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有理数的加法 教学设计 教案

2020-03-01 23:59:2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通过实例,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数学思考

1、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由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解决问题 能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 通过师生活动、学生自我探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难点 有理数加法中的异号两数如何进行加法运算.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问题与情境 活动1:

我们已经熟悉正数的运算,然而实际问题中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通常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作净胜球数.章前言中,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于是红队的净胜球为4+(-2),黄队的净胜球数为1+(-1)。这里用到正数与负数的加法.活动2: 看下面的问题:

1、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向右运动5米记作5m,向左运动5米记作-5m.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 5+3=8

2、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 (-5)+(-3)=-8

这个运算也可以用数轴表示,其中假设原点为运动起点(见教科书图1.3-1).活动3:

1、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2m,写成算式就是: 5+(-3)=2

这个运算也可以用数轴表示,其中假设原点为运动起点(见教科书图1.3-2)

2、探究:利用数轴,求以下情况时物体两次运动的结果:

⑴先向右运动3m,再向左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

运动了

m; ⑵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

运动了

m; ⑶先向左运动5m,再向右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

运动了

m.

如果物体第1秒向右(或左)运动5m,第2秒原地不动,两秒后物体从起点向右(或左)运动了5m.活动4:

你能从算式①至⑦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 有理数加法法则:

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⑵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⑶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活动5:

1、例1 计算: ⑴(-3)+(-9); ⑵(-4.7)+3.9 解:⑴(-3)+(-9)=-(3+9)=-12; ⑵(-4.7)+3.9=-(4.7-3.9)=-0.8。

2、例2 足球循环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解:每个队的进球总数记为正数,失球总数记为负数,这两数的和为这队的净胜球数.

三场比赛中,红队共进4球,失2球,净胜球数为: (+4)+(-2)=+(4-2)=2; 黄队共进2球,失4球,净胜球数为: (+2)+(-4)=-(4-2) =

; 蓝队共进

球,失

球,净胜球数为:

=

.

1、

练习: (1)(+2)+(-8) (2)(+7)+(-9) (3)(-7)+(-8) (4)(+1.5)+(+4.25)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回忆、交流。

教师和学生一起补充完善,使学生更加明晰所学知识.

课后习题 1)(-3)+(-8) (2)(+18)+(-9) (3)(+12)+(+8) (4)(-1)+(-4.25)

板书

课题

有理数的加法(1)

1、法则

例2

2、例1

、总 3

《有理数加法》教学设计

有理数加法教学设计

有理数加法教学设计

有理数加法教学设计

《有理数加法》教案

有理数加法教案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有理数加法(二)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1.5 有理数的加法 教学设计 教案.doc》
1.5 有理数的加法 教学设计 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