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2020-03-03 13:32:5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泾川二中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卷面分值:100分)

班级:姓名: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秕.谷( bǐ )收敛.( liǎn )确凿.( záo )脑髓.( suǐ ) B.崎.岖( qí )祈.祷( qǐ )踱.步( duó )喧嚣.( xiāo ) C.女佣.(yōnɡ)踌躇.( chú )重荷.( hè )荒谬.( miù ) D.骊.歌( lí )花圃.( pǔ )脚踝.( huái )涉.猎( shè )

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气势磅礴来势凶凶荒草萋萋惊涛澎湃 浩浩荡荡炯乎不同杂乱无章鲜为人知 人声鼎沸九曲连环亦复如是家喻户晓 鞠躬尽瘁妇儒皆知惹人注目一拍即合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陈教练当 时就断定,只要假以时日,韩晓鹏一定会有让人刮目相看的那一天。B.新春,汉宜高速公路车水马龙,显示出一派生机。这条赶在春运前整修完的高速公路,行车速度明显提高,车流量同时上升。

C.不少人不喜欢孟子,认为他锋芒毕露,太过张扬 ,其实,孟子如此咄咄逼人,并不完全是个性使然。

D.这位离开北京二十年的美籍华人,走在大街上,禁不住感叹这座城市与他当初离开时的面貌简直不可相提并论。

4,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会笑话学生的__________,而是告诉他们,文字的背后是一个人的人生。巴金的平和是在人生历练过后的____________,冰心的童真和大爱是她的人格力量的______________ 。人生如茶,有时__________也是一种成全。 A.浅显大功告成表露折磨B.浅薄大彻大悟流露煎熬 C.浅易渐入佳境吐露磨难D.肤浅大梦初醒透露痛苦

七年级语文试卷

5、下列文学常识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爸爸的花儿落了》——小说——林海音——台湾 B.《邓稼先》——人物传记——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C.《土地的誓言》——散文——端木蕻良——当代作家 D.《孙权劝学》——司马光——《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

6、下列加点字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轻捷.(快)讪.笑(嘲讽)人迹罕.至(稀少) B.山巅.(山顶)怪诞(荒唐的)心会.

神凝(领会) C.哽.住(声气阻塞) 宿.儒(长久从事某种工作)锋芒毕.露(毕竟) D.鉴.赏(鉴定)宛转.(曲折)锲.而不舍( 刻 )

7、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音乐巨人贝多芬》中作者通过一次会见来表现贝多芬在音乐上的巨大造诣。 B、《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中,作者以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历史前行过程,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

C、《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采用插叙手法,时而写眼前之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D、《未选择的路》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诗人自己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8、下列句序排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②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③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 ④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⑤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⑥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⑦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A ③⑥⑦④⑤①②B.⑦⑥⑤④③②① C ⑤④③⑥②①⑦D.⑦⑥⑤①②③④

二、(本大题共3小题,第9题8分,第10题2分,第11题2分,共12分)

(第 1 页,共 3页)

9.默写古诗(8分,每空1分)

(1)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逢入京使》岑参)(2),弹琴复长啸。(《竹里馆》王维)

(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心急!:相信吧,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4)夜发清溪向三峡,。(《峨眉山月歌》李白) (5)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诗句是:,。

10.面对黄河,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吟咏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请再写出一组与黄河有关的古诗句(含上下句)(2分)

1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读后说说你对这两则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2分)

材料一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三、现代文阅读理解(22分)

(一)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段,回答12—15题。(共11分)

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⑵“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⑶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

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⑷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⑸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⑹“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2.用自己的话概括节选内容。(2分)

13.体会“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中两个“说”的不同含义。(3分)

14.为更好地刻画学者闻一多的形象,作者十分注重细节描写。请品析下面句子。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3分)

15.说说开头第(1)(2)节在文中的作用。(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9题。(共9分)

偎依那座雪峰

很可能,你没有记住他的名字,但是,你应该记得他的那句名言——因为山在那里。

1924年,他带着这句名言辞别英国,(A)不远万里来攀登那足以煮沸每一个登山者的

热血的珠穆朗玛峰。那一双脚或许就是为亲近珠峰而生的啊,它走了那么多年的路,每一步都是为了缩短和珠峰的距离。(B)当眼睛带着十二万分的景仰热吻那座神奇的雪峰时,那冲天的豪情甚至远远超越了8848米! 陪同他前往的是一个不会讲话的美丽影像——他妻子的照片。他有一个无比浪漫的计 划:将她的玉照置于峰顶。他要和生命中的一个挚爱共同分享另一个挚爱。然而,他却在雪雾中失踪了。 1999年,美国的埃里克·西蒙森率领一个探险队来攀登珠峰。在距顶峰仅600米远的地 方,他们发现了他冰冻了75年的遗体。 所有的人都在默默揣测:他究竟有没有登上峰顶?在这个一伸手就可以轻易摘到的美梦 面前,他是微笑着化做冰雕的,还是忧伤地把一颗夙愿未了的心不情愿地交给了骤然降临的 死神? 西蒙森他们都记得那个无比浪漫的计划,他们开始竭力地找那张照片。但是,令他们万分失望同时又令他们万分惊喜的是,那张照片竟不在他的身上!

谁都不愿猜想那照片有被弄丢的可能,大家宁愿相信他已经把照片放置到了他打算放

置 的地方——他怎么舍得跟一生追慕的珠峰失之交臂?他怎么舍得眼睁睁看着一个允诺

给爱 妻的誓言在即将兑现的时刻玉碎石飞?他不能啊——(C)就算是化做了冰雕,他也

要设法爬到顶峰去拥抱那亿万年的灼热的冰雪;就算是死神攫住了他的肢体,他也要委派

灵魂把那照片护送到离星月最近的地方。

就这样,他那个浪漫的计划有一个超越浪漫的结局——他本是想用妻子的玉照给珠峰

“增色”的,想不到他竟把自己也留下了。一个美丽的影像,一个真实的生命,他送给珠

峰的这两样礼物是太贵重太贵重了啊!

(D)即便他是抱憾而终,我们也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他的雄姿将永矗峰巅!

让我们再次重温他的那句名言——因为山在那里。

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不朽的名字——乔治·马洛里。

16、本文以为线索,组织材料,展开记叙、议论、抒情;首

尾以相呼应,文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2分)

17、文章第三段“他要和生命中的一个挚爱共同分享另一个挚爱”这句话中,“一个挚

爱”指什么?“另一个挚爱”指什么?(2分)

一个挚爱:___

另一个挚爱:___

18、文章第七段“但是,令他们万分失望同时又令他们万分惊喜的是,那张照片竟不在他

的身上!”这句话字面意思不合逻辑,但细细琢磨又并不矛盾,请对此加以解释。(2分)

“万分失望”的原因是:____

“万分惊喜”的原因是:____

19、文章开头不提乔治·马洛里的名字,而放在结尾交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四、文言文阅读 (完成20-23小题,共12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

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

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20,选出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自:自.以为大有所益自.

是指物作诗立就 B,闻:余闻.之也久不能称前时之闻. C,但: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D,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于舅家见之. 2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2,本文安排材料,详略得当。课文详写,略写的情形。王安石认为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根本原因是。(3分) 23,本文与《孙权劝学》都谈到了学习,比较一下两篇文章在写法和内容方面的不同。(3分)

五、24.作文(满分40分,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要求:文体不限,

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一)这事真让我 _______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事情,这些事情或让你高兴、欣慰,或让你伤心、

沮丧,或让你失望、后悔„„请依据上述提示(不限于此范围),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

将题目补充完整。

(二)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一种幸福。先补全文题,后写作。

七年级下册语文试卷(期中)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材料)

学期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doc》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