检查装置的密封性。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有

没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为什么?因为手握试管时,试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气压变大、气体的体积增大,如果装置不漏气,则气体会从导管口冒出,产生气泡);如果没有气泡冒出要仔细找明原因,如是否应塞紧或更换橡胶塞,,甚至不漏气后才能进行实验。

(2)检查过气密性之后在试管中装入适量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管口。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3)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并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然后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盛水的水槽内。

(4)给试管加热。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高锰酸钾所在的部位加热。

(5)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为什么?会有一些空气存在,若立即收集,会导致所收集的氧气不纯),当气泡连续地并比较均匀的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等瓶子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下面用玻璃片小心的盖住瓶口。小心的把瓶子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用同样的方法再收集一瓶氧气。(6)停止加热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如果酒精灯先熄灭会造成什么后果?会导致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热的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三.装置:(组装顺序:自下向上,自左向右;拆卸顺序与其相反)

左:发生装置:类型:①固液混合常温型、②固体加热型 (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

右:收集装置:方法:①排水集气法、②向上排空气法、③向下排空气法 (选择标准:气体的密度、在水中的溶解性)

四.检验:

(1)怎样证明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

: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看它是否复燃。若复燃,说明瓶内是氧气;若不复燃,说明瓶内是其它气体。

(2)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怎样证明气体集满?

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瓶口,看它是否复燃。若复燃,说明瓶内的氧气已满;若不复燃,说明瓶内的氧气还不满。

五.注意事项:

⑴制取前要检查装置气密性。

⑵加热药品时,要让药品在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⑶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⑷铁架台铁夹要夹在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

⑸试管内的导管不可以留得太长,稍微伸出胶塞即可。

⑹加热时要对试管预热,然后用酒精灯外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⑺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应注意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 ⑻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应将导管口放在集气瓶底部。 ⑼停止加热时,应先把导管从水里撤出,再撤掉酒精灯。 ⑽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要在试管口放一团小棉花。

⑾收集完氧气后要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并正放在桌面上。

工业制氧气物理变化实验室制氧气化学变化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优点是不需加热、操作简单,生成物无污染 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这三种反应都属于分解反应。

三、基本概念

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2.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3.氧化反应物质跟氧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氧气在氧化反应中供氧,它具有氧化性,是

常用的氧化剂。

4.燃烧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5.缓慢氧化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不易察觉。

物理变化

化合反应物质变化分解反应基本反应

化学变化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燃烧剧烈氧化爆炸自燃

缓慢氧化例如:动植物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

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等都属于缓慢氧化。 6.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注意:这里的“氧”是指氧元素,只要物质得到氧元素的反应就是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但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也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7.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不能说加快)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率)叫催化作用。 怎样证明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是催化剂(一变两不变)?

(1)往过氧化氢溶液中添加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中不加二氧化锰,对比分解反应速率

(验证二氧化锰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待上述反应停止后重新添加过氧化氢,重复多次仍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验证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3)反应前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 ,反应后过滤、洗涤、烘干,再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验证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空气教案

空气氧气检测

第二单元空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2教案 《 氧气》

空气与氧气教案

空气与氧气教案

化学氧气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氧气教案 蒋诗春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3《制取氧气》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二单元 课题2 《氧气》说课稿

《化学第二单元空气氧气.doc》
化学第二单元空气氧气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