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军需处长教案说课

2020-03-03 02:06:2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军需处长》教学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2、体会军需处长克己奉公、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3、学习正面和侧面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7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引导学生领会文章中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什么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教具准备:

歌曲《再唱为了谁》MTV短片,图片、幻灯片、多媒体

1、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军需处长》,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件出示视频)

这就是那只装备极差的红军队伍,在漫天的风雪中艰难地前进着,云中山呼啸刺骨的寒风似乎要吞噬一切生命,战士们在无衣无粮、极度困乏的情况下一步一步艰难地跋涉着,他们能否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顺利通过雪山呢?他们还将遇到怎样的困难呢?让我们共同走进课文,打开书57页。

师:谈们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呢?指明读

1、2段。 生:恶劣的环境,残酷的战斗。

师:这部分说明了红军队伍要面临的几种情况? 生:两种。 师:一种是…… 生:恶劣的环境。 师:另一种是…… 生:残酷的战斗。

师:那红军队伍就只要面对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吗? 生:不是。

师:这支队伍本身怎样? 生:装备很差。

师:谁能用一个关键词语把这三个方面串联起来。

生:这支队伍不但装备很差而且要面对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

师:文中介绍了几种可能出现的困难,只列举了四种可能出现的困难,但我们知道,还将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在等待着这支队伍。 想象一下,他们还将遇到哪些困难呢? 生:可能雪崩,滚落山崖,饿死……

师:在众多的困难面前,我们的将军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把马让给了重伤员。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将军很关心自己的战友。

师:红军所面临的困难是非常严峻的,所以将军在思索着。 正当将军苦苦思索的时候却发生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什么事情呢? 指名读3-6自然段,看看发生了什么? 师:发生什么事情了? 生:有人冻死了! 师:当将军听到这个消息是什么反应呢?

生: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师:将军位什么愣了一下?他在想什么?

生:怎么会有人冻死呢?军需处长不是给每个人都发了棉衣吗?他感到很突然,感到问题很严重。

师:所以他快步朝前走去。 (课件图片)

这就是将军快步朝前走去所看到的景象。

谁在结合画面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答……

师:那么课文又是怎样详细描写军需处长的呢? (课件)

请大家默读第七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的句子,用浪线画出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句子,用双横线画出描写军需处长穿着的句子,并思考从这些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神态、穿着的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的句子是——

生: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 师: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句子是——

生: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士借火。 师:描写军需处长穿着的句子是——

生: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课件出示三个句子)

师:请同学们再次读读第一句,找出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的词。 生:倚靠、坐着

(课件出示带色句子)

师:从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这个老战士已经筋疲力尽了。这位老战士又饿又冷又累,实在是走不动了。 师: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生:齐读这一句。

师:大家读读第二句,找出描写老战士神态的词语。 生:镇定、安详。

师:老战士又冷又饿又累,冻死了,为什么他的神态却是镇定、安详的? 生:因为他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了自己的工作,他死而无憾。 因为他看到战友们穿着棉衣在他的帮助下能走出云中山,心里很欣慰。 师:同学们文中说军需处长的左手微微向前伸着,他想要干什么? 生:好像向战友借火。

师:还有呢?发挥你们的想象说一说。

生:我认为这时他已经没有力气了,可能在向战友求救……

师:我们再来读读最后一句话。说出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军需处长穿的衣服很少、很烂。 师: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我从“单薄、破旧、贴”中体会到的。 师:为什么用“贴”不用“穿”呢? 生:“贴”更能突出衣服的单薄。

师:通过这一段描写我们仿佛真的看到了在风雪中一位穿着单薄破旧的老战士从雪山的那一面艰难地、一步一步地朝我们走过来。他累极了,他只想倚靠着光秃秃的树干坐下来歇一歇,可这一歇,就再也没有站起来。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怀着对军需处长无比崇敬与怀念的心情,以低沉、舒缓的语调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师:作者通过神态、动作、衣着三个方面详细地描写了军需处长这个人物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第七段。 读、画、思

师:那么当将军看到这个场面时又是怎样的呢? 请同学们运用读、画、思的方法自学8-12自然段 (可见学法提示)

读:轻声地读8-12自然段。

画:画出描写将军三次神态变化及动作、语言的句子。 思:他每次神态变化却因为什么? 师:开始将军的情节怎样? 生:生气了。

师:从哪看出来的? 生:严峻、抽动、吼。

师:你能把将军的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生:读。

师:接着将军的心情又怎样?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理会到的呢? 生:愤怒了,从发怒的豹子体会到的 师:从发怒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对军需处长的不满,和对红军战士的爱。

师:这时有人悄悄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此时将军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剧烈变化? 生齐读:将军愣住了……一个军礼。

师:将军为什么愣住了?他可能想些什么? (出示图片军礼)

生:吃惊而愣住了。可能在想:没想到他就是军需处长,刚才真不该发那么大的火! 生:军需处长,好想的,你尽职尽责的完成了任务!

师:多好的战士啊,能让人感动的军需处长啊!失去这样的战友,将军此时无比的悲痛,却又有着无限的崇敬之情。

他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呢? 生:敬了一个军礼

(出示课件,对比句子)

师:觉得哪句更好?将军的军力表达了什么? 生:(思念、崇敬、敬佩、内疚)

师:谈了这么多,你觉得军需处长在你心中是个什么形象呢? 生:舍己为人,大公无私!

师:让我们用有感情地朗读将军一次次的情绪变化吧! 朗读8-12自然段。

师: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住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师:晶莹什么意思?(光亮透明)

师:为什么说大雪覆盖了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呢? 生1:这里的“丰碑”指军需处长的身体。

生2:这里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是指军需处长那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精神。

生3:这里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是指军需处长的形象很高大,是那么的光彩照人、闪闪生辉。

师:对这晶莹是一种为了革命的胜利而甘愿牺牲自己的精神,齐读这句话。

师:战友们穿着军需处长发的棉衣走过这座晶莹的丰碑时,他们可能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生:安息吧!我们为你骄傲,为你自豪,我们会沿着你没走完的路继续走下去,直到革命胜利! 师:这位军需处长为了战友们永远地长眠于雪山之中。他的战友能走出雪山、走向胜利吗?(生齐答能)

师:你从那儿感受到的?

生: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生:胜利一定会属于这只队伍。

师:让我们带着战士那坚定、必胜的信念一起来读读最后一段话。 生齐读最后一段话。

师:课文歌颂得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精神,作者又花了大量篇幅来写了将军的情感变化,这种是为什么呢?

生:为了突出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

师:其实这种写法叫做侧面描写,我们也可以在习作中运用。

师: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已在我们心中树起一座丰碑,相信大家一定有无限的感慨,那就请你为这座丰碑写上碑文吧!

战士们走过了雪山,红军长征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可惜,我们的军需处长,却永远留在了雪山,与云中山作伴。尽管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但是,他却如一座晶莹的丰碑,永远伫立在人们的心中。

最后,让我们全体起立,和将军一起,缓缓的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这位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的军需处长,少先队员最诚挚的敬礼!

军需处长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军需处长》是长春版小语教材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而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

本课不仅具有感人的故事情节,而且在布局谋篇、语言表达、遣词造句上更具有独到之处。

1、文章详略得当,是落实本组中带你项目的最佳范文。前文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一幅一支装备极差的红军队伍,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艰难前进的画面,为下文军需处长被严寒夺去生命作好了铺垫。接着作者着力描写了军需处长牺牲时的动作神态及将军不知冻死的是军需处长到知道真情的感情变化,赞美了仅需处长崇高的献身精神。最后一个反问号,说明了军需处长的行为,鼓舞着这支队伍战胜困难,最终取得革命额胜利,深化了主题。

2、文章对军需处长牺牲时的神态、动作描写得栩栩如生,对将军的感情变化刻画得淋漓尽致,使人看过无不深受感动,备受教育。

3、课文多出语句给人一种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感觉。例如“将军愣住了,久久的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营造的气氛十分浓郁。

二、说教学方法

从素质教育的目的出发,结合课文自身特点和需要落实的重点训练项目,采取如下教学方法:

1、通篇让学生自读自讲,教师点拨,引导落实教学任务,激发学生兴趣,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2、多媒体直观法:课堂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快、更准、更深地理解课文内容。

3、自主、合作、探究法: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部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可以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锻炼学生的协作精神,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4、诵读感悟法:指导朗读描写军需处长牺牲时动作、神态、穿着的段落,在深受教育的情况下,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5、引导学生发现文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讨论此方法的益处,从而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在认真分析了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我将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学习作者侧面描写人物的方法;了解故事的梗概,揣摩文章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表达顺序;引导学生求异、质疑,发展学生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中感悟,梳理表达”的学习方法学习本课,引导学生经历质疑、想象、创作、表达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乐于表达;体会军需处长克己奉公、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第7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引导学生领会文章中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怎样理解。 教学准备:教材、课件

教学安排:本课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在预习的基础上落实基础知识,简介时代背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第二课时:重点讲读课文,落实本课重点训练项目。

四、说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放爬雪山图片,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3)看了这些图片后,你又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便于教师把握学生难理解的地方。)

2、讲读课文,落实本组重点训练项目 (1)略讲第一自然段。

①之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从这段内容中你知道些什么? ②学生自由发言 ③教师小结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只要描写了那些人物?生汇报(军需处长、将军……) (3)学习7自然段

①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把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神态、穿着的语句“—”线画出来;

学习8-12段

把刻画将军感情变化的语句用“﹏﹏”画出来,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②小组交流体会到的内容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对重点部分又感情体验,在讨论中,使学生的认识自我提高,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思想。) ③学生发言,教师点拨,落实教学重点 ④引导入境,指导朗读。

出示画有军需处长图像的幻灯片,配以悲凉而深沉的音乐,指导学生读第七自然段,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去。

(设计意图:因为战争年代距今已很遥远,学生体会不好,感情不易投入,如果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悲壮的音乐,感人的画面,将学生带入情景再指导朗读,不仅使学生读的更好,还会受到更深的教育。)

(4) 学习课文最后几部分

① 重点体会:为什么是沉重而坚定的脚步? ② 最后一句话是什么句式?为什么这样说? (5) 回顾课文,落实重点 3.结束语 4.板书设计

《军需处长》教学设计

常洪敏

军需处长说课稿

常洪敏

军需处长说课

军需处长教案

军需处长教案

军需处长教学设计

《军需处长》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军需处长》读后感

说课教案

说课教案

说课教案

说课教案

《新建军需处长教案说课.doc》
新建军需处长教案说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