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教教学设计(详案)

2020-03-02 04:17:0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鉴赏古代诗歌的意境》教学设计

备课教师:马东东

单 位:甘泉县高级中学

制作时间:2013年4月18日

教学设计(详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意境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鉴赏古代诗歌的意境

2、解析:鉴赏古代诗歌的意境是高考诗词鉴赏题中的常见内容,其核心是通过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来把握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理解它关键就是要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并通过鉴赏课内和课外的诗词作品来探究巩固。本节课的内容是建立在鉴赏诗歌的形象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即通过以诗词中的景物形象为切入点,分析景与情的关系来把握意境,掌握写景抒情的常见手法。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景、情、境的关系,掌握鉴赏意境题的答题思路。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定位:

(1)正确理解意象和意境,感受古代诗歌的意象美、意境美。

(2)学会鉴赏古代诗歌的意境,并掌握鉴赏诗歌意境题的答题步骤和答题模式。

2、目标解析:正确理解意象和意境是准确感知诗歌形象、主题、情感等的前提,而掌握解题方法、答题步骤、答题模式则是规范答题的基本要求。因此本节课主要是通过例题让学生感知意象与意境,并归纳解题方法、答题步骤和答题模式。

三、问题诊断分析

鉴赏古代诗歌的意境时,学生最难把握的就是意象的内涵、意境的特点及作者的情感,而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答题不规范,不能用术语准确作答。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通过训练和探究,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景、情、境的关系,理顺答题的思路,掌握答题的技巧。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本堂课需运用多媒体(PPT)辅助教学,因为运用PPT可以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由月考试题引入

月考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千秋岁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在诗中有何作用?

思考:这是月考诗词鉴赏题中的第一问,主要考查哪个知识点?——意境

虽然这是我们月考卷中的题目,但高考的知识点基本是相通的,所以这堂课我们主要是鉴赏古代诗歌的意境。

问题一:什么是意象、意境?

教学设计(详案)

【设计意图】本问题主要是通过分析景物形象,让学生了解意象和意境。 例:《菊花台》的歌词中,有哪些意象,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解析】意象:残菊、落花、北风、人影 意境:凄清苍凉

【明确】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通俗的说,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而对于古典诗歌而言,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写景诗的自然景物或人文景物)和物(咏物诗中的客观物象)。

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即诗中“意”与“境”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或幽清明净,或沉郁孤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

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简而言之,意象与意境是点与面的关系。

练习:请指出下列诗句中的意象,并点出意境特点。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意象(明月、松、清泉、石 )、意境(幽清明净)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象(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意境(雄浑壮丽)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象(落霞、孤鹜、秋水、长天)、意境(高远辽阔)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意象(村庄、墟烟、狗吠、鸡鸣、桑树)、意境(和谐静谧)

问题二:如何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意境?

【设计意图】本问题主要是通过分析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让学生归纳并掌握鉴赏诗歌意境题的方法。

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①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①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初春美景图。全诗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思考:此答案仅供参考,这类题的答案很多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但问题是如何得出这个答案?请同学们根据答案以及刚才自己做题的方法,讨论归纳如何鉴赏诗歌意境题?有哪些方法?

【明确】鉴赏古代诗歌意境的方法:

①要结合诗词分析,且描摹景物不能直译。

对景物形象的分析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作答,不能直译原诗。要把景物特点点化出来,

教学设计(详案)

再写出诗人的心境。而且一要忠于原诗,二要在想象和联想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再创造。

②要将意象与情感、技巧结合分析。

不能单纯地分析景物形象,景物形象要附着在诗人的感情上,有时也附着在写作技巧上。 ③要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分析。

有的诗词要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分析,这个背景有时是熟知的,有的是诗词注解上注明的。而且背景分为社会背景和自然背景。

问题三:如何解答鉴赏诗歌意境的题目? 【设计意图】本问题主要是让学生在讨论分析前一个例题的基础上归纳诗歌意境题的答题步骤和答题模式。

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步,概括特点。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分析感情。联系诗人的生平经历,分析景物所包含的作者或者诗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答题模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景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境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情 )的情感(心情、心境)。

六、目标检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案】步骤①作者通过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江南烟雨图。江南暮春时节,春意仍在,细风吹动斜柳。从超然台上放眼望去,春水潺潺,满城之花虽未凋谢,但烟雨已隐约挡住城中人家。

步骤②这是一幅孤寂冷清的暮春图。

步骤③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寓情于景,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

七、课堂总结

1、读懂诗歌是前提

2、抓全、抓准意象是关键

3、画面描述不可少

4、选择词语需谨慎

教学设计详案

《丑小鸭》赛课详案

蜗牛教学设计(详案)

《齐白石》教学设计详案

散步:教学设计详案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详案)

《老王》教学设计详案

《春酒》教学设计(详案)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详案)

教学设计详案_Where_is_the_post_office

《赛教教学设计(详案).doc》
赛教教学设计(详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