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产业大有可为

2020-03-02 06:10:5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油茶产业大有可为——吉安市油茶生产经营现状的调查报告

遵照区委徐明副书记的指示,由区统计局牵头、区林业局相关同志参加,近日赴青原区油茶生产大乡的东固畲族乡和市林业局就吉安市油茶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由于时间仓促和一些资料难以取得并考证困难,调查研究的深度受到很大制约。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供参考。

一、全市油茶产业发展的现状

油茶是经济林中的一个主要树种。据《辞海》:茶油,也叫“茶子油”。从油茶树种子(含油40%-60%)所得的不干性油。主要为油酸的甘油脂。多供食用,也作工业用油。油茶树种子榨油后剩下的渣饼叫茶子饼,又叫茶枯饼,具有杀虫和杀菌作用。用以防治绿萍櫵实螺、萍丝虫、稻田蚂蟥及蚜虫等害虫,防治麦类锈病也有效果。对鱼类有毒性。

吉安市位于江西省中西部,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都非常适宜油茶的生长,山区农民历来都有种植油茶、喜食茶油的传统习惯。据市林业部门统计,2005年末全市共有油茶林面积220.4万亩,虽比上年减少20.8万亩,下降8.6%,但2005年属于油茶大年(丰产年),茶籽产量较高,可达到3.4万吨以上,比上年有教大增长;计算单产为31斤/亩。“大年”产量比“小年”要高出很多。全市13个县(市、区)油茶林面积超过10万亩的有:遂川75万亩,永丰45万亩,永新21万亩,万安21万亩,峡江16万亩,泰和12万亩,安福10万亩。青原区由于所辖乡镇少,油茶林面积不大,仅有3.5万亩。

青原区油茶林面积最多的山区乡东固,面积虽只有2.1万亩,但东固畬族乡由于具有油茶生产的悠久历史、相当的规模和与多个邻县交界的地理位置,1978年前就是经吉安县人民政府批准的老油茶林基地,油茶的生产经营状况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对其调查可起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据点、面结合调查,全市油茶经营模式大都以农户自种自育为主,当地农民对茶林的管理多数不扬不弃。据抽样调查计算,零散的小面积茶林一般平均每亩油茶林产成品油在6斤左右,榨油方式多以民间传统的液压式土榨为主,出油率在20%左右,即100斤油籽可榨成品油约20斤。据调查,2005年油茶籽收购价格平均为1.85元/斤,产地成品茶油价格基本保持在10元/斤左右。由于零散种植,分户经营,规模程度低,集中收购难,经营户主要是采取收籽后到当地附近的榨油作坊按每斤籽0.2元支付加工费将籽榨成成品油留作自用,只有极少部分用于出售,成品茶油的商品率据测算不足25%;原料籽的商品率更低,大概在5%左右,只有极小部分卖给上门收购的零散商贩。

就目前茶油生产经营的现状看,明显表现出两大弊端:一是由于零散经营,形成不了产业化管理和产生不了规模效益;二是由于榨油技术落后,造成出油率低、产品原料浪费大,成品油品质差、有害成分含量高。

二、市内重点茶油生产企业情况

据调查,各县(市、区)只要有规模较大的成片油茶林地的地方就有小作坊榨油坊。目前全市范围内能称得上油茶产业龙头企业的只有永丰县的江西绿海油脂有限公司。“绿海”公司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地经营,“绿海”品牌在省内外已具有了相当的知名度,成为地方土特产品的代表品牌之一。该公司1989年建成一条日处理油茶籽50吨的油脂预处理生产线、一套日处理30吨原料的油脂浸出生产线和一条日处理10吨的茶油精炼生产线,日产10吨茶油罐装生产线,以及一条日处理30吨茶粕原料的茶皂素生产线。年处理油茶籽(茶饼)原料规模达20,000吨,可产茶油2,000吨,茶皂素生产能力800吨。并且,“绿海”现正在遂川县设立油茶加工基地,扩大生产规模,增大市场占有率,成为市内唯一的一家茶油深加工龙头企业。由于以销促产,以规模促效益,油茶籽有较稳定的销路和收购价格,龙头企业带动油茶生产和提高商品率作用十分明显。据调查,2005年永丰县油茶桃(带壳籽)产量达2.25万吨以上,按25%比例计算,茶籽产量可达5625吨,商品率在85%以上。绿海公司除收购当地茶饼和茶籽作为生产原料的同时,还收购周边地区的茶饼茶籽。据统计,2005年“绿海”公司总产值达5140万元,公司员工118人,“绿海”牌茶油产量达848吨,且大部分用于出口。

三、对当前油茶产业生产形势的分析

茶油作为一种极富营养价值的“绿色食品”,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食用茶油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可以预见,茶油的价格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走高,国内外消费市场开发的前景十分广阔。从吉安市调查的总体情况看,已经具有了十分优越的深度开发条件和潜在的巨大商机,具备了能在较短时期内做大做强、做成产业的条件。

第一,有原料优势。吉安市油茶面积较大,有充足的生产原料供应,“绿海”公司消耗不足全市总量的二层,还有近3万吨的茶籽原料可供开发,营销加工潜力巨大。油茶产业虽然存在管理经营粗放,树龄老化等不利因素,但只要有龙头企业带动,能给农民带来可观的收益,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好渠道,农民经营油茶的积极性就会迅速提升,并成为山区乡镇的一项主导产业。通过对现有茶林的低改、精耕细作和新种扩大面积,单产和总产在现有基础上增二层不成问题。

第二,有增产潜力。油茶生产已成为农民,尤其是山区农民收入来源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途径,成为“山上再造”的一个重要内容而成为各级政府重视和扶持的重要项目。据调查计算,近五年来,全市完成油茶产业基地建设累计面积达89万亩,其中常规改造和垦复87.3万亩,新造和全面更新1.7万亩,这些低改、新造的茶林正是产生效益的时候。实践证明,只要经过条垦深挖低改后的油茶林,增产效益十分明显,低改后成品茶油产量可达30斤/亩,为低改前的5倍。此外,生产企业采用的是先进的榨油技术,茶籽的出油率提高5%不成问题。再者,利用副产品的再加工、再利用,生产茶皂素等产品,还能提高生产效益,避免资源的浪费。

第三,有市场空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要求越来越高,茶油作为“绿色食品”,不仅具有广阔的国内消费市场,并且有很大的出口创汇市场。以吉安市为例,按平均每人每年消费1斤茶油计算,年消费量就可达2350吨,相当于近3个“绿海”公司的2005年总产量。

第四,有政策扶持。一是市政府为鼓励外商投资,在税收、用地、收费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优惠办法。比如: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从获利年度起,两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和地方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外商投资兴办的产品出口企业,当年出口产品产值达到当年产品产值的70%以上的,可按照法定的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面免征地方所得税。对在吉安市投资期间创获全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的外商投资企业,一次性奖励60万元人民币。对兴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其所缴纳的工商税收,从认定年份起五年内,由受益财政或受益单位按地方财政所得部分的80%奖励给企业。二是企业如果申报为省级龙头企业,那么,政府对其优惠、鼓励的力度则更大。《江西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暂行办法》第三条: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是指以农产品基地、加工、营销或市场经营等为主业,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相联系,劳动农户进入市场,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规模和经营指标上达到规定标准并经审查认定批准的企业。对省级龙头企业,省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发展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

一、享受财政专项资金扶持。享受财政安排的贷款贴息、技术补贴和培植农产品著名品牌专项资金,优先安排国债支农资金;

二、税收优惠。省级龙头企业直接向农户收购农产品(含简单加工的农产品)并进行加工销售的,凭税务机关批准使用的收购凭证按13%的扣除率抵扣进项税额;自产自销农产品免征增值税。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认为油茶产业在吉安市还是一个朝阳产业,在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创办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开发吉安市的油茶产业,具有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油茶产业大有可为

油茶产业链分析

油茶产业自查报告

油茶产业调查报告

油茶产业考察报告

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油茶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丰城市油茶产业工作总结

油茶产业的调查报告

岳阳县油茶产业考察报告

《油茶产业大有可为.doc》
油茶产业大有可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