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公共关系

2020-03-03 03:27:3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公众的环保意识带给企业公关思考(危机?

机遇?)

公共关系客体——公众

公共关系也称作公众关系,因为公共关系的工作对象就是公众。要做好公共关系工作,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公众。在公共关系学里,公众与“大众”、“群众”是有区别的。它不是泛指社会生活中的所有人或大多数人,也不是泛指社会生活中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部分人,而应具体地称为“组织的公众”。公众与组织之间必须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公众的特点有:群体性、同质性、变化性、相关性。

公共关系的价值和意义逐渐被企业所认可和重视。公共关系是现代管理理论的组成部分,它利用传播技能和研究方法作为主要工具,帮助一个组织建立并保持其公众之间的相互交流、理解、认可与合作;它参与处理各种问题和事件;帮助管理部门了解民意并对之做出反应;明确和强调企业为公共利益服务的责任;它作为社会驱动的监督者,帮助企业保持与社会变动同步。

环保意识是人们对环境和环境保护的一个认识水平和认识程度,又是人们为保护环境而不断调整自身经济活动和社会行为,协调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互相关系的实践活动的自觉性。也就是说,环境意识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水平,即环境价值观念,包含有心理、感受、感知、思维和情感等因素;其二是指人们保护环境行为的自觉程度。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全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是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教育部立项,由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提供全面技术支持的一项全国规模的大型抽样调查研究项目。此项调查的目的是:全面、准确地描述我国公众环境意识现状,探讨影响公众环境意识的相关因素,探讨进一步加强公众环境意识,推动公众自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科学途径,为中国环保工作积累基础资料,为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客观依据。保证调查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我们采用了建立在科学抽样基础上的问卷调查方法。采用此种方法的理由在于:

一、利用直接面访的方式可以在较高程度上保证调查资料的客观性。

二、采用科学的抽样方法,可以尽可能扩大调查的推论范围,从而反映出全国公众环境意识的全貌。根据调查项目目标的要求,目标总体定义为,在调查标准时点 1998 年

7 月 1 日 0 时,居住在中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31 个省、市、自治区的家庭户内、年龄为 16-65岁的成年人口和 10-15 岁的少年人口。调查的抽样方式为分层、多级、概率与群规模成比例抽样。多级抽样的抽样单位依次为县级单位(市辖区、县级市、县)、乡级单位(街道、乡、镇)、村级单位(居委会、村委会)、家庭户。在样本家庭户内,分别抽取一名符合年龄定义的成年人和少年作为合格调查对象。查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知情况;公众的环境知识水平、环境法调律意识、环境道德水平;公众的环境行为;公众对政府环境工作的看法与评价;公众对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基本方针的认识,以及受访人个人背景资料。项目的实地调查工作由国家教育部责成各省、市、自治区重点大学的师生在各地环保局的配合下完成。整个调查动用了大约 140 名教师和 800 名学生。调查督导员由教师担任,采访员由学生担任。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派出研究人员对所有参加实地调查的人员进行了严格的培训。培训自 1998 年 7 月 9 日至 25 日在各省、市、自治区政府所在地进行。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实地抽样方法、采访技术规范、采访员职业道德及采访纪律等。为了保证采访质量,采访工作采用集体进入现场的方式,由督导员带领若干采访员分组进行。督导员现场即时发放、收回、检查问卷,监督调查过程,以减少调查误差。为提高访到率,规定三次追访仍未访到者,才能放弃。调查问卷回收后,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组织专门人员认真复核、审查,剔除不合格的问卷;由专门技术人员编制编码手册,指导研究生进行编码工作;在为此项调查专门设计的录入软件的支持下,高质量地完成了数据录入工作。数据库建立以后,又由专门技术人员严格地进行了数据清理,保证了数据的质量。通过这次调查结果指出:

1、中国公众在保护环境问题上呈现出“政府依赖型”的特征在研究公众环境意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国的环境保护管理模式与西方的环境保护管模式有所不同。中国正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起步阶段,人们的环境意识很弱,从一开始,环境保护工作就是一种政府积极制定政策,强制推行政策,组织教育群众的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这种自下而上的环保管理模式就使得中国的公众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呈现出“政府依赖型”的特征。

2、公众的文化程度是影响公众环境意识的重要因素公众环境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公众的环境参与行为,而公众的环境参与行为是任何一个国家保护本国的环境状况、治理环境污染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鼓励公众的环境参与行为就成为环境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中国公众的环境意识究竟有多高?什么是影响公众环境意识的原因?这是我们所关注的问题。公众对环境污染状况的认知是公众环境意识的基础,只有充分认识到当前的环境污染形势和亲身感受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时,人们才可能产生环境意识。

通过这个调查可以得出:公众环保意识对于企业公关是一种机遇,与是一种危机。这样可以更好的做宣传,打广告。公共关系的目标:是赢得公众的信赖、好感、合作与支持,树立良好的整体形象,“让别人喜欢我”;广告的目标是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对产品产生好感,“让别人买我”。能增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的扩散与传播往往伴随着资金的流动。因此,从沟通信息的意义上说,公共关系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信息传递的重要纽带。这种公共关系的服务越全面,信息越灵活,经营决策也越正确,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也就越容易提高。但是提高效益大众也会存在必要的风险。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必须留意法律和规定是怎样影响公共关系活动的。企业不能从事与法律及法律程序相抵触的公共关系活动。在金融公共关系方面,以美国证劵交际委员会的规定为例,禁止上市公司及与之有关的企业关系等知情人士以任何形式向客户、媒介发布使他们获得超过一般投资者的不公平利益的信息,这与企业为避免招致各种对企业有破坏作用的谣言和猜测向媒介和公众披露更多企业信息的公共关系倾向相矛盾,特别是在企业面临财务和经营管理危机的时候,如何维系公司与股东、金融媒介以及金融界的有效沟通就显得格外重要,对于那些不熟悉影响企业公共关系实践的人们,只会把他们自己和他们的企业两者都置于日益增多的法律责任风险之中。

在媒介关系方面,以公共关系方式从事的新闻宣传应是无偿的,在国内外相关的法律中都明确规定应杜绝有偿新闻和以金钱交易为背景的变相广告宣传活动。无论是企业还是受委托的专门性公共关系公司,一旦选择了有偿新闻方式进行公共关系宣传,势必会增加自身的法律风险。

在员工关系方面,企业在进行公共关系宣传活动时应注意员工的合法权益,特别是企业内部公共关系行为中经常会出现涉及员工隐私和损害员工名誉的现象,如公开披露员工令人难堪的私人事实,或者未经员工本人许可在各种新闻稿、小册子、报告、演讲中使用其言词和照片等,从而将企业置于民事侵权行为的法律风险之中。企业对于维护员工隐私、名誉和权利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只有真实、公正地对待员工关系,才有利于员工队伍的稳定,有利于形成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从而避免这种法律风险的产生。

另外,在企业公共关系中最可能引发法律风险的是欺诈性的宣传活动,企业为了其经济利益,不惜以损害公众利益为代价,传播那些他们明明知道或者有理由知道的有关客户利益的虚假的或者带有误导性的信息资料。

企业公共关系

企业公共关系

企业公共关系分析

企业公共关系浅析

企业与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与企业发展壮大

政府与企业公共关系

企业公共关系之危机处理

公共关系对企业的作用

企业利用网络开展公共关系

《企业公共关系.doc》
企业公共关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