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

2020-03-03 01:28:1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一、选择题(共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玫瑰(guī)

吹拂(fú)

舢板(shān)

心悸(jì)

B.浏览(liú)

汹涌(xiō ng yǒ ng)

竹篙(gāo)

模样(mó)

C.湍急(tuān)

吞噬(shì)

未餍(yàn)

鹧鸪(zhè gū)

D.澎湃(péng pài)

尘埃(āi)

偌大(ruò)

泯灭(mǐn) 2.下列句子中选词正确的一项是(

(1)谁还会/在夜里

/寻找遥远的安慰。

(2)

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

(3)河水

流入梦乡。

(4)当严霜

/一片宁静。

A.凝望

沉醉

悄悄

凝成

B.凝视

沉醉

轻轻

变成

C.凝视

沉迷

悄悄

变成

D.凝望

沉迷

轻轻

凝成 3.下列对《西江月》上片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A.这是一幅江南山村盛夏优美动人的月夜图。

B.词中的“惊鹊”、“鸣蝉”、“蛙声”写出了月夜乡村的热闹气氛。

C.词中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描写,多侧面地展示了农村夏夜风光。

D.词中充满村野成趣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快坐到你的位子上去吧!我的小弗朗茨。你再不来,我们就不等你了。”

B.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

C.“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

D.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草长雁飞

走投无路

衰草连天

相安无事

B.终身受用

井然有序

池馆水谢

胸有成竹

C.天衣无缝

因地制宜

滥竽充数

歪风邪气

D.规模洪大

无动于衷

视而不见

自惭形秽 6.根据场合需要,选用词语最得体的一项是(

(1)

您取得更大的成绩。

(2)

您圆满完成了任务。

(3)

大哥获奖,晋级双喜临门。

A.祝

祝贺

恭喜

B.祝贺

恭喜

C.恭喜

祝贺

D.祝贺

恭喜

祝 7.下列话语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A.思念故乡的亲人。

B.晚报上发表“一分钟小说”篇幅虽短,受益匪浅。

C.部队没等天亮,就出发了。

D.我看见他搀扶一个人过马路,手里还提着皮包。

8.下列是更换了成语中一两个字而做的广告语,某同学对其进行复员纠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咳”不容缓(药物广告)……刻不容缓 B.“衣名”惊人(服装广告)……一鸣惊人

C.无“鞋”可击(皮鞋广告)……无懈可击

D.天“尝”地“酒”(白洒广告)……天常地久

9.对下列语句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当微风吹过柳梢,当清风拂过明月,当狂风扑过巨浪……(排比)

B.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拟人)

C.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对偶)

D.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设问)

10.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自清,字佩弦,江苏省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品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B.杜牧,字牧之,晚唐文学家、诗人,诗与李商隐齐名,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和“三别”

C.韩愈,唐代文学家。字退之,世称韩昌黎,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又将他与杜甫并提,有“杜诗韩文”之称。

D.《初春》的作者是王宜振,他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儿童诗诗人,被儿童文学评论界誉为“西北的笛王”和“儿童诗的重镇”。

二、填空题(20分)

1.梁启超,字

,号

,又号

2.陆游,字

,号

&n bsp;

(朝代)杰出的爱国诗人。

3.南国烽烟正十年,

&nb sp;

。后死诸君多努力,

。 陈毅《梅岭三章》

4.鬓边觑。

。?拚实苹瑁煅拭沃杏铮?amp;nbsp;

,春归何处?

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

5.山远近,路横斜,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6.辛弃疾,字

,号

(朝代)著名爱国词人。他与

同为豪放词派代表,因而与之并称“苏辛”。

7.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反封建的白话小说是

三、默写(10分)

1.文天祥《过零丁洋》

2.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四、现代文阅读(14分)

拐弯处的回头

陈 果

一天,弟弟在郊游时脚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与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他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道:“别生气,大部分老爸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背影。

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左拐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光。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也有一种想要流泪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1.本文记叙的主人公应该是(

)(1分)

A.弟弟

B.同学

C.“我”

D.爸爸

2.能表明弟弟伤得不轻的文字有两处,即:(1)

;(2)

。(2分)

3.在文中,“我”对爸爸的感情是通过弟弟的心情变化而逐渐升华的。试找出表现弟弟心情变化的语句填在下列横线上。(3分)

(1)弟弟碰见爸爸时

(2)爸爸自己走了后

(3)爸爸在拐弯处回头时

4.朱自清写父爱,抓住了父亲的背影。本文也写父爱,却抓住了爸爸回头的动作,同样地真切感人。阅读选文并回答问题。(6分)

(1)这一动作发生的时间是

(2)这一动作发生的地点是

(3)最能突出爸爸此时神态的词是

(4)最能表现爸爸对弟弟的关心的动词是

(5)这一动作体现了爸爸的性格是

(6)爸爸回头时的心理是怎样呢?请揣摩一下写在横线上面:

5.能代表父爱的动作有很多,请从你身边找出

一、二例写在下面。(2分)

五、文言文阅读(17分)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日:“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日:“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日:“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选出对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3分)

①马无故亡而人胡:逃跑

②丁壮者引弦而战:拉开

③此独以跛之故:bǒ瘸腿

④居数月:居住

⑤人有善术者:道术

⑥将胡骏马而归:将要

⑦塞翁失马:山区 ⑧人皆吊之:安慰 A.①③⑧

B.①②④

C.⑤⑥⑦

D.③⑥⑧

2.选出下面“而”的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

)(2分)

A.丁壮者引弦而战

B.吾尝终日而思矣

C.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翻译文中画线的四个句子。(8分)

(1)马无故亡而人胡。

(2)此何遽不为福乎?

(3)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4)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4.填空:(4分)这篇寓言用来说明“祸兮福之所倚,

”(《老子》)这两句话,阐明了

关系。成语“

”就来自这个故事。

六、古代诗歌阅读(9分)

(一)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清平乐·村居》,作者是

,“清平乐”是

,“村居”是

,这首词描绘的生活环境具有

的特点。(4分)

2.按提示默写句子。(2分)

(1)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清新亲切的环境的句子是:

(2)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写出幼子形象的句子是:

(二)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这首诗描绘了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B.“青”、“碧”使人联想到佳木葱茏、江平如练的图景;“帆”、“日”使人联想到雪白的风帆在红日和江水的映照下更显得鲜明夺目的图景。

C.“出”字给动态的事物赋予静态美,可以使人产生出仿佛在行船中突然看到它们的感觉。

D、“断”、“开”二字写出了江水的浩大声势;“流”、“回”二字则写出了江流回旋激荡之态。 第II卷

七、知识能力题(10分)

1.依照下面例句的修辞,以“月亮”开头,写一段话。(5分)

例句: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低低的,轻轻的,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仿写:月亮

。 2.翻译下列诗句。(5分)

(1)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叶绍翁《游园不值》

(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绝句》

七年级下册语文试卷(期中)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材料)

学期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试卷

七年级下册期中历史试卷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doc》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