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健康宣教资料

2020-03-02 06:50:5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小儿惊厥 惊厥:是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常伴意识障碍。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以婴幼儿多见,反复发作可引起脑组织缺氧性损害。 [病因和发病机制]

1、感染性疾病 (1):颅内感染:如细菌、病毒、原虫、真菌等引起的脑膜炎、脑炎及脑脓肿。 (2)颅外感染:如高热惊厥、其他部位感染引起的中毒性脑病、败血症、破伤风等。

2、非感染性疾病: (1)颅内疾病:原发癫痫,占位性病变,先天脑发育异常,脑外伤等。 (2)颅外疾病: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各类中毒,各类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及严重的心脑肾疾病。 惊厥史一种短暂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因小儿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神经髓鞘未完全形成,因此较弱的刺激也能在大脑皮层形成强烈兴奋灶并迅速泛化,导致神经细胞突然大量,异常,反复放电而引起惊厥。 [临床表现]

(一) 惊厥 1典型表现 惊厥发作时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头向后仰,面部及四肢肌肉呈强直性或阵挛性收缩,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色青紫,部分患儿有大小便失禁,惊厥时间持续数秒或数分或更长,发作停止后多入睡。惊厥典型表现常见于癫痫大发作。 2局限性抽搐 多见于新生儿或小婴儿。惊厥发作不典型,多为微小发作,如呼吸暂停,两眼凝视,反复眨眼,咀嚼,一侧肢体抽动等,一般神志清楚。如抽搐部位局限常有定位意义

(二)惊厥持续状态 惊厥持续状态是指惊厥持续30分钟以上,或两次发作间歇期意识不能完全恢复者。惊厥持续状态为惊厥危重型,多见于癫痫大发作,破伤风,严重的颅内感染,代谢紊乱,脑瘤等。由于惊厥时间过长,可引起缺氧性脑损害,脑水肿甚至死亡。

(三) 高热惊厥 多见于1——3岁的小儿,使由单纯发热诱发的惊厥,使小儿惊厥常见原因。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的初期,当体温骤升至38.5~40或更高时,突然发生惊厥。根据发作特点和预后分两型:

1、单纯型高热惊厥 其临床特点为:

1、多呈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持续数秒至10分钟,可伴有发作后短暂嗜睡;2发作后,除原发病的表现外,一切如常;3在一次热性疾病中,大多只发作一次;4约有50%的患儿在以后的热性疾病中再次或多次发作。

2、复杂型高热惊厥 其特点为:1惊厥形式呈部分发作,发作后有短暂性麻痹,惊厥发作持续15分钟以上;2在24小时内发作1次以上;3热性惊厥发复发作5次以上;4初次发作年龄可小于6个月或大于6岁以上;5发作后清醒慢;6体温不太高时即出现惊厥;7可有高热惊厥家族史。 多数高热惊厥的患儿随年龄增长而停止发作,约2%~7%转变为癫痫,其转为癫痫的危险因素包括原有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有癫痫家族史、首次发作有复杂型高热惊厥的表现。 [预后] 本病的预后与原发病有关,如单纯由于可纠正的代谢紊乱引起的惊厥预后良好,而脑或皮层发育异常者预后极差。由于窒息、颅内出血或脑膜炎引起的脑损伤,其预后取决于损伤的严重性和范围。

肺炎的饮食起居

肺炎是指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吸入、过敏)所致的肺部炎症。根据病原体、病理变化,可分成多种类型。

【临床表现】

1) 轻症:发热、咳嗽、呼吸增快、出现鼻煽、呼吸三凹等缺氧症状,两肺听诊有中、小湿罗音,以背部、脊柱两旁、两肺下叶、腋下明显,吸气末更易听到。

2) 重症:除了上述症状更为严重外,还常持续高热,并累及心血管、神经、消化系统,出现心力衰竭、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脑病、呼吸衰竭、中毒性肠麻痹、感染性休克甚至DIC。 饮食起居

1) 病室空气清新、流通,温湿度适宜。平卧时肩颈部抬高,让病人安静休息,减少哭吵,多怀抱、拍背。

2) 给高热量、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饮食,少量多餐。吃奶时抱起,耐心喂养,遇咳嗽、气急、发绀应暂停。若病情严重不能哺喂时,可按医嘱用滴管或经静脉补充热量、水分、电解质,保证足够液体量。

3)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注意呼吸频率、节律的变化,咳嗽咳痰情况,有无缺氧情况。重症肺炎还需观察精神、意识、食欲、大小便变化等,及早发现全身重要脏器的严重症状如心衰、呼衰、中毒性脑病等。

母乳喂养健康教育

一、什么叫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是指用母亲的奶水喂养婴儿的方式。

二、母乳喂养有什么好处?

1、新生儿每次肚子饿一哭,就需要吃东西,因为他未成熟的身体,是不适合等待的。而母乳可立即喂,配方奶却得“冲”。

2、母乳的温度是和体温一样,这刚好适合于婴儿,但奶瓶里的奶就不一样了,温热到了某一种温度后,却在喂奶的过程中又逐渐冷却了。

3、夜间喂母乳更方便,不需从冰箱拿牛奶、弄热再拿着喂孩子。

4、母奶是新鲜的,而牛奶是经过煮沸、保存、进口的,所以许多营养已被破坏,纵使加了维生素之类,但也加了我们了解有限的其它荷尔蒙、酵素之类。

5、母乳易于消化,而配方奶则不是。用牛乳喂养婴儿,易形成较大的凝块,不宜被消化吸收。

6、喂母乳的婴孩是很少便秘的,即使

2、3天不大便,排出来的粪便也还是软的;吃配方奶的婴孩却常常有便秘之苦,且大便是硬的,非常痛苦。

7、喂母乳使婴儿肠内产生帮助消化的益菌,而配方奶则产生较少益菌。

8、喂母乳的婴儿很少有消化不正常或吐奶等现象。

小儿发烧的健康教育 发烧对于小儿可算是一种在寻常不过的病症,可有许多家长一旦发现自己的宝宝发烧就紧张不已不知所措,急匆匆将病儿抱至医院就诊。其实这大可不必,而应沉着冷静地予以一般观察处理。 1.疾病知识教育 指导家长对发烧这一名词的正确认识。发烧是感染的一种正常反应,其本身不是一种病,不会引起不良后果,所以不必过分紧张。其实高烧一般是不会引起大脑损伤的,只有体温超过41.0℃时才会有这个危险,再说这个体温一般也不容易出现。高烧时即使正常使用退热药通常也只能使体温下降1.0℃~1.5℃,退热剂只是临时对症处理,抗感染才是最主要的。 2.护理知识教育 (1)饮食起居指导 发烧期间要让小儿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面条稀饭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忌食油腻、煎炸、辛辣等食物,以防伤阴动火损伤脾胃。平时要供给小儿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合理搭配膳食,生活要有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但避免接触传染源。较大的孩子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随时注意气候季节变化,给孩子及时增减衣服,居室要清洁通风,注意保暖,防感冒。 (2)物理降温方法的指导 温水擦浴是高热小儿常用的物理降温法,其操作简单易行,家长容易做到。水温一般为32℃~34℃嘱擦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处,稍用力,时间稍长,至皮肤发红为止,这样既让小儿感觉舒服又有利于降温。其他有头置冰袋、冰帽辅助降温的效果也较明显,如是新生儿,因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不完善,体温易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予以适当的物理降温可达到降温的目的。 (3)用药知识指导 家中须备小儿常用的退热药,知道用药剂量及用法,用药后要注意观察药效,予30分钟后复测体温。退热药服后体温暂时下降,常用退热药的作用时间为4~6小时,药物作用小时后体温仍会升高,因此家中最好备体温计,并掌握其使用方法,以随时了解体温变化,为重复使用退热药提供依据。如果家长在孩子体温接近38.0就使用退热药,岂不知这样有时反而导致如体温不升、虚脱、使病程延长等不良后果。

小儿腹痛健康教育

一、概述 腹痛为小儿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引起腹痛的病因多种多样,同一疾病可以表现不同的腹痛,不同疾病也可表现类似的腹痛。 小儿腹痛的病因非常复杂,在诊断上也困扰着儿科医生,那么对于家长而言就更困难了。要辨别小儿腹痛,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细致观察: 二.从年龄看腹痛 不同年龄的小儿的腹痛,其好发疾病亦各异。对于3岁以下尤其小婴儿而言,其语言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所以不能完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仅用哭吵来表达自己的不舒服,这时候家长一定要引起注意了,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好向医生介绍便于诊断。这一阶段多见肠套叠、小婴儿肠绞痛、嵌顿性疝以及肠道感染。 肠套叠 对于婴幼儿尤其2岁以下的阵发性的哭吵,不容易安慰,哭吵持续约10-15分钟,间隔15分钟至一两个小时,可伴呕吐以及排暗红色或者果酱色大便,一定要当心,可能是肠套叠。 婴儿肠绞痛 多见于生后早期,多在4个月后缓解,原因不清楚。

小儿腹泻病人健康教育

一、什么是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是由不同的病原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症,主要表现多次稀水样便和水、电解质紊乱。

二、如何预防: 1.应坚持母乳喂养,喂前乳头应清洗干净。 2.饭前、便后家长注意洗手,做好食具、奶具的清洗和消毒工作,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禁止给小儿发酵、腐败、变质的食物奶类等。 4.纠正小儿吸允手指,玩橡皮奶头等不良习惯。

三、母乳喂养的优点: 1.可以增加母子感情。 2.母乳含有婴儿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免疫蛋白,可以提高婴儿的抵抗力。 3.具有无菌、卫生、温度适宜、喂养方便、物美价廉等优点。

四、如何正确添加辅食: 1.母乳喂养六个月开始添加辅食,每次只加一种辅食,小儿适应后再加另一种,遵循从少到多的原则。 2.断奶时不能突然断乳,也不易在夏季断奶,夏季胃酸分泌少,易引起消化不良而造成腹泻。

五、出院后注意事项: 1.按出院医嘱定期门诊复查。 2.遵循以上预防原则。 3.注意气候变化,防止小儿腹部着凉。 4.多做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冬季可服鱼肝油丸,防止佝偻病发生。 5.按时接种各种疫苗。

小儿咳嗽健康教育 小儿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咳嗽的产生,是由于当异物、刺激性气体、呼吸道内分泌物等刺激呼吸道粘膜里的感受器时,冲动通过传入神经纤维传到延髓咳嗽中枢,引起咳嗽。

一、哪些情况可引发小儿咳嗽? 1.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的咳嗽。 2.支气管炎引发的咳嗽。 3.咽喉炎引发的咳嗽。 4.过敏性咳嗽。 5.吸入异物引发呛咳。

二、小儿咳嗽症状及如何处理? 1.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的咳嗽。 症状:多为一声声刺激性咳嗽,好似咽喉瘙痒,无痰;不分白天黑夜,不伴随气喘或急促的呼吸。宝宝嗜睡,流鼻涕,有时可伴随发热,体温不超过38℃;精神差,食欲不振,出汗退热后,症状消失,咳嗽仍持续3-5日。 止咳:上呼吸道感染时小儿的鼻腔黏膜已发炎,如再吸入干燥空气将会使鼻腔更为不适,并还会加重咳嗽。因此,要保持房间空气湿润,可以使用加湿器、挂湿毛巾、用水拖地板或在房间里放一盆清水等方法增加空气湿度。如果孩子的咳嗽和鼻塞症状持续一周仍未见好转,应该尽快带孩子看医生。 2.支气管炎引发的咳嗽。 症状:支气管炎通常在感冒后接着发生,由细菌感染导致。咳嗽有痰、有时剧烈咳嗽,一般在夜间咳嗽次数较多并发出咳喘声。咳嗽最厉害的时间是孩子入睡后的两个小时,或凌晨6点左右。 止咳:应去医院治疗,服用医生开具的小儿止咳类药物,孩子不能吃太甜或太咸的食物,否则会加剧夜间咳嗽。

小儿营养不良健康教育

一、什么是小儿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大多因能量和(或)蛋白质不足引起。往往是由喂养不当或疾病导致。

二、病因: 1.饮食不当 如婴儿母乳不足或无母乳而又不恰当地补充代乳品,代乳品调配过稀或量过少,断乳前未按时添加辅助食品或骤然断奶等。幼儿或大一些儿童偏食、挑食、多吃零食也可造成长期摄食不足而致营养不良。 2.疾病诱发 如迁延性腹泻、慢性菌痢以及急慢性疾病如麻疹、肝炎、结核病等,以及先天性畸形如唇裂、腭裂等。

三、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在体重下降、渐进性消瘦或水肿、生长迟缓、皮下脂肪减少。有的还伴有各器官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最先出现的是患儿体重不增加的症状,继之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减少,逐渐出现消瘦,病久者皮肤干燥、苍白,烦燥不安,肌肉松驰,身高也低于正常。 按轻重可分三度:Ⅰ度为轻型,Ⅱ度营养不良,Ⅲ度为重型。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表现为: Ⅰ度营养不良:精神状态正常。体重低于正常15%-25%,腹壁皮下脂肪厚度为0.4厘米-0.8厘米,皮肤干燥,身高不影响。 Ⅱ度营养不良:精神不振,烦躁不安,肌张力减弱,肌肉松驰,体重低于正常25%-40%,腹壁皮下脂肪厚度小于0.4厘米,皮肤苍白、干燥,毛发无光泽,身高较正常低。 Ⅲ度营养不良:精神萎靡,嗜睡与烦躁不安交替出现,智力发育落后,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体重低于正常40%以上,腹壁皮下

8 脂肪消失,额部出现皱纹,似老人样貌。皮肤苍白、干燥、无弹性,毛发干枯,身高明显低于正常,常有低体温、脉搏缓慢、食欲不振、便秘、严重者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

营养不良一般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者常伴有水、电解质紊乱。慢性者常伴有多种营养素缺乏。本病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如营养性贫血、各种维生素缺乏、感染、自发性低血糖等。而且如果患儿生长发育广泛受损,智力及生理发育迟缓,可能是永久性的。婴儿营养不良时间越早,其远期影响越大。尤其是知觉和抽象思维能力缺陷。故我们重在预防,一旦发病要积极冶疗。

四、预防和治疗

预防:1.合理喂养 婴儿期应采用母乳喂养,尤其是早产儿及出生低体重儿。小儿断奶一般在一岁左右,但在炎热夏天或寒冷冬天,或是患病初愈都不宜断奶。对母乳不足及无母乳者,应采取合理的喂养或人工喂养。随着年龄的增长,应补充各种辅食,以补充不足的营养素,如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尤其是应补充优良蛋白质。

2.从小安排良好的生活制度 保证小儿充足睡眠,纠正不良饮食和卫生习惯,适当安排户外活动、锻炼身体以增进食欲,提高消化能力。

3.预防各种传染病和矫正先天畸形。要做好传染病的预防接种、隔离和早期治疗,预防急慢性腹写及肠寄生虫病。对患有先天畸形如唇裂、腭裂及幽门狭窄等,也必须予以及时治疗,以保证正常摄食和消化吸收。

治疗:本病一旦发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饮食和补充营养物质,去除病因及促进消化功能的改善。

感冒的预防 反复感冒的孩子大多体质弱,抵抗力差。医学上称之为免疫功能低下,提高易感冒儿的抵抗力是重要的预防方法,增强小儿的抵抗力,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尽量母乳喂养:至少让宝宝喝四个月母乳,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尤其是分娩后最初分泌的初乳,含有丰富的抗体及微量元素,特别是分泌型lgA有助于预防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因此,母乳喂养的小儿一般较少发生感冒。断奶后或者非母乳喂养的宝宝,可在牛奶中添加适量益生菌,益生菌可以促进体内抗体lgA的分泌,增强抵抗感冒病毒的能力。

2、体格锻炼:多让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天气变化时添加的衣物不要太多,让宝宝适应四季气候的变化。可用开窗睡觉,洗冷水等方式锻炼宝宝,但要循序渐进,要考虑孩子的身体承受能力。

3、增加营养:获得各种人体必须的营养素有助于提高小儿的免疫力,让孩子多吃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同时,要注意调理孩子的胃肠功能。

4、按时预防接种:如接种麻疹、百日咳、风疹等的预防针,可有效的提高小儿对这些呼吸道传染病的免疫力,从而切断这些呼吸道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流行。

5、 减少病原接触机会:在冬、春季呼吸道疾病多发期,要10 注意增减衣服,尽量不要带小孩去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减少尽量避免接触病原的机会。若家里人感冒,应避免接触,并注意室内空气流通。

新生儿科健康宣教(附件)

妇女健康宣教资料

烧伤科健康宣教资料.文档

儿科健康教育宣传栏资料

健康宣教

健康宣教

健康宣教总结

健康宣教演讲稿

住院病人健康宣教

妇产科健康宣教

《儿科健康宣教资料.doc》
儿科健康宣教资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