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需处长说课

2020-03-01 19:16:2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军需处长》说课设计

韩雪伟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春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材第七版块中的第一篇课文——《军需处长》。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预设效果6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军需处长》这篇课文是长春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材第七版块中的第一篇课文。这组课文的主题是丰碑,习作安排的是“我心中的英雄”,《军需处长》这篇课文就是围绕“丰碑”这个主题记叙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而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

本课不仅具有感人的故事情节,而且在布局谋篇、语言表达、遣词造句上更具有独到之处。

1、文章详略得当,前文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一幅一支装备极差的红军队伍,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艰难前进的画面,为下文军需处长被严寒夺去生命作好了铺垫。接着作者着力描写了军需处长牺牲时的动作神态及将军不知冻死的是军需处长到知道真情的感情变化,赞美了军需处长崇高的献身精神。

2、文章对军需处长牺牲时的神态、动作描写得栩栩如生,对将军的感情变化刻画得淋漓尽致,使人看过无不深受感动,备受教育。

教学本文时,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环境描写、外貌描写、侧面描写对突出人物品质的作用,领悟以人物情感变化进行表达的方法。同时,借助课文,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一座精神丰碑。

二、学情分析:

课文所写的事情距离孩子们生活较远,孩子们很难理解红军当时面临的具体困难,可以联系孩子们学习过的文章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另外,对于孩子们来说,时代相隔较远,让孩子们了解背景资料也是必须作的一个准备工作,拉进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真正的走进文本。

三、说目标:

本着高年级阅读教学要抓重点、重感悟、学特色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以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感悟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通过对本单元训练目标和本课三维目标的整合,本节课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军需处长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克己奉公、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读懂“晶莹的丰碑”的含义。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中感悟,梳理表达”的学习方法学习本课,引导学生经历质疑、想象、创作、表达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怀。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第7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引导学生领会文章中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怎样理解。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从素质教育的目的出发,结合课文自身特点和需要落实的重点训练项目,采取如下教学方法:

1、通篇让学生自读自讲,教师点拨,引导落实教学任务,激发学生兴趣,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2、多媒体直观法:课堂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快、更准、更深地理解课文内容。

3、自主学习,重点感悟

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此审视阅读教学过程,课堂一定要保证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

4、自主、合作、探究法: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部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可以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锻炼学生的协作精神,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需教教学生会学。授课时,我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交流讨论,让学生在想一想、划一划、议一议、读一读的过程中,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从而也使学生知道描写将军的情感变化,实际是为了突出军需处长的光辉形象。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今后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质,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1、回顾质疑,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出: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呢?这样设置悬念,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从整体上去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也抓住了课文的重点。

2、直奔重点语句段,感悟丰碑。文章赞扬的是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这也是教学中需要学生领悟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我抓住了最能体现军需处长崇高精神的语段进行深入地分析理解。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对军需处长牺牲前的描写,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接下来让学生说自己的感受。然后利用媒体展现被冻僵的军需处长的画面,以画面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学习讨论这段话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军需处长的?然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分析。在不知不觉中,便让学生体会到了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在此基础上,采用自读、指名读、师引读不同的朗读方法,在读中进一步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学生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让军需处长那高达鲜明的人物形象深深的印在学生脑海中,力求语文的思想性和人文性得到和谐的统一。

3、抓住将军的情感变化,进一步感悟丰碑。文章对将军的描写,实际上是为了从侧面衬托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我首先将让学生读读、议议、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情感变化的呢?当将军知道这位牺牲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将军为什么向这位军需处长庄严地敬了一个军礼?这是一个较难的问题。这一个军礼,包含了将军复杂的感情。他为自己错怪了军需处长而内疚。这一无声的军礼,表达了将军的千言万语和对军需处长的哀悼。学生明白了这一点,也就从中体会到了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使同学们再次受到震撼,在分析这些句子时,我还将让学生比较“愣了一下”和“愣住了”有什么区别,这样学生的基础知识扎扎实实得到训练,也学会在特定的句子中体会词义。为了落实这一单元训练重点,我紧接着问道:“课文为什么详写军需处长牺牲时的神态、动作、衣着和详写将军的神态、动作、语言?这一问让学生知道:这都是为了突出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也让学生知道和文章中心思想关系特别密切的材料应详细些,为学生今后习作作铺垫。

4、深入体会,强化中心。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已能体会到军需处长那种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这时我便问: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呢?我让学生边看图边回答,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去分析问题,相信这时学生都能说军需处长的外形,确实像一座晶莹的丰碑,更重要的是他舍己为人、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他永远铭记在战士们心中,解决了这一画龙点睛的问题,学生便由表及里地了解了课文的内容,思想也得到了教育。

5、首尾呼应,。

在讲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让学生体会脚步声为什么是沉重坚定的?让学生体会到战士心情的沉重,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因为受到军需处长的鼓舞,战士们一定能经受严峻的考验,一定能战胜重重困难。胜利必将属于这样的队伍!这样,也使同学们从中受到鼓舞。

(四)巧妙拓展,升华情感

课堂虽已接近尾声,但此时学生内心的情感却在彭湃着,内心的激情却在涌动着,我不失时机让学生为“丰碑”写碑文,将自己要说的话写入其中,使学生通过语言表达来倾吐他们对军需处长那份由衷的敬佩。当学生读完了亲自写的碑文,仍沉浸在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中时我又加以引导:“无论是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还是今天的和平时期,像军需处长这样的丰碑还是无数座,“白衣天使”“抗洪英雄”“消防战士”等等。他们的确是人们心中一座座不朽的丰碑,也是共和国的中流砥柱!,接着在《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背景音乐中出示有关红军长征图片《倔强的小红军》《金色的鱼钩》《飞夺泸定桥》《丰碑》„„此后我便不失时机的向学生们推荐:《长征故事》、《红星照耀中国》两本书。这样设计,不仅使学生走出了文本,而且丰富了文本解读的内涵,激起了学生读书欲望,文本解读和情感熏陶相得益彰。

(五)、板书处理

板书意在言简意赅,本课的板书,我以一棵大树、几座山峰为背景,这也是军需处长牺牲的场景,大树下“舍己为人、勇于牺牲”几个大字体现了人物的人格魅力,让学生铭记于心。

教学预设: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追求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努力回归本色语文,引导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在咬文嚼字中,获得情感的熏陶、思维的启迪和语言的发展。我期望我的课堂能成为每个孩子生命发展的课堂,能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峰,攀登思维的高峰,攀登情感的高峰,这也是我孜孜不倦的追求。谢谢

说教学流程.

1.揭示课题,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放爬雪山录像,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3)看了这段录像后,你又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便于教师把握学生难理解的地方。)

2、讲读课文,落实本组重点训练项目 (1)略讲第一自然段。

①之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从这段内容中你知道些什么? ②学生自由发言 ③教师小结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只要描写了那些人物?生汇报(军需处长、将军„„) (3)学习7—13自然段

①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把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神态、穿着的语句“—”线画出来;把刻画将军感情变化的语句用“﹏﹏”画出来,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②小组交流体会到的内容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对重点部分又感情体验,在讨论中,使学生的认识自我提高,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思想。)

③学生发言,教师点拨,落实教学重点 ④引导入境,指导朗读。

出示画有军需处长图像的幻灯片,配以悲凉而深沉的音乐,指导学生读第七自然段,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去。

(设计意图:因为战争年代距今已很遥远,学生体会不好,感情不易投入,如果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悲壮的音乐,感人的画面,将学生带入情景再指导朗读,不仅使学生读的更好,还会受到更深的教育。)

(4)、深入体会,强化中心。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已能体会到军需处长那种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这时我便问: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呢?我让学生边看图边回答,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去分析问题,相信这时学生都能说军需处长的外形,确实像一座晶莹的丰碑,更重要的是他舍己为人、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他永远铭记在战士们心中,解决了这一画龙点睛的问题,学生便由表及里地了解了课文的内容,思想也得到了教育。

(5)、首尾呼应,。

在讲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让学生体会脚步声为什么是沉重坚定的?让学生体会到战士心情的沉重,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因为受到军需处长的鼓舞,战士们一定能经受严峻的考验,一定能战胜重重困难。胜利必将属于这样的队伍!这样,也使同学们从中受到鼓舞。

(6)巧妙拓展,升华情感

课堂虽已接近尾声,但此时学生内心的情感却在彭湃着,内心的激情却在涌动着,我不失时机让学生为“丰碑”写碑文,将自己要说的话写入其中,使学生通过语言表达来倾吐他们对军需处长那份由衷的敬佩。当学生读完了亲自写的碑文,仍沉浸在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中时我又加以引导:“无论是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还是今天的和平时期,像军需处长这样的丰碑还是无数座,“白衣天使”“抗洪英雄”“消防战士”等等。他们的确是人们心中一座座不朽的丰碑,也是共和国的中流砥柱!,接着在《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背景音乐中出示有关红军长征图片《倔强的小红军》《金色的鱼钩》《飞夺泸定桥》《丰碑》„„此后我便不失时机的向学生们推荐:《长征故事》、《红星照耀中国》两本书。这样设计,不仅使学生走出了文本,而且丰富了文本解读的内涵,激起了学生读书欲望,文本解读和情感熏陶相得益彰。 (7)、板书处理

板书意在言简意赅,本课的板书,我以一棵大树、几座山峰为背景,这也是军需处长牺牲的场景,大树下“舍己为人、勇于牺牲”几个大字体现了人物的人格魅力,让学生铭记于心。

六、教学预设: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追求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努力回归本色语文,引导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在咬文嚼字中,获得情感的熏陶、思维的启迪和语言的发展。我期望我的课堂能成为每个孩子生命发展的课堂,能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峰,攀登思维的高峰,攀登情感的高峰,这也是我孜孜不倦的追求。谢谢 .

新建军需处长教案说课

军需处长教案

军需处长教案

军需处长教学设计

《军需处长》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军需处长》读后感

长春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军需处长》教学设计

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军需处长》教学设计

说课

说课

《军需处长说课.doc》
军需处长说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