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教学工作总结详案

2020-04-18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教学详案

《丑小鸭》教学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欺负、讥笑、羡慕”等词语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丑小鸭在逆境中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

3.懂得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领会故事所表达的积极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学生交流作者安徒生的有关知识

1.根据学生课下所搜集的资料,找3-5名学生介绍安徒生的生平。补充:[安徒生(1805-1875),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小时侯很贫穷, 11岁父亲死后, 生活更加贫困。安徒生从小观察敏锐,想象力丰富,14岁告别家乡到丹麦首都,下决心要当个艺术家,却面临走投无路的困境。

1829年,安徒生创作的一部喜剧在皇家影剧院上演的那一天,他静静地坐在大剧院的一个角落里,望着那些他所创作的人物形象活生生地出现在观众的面前,听着观众的喝彩,他的眼里不禁流出一行行热泪。

十年前,他几次想在这个剧院里找到一个小小职位,都遭到了嘲笑和否定。十年,那是一段多么艰苦和漫长的过程! 今天,他终于成功了,得到了公众的承认。] 2.在学生初步了解作者生平后出示课件1:

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家。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贫民区。他从小就为贫困所折磨,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代表作:《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

二、导入新课

安徒生曾说过:我就是一只丑小鸭。十年前,他遭到了嘲笑和否定,十年后,他变成了──白天鹅!同学们,你想不想知道丑小鸭是怎样变成白天鹅的吗?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各学习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完成两项任务:

(1)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

(2)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2.出示课件2检查学生识记生词的情况:

暖烘烘 丑陋 讪笑 嫉妒 来势汹汹 欺负 篱笆 讥笑 芦苇 冻僵 木屐

3.出示课件3让学生把四幅插图按照自己的理解排好顺序。4.按照课件3的顺序在小组内讲一讲这个故事。

四、品词析句,感情朗读

1.学生速读课文,画出记叙丑小鸭遇到的不幸遭遇的句子。体会它当时的心情。[失望、胆怯、孤单、可怜等] 2.同学们,请你和你的小伙伴合作一下,每人读一个部分,把丑小鸭悲惨的命运读出来,把我们对丑小鸭的爱与同情读出来吧![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课文,此步骤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细细地体会课文里所蕴含的思想内容]

3.哪些同学可以用朗读展示丑小鸭可怜的命运?同学们,请你也在心里默默地读吧!

[师相机指导:出生时大家对它的失望;被人欺负的胆怯与孤单;呆在芦苇地里的孤寂无奈;冻僵在冰上的令人心怜。] 4.学生讨论,丑小鸭在这些打击面前,抱着什么样的生活态度?有什么追求?

[我要飞向它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 然后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丑小鸭为什么拼死也要飞向高贵的白天鹅?

5.漫长的冬天过去了,温暖的春天终天来了,丑小鸭也长大了。原来他就是一只美丽的天鹅。如果你也为丑小鸭感到幸福和快乐,那就请你放声朗读课文第39-47自然段。[引导通过朗读体会丑小鸭惊喜,非常愉快的心情。] 6.学生讨论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所蕴含的深意。 (1)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试阐释这句话的意思] (2)它感到非常难为情。它把头藏到翅膀里面,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它感到太幸福了,但它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棵好的心是永远不骄傲的。[大家赞美丑小鸭,丑小鸭为什么感到难为情?“一棵好的心”是指什么样的心?]

五、系生活,小结延伸

(1)这只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 (2)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吗?。

同学们,我们读完一篇文章,总要想到些什么,不知道大家读完了这一课,会想些什么呢?在我们的身边,有些同学学习不好,或是在一些方面有不足,他们应该怎么做?

推荐第2篇:一年级《小小的船》详案

2、小小的船

课前准备

制作有关星空及带有歌曲《小小的船》的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目标

1、认识“的”“船”等10个生字和门字框一个偏旁。会写生字“月”和横折钩。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结合插图,想象诗歌描绘的图景,感受夜空的美丽。

3、仿照例子,用简单的叠词说“的”字短语,积累“的”字短语。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课件,激发兴趣。

(1)(多媒体课件配乐)出示美丽星空图: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请大家看大屏幕,边看边听。 2.揭示课题。

(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课件中月亮的形状,引导想象:你们看,这月儿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像什么?(小船)

(2)引出课题:这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小小的船》。 3.读课题。

(1)教师指导正确读课题:什么的小船?(小小的船)小小的什么?(小小的船)预设:学生答“船”。教师引导:说完整,小小的船。生读小小的船。

(2)你们看这月儿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可爱吗?你喜欢吗?读出月儿的可爱。 4.过渡:课文真的是写船吗?想知道答案的话,我们先来读课文,认识生字。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提出自学要求:翻开课本56页,小手指字、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看谁读得又快又准确。

2、读得真认真,词语朋友来了,我们大声把它们读出来(多媒体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小老师领读(三行选三个小老师)

3、(去掉拼音读词)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它们吗?(一词2遍齐读、开火车读)随时评价、纠错。

4、(出示单个生字)齐读。

5、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找3生说) (1)(出示图片门里一个小人)一人走进门就是(闪),教师指导学生认识“门”字框,请同学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还认识了哪些带有这些偏旁的字。

(2)(出示图片)看,孙悟空在干什么?(把手放在了眼睛上)我们来学学他的动作。“手”放在“目”上就是“看。

6、你们真棒,老师奖励你们一片星空,里面藏着秘密,你能发现吗?火眼金睛(快速读出生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词语都认识了,把它们放在文中你还会读吗?看课本,小手指字,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自由读,找2生读,并评价、纠错。

四、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1、学习第

一、二行诗。

(1)出示星空图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想象:让我们飞起来吧!飞到美丽的蓝天上。看,许多一闪一闪的星星在向我们招手。我们快飞吧,飞吧!飞上蓝天坐在小船上。你们看到了什么?(星星、月儿)怎样的月儿?(弯弯的月儿)。(出示课文“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齐读。

(2)(出示月亮的图片)导学:图片上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弯弯的)可爱吗?读出来。找两个学生读。(你读得真好,一个可爱的月儿就在我眼前了) (3)(用手比划)月儿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像什么啊?(小船) (4)(出示小船的图片)看,这就是小小的船,我们把它轻轻地读出来。齐读,找2生读,随机评价。

(5)连起来读一读(出示一二行儿歌)看屏幕齐读。 2.学习第

三、四行诗。

(1)过渡:看屏幕,我们坐着这美丽的月儿船,在蓝天上面到处走走,哟,你们看到了什么?(星星、天空)

(2)课文写星星是什么样的?(闪闪的)天空呢?(蓝蓝的) (3)设疑:为什么用“闪闪的”和“蓝蓝的”?

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指学生分别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只看见星星和天。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生:第二句长,多了“闪闪的”“蓝蓝的”。

(4)师:你真会发现,像这样两个字重复的词语就叫叠词。你还能说用叠词说()的()(拿出一支粉笔)你先观察再说。(随机指教师中的事物,学生举手说)

(5)(出示图片拱桥、苹果、大海的图片)请生自由说。随机评价纠错。 (6)正是因为这些叠词才使课文更优美,(出示三四句)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遍。

3.导学:夜空真美啊!闪闪的星星、弯弯的月儿、蓝蓝的天,我看着,想着,入迷了,陶醉了。在我的眼里,那月儿弯弯的,两头尖尖的,真像一只小小的船。(音乐声响起)教师范读课文。

4.学生配乐表演读,一边读,一边加上动作。

5、请学生上讲台表演读。

五、书写生字

导读;夜空真美啊!正是因为有了它才让我们产生了无尽的想象。(出示“月”字)它是谁?我们大声读出来(月儿)让我们来写一写吧! 1.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范字“月”,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字,你发现了什么?写这个字应该注意什么?

预设:上留天下留地,左右留空隙。

注意笔顺、写字姿势。

中间两横不要跟横折钩连起来。

(2)教师一边示范,一边指导新笔画的书写。 横折钩的写法:横要平,竖要直,向左向上钩。

(3)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写在什么位置,同桌交流。(“月”里面的两个横画之间距离要适当,不与横折钩相接。) (4)教师范写“月”。学生书空。

(7)指导学生先描红,再自由练写,比比谁写得工整、漂亮。 (8)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议。

六、拓展:

你们表现得真棒,老师奖励你们一首诗歌。(出示李白的《古朗夜行》)来,一起读!

七、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回家把《小小的船》读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弯弯的月儿(弯月的形状)

推荐第3篇:《池上》教案一年级详案

广东省智慧青少年宫文学教案

课 题:《池上》 白居易

学科:文学 执教者:胡雨晨 时间:2017—9—1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内容,初步体会诗中所传达的意境。

3、感受学习古诗和自由创作的乐趣。教学重点:感受学习古诗的趣味。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教学环节:

一、政府文件说明

设计意图:引起家长重视。

课堂内容:

1、古典音乐入场。(共20人20桌,每五个小桌拼成一个扇形大桌为一组,共4组,学生自由落座,家长在教室最后两排座位依次落座。)

2、音乐停,家长谈话活动:“大家下午好,首先要表扬家长和孩子们都能快速找到自己的座位,今天来的都是孩子的家人,望子成龙成凤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要求,但希望孩子生活开心,愉快轻松学习的家长肯定很多,来到这里的家长一定都是有责任心的,对孩子的学习发展是重视的,不知道您在家有没有认真看过孩子学校发的新语文课本呢?它与人教版的课本最大区别在什么地方?”

3、出示PPT内容简单讲解部本编教材的改革内容。教师:“教材为国家栋梁培养的根本,教材的大幅就已经能看到未来社会需求变化的端倪,在当代社会环境中,开孩子们无法从生活点滴中潜移默化的被学习,只能和家长一起寻找主动学习的机会。在学校,整体的教学内容很全面,并不能让老师分更多的心思在专项辅导上。所以怎样让孩子在课堂上感受到被重视,感觉到学习陌生的诗词并不枯燥,反而能积极主动地要求学习,甚至在一定的积累后会自己进行创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刚接触到古诗的阶段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自然而然,熟读古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新时代的诗人、作家就很有可能就有在座的孩子。接下来我做导游,带您和孩子们一起去古代看看。”

二、导入

设计意图:

1、规范课堂纪律。

2、从身边事物着手自然结合教学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3、藏头诗自我介绍。

课堂内容

1、表扬坐姿端正、分组、课堂规则。

“哇,我发现有一位同学坐姿非常端正,他的手叠加放在桌子上,腿也并拢放好了。„嗯,现在表扬所有同学眼睛都看着我了,嗯?那你们知道我是谁吗?看看后面的诗,猜猜我是谁?

PPT出示: 胡儿弄马忙,

雨过青草香。 晨曦投影长, 从师去何方?”

孩子自由读诗,教师讲解大意。揭晓答案,“原来是首藏头诗,有我的名字和职业。同学们可以叫我胡老师。我最喜欢的是广州的一座塔,它是全中国最高的一座塔,可是我怕忘了叫什么名字?什么塔呢?有没有人知道?请举手告诉我。”

3、出示小蛮腰图片(适当普及小蛮腰的文学相关知识)。教师:“对,就是小蛮腰,因为它的造型婀娜多姿,小蛮腰这一说法有两来源,第一个是源自于“楚王好细腰”还有一种说法是著名诗人白居易作诗夸赞女子美,怎样算美呢?“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白居易还写了一首关于你们这么大的孩子的故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三、诵读、理解古诗

设计意图:安排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韵律。 教学内容:

1)初读古诗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古诗。 课件显示:古诗

3.个别读(重点评价) 评价重点:

采:注意读准平舌音,结合字理理解字义。 踪:注意读准平舌音,结合形声字识记生字。 迹:分析结构和笔顺,扩词,理解“踪迹”。 萍:扩词,看图片理解“浮萍”。

2)熟读古诗 1.划节奏读诗。

师引导:大家和生字娃娃交上了朋友,已经能把诗读通了,但这远远不够,我们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这首五言诗该怎样划分节奏呢?请用“/”画出来。 (学生各自练习朗读,并根据练习时的节奏用铅笔在书上做记号。)

2.指名汇报,相机大屏显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指名读诗。

4.师讲解诵读要领并范读: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音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 5.齐读古诗。 6.趣味诵读。 教师:“这样就读出诗的节奏来了。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读起来更有趣些呢?”师示范拍手读。同学交流多种方法:跺脚读、合作读、开火车读、表演读„„ 7.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你们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地读诗,这样多有趣啊!” 8.教师过渡:“同学们,初读了诗文,你们知道荷花池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一个小娃偷采白莲。)

四、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设计意图:

1、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把诗中的小娃和现实中的人物心理进行对比,更好地引导学生感悟整首诗的意境。

2、巧妙引导学生讨论“这种‘偷’可恶吗?”并回想自己做过的恶作剧,意在让学生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3、学生通过想象“偷采白莲”的小娃的心理,将作者情、诗中情与自己的情感融会贯通,产生共鸣。

教学内容:

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教师:“一个小娃在池塘上偷偷地采了好多白莲,究竟有趣在哪儿呢?让我们一同走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吧。” (课件出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2.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3.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引导学生通过“你问我答”的形式汇报自己是如何“看”出 3.学生汇报交流。

(1)小娃忘记了隐藏自己的行踪,满池的浮萍被他的小船冲开了一道波痕。

(2)理解:不解——不懂得,不明白,不知道。

(3)认识浮萍。 教师:“浮萍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看,这就是浮萍,它是一种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先指着画面让学生理解,再出示浮萍的图片。)

“当小船慢慢驶来,浮萍…”(做手势)

“可是小娃哪里知道,小船划出的波痕已经暴露了他偷采白莲的事。多么纯真质朴的孩子呀!”

“看到浮萍开了,你会怎么想?”(替小娃担心、着急。) )指导学生读出这种心情。(自读、指2—3名学生读、齐读。) 4.猜诗人的行为、心理:

(1)诗中不仅藏着一幅幅美丽的、有趣的画面,还藏着一个人呢?你们猜,他是谁?

(2)你猜白居易此时正在岸边干什么?(窥视、偷笑。)

(3)我来采访一下:请问白老先生,您为什么在偷偷地看,偷偷地乐? (4)指导朗读。

五、感情朗读,背诵全诗

设计意图:趁热打铁,脑中放电影,把简单的四句诗想象成一个小故事,一边背一边体会意境,利于学生当堂背诵,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内容: 1.指导学生想象古诗的内容,练习背诵。 2.集体背诵。

3.教师:诗中的小娃多可爱呀,你能把这首诗改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吗?(学生改编故事,交流。)

4.教师:其实,像这首诗一样,写儿童有趣故事的诗还有很多,比如《四时田园杂兴》《村居》、《宿新市徐公店》等,课后大家可以找来读一读。

六、系列课程大目标

设计意图:帮助理解阶段性的学习成果 教学内容

1、给家长讲述智慧诗词的课程的系列目标及其可为后期写作奠定基础。吟——赏——作

组织幼儿誊写古诗的时间给家长讲解这堂课的设计。 教师:“古诗课不仅是为了提高成绩,结合课堂内容渗透写作的一些技巧,积累写作素材。更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从本质上是使孩子成为一个满腹诗书的气质人。谢谢大家愿意用宝贵的时间来上这一堂体验课,智慧少年宫的所有老师将带着专业和责任欢迎您的咨询。我们在旁边设有咨询台,如您有任何想要了解的可以详细咨询我们专业同事。谢谢!”

2、组织家长带幼儿离场。

推荐第4篇:详案

《微笑—心灵之花》主题班会教案

设计理念:

微笑教育在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友好的眼神,一个舒心的微笑,一个得体的举止,有了这些,别人就会感到你是个有修养的人,仅仅一个微笑,就能树立一个文明礼貌的良好形象。微笑是一个人,一个学校,一座城市,一个国家文明的象征。挂在脸上甜甜的微笑更是绽放的礼仪之花。它是人与人交流的通行证,传达着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好。对于初中生来说,微笑是友谊之桥,能使同学们更加团结友好。这一时期的同学关系有强烈的排他性和独占性。因此同学、朋友间稍不注意就会发生矛盾甚至打架等现象,那么应该怎么解决?微笑是一种好方法。微笑的作用是神秘的。就算孩子们现在还不知道微笑在他们以后的社会生活中是多么重要,但让孩子们从小知道做一个微笑的人,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本课力图通过班会活动,让学生知道微笑是一种重要的礼仪,感受到微笑在交往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学会自觉改变自己,微笑面对困难、面对人生。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微笑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微笑的意义及作用很大。

行为目标:通过微笑教育,使学生能与同学微笑交往。通过微笑,传达文明与礼仪,传递友好和热情。

情感目标:通过微笑教育,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微笑面对自己,微笑待人,微笑面对困难、面对人生。

教育重难点:

重点:认识微笑,学会微笑;用微笑传达文明与礼仪,传递友好和热情。

难点:用微笑解决矛盾;微笑面对人生。

准备工作:视频、图片、笑脸卡等。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主题。

1.展示班上同学的照片,请同学们看看图中的同学脸上都带着哪一种相同的表情。(请同学回答:微笑)

1 师: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表情,它会使你得到快乐,满足的感觉。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微笑开始今天的心灵之旅吧!(出示主题:微笑-心灵之花)

二、认识微笑 1.微笑是什么?

师:微笑是什么?有人说,他是能打动人们的最好语言。

也有人说她是自信的表现,是一种无法抵挡的魅力。 同学们,你们说,微笑是什么?(自由发言)

师:是的,微笑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交流的钥匙,当你的心中装有他人,就会充满爱心与关怀,你的脸上就会自然地流露出那一份喜悦之情,无需外人教会,这种微笑就是天下最美的微笑。接下来,请听同学的诗朗诵

《微笑是什么》

A微笑是什么?

B 微笑是什么?

微笑是朵朵鲜花,

微笑是春天那柔和的风, 它给人们带来清香的味道,

它让人们感到阵阵温暖, 使人们觉得清爽。

让人们久久难忘。

C微笑是什么?

D微笑是什么?

微笑是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

微笑是酸、甜、苦、辣的味道, 它使我们感到快乐,

让我们知道人生的辛苦和快乐, 因为得到了最大的收获。

我们会更加坚强的生活。 合:

微笑是一把大伞,为我把人生路上的风雨遮挡。

微笑是烈火, 融化我满脸的冰霜。

微笑是良药, 给我受创的心灵疗伤。

2 微笑是花开的茉莉,让我时刻感受她那悠远绵长的清香。微笑,一个多么简单的动作, 只须将嘴角轻轻地上扬,却能让人从中获取到无限的力量。

2.微笑的作用(说故事,感受微笑的力量。

(1)、情景剧

片段一:

廖耀:哼着歌边走边扔纸。

王耀(值日生):凶狠的说:“你,捡起来。” 廖耀:“我为什么要捡?”

王耀(值日生):“你丢的,当然你捡。”

廖耀:“你不是环保卫士吗?你捡起来不就行了吗?” 王耀(值日生):“你捡不捡?”

廖耀:“不捡,不捡。你敢怎么样?”(说着就推值日生,两人打了起来)

片段二:

廖耀:哼着歌边走边扔纸。

王耀(值日生):微笑着说:“这位同学,请把你的纸捡起来,好吗? 廖耀:“哦,对不起,对不起,我马上捡。”(说着就弯腰捡起来) 老师: 你更喜欢哪个值日生?为什么?

的确,有时候生活中只要一枚淡淡的微笑,就能化解所有矛盾。 幻灯片出示:(微笑是化解矛盾的良药,淡淡的微笑使冰雪消融 ) (2) 微笑的故事。

师: 微笑是和谐的音符,善意的微笑鼓舞人心;满意的微笑,自信人心;你的微笑,感动人心。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微笑的故事。老师展示图片,说故事。 a、播放奥运会开幕式视频片段,大屏幕出示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笑脸

伴随着深情的歌曲,我们又回到了奥运会的开幕式上,2008名白衣少女打开手中的伞,将五大洲孩子的笑脸呈现在鸟巢上空,展现在全世界观众的面前,那是从一万张笑脸中选出来的2008张笑脸,中华“礼仪之邦”的美称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好体现。那是北京对全世界的祝福。意思是北京热诚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让所有的朋友能把这

3 微笑带到世界各地,让世界充满欢乐。虽然只有短短的几秒钟,这一温馨场景却感动了全场,也温暖了全世界。

b.2013年雅安芦山地震中的“微笑女孩”故事

师:微笑是宽容,微笑是坚强,微笑是自信,微笑带给别人的是美丽,留给自己的是快乐。生活中处处需要微笑,希望大家能微笑着走向生活,微笑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成功和失败。

三、体验微笑

师:微笑是一盏明灯,照亮前进中黑暗的道路;微笑是一股暖流,温暖受伤者冰冷的心田:微笑是一把钥匙,打开迷途中理想的大门,文明礼仪在心里,微笑就在脸上,让我们微笑迎接幸福的瞬间!

1、对同学,对老师微笑。

老师:我们不仅同学之间要微笑,对待老师,对待我们认识的人,我们也要献上我们最甜、最热情的微笑。

老师:“请对同桌微笑着说:“你好”; 老师:“转过身对后排同学微笑着说:“你好”;

老师:这就是微笑的魅力。当你送给别人一个微笑时,别人就会感到你是个有修养的人,一个微笑,就能树立一个文明礼貌的良好形象。

2.创设情境 讨论明理

师:是呀!一个简简单单的话,一个淡淡的微笑,都会带给人们意象不到的温暖。同学们,如果出现下列情况时,你又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情景一:在教室里,做清洁的时候,有个同学不小心把拖把上的水溅到你的裤子上,你会„„

情景二:在校运动场上正在进行着紧张的800米跑步比赛,你的同学小伟气喘吁吁的跑着,他快坚持不住了,这时你会„„结果他没有得到名次,这时你又会„„

自由发言。

的确,宽容的微笑会使你更加可爱,热情的微笑更是一种鼓励。

4.观看一段视频,谈谈自己的感受最深的一副画面,并说说带给你的启示。

四、传递微笑

1、写微笑的格言。

4 微笑是最美的花朵,绽放在你、我、他的脸上,微笑是最近的沟通,搭起友谊的桥梁,微笑也是我们最好的表达,微笑还是最基本的语言。希望每个孩子都成为“微笑天使”。请同学们拿出笑脸卡,写写你收集的或你自己创作的微笑格言,并画上你们最美丽的笑脸。

2、把笑脸卡送给同学或老师。

五、老师小结,在齐诵中结束主题班会。

老师总结:

微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表情,最动听的语言。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给悲伤者一个微笑,那是安慰;给悔恨者一个微笑,那是原谅;给麻木者一个微笑,那是支持;给失望者一个微笑,那是动力;给迷茫者一个微笑,那是向往;给懦弱者一个微笑,那是勇气;给快乐者一个微笑,那是分享。 学生齐读:

微笑是人类最美丽的表情,无论你经历着风雨,还是沐浴着阳光,无论你攀上了耸立的顶峰,还是被困于峡谷深渊,美丽的微笑都会感化潮湿的心情,正如雨果所说:“微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在今后的日子里,同学们不妨笑一下,用你天真的笑容,用你天使般的笑容,笑对生活。

推荐第5篇:《乡愁》教学详案

《乡愁》教学详案

1、第一张幻灯片

播放音乐(音乐快结束约2分钟前),教师导入:

家,是人们精神的港湾,是心灵的归宿。每一个日落的黄昏,每一个月圆的夜晚,每一缕清风,每一颗雨滴,总能牵动游子的离情别绪,总能勾起他们如梦似幻的乡愁。 第二张幻灯片: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大屏幕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

上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老师想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我想请**同学朗读课文,在他朗读前大家告诉他,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课文。出示第三张幻灯片——思念之情。好,带着思念之情读课文(**同学朗读)。教师:他读得怎么样?要肯定优点,也要指出问题。 其他学生评价。 第四张幻灯片

怎么读好这首诗呢?我们不妨来听听名家的朗读。(大屏幕出示)大家可以小声地跟读课文。

听完请学生总结本诗的朗读要领。问学生:读诗要注意哪些问题?(语速、节奏、语调、语气、感情)

下面大家按照朗读提示上的要求,各人自己练读这首诗。练读完毕,教师指名甲学生朗读,老师为其配上音乐。读完,教师简评,再找学生赛读。教师:两人的朗读各有千秋,甲„„乙„„

下面让我们所有同学一起美美地来朗读这首诗。全班齐读。

教师: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不难发现这首诗形式整齐,但整齐中又富有变化,如此形成了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旋律美。

当然我们的欣赏诗歌如果仅仅停留在音韵上显然是不够的,这就如同品茶,光闻茶香还不够,现在让我们深入到诗歌的内容,去理解诗意。请看大屏幕—— 问题:找出诗中各节两两对应的词语,拿不准的话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回答,大屏幕出示答案

教师:这些词语有怎样的意味?(可以现场实际引导) 空间上的距离与阻隔

那么各节诗中都写了谁和谁的分离呢?

据此,概括各节大意。学生回答后大屏幕出示答案。我们发现第一节和第三节是重复复的,那么他们实际有没有区别呢?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一为生离,一为死别。(教师板书:生离犹可见,死别永相决)人生之痛,莫过失母,那个给了我们生命的人的离去,带给人的该是多大的哀伤。所以,第三节的感情应该更加深沉。我们不妨把第三节的大意修改一下:永别亡母。

学生读1节和3节,比较这种不同。 再问第四节的不同 思考1—2分钟 明确:第四节思念的是祖国大陆,是一群人的思念,而前三节思念的母亲和妻子,可以理解为对家的思念,且只是诗人个人的乡愁。第四节更让让通彻心扉,是民族之殇。 下一张幻灯片出示前:乡愁作为一种情绪是无形的,抽象的,诗人如何将它表达得具体可感呢?这里我们不妨先来看一首元曲中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学生朗读)

问:这首小令中划线的词语给人怎样的感觉?凄凉 孤寂

很好,在诗歌中,我们把这些能寄托主观情感的事物叫做“意象”。大家找出《乡愁》中的主要意象。

明确后。根据意象描述你所想象到的意境。这里,老师先给大家示范第一节:

为了求学,诗人少小离家。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诗人坐在一张木桌前,面对昏黄的烛光,诗人无法平静。窗外,如水的月光倾泻而下,小小少年的思绪,早已越过千山万水,回到那个月光笼罩下的山村,回到母亲的身旁。想过,念过,诗人拿出信纸,一笔一画地写着家书。那信里写着什么?也许有往日依偎在母亲怀抱的温馨和甜蜜,也许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哀愁和怅惘„„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那信里写满了一个少年满腹思念亲人的乡愁啊! 学生展示自己的想象

„„小结:从刚才的想象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分明寄托着诗人小时候对母亲的思念,长大后对妻子的思念,后来失母的哀思,如今对大陆的无限眷恋。(出示幻灯片)诗人按照时间顺序,抒发着自己的乡愁,情感越来越深,由个人的故园之思升华到民族的家国之恋,有如滔滔江水,一波高过一波。

下面,让我们一起跟着大屏幕共同朗读这首诗,体会这种情感的升华。 我们不难注意到在诗中的四个意象的前面都有一个修饰性的叠词,想想它们有何表达效果?

音韵:旋律美,给人以乡愁绵绵不绝之感、表意:面积小、重量轻,以小见大。 我们听说过田园诗人、边塞诗人,那么余光中叫什么诗人呢?有人称他为“乡愁诗人”。可见,他的乡愁诗还不少,这里我们给大家精选了一部分,请看大屏幕: 集体朗诵

问:你比较喜欢哪一首?

看来,余光中被称为乡愁诗人的确名副其实。他的诗人撼人心魄,抒发了一颗拳拳赤子之心。其实,他的乡愁诗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可以课外去读读。

教师:落叶归根,倦鸟恋临。家乡就是我们的生命之根。中国是一个有乡愁传统的国度,古代的很多诗人就是抒写乡愁的好手。大家能背出一些你熟悉的乡愁诗吗?

大屏幕出示古人的乡愁,生齐读

教师:看来,余光中的乡愁诗是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同学们:近代学者闻一多先生曾经写过一首七子之歌,以七子寓意与祖国分离的七个地方。如今,七子中唯有台湾依然没有回归祖国的怀抱。可喜的是,今天两岸早已实现三通,两岸经贸文化人员往来愈加密切,国共两党领导人也多次实现历史性会晤。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海峡真的会变浅,天堑变通途„„

推荐第6篇:将进酒教学详案

将进酒

李白

教学目标:

1、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

2、通过诵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背诵全诗。

3、激发学生学习李白诗歌的兴趣,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本诗中诗人情感并把握其变化;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诗中作者激愤的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

教学设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诵读引导法、探究谈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他们多少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哀愁;因酒在自由的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揭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有个天才诗人在这方面尤为突出,余光中先生评价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他就是——李白!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是我国诗歌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不知是李白成名了酒,还是酒成名了李白,总之,李白和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每一种生活状态似乎都与酒有关。 他好饮也善饮,并且也会劝朋友喝酒,今天我们就来通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读读李白的劝酒诗《将进酒》感受李白张扬的个性,豪放的气概,看看他这次因酒饮酒抒发的是哪样情愫。

二、教学过程 【诵读文本】

1、古时候人们读诗叫“吟诵”,“吟诵”也就是唱。怎么歌唱法呢?你们可以按照自己的的预习体会和课下沈德潜先生的评点,或轻或重、或长或短、或升或降的自由诵读一遍。

2、推荐一个同学读来试试;

3、我来订正两个字音。

4、我们来听听武汉的京剧家关栋天的吟咏,看看和他吟咏的诗句中有哪些你觉得很好,有哪些不足。

5、大家来去读一遍。

【梳理情感】

1、刚才大家在吟咏的时候大多注意了感情,那么,在这篇诗文中,你是如何把握诗人的情感的?(找出文中表达是人情感的字眼)

明确:悲、欢、愁

2、从哪你读出诗人的“悲”?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暮成雪”。

李白悲的是什么?人生易老,时光易逝。《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写作这首诗歌时,诗人已经47岁了,在政治上的抱负得不到施展,胸中郁结很深,这是他感叹悲伤的深层原因。

3、诗人正自感伤,却为何突而转悲为“欢”?请用文中的原话来回答一下。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用白话文来说就是——

①既然人生短暂,何不及时行乐?

②悲又何益?就应另外去寻找寄托。朋友相聚,正好开怀畅饮,及时行乐。

“将进酒,乘大白”那就是必须的了。

③因为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高度自信,和不为金钱所驱使“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豪迈,于是有了“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放举动了。

4、既然是把酒行乐,就不免举杯相劝。诗人呼告朋友,“将进酒,杯莫停”。而且长歌一曲,以抒心志。但诗人的心情好像并不痛快。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几句劝酒词。 请大家齐读一遍

分别找同学解读一下这三句话。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于愤激中略见昂扬,

“故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是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和痛彻总结;“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这些“圣贤”都是抱利器而无所施者,而饮者更是“圣贤”中逃于醉乡的人。这两句,也是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诗人对统治者不再抱有幻想,也决心逃于酒乡。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诗人此例是拿曹植自比。曹植很有才干,但遭兄、侄猜忌,终不得用。李白钦佩他的才干,同情他的遭遇,借以自况。 将狂豪的曹植与自己相比,自己尽管没有曹植那样的经济条件,但是拼出去卖裘卖马也要和朋友尽情地乐上一回。

5、这愤世嫉俗的复杂情思最后统一为“万古愁”。

愁若止于一身,那是毫无意义的。用历史的眼光看,“抱利器而无所施”的贤能之士古代有,今日有,则将来一定还有——这样的愁情唯 “万古愁”一语才能表现愁的深广。

面对着古来圣贤皆寂寞的现实,诗人内心有太多的不满和不平。诗人的愤懑,加上酒劲的作用,最终走向狂放,这正是李白豪迈的一面,李白越狂放,心中的“愁”越是让人感受深刻,那种“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味道,就像一坛陈年老酒之味更浓!

【拓展训练】:

我们来填一下这样的空:

这是一个----的李白,读他的诗句“----”,我知道了,他因为---而----。 我来举个例子:

这是一个悲壮的李白,读他的诗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我知道了,他因为时光易逝而悲伤。

这是一个愤激的李白,读他的诗句“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我知道了,他因为时光易逝而悲伤。 豪放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自信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狂放的(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愁苦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课文小结】

读李白的这一首《将进酒》以及他的其他饮酒诗确实能让我们产生的审美感受,但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还是一种消极行为。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赠诗给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这种豪放不羁的洒脱一但与酒结缘是要以付出生命的健康为代价的。所以,对于李白,我们要“敬其人,好其诗”,却不可模其行。正所谓美酒诱人,可不要贪杯呦!当我们面对挫折坎坷时,除了积极应对外,我们更应学些李白的那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与乐观,唯有此,我们才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

一方面,他有用世的想法,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另一方面,他又想用饮酒的办法使自己从怀才不遇的苦闷中解脱出来,深受道家思想影响。 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是一种消极行为,但这是他的傲世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使然,是无法改变的。但我们也不可忽视李白的饮酒诗中仍包含着积极的内容。

读李白的这一首《将进酒》以及他的其他饮酒诗确实能让我们产生的审美感受,但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还是一种消极行为。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赠诗给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这种豪放不羁的洒脱一但与酒结缘是要以付出生命的健康为代价的。所以,敬其人,好其诗,却不可模其行。正所谓美酒诱人,可不要贪杯呦!

当我们面对挫折坎坷时,除了积极应对外,我们更应学些李白的那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与乐观,唯有此,我们才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

【课后作业】

在李白的生命中酒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酒成就了李白辉煌的人生,李白的好朋友对李白的才气也大加赞赏 “屏幕七;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 杜甫《饮中八仙歌》

也许是酒助长了李白的豪气,敢让贵妃研墨,力士脱靴,也因此触怒了权贵,也因此断送了他的政治生涯,好友杜甫对些深感痛惜“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杜甫《赠李白》

师:不管是李白与酒谁成名了谁,只知道李白与酒相得益彰,酒与李白融成了一体。 有人评价说:李白诗中有着浓浓的酒味,若抽掉他诗中酒的成分,色香味都大大减少。可以说酒是李白情感的催化剂,李白好饮,也善饮,所以他创作了量的饮酒诗。

请同学们回顾所学诗篇,看看李白在哪些诗篇中写到了“酒”。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出示大屏幕:酒与李白)

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孤独的时候要喝酒)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忧愁的时候要喝酒)

3、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与朋友相约高兴时有酒)

4、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作》(作客的时候有酒)

5、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哭宣城善酿纪叟》(悼念时还是缺不了酒)

请学生举出李白的其他酒诗。(最好利用课件展示实例)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 “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晖”(《梁园呤》)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其一》)

“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 中作》)

推荐第7篇:轻轻地教学详案

12.轻轻地

一、复习词语 整体把握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轻轻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请大家齐读课题《12.轻轻地》。

2、老师知道大家认识了不少词语朋友,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齐读一遍。(课件)

我们开火车再读一遍!小小火车开得快,一开开到你这里。

3、同学们,你们能看着屏幕上的图片,说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吗?(课件)爸爸下夜班在睡觉,我和妈妈轻轻地做事

4、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内容,不知道课文读得好不好呢?谁来接读课文?(找六生)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里出现的最多的词语是什么呢?

二、精读品悟 想象体验

1、谁找到了?快说说。生答:轻轻地

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真棒!

2、下面请大家也去读读课文,看看谁在轻轻地做什么呢?

3、第

一、二自然段 ①教师:谁想谈谈?

生谈:妈妈在轻轻地穿衣,轻轻地走路,轻轻地开门,轻轻地说话 教师:你是从课文哪里知道的呢?

学生:我是从第一第二自然段里知道的。

教师:请你用读告诉大家妈妈是在轻轻地做事吧!

学生读后师评价:老师觉得妈妈不是在轻轻地做事呢,声音好大呀!既然是轻轻地,就要读得轻柔,语速稍慢!请大家看着大屏幕也试试吧,注意红色的字要读得轻柔缓慢。(课件)

教师:谁想试试?

一生读后,教师:谁说说他读得怎么样?

一生评价后,教师:那你能比她读得还好吗?或者:看来他读得你不是很满意,那你一定比她读得还好喽?你快读读吧!

教师:的确读得美!老师也想和你比一比! 教师范读后:谁还想和她比一比?

②同学们,在我们的课文里,用了一个标点符号,代替了大家刚才所谈的,它就是我们学过的省略号。那么,妈妈除了轻轻地穿衣、走路、开门和说话以外,还轻轻地干了什么?请大家发挥想象力,和同伴谈谈你的想法吧!

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谁来填一填?(找二生)

4、第三自然段

同学们,妈妈为什么要轻轻地做事呢? 学生:因为爸爸在睡觉!

教师:你是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

学生: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教师:请你为我们读一读!

学生读后,教师:原来爸爸是在睡觉!同学们,夜晚本来是人们休息睡觉的时候,可是爸爸还要上夜班,多辛苦呀!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平时是怎样辛苦的工作的吗? 找3---5名学生谈 教师: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又该怎样去关爱辛苦父母呢?学生谈做法。教师:你们真是懂事的好孩子!

5、教师:那就请懂事的孩子们再到课文里去找一找:除了妈妈,还有谁在轻轻的做事?

学生:还有我

教师:请你读出这部分内容,

学生读后,教师:听得出,你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同学们我们就要这样读书,要和生活、经验、经历联系起来,这样就会读得真、读得美。请同学们也像刚才读第一二自然段那样,把你的感受用声音中表现出来。

学生读后,教师:谁想读?老师有个提议:咱们男女生赛读,看谁更能读出对父亲的关爱之情(出示课件)

6.我和妈妈这样轻轻地做事,没打扰爸爸的美梦,心里会有什么感觉呢? 学生:开心!快乐!幸福!

难怪妈妈和我会默契的会心一笑,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看着大屏幕一起读出开心快乐和幸福!(出示课件第六段配图)

7.总结全文 配乐接读

同学们,老师从你的声音里听出了爱,听到了情,老师很感动!你们看到老师手里拿着的信封吗?这里面装着的都是你们的亲人写给老师的信,信上出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的孩子长大了!同学们,父母之爱天高地阔,我们终其一生也难以回报!希望同学们都能张大善于发现的眼睛,敞开勇于感受的心,从一点一滴开始,去关爱父母、体贴父母!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家人间无声却感人的关爱之情吧!同学们看大屏幕,你们读红色的段落,老师读蓝色的段落!

三、指导书写

四、布置弹性作业

课下请同学们把课文有感情的朗读给爸爸妈妈听,把课文里喜欢的词语写在词语花篮里。

推荐第8篇:等高线教学详案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教学步骤:

一、引导激趣(出示木兰山平面图)

1、看图设疑:平面图能体现地形的高低起伏吗?

2、揭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绘制体现地形起伏的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二、合作探究 1、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A、出示等高线地形图

B、问:图中你看到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C、得出定义: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 2、认识等高线、等高面

A、出示山体剖面图

B、分组讨论:图中等高线有什么特点?

C、汇报讨论结果: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相等……..

(适时复习海拔高度的定义:地面某点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就是该点的海拔高度)

D、得出定义: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形成的线就是等高线。

E、认识等高面: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相同,所以这些点在同一平面内,我们把这个面叫做等高面,或者说等高线所在的平面就是等高面。(显示等高面的概念)

F、动画演示等高线和等高面 3、画一条等高线

A、显示剖面图

B、讨论:你能在假山上画出一条等高线吗?

C、交流讨论结果,肯定最佳方法。

D、分组合作绘制第一条等高线

E、检查绘制结果,用等高面检验等高线是否准确。 4、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A、设问:画出一条来了,你能尝试着多画几条吗?

B、显示绘制要求

C、学生分组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D、交流绘制过程中的问题,展示学生的等高线地形图。 5、认识等高线的分布特点

A、演示完整的等高线地形图

B、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均匀吗?什么样的地方等高线密集些,什么地方稀疏些呢?

C、学生结合山体观察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三、课堂小节:本节课的大致内容。

四、适时训练

五、课堂活动

推荐第9篇:教学设计详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以及开辟的意义。

2、通过品读重点句段,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感受他的坚韧、勇敢、智慧、执著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以及开辟的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重点句段,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历程,感受他的坚韧、勇敢、智慧、执著和强烈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与丝路有关的资料及乐曲、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激情引趣

1、(课件配乐)诵读诗歌《山的那一边》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

妈妈给我说: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奶奶却说:那是众神居住的琼瑶仙境 山那边究竟是什么呢?

于是,我怀着一种神秘的向往,

盼着、盼着……

终于有一天,

我沿着一条路走了下去,

原来,那里是富饶的西域国度。

这条路就是——丝绸之路(看板书齐读题目)

2、通过上节课的初步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了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经过河西四郡,到达罗马,这7000多千米的路又被称为“万里丝绸之路”(板书)对于这条路,你还有什么了解?

4、本文除了写丝绸之路,还写了谁?(板书

张骞)这个人和丝绸之路有什么联系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深入地去学习、了解。

二、直奔重点,细读感知。

师:请孩子们翻开语文书84页,自由朗读课文的

6、7自然段,思考: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张骞? 注意边读边勾画、批注,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学生自由朗读,老师巡视)

抽生汇报: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张骞? 体会张骞的勇敢:

1、生:我读出了一个勇敢(板书)的张骞。

2、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张骞的勇敢?

3、(大屏幕)“张骞等人马不停蹄,专拣人迹罕至的荒原前进。他们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穿过沙漠戈壁,翻过帕米尔高原白雪皑皑的山岭,终于到达了富饶的西域各国。”

4、你能读读吗?孩子,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生评价再抽生读)

6、(出示丝绸之路艰险的画面):师叙述:是啊!当时的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漫漫长路之上有茫无边际的沙漠、有冰雪覆盖的高山、有荒无人烟的山野、还有寸草不生的戈壁、经常还有强盗和野兽的袭击„„张骞没有退缩,他们穿过沙漠、翻过高山(引读)终于到达了富饶的西域各国。

7、从一个“终于”,你体会到了什么?

8、请孩子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过渡语:孩子,你除了读出了张骞的勇敢,还读出了张骞的什么? 体会张骞的耐心和不露声色:

1、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张骞的耐心?

2、(出示课件)是啊!整整十一年啊! “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一转眼,就是十一年过去了。”

3、理解“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

4、11年的光阴,青春不在,年华已逝。作者没有直接写时间匆匆而过,而是通过写牧草和雁阵的变化来表达,你能不能仿照说一句话,表明时间匆匆而过。

5、从“一转眼”,你体会到了什么?

6、时间真的过得快吗?

7、十一年,对于一个被软禁的人是来说是怎样的十一年啊!

8、什么叫“软禁”?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个很不错的学习方法哦!

9、张骞在这十一年里,仅仅是在草原上放牧吗?

10、(音乐课件出示)“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一转眼,一年过去了。”(引读)张骞学会了匈奴话。

11、(课件出示)“雁阵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一转眼,两年过去了。”(引读)张骞与匈奴牧人融洽相处。

12、(课件出示)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一转眼,十一年过去了(引读)张骞默记地形、道路、牧场、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况。

13、在这十一年里,张骞是忙碌的,时光匆匆而过。

14、这里的默记能否换成“记住”?为什么?

15、当时他能写吗?能画吗?因为他的一举一动都受人暗中监视,所以他只能默默地把一切记在心里,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什么叫不露声色?

16、从这里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张骞?

17、这“默记”二字写出多少艰辛,写出多少智慧呀!

18、(课件出示)十一年,他多么思念年迈的父母,家乡的亲人,可他只能(引读)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

19、(课件出示)十一年,他铭记汉武帝的嘱托,(引读)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

20、(课件出示)十一年,他心系祖国、牢记使命,(引读)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

21终于有机会逃走了,如果你是张骞,此时最想见到谁?

22、我们原本以为他会回到家乡,回到大汉皇室,但他毅然决然地去了西域。那么张骞又是怎样一个人?(从孩子的回答中精选词语板书)

体会丝绸之路的作用:

因为张骞,这条丝绸之路得以开辟、畅通无阻,这条万里之路带给了我们什么?请孩子们默读九自然段。(指名汇报)

1、(课件出示)因为张骞的机智勇敢,所以(引读)中国的丝绸、铁器以及灌溉技术、炼钢技术和四大发明开始陆续西传。

2、(课件出示)因为张骞的坚忍不拔,所以(引读)西域的胡萝卜、葡萄、汗血马以及乐器、佛教、绘画艺术也传到了中国。

3、(课件出示)因为张骞的不辱使命,所以(引读)“丝绸之路”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

四、再造想象,拓展生成

1、通过我们与文本的交流,两千多年前的张骞仿佛就栩栩如生地站在我们的面前,你一定有不少的话想对他说,那就拿起你的笔,把你想对他说的话写在本子上。能够用上名言警句更好。(抽生汇报)

2、(出示翦伯赞的评价。)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也高度地评价了张骞,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3、让我们再来看看丝绸之路带给我们的回忆——

(播放有关丝路文化交流的图片,配以音乐。)正是这条路,亲历了卫青西征的铁马金戈,这条路,目睹了昭君出塞的悲欢离合;也是这条路,见证了敦煌飞天的精雕细琢,玄奘西行的虔诚执着;更是这条路,铸就了“千年大汉之魂”!(板书)

4、现在,对于这条路,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呢?这仅仅是一条丝绸之路吗? (生表达) 师总结(课件出示): 这是一条“友谊之路”。

这是一条“文化传递之路”。

这是一条“传承文明之路”。

总结:作为走出国门的第一人——张骞,让中国看到了世界,让世界认识了中国。现在,每当提到丝绸之路,总会想起一个熟悉的名字——张骞;每当提到张骞,总会忆起一条伟大之路——丝绸之路。就让我们永远记住名垂青史的张骞,永远记住亘古绵长的丝绸之路。( 看板书齐读结束)

板书设计:

丝 绸 之 路

长安

河西四郡

罗马

万里丝绸之路 张骞

勇敢

坚忍不拔

忠诚

千年大汉之魂

推荐第10篇:一年级下 找规律详案

第七章 找规律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能找出图中规律。

2、能根据找出的规律往下摆。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

能根据找出的规律往下摆。 教学难点:

仔细观察的习惯,能找出图中规律。 教学过程: 引入

师:上新课之前我们先进行一个“我做动作你模仿”的游戏,好不好?(好)看谁观察得最仔细,又模仿得最正确。

(教师拍手—拍手—跺脚,3次。叫认真看的孩子站起来模仿) 师:谁来模仿? 生模仿。

师:这么多动作,你怎么一下子就记住了? 预设1:学生能回答“动作是重复的”

生1:因为这些动作一直是拍手—拍手—跺脚重复的。 师:哦,一直是“拍手—拍手—跺脚”重复进行的对吗? 生:是。

师:那我们就称这样的动作是有规律的。 预设2:学生直接回答“动作是有规律的” 生1:因为这些动作是有规律的。 师:有怎样的规律?

生1:一直是“拍手—拍手—跺脚”。

师:哦,一直是“拍手—拍手—跺脚”重复进行的,是吗?(是)所以我们把这样的动作称之为有规律的。

师:那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就是“找规律”。 (板书:找规律) 新授

师:同学们会找规律吗? 生:会!

师:拿老师就要来考考同学们的眼力了。请看(主题图),在这张图中,你发现了哪些规律?请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同桌互相说。

师:哪些是有规律的?(请同学来说)

生:彩旗、花朵、灯笼、人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 师:彩旗有什么规律?

生:彩旗是按照黄红黄红排列的。(圈出“一黄一红”)

师:嗯,彩旗是按照“黄红”重复排列的对吗?(对)那重复的一组是什么呢? 生:黄和红。 师:哦,是按照一黄一红重复排列的啊。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说,彩旗是以“一黄一红”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师:谁能像我这样说一说? 生1说。

师:谁能再来说一说? 生2说。

师:全班能一起来说一说吗?(能)那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彩旗是以一黄一红为一组,预备起。

生:彩旗是以一黄一红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板书:一组;重复排列)

师:刚才说小花也有规律,那么小花又有怎样的规律呢?你能像说彩旗一样,把小花的规律说一说吗??

生:小花是以一红一蓝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如果学生没说完整,就引导学生像说彩旗一样说完整)

师:哦,小花原来是以一红一蓝为一组,重复排列的。那我再添加一个,你们知道它是什么颜色吗? 生:红色。

师:为什么是红色?

生1:因为它是一红一蓝、一红一蓝、一红一蓝,后面是红色。

师:哦,它是以一红一蓝为一组,一红一蓝一红一蓝重复排列的,所以之后是红色,同学们回答的真棒!

师:说了彩旗和小花,那灯笼又有怎么样的规律呢?谁能来说一说? 生1:灯笼是以一红一蓝一蓝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师:一蓝一蓝是几个蓝色? 生1:2个。

师:那是不是可以说“灯笼是以一红两蓝为一组,„„”? 师:谁能再来再来说一说吗?

生1:灯笼是以一红两蓝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师:非常棒!如果你知道了灯笼的规律,那我再给你一组灯笼,你知道这个灯笼涂什么颜色吗?

生:蓝色。

师:为什么是蓝色?谁来说?

生:因为是一红两蓝一红两蓝一红两蓝,后面缺一个蓝色。 师:对吗?(对)非常棒!

师:现在要请你观察一下,灯笼的规律和彩旗、小花的规律有什么区别? 生说。

师小结:所以这个规律可以是两个为一组重复排列,也可以是三个为一组,当然还可以多个为一组重复排列。

师:说完了彩旗、小花、灯笼的规律,还剩哪一个规律没有说? 生:小朋友的规律还没有说。 师:小朋友有怎样的规律?

生1:小朋友是以一男一女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师:嗯,一男一女一男一女„„可以的。那额这样圈可以吗?(圈一女一男) 生:可以。 师:也可以的。这里小朋友排列的规律,不仅可以说以一男一女为一组重复排列,也可以说以一女一男为一组重复排列。

师:除了这些是有规律的,还有其他的规律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谁能告诉我第一题的规律?

生1:箭头是以上和右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师:嗯,那么后面的横线应该填什么呢? 生1:向上的箭头和向右的箭头。 师:为什么? 生说。 师:(第二题)这一题的规律又是怎样的? 生:它是以一红一黄一绿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师:那横线上填什么?为什么? 生:黄色三角形和绿色三角形。„„

师:现在请你来说一说第一题和第二题的区别。 生说,教师小结。 师:(展现第三题,隐去第一组)那这组又有什么规律? 生1:它是以三角形、圆和正方形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师:还有补充吗?只跟图形有关吗?

生2:还有颜色。它们是以红色的三角形、黄色的圆和绿色的正方形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师:对吗?(对)回答得非常完整。通过对比这题和上一题,你发现了什么? 生说。(找3个说)

师总结:前面只有颜色的变化,这里颜色和形状都在有规律地变化。所以同学们做题是一定要看清楚,题目到底是两个为一组还是三个为一组重复排列的。到底是只有一种在有规律地变化还是有多种像形状、颜色之类的一起在发生变化。 师:现在谁还能再来完整地说一说第三题的规律? 生说。

师:说得非常完整。那么之前的规律都是我给大家展示的,现在我想听听同学们生活中发现过哪些规律?请跟你的同桌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然后说。

师:同学们不仅会找规律,还有一双发现规律的眼睛!老师这里也发现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展示生活中的规律)

师:同学们会找规律,也会发现规律,那会自己创造规律吗? 生:会!

师:现在就要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水彩笔和作业纸,给小花涂上你们喜欢的颜色,但必须是有规律地涂哦。

生给小花涂色,创造规律。

师:请你先自己说说自己的规律,再互相说一说同桌的小花的规律。 学生自己说,再说同桌的,最后教师展示几位经典的作品。 巩固作业

1、完成作业纸第一题和第二题。

2、校对答案。

3、教师总结。

反思:

1、孩子自己创作规律时流程设计应该先让孩子自己讲,讲好后再同桌互相讲,最后老师展示个别学生的作品请全班学生一起说。

2、作业没有全部做完校对好,所以时间上也应稍快一些。

第11篇:《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教学详案

保定市高新区小学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3、感悟百合花开花的坚定信念。

一、初识百合花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致了解了课文内容,来我们读读这些词: 断崖

纯洁

嘲笑

不懈

灵性

秀挺 指名两个同学读,再齐读。

点评:声音洪亮;字字准确;读出了韵味。

师:读两遍了,能不用上这些词语介绍介绍百合花的故事? 指名两个学生根据关键词介绍文章内容。

二、走近百合花

师:抓住关键词语概括主要内容是一种能力,但只做到这些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走进文本,走进百合花,细细品读,和百合花一起经历开花的过程,就会明白大家上节课提出的那个问题:为什么是心田上的百合花?(屏幕出示主问题)

1、静心自学。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根据导学提纲自学。

(1)、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几处写到了百合?思考从文字中你看到了一株什么样的百合。

(2)、想一想每处作者是如何描写百合的?可以抓住你有感触的字词或者是句子, 写下你的想法;也可以针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疑惑。

2、组内交流。

师:通过认真的读,同学们肯定有了不少收获,把你的读书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学会分享,学会倾听,你的收获会更多。

学生交流,教师巡视。

三、赏花开,悟花魂 汇报引导。

1 保定市高新区小学 师:交流很热烈,现在我们一起分享分享。

预设: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断崖边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这一处写了百合花生长的环境很恶劣。

点评:读得很仔细,关注了细节,你发现了断崖上这株小小的百合。 预设:百合刚刚长出来的时候,……深深扎根在断崖上。

这一处写了百合的长相和念头。我感受到了百合的坚定。 师:谁还看到了这处,你的感受和大家一样吗?

我感受到了百合的自信。 师:读出坚定,读出执着来。

师:我是百合,读得多好啊,你真是一个有个性的百合,你不是野草,你是百合。

师:孩子们,读得很坚定,但你们知道念头是什么意思吗? 生:想法。 生:心里的打算。 生:理想。

师:知道了这点,你觉得还应该那样大声的读吗? 我们每个人都是百合花,我们默默地对自己说: 生:练习。

师:他心里只有这样一个念头,那就是 生:开花。

师:书上用了一个词说这是 生:纯洁的念头。

师:有了这个念头,她又是怎样做的呢?又有什么体会?

预设:努力地、深深地,——没有仅仅停留在思想上,还付出了行动。 想象画面,指名读指名读

预设:春天的一个清晨,……花苞。写百合结出了花苞,努力有了收获。 师:有你的体会。接着谈。

预设:我要开花……我要开花……写出百合要开花,因为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 点评:了解自己,自信心会更坚定。

2 保定市高新区小学

庄严使命什么意思? 生:责任。

师:什么样的责任,一般的吗? 生:重大的责任。

师:百合花把开花当成了一个重大责任。有理想很重要,理想和责任是相伴而生的。

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梦想。 生:开花的梦想很坚定。 师: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不管

不管

师:我们去掉读一读,还有坚定的感觉吗?

师:这就是我们祖国语言的丰富之处,一组关联词,仅仅5个字,作用真是大。

指名读这句话。齐读。

师:百合花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番话的。 生:杂草、蜂蝶、鸟雀的嘲笑下说的。 师:杂草怎么嘲笑的?读一读。

蜂蝶、鸟雀怎么鄙夷的?(屏幕出示语言)

师:在这种情况下,百合依然不动摇开花的梦想,孩子们,我们合作一把吧,让我们在现百合傲视杂草、蔑视蜂蝶鸟雀的一幕吧!我先做这株结出了一个花苞的百合,大家是杂草、蜂蝶鸟雀。开始吧。 师:来,我们换一换。

师:我听出了百合坚定的信念。其实啊,百合花的话呀,就是一首铿锵的诗,不信你再来读一读。 教师学生配乐齐读。。

师:你们的读,让我感觉百合花已开在了你们的心田上。 师:百合终于开花了,谁来读一读你找出的句子。

谁还找到了这一句,我们谈一谈。 生:不容易。欣喜。 指名两人读。 师:见过白颜色吗?

3 保定市高新区小学 生:见过。

师:墙壁是白色的,能说是“灵性的白” 吗? 生:不能。

师:我们常说一个人很有灵性,灵性什么意思? 生:聪明、智慧、灵气。

师:这是说人,我们常说什么样的动物植物有灵性? 生:善解人意的、机灵聪明的动物。

师:在作者眼里这株百合是聪明的、智慧的、有灵气的,这普通的白在作者眼里也有了灵性,这里面倾注着作者对这株百合怎样的情感啊? 生:无比热爱。崇敬之情。

师:好,就把这种情感放在文字中,读读吧。 指名两人读,齐读。

师:百合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成了一株有着灵性的白和秀挺风姿的百合花,而且一朵朵盛开,花朵上还有晶莹的水珠,在作者的眼里那是:欢喜的泪滴。 为什么?

生:因为它现在终于开花了。

师:他原本就是一株花,现在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这的确值得欢喜。 生:别人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师:终于靠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尊严,这也是值得欢喜的。 生:百合花终于完成了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 师:这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啊!这就叫喜极而泣。 师:此时她停下努力的脚步了吗?怎样又是做的呢? 预设:

努力地开花,结子儿,……变成了百合谷。

师:这偏僻遥远的百合谷是不是还是无人问津,无人欣赏呢? 齐读第七段。

师:面对众人的欣赏,满山的百合花是如何做的呢? 师:第一株百合的花:……

生:“我们要全心全意地、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我觉得百合

4 保定市高新区小学 默默地开花,我欣赏他的不骄傲。

师:你是我的知音,我也喜欢这句话。只是我们的表达略有不同,我欣赏他的不张扬。

师:“我们要全心全意地开花,”我又在欣赏他的什么呢? 生:把心思都放在开花身上,不去想别的事情。

师:把所有的努力都放在自己的目标上,尽力去做。同学们,我想:说是我的欣赏,不如说是我们共同的欣赏,因为你们在读懂了我的内心的同时,也就读懂了自己。

师:虽然那么美丽,虽然那么多人欣赏,但还用一颗谦卑的心来对待自己,以花证明自己的存在。

四、绽放百合花

师:孩子们,看看这株百合,他有纯洁的念头,有执著的信念,面对嘲笑鄙夷不气馁、不退缩,勇敢实现自己的价值,开出美丽的花朵还那样谦卑,和百合花一起经历开花的过程时,你们已经读懂了百合花。其实,这篇文章的作者林清玄也是在借花抒发自己的情感,请读这段文字。

林清玄成名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也屡屡遭受到别人的怀疑、讽刺和打击,但是他说:“我知道自己内在的潜质,我知道自己终究要成为以文字为生的人。不管别人怎么看我,我都愿意用我的文字表达自己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至死不渝。

师:看来,这百合花就开在-----作者的心上、每个人的心上、所有人的心上。

在我们教室里的每一个人,没有谁是鲜花,没有谁是野草,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株有着开花梦想的植物,依着自己的意志,向着自己可能达到的高度,去实现开花的梦想。只要努力就能开出属于自己的花朵。

现在就让我们再读一读课文,让美丽的百合在我们的心田上再次盛开吧。

保定市高新区小学

5 保定市高新区小学

2011年4月29日

第12篇:教学设计 最后一分钟 详案 五年级上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情感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难点:

课前准备:学生查资料(主要三方面入手: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的历程、香港回归后的繁荣) 教具: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亲的怀抱,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每个中国人都会铭记都会为之感到自豪。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当时的视频,让你们也感受一下当时的气氛。 (观看政权交接仪式的视频)

二、初读感知

1、看了视频之后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诗歌《最后一分钟》

2、默读诗歌读准字音,遇到难念的句子就多读几遍 (默读后)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读的准不准

叩问、刹那、硝烟、骨髓、铸成、悄然、脊梁:领读,请生读,放到句子中读。 ①叩问:预习了这篇文章大家知道叩问的意思吗?

意思:真诚热切地询问

知道了这个词的意思之后再读读这句话。 ②刹那、铸成:读的时候注意他们刹、铸是翘舌

③脊梁:先说说脊梁是什么意思?脊梁或脊背,人或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

这里仅仅是指人或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吗?

常被比喻成气节、骨气

三、朗读体会

现在我们再回到我们的课文内容上来,继续读一读课文。 想想每一节诗主要讲了些什么?

1、第一节: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亲的怀抱了,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

是激动是期盼是„„带着这种感情读 这节诗的第一句话“午夜„„风雨归程”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句诗的特别之处?

作者把香港当做一个人。这一段诗,就像是在和一个亲人谈心。

读一读,带着激动期盼的同时,把香港当做你的亲人,读出那种亲近。

2、接下来的两节诗歌作者想到了百年的痛苦和欢乐。这百年的痛苦也就是祖国屈辱的历史啊

我们先来看第三节提到的“虎门上空的硝烟”“发黄的旧条约”分别指的是什么事情 请在课前查过资料的同学们来说一说香港这一段屈辱的过去。

为什么会签订不平等条约?为什么祖国的领土会被割占?这都是为什么?

因为我们的祖国不够强大!落后就要挨打!然而我们站起来了,祖国不断的繁荣富强。 回头看第二节诗歌,天地间缓缓上升的红色是我们的?五星红旗。 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这脊梁我们刚才说过了是?(骨气、气节) 世界的东方有一条巨龙崛起了。她就是我的的祖国?(中国!) 而香港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寂静中谁的微微颤抖的嘴唇„„我们的心” 作为中国人我们是不是感到自豪?这样一个激动人心的的伟大时刻,我们带着自豪带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读一读这一节!(分组读、男女读)

3、第四节:回顾了历史,我们还要展望未来,继续看诗歌。师读“此刻是午夜又是清晨„„都是世纪的钟声。” 香港的回归,为祖国更为香港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节诗歌。

这节诗中提到了“深深扎根在大地上的一朵紫荆”

这里的紫荆指的是?(香港)紫荆花是香港的?(特别行政区的区花) 关于紫荆花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从1997年香港回归,到现在多少年过去啦?(13年)

香港发生了什么变化?香港的现在是怎么样的?请大家来说说。

在这最后一分钟,我们的心情是急切的同时还有着期盼,期盼看到香港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带着急切、盼望的心情再读一读这节诗。

四、总结升华

读完了这首诗歌,你读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来说说

五、作业布置

1、练习册

2、回去之后带着你自己的体会有感情的读一读这首诗歌。

第13篇:小小的船教学详案

《小小的船》祥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生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三、教学流程

师:小朋友们都喜欢猜谜语,老师带来一则谜语大家来猜猜。课件出示谜面。谁来猜猜。

生:月亮,你是这怎样才出来的 生:

师:理解能力强。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和月亮有关的诗歌,名字叫《小小的船》 拿出你的小手指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6、竖钩、点、点、小,竖钩、点、点、小,撇、竖横折、横、横、撇、横折钩、点的,撇、竖撇、横折钩、点、横、点、撇、横折弯、竖、横折、横船。师:给小和船注音,同学们拼读一下 生:拼读。

师:这两个字是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生字朋友。 师:小的反义词是什么?生:大。 师:看这个字“船”什么结构? 生:左右结构。

师:左边是舟字旁,右边分上下,上面是什么字,下面呢?合起来就是船字,你知道哪些船。

生:轮船,大船,游船,客船、小船„„ 师:轮船说一句话。

师:刚才我说过今天的诗歌和月亮有关,为什么题目是小小的船呢?我们读读课文就会知道。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开48页,听老师来读一读,注意听准每个字的字音。

师:老师读完了,下面请小朋友们试着读一读,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文(3人) 师:请小朋友在读一读课文,数数课文有几句话。 生:2句话。

师:有九位生字朋友就藏在这两句话里,请小朋友们拿出铅笔快速找到他们圈出来,多读几遍,还要想办法记住他们。

师:想必小朋友们有了自己记字的好方法,那之前你都积累了那些识字方法。

师:接下来大家拿出小卡片和你小组同学分享你的记字方法。 生:小组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来汇报。 生:汇报。 师:贴字卡。

1、“弯”反义词。

2、“两”和“雨”字比较。

3、“尖”顺口溜小大尖。

4、“在”强调平舌音,说话。

5、“坐”强调平舌音,顺口溜二人土上坐。

5、“只”强调翘舌音,讲解多音字,只还有另一种读音zhi,读zhi的时候当量词用如“一只鸟”还有一只指名3人。

6、“看”把手放在眼睛上,做动作。

7、“见”和贝区分,用看见说话。

8、“闪”人字进门就是闪。

师:小朋友们看老师把生字朋友请到大屏幕上,自己拼读一遍,谁来领读。

师:请小朋友找一找有几个平舌音的字,有几个翘舌音,有几个整体认读。大家的拼音学得真扎实。

师:生字朋友摘掉拼音帽子你还认识嘛。指名读一读。(2人) 师:小朋友们表现这么好,老师带大家做个小游戏逢三拍手,第一人读,第二人读,第三人拍手。

师:游戏就到这里,我们的生字朋友带着他们的小伙伴来了,读一读。 师:小朋友们字词学得好,课文会读得更棒,拿起书再来读一读。 生:练读。

师:配乐生读,(2人)。

师:小朋友们朗读的这么好,下面要展示一下写的功夫。 师:课件出示“儿”看一看写“儿”要注意点什么。 生:撇是竖撇,竖弯钩不是竖折钩。 师:拿出你的小手指,写一写。 师:老师来写一写,范写。 师:小朋友们拿出笔在49页田字格里描一个写一个。 师:看看这个小朋友写的字。

师:到这里我们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老师希望小朋友们每一节的语文都像一次旅行,每次都能欣赏到美丽的风景,小朋友们要多识字,多读书,将来也会写出优美的诗歌,老师期待大家的作品,那在这节课小朋友有哪些收获。

师:还有小朋友要说我们课后在一起交流。下课。

第14篇:蜗牛教学设计(详案)

《蜗牛

(一)》教学设计

棠外附小:吕翠萍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就是生命体的基本特征,主要是:

1、生命体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生命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3、生命体都有应激性;

4、生命体都有生长、发育与生殖现象;

5、生命体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教学时教师必须围绕这些知识点设计教学

▲《蜗牛

(一)》教材安排了四个活动:

1、生活环境,

2、身体形态,

3、观察运动,

4、饲养蜗牛。

▲科学概念:

⑴ 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方面。

⑵ 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⑶ 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⑴ 能充分利用手头材料合理设计实验,学会合作探究; 观察蜗牛的运动,发现蜗牛运动中蕴藏着的奥秘,与同学分享。

⑵ 按照教科书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⑵ 体验合作探究,感受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发现知识的乐趣。

课前准备:

1、学生4人分组落座;

2、每人一个放大镜、一块毛巾;

3、每组两根小树枝、两节细木棒;

4、每组一个透明盒子放两只蜗牛;

5、教师准备一段视频。

▲本课的重点是:观察蜗牛的特征

▲本课的难点是:观察蜗牛运动的特征,描述蜗牛的特征

▲课前准备提示:由于学生对实验材料充满好奇心,老师可以将每小组的实验材

料先放在台前,实验时由小组长到台前领取,这样的优点是能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实现统一行动,缺点是分发实验材料可能会耗费

1、2分钟的时间;也可以为每组准备一个盒子,将材料放在里面,然后放在实验桌角,但课前一定要叮嘱学生不能随意打开盒子。这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教师灵活掌握。

▲教学过程:(正式上课前,起立师生问好,问听课老师好:欢迎领导到我们班来听课。)

一、猜谜语,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大约2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几个谜语,看看那些聪明的孩子能猜中!

1、高高个儿一身青,金黄圆脸喜盈盈,天天对着太阳笑,结的果实数不清。(打一植物)

2、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打一动物)。

3、身穿白袍子,头戴红帽子,走路像公子,说话高嗓子;

4、说它是头牛,不能拉犁走,说它力气小,身能背屋走。(蜗牛,顺势揭题并板书课题)

(2)提出和聚焦问题,明确学习目标(4分钟)

师:你们见过蜗牛吗?说说它的特点,画一画你们记忆中的蜗牛!(可以让学生看着课件上的画,了解学情。)除了刚才我们所说的蜗牛的特征外,你们还了解些什么?生: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水印;蜗牛有时要睡很长时间的觉(休眠);蜗牛头上有两根须,一碰会缩回去(触角);„„(自由畅谈,学生对蜗牛并不陌生,夏天阴凉潮湿的地方到处可见,尤其是雨后)师:你们知道的还真不少,那你们还想继续研究蜗牛吗? 生:想。师:如果我把蜗牛给你,你想研究蜗牛的什么?可以先和小组内的同学说说。生经过点拨会联想到:我想研究蜗牛会爬到哪里去?(躲到哪里)我想研究蜗牛的头是怎样的?我想研究蜗牛怎么吃东西?它有牙齿吗?我想研究蜗牛的壳、身体、怎么爬,它有脚吗?它的脚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进行追问或做适当纠正,使问题更明朗化、可研究化,同时进行板书。(板书:壳 头 腹 尾 爬 吃 眠)这个环节的安排充分体现了现在的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改掉过去由老师提出研究的问题引领学生去探究,尝试放手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给予肯定和记录,充分尊重了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人,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进行筛选和取舍,还要遵循三个原则:去掉合情不合理的问题;舍去合情合理但课上无条件研究的问题;保留合情合理又能研究的问题。最后总结出我们要研究的课题,出示幻灯片)

(3)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动物的方法

看来孩子们对蜗牛的身体很感兴趣,那么你们小组认为蜗牛的身体由几部分组成呢?(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学会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这种方法虽然在第一单元中提过,但是学生并不熟练,还是习惯于看到什么说什么,没有明确的目的,而三年级的科学“学会观察”是教学重点,也是贯穿于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生:蜗牛的身体由壳、头、身体组成。(我们常常遇到小学生将身体和躯干无法区分,这是他们这个年龄的认知特点,老师只要让他指一指那一部分即可!还是要给予肯定!) 生:蜗牛的身体由壳、触角、头、腹部组成。(这样的回答要引导学生从远处看整体,再从近处看局部的方法观察,就不会把头上的各部分和头一起说了,这是区分整体和和局部观察的有利时机)

师:恩,大家说的都不错,那么如果我想观察的更仔细,想看看它的头、腹或者壳,那我应该怎么观察它呢?(生:用放大镜,显微镜等,适当指出观察局部放大镜就可以了,显微镜是观察更小的细胞才会用的)如果老师提供蜗牛和放大镜,你们能不能把刚开始画的蜗牛简图更加完善的画出来?并且标出它各部分的名称!你们能做到吗?

师:如果我想研究蜗牛是怎样爬的,请大家给我出出主意,我又可以怎样研究?(可以看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材料。)生:可以借助放大镜去看。师:为什么用放大镜?生:能把蜗牛放大,看的更清楚。生:可以用手碰碰它。生:可以放在桌子上(细铁丝上、小树枝上、玻璃板上)观察。(或者说铅笔盒、书上等)师:方法真多,那在观察时要特别留意蜗牛在不同的物体上是怎么样爬的。

▲通常我们通过在方法上的指导会得出“用眼看、用手摸”等比较笼统的方法,在这里,尝试让学生说出一些更具体、典型、可测的研究方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有利于其他学生借鉴,并通过借鉴创新出其他的研究方法。抓住孩子爱帮助人的天性,请学生帮助老师设计方案,既解决了问题,又体现了师生互动,学生的思维被完全打开。)师:看来,同学们都挺会研究的,我相信一会大家在研究的时候会有更多、更好的研究方法。因为没有食物材料,我们重点研究其他的问题好吗?生:好。

二、参与探究活动,亲历实践过程,获取真实资料(15分钟)

分发蜗牛并提示:要轻轻的拿,保护小动物;小组之间可以边研究边交流。(这一环节将教材设计的第

2、3个活动联合起来进行探究学习,既能保全探究的过程,又能保证学生学习思维的连续。)学生自主研究的同时,教师要在各小组之间进行巡视,并用一定的时间到各小组的桌旁观察他们的活动,倾听他们的议论,且利用语言、神态,促使、鼓励、支持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地参与到“探索科学”的研究中,但不干涉他们的自主研究,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热火朝天般的探究活动中。这是学生真正自主学习的时间,这也是学

生创新性学习的时间,学生有可能忘情地叫着、喊着——“我发现了——”“我又发现了——”只要是处于探索的激情中,教师可以不予禁止。

▲提示:根据班容量大小,分的小组数量会不同,班容量大的班级,老师巡视过程中可能会有疏漏,教师要特别注意观察哪个小组在操作中违背了科学探究的程序或没有科学的操作,可以当场给予纠正,如果是共性的错误,老师还要在学生汇报交流的时候在全班同学面前予以纠正,以免造成学生错误的操作习惯。

三、交流研讨,达成共识(10分钟)

(因为过渡语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不容忽视,要自然、得体)师:好了,小科学家们,请暂停你们的研究,小组长收集研究材料。刚才的活动,大家都做得很好,每个同学都研究的很认真,也很投入,现在请大家来谈一谈,通过刚才的研究,你又发现了蜗牛的什么?要求一个人只讲一个发现,一个人发言的时候,大家该怎么做?生:(根据以往老师的要求,他们会说)认真听。师:对。而且要很认真的听,如果你发现有不同的意见可以立即举手提出来,好吗?那谁先来谈谈?(考虑到课堂上要面向全体,为了让他们尽可能的全部参与研讨,人人都有机会发言,所以要求学生发言时一人一次只讲一个发现。)

▲学生可能的回答有以下几点,:生:⑴ 我发现蜗牛的身体特别软。 ⑵ 我研究了蜗牛的头。蜗牛头上的须两根长,两根短,能动,有可能是眼睛。(为什么是眼睛?它左右动,好像在看东西,一碰它就缩回壳里。)(如果学生没有说出是触角,这里教师可以提出并板书。) ⑶ 蜗牛身上黏黏的。蜗牛爬的时候好像是粘液粘在铁丝(小树枝、玻璃片)上爬的。 ⑷ 我发现蜗牛爬过的地方有水印。(粘液的印记)(蜗牛为什么要留下痕迹呢?)它可以顺着印记再爬回来。可能太干了它爬不动。(起到润滑的作用) ⑸ 蜗牛爬的时候,我用小树枝一碰,它就缩回去了。(反应还真是灵敏是吧。) ⑹ 我发现了蜗牛的嘴,没有看见它的牙齿。(蜗牛有牙齿吗?谁知道?生不能答,师讲解:据资料介绍,蜗牛不仅有牙齿,而且还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在蜗牛的小触角中间往下一点儿的地方有一个小洞,这就是它的嘴巴,里面有一条锯齿状的舌头,科学家们称之为“齿舌”。齿舌的表面就像擦姜末用的锉板一样,有一些角质的小齿整整齐齐地排列着1.5万颗角质小齿。虽然这些牙齿很小很小,肉眼无法看到,但是却十分锋利。有了它,蜗牛可以轻易地将食物撕碎,不用说是树叶,就连带刺的荨麻叶子和冬青树叶子,它们也能嚼咬下去。) ⑺ 蜗牛的壳特别硬,是浅色的。(淡黄色)(它的壳还有什么特点?)一圈一圈的。(每只圈数一样多吗?)学生可能没细致观察,有分歧。大家根据经验想一想,会一样多吗?不一样多。(出示左旋与右旋蜗牛图片并简单介绍)(继续汇报你们的发现) ⑻ 蜗牛爬的很慢。(蜗牛有脚吗?它怎么爬的?)学生可以借助动作表述。蜗牛没有脚,用它软软的身体爬

的。肉能粘在铁丝、小树枝、玻璃片上爬。蜗牛爬的时候下面特别平。(你怎么发现的?)透过玻璃片看的。(你真聪明!)如果学生不能想到腹足,教师这里要进行讲解。„„ (这里可采取教师追问、启发,学生补充回答的形式,明确蜗牛的特征并适当板书。)

▲上面的内容学生可能说的不全面,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些蜗牛的图片和资料(首先出现放大后的蜗牛两对触角的作用,然后是爬行时的情形,接着介绍蜗牛身上的粘液的作用,蜗牛适宜的生活环境,以及它在遇到干燥的环境时会躲进壳里用白色液体封住壳口几个月甚至几年不出来的情况,最后介绍当前人们饲养蜗牛的状况及前景。观看蜗牛的种类,巩固扩展所学,再次观察,弥补前面观察的漏缺。

四、巩固扩展,解决实际问题(5分钟)

师:今天这节课,小小的蜗牛带给我们许多知识,不过,它还有更多的秘密等待我们去研究呢!比如它怎么吃食?喜欢吃什么?怎样排泄等等,这就让我们小心地把这些蜗牛养起来,在饲养的过程中再去观察与发现吧。谁来告诉大家你准备怎样饲养蜗牛?可以借鉴教材28页的提示,小组内先交流一下吧。生:小组交流2分钟左右,汇报饲养方法。

师:好,希望同学们都能养好蜗牛,并从中有新的发现,同时要做好记录哟,我们会召开一次饲养蜗牛经验介绍会的!(课虽结束了,但学生的探究活动并没有结束,而是将探究延伸到了课下,激励学生充满兴趣、欲望、激情,投身于“学校围墙之外”进行探究。)宣布下课!师生问好!跟客人再见

第15篇:《齐白石》教学设计详案

《齐白石》教学设计详案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以齐白石最受人称道的绘画题材——花、鸟、鱼、虫,最令人折服的艺术修养——诗、书、画、印,最使人着迷的气韵品格——画简意深、笔墨率真为切入点,展现齐白石一生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引导学生从艺术作品入手,使学生初步理解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体验画家的人格魅力,从而提高对中国画的艺术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学生分析 :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意识薄弱,往往以 “像不像 ”来衡量美术作品,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识更是单纯。所以除了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外,选择接受性学习也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体会画家的人格及艺术魅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热爱民族传统艺术的情感。

2.知识目标:了解齐白石一生的转变

3.技能目标:学习欣赏齐白石绘画艺术特点,并对作品作出简要评述。理解似与不似之间的含义。欣赏传统中国画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欣赏齐白石绘画艺术特点,并对作品作出简要评述。

难点: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体验不拘形式的绘画创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收集资料 学生准备:分组收集资料 教学构思与设计:

本节课是属于欣赏课,为了不使学生没有兴趣,课堂氛围沉闷,教师采取课前让学生分成四小组:简介组,绘画图片组,篆刻组和诗歌组,这样充分发扬新课标中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探究中来的要求。也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能力,拓展了学习目标。其次,让学生比一比,画一画,做一做的游戏方式让他们完全能的融入课堂中,充分地参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讲讲齐白石的典故,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课堂的氛围,并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齐白石。 教学流程

导入(2分钟)

师:有位漫画家何君华先生画了这样的漫画,我们来看看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通过讨论:(眼睛 :嘴-虾,胡子:蝌蚪、山泉,鼻子:葫芦

帽子,山)(以漫画人物图片欣赏的形式展开英气学生的兴趣)

师:那同学们想不想这个奇怪的人是谁呢?(想)这个人就是齐白石,那何君华为什么这样画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下齐白石。揭题:齐白石 二:展开

1.简介(3分钟):由简介资料组请代表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齐白石。教师讲从工匠到人民艺术家的小故事。

2.初步欣赏感受(6分钟):师:那我们刚才看到漫画上都是我们最熟悉的事物,其实花果虫草是齐白石最擅长的作画素材。请绘画作品组来展示图片,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探讨。分析《荷塘蜻蜓》师:荷花和蜻蜓的画法有什么不同?(写意工笔)画面有什么效果?(虚与实的对比)

教师总结:生活中的常见的物象在齐白石的绘画却出现栩栩如生的景象,是他长期观察、写生的结果,因此有一种亲切、自然而又质朴的亲和力,这也是齐白石的绘画吸引人的地方。

作品《不倒翁》学生欣赏讨论,说说自己的见解,教师简述画面背后的故事,反映齐白石怀赤子之心,热爱和平。

教师总结: 齐白石专长画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他用深情的笔,勾画出温馨简朴的生活气氛,注入了新生命:劳动者的精神。所以他的画更贴近生活。不管是什么阶层知识分子,农民都十分喜欢他的作品,这也正是齐白石绘画的最大特点——雅俗共赏(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绘画的的特点。) 三 : 深入欣赏

说说艺术的形成

1.师:听说齐白石小时侯经常在自家门前的小河沟里捉虾,离开家乡后的齐白石十分怀念,童年快乐时光,于是在自己的书房里养了些长臂青虾,天天观察写生。(以讲齐白石在家里养虾的小故事合理过度,引起学生的兴趣及注意)

试一试:出示事物真虾,下面我想请同学们画一画。要求不拘形式,自由创作,简单评价学生作品。后出示齐白石作品《虾》与事物虾和同学的虾进行讨论(同:生动,活泼,可爱 齐:有虾腔,脚,须,节)(让学生试一试的方式融入课堂,调节课堂氛围) 学生接着分组讨论齐白石虾的特点(从虾的头、须、姿态等角度分析。)。教师进行总结:经过这样的取舍提炼,齐白石平凡无奇的虾推向了艺术的殿堂,它比实物虾更典型更深刻了。这种艺术来源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法则是艺术创作的灵魂。

师:齐白石是不是一下子就能画出这么好的作品呢?那么齐白石画虾又是经历一个怎样的创作过程?

请同学上台来对黑板上齐白石三张虾的图片进行排序,并说说自己的理由。(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中,及其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总结:第一阶段:画有点点外形的像。第二阶段从六十二岁开始,外形很像,但没有虾的动感和半透明的质感。第三阶段到六十六岁,用笔用墨变化增多,虾体开始出现透明质感和浓淡变化。到六十八岁时,他成功的运用“破墨法”在墨色未干之际加了一笔浓墨在头胸部的淡墨上,不但加重了虾的分量,也表现出了虾体躯干的透明。同时改进了虾的眼睛画法,两黑点改向外横。这就是他说的第三变——色分深澹。到八十岁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正如他自己所言: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从生活的真实走向艺术的真实,也是齐白石绘画走向成熟的标志。也为他在中国近代绘画取得巨大成就奠定了基础。(落实了本课的重难点) 师:偏偏有一个人对齐白石有质疑,他就是当代著名作家老舍。一天老舍到齐白石家做客,随手翻开一本书,看到查初白的一句诗“蛙声十里出山泉”于是就请齐白石以此为题作画。(讲老舍对齐白石的质疑要求作画的小故事转折自然)同学们如果你是齐白石你会怎么画呢?

让学生简单地画一画。教师简单评价。

欣赏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师:同学们你们觉着齐白石的画跟你们哪里不一样?(没有画青蛙)那你们能感受蛙声么?(能)为什么呢?(有小蝌蚪)(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 原来,齐白石借用青蛙初生时的蝌蚪形态来表达诗中的意境,几只小蝌蚪从远处泉水中顺势而下,穿过石隙,没有蛙声胜过蛙声,把一句诗用绘画语言进行了形象的诠释。岩石故意用厚实的浓墨,而水使用细柔的线条,黑白相对是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对比方式,齐白石在此处用得恰到好处。

师:那我们刚看了那么多齐白石的画,那他的画又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分组讨论,请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博,爱,真,趣)

4.师:可是白石老人在谈到自己的艺术成就时,说过一句令人惊讶话:“我的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

请篆刻组来简单地介绍,师总结:雄奇奔放、气势纵横宏大,用刀如笔,下刀肯定,一气呵成。我们看出齐白石虽是中外闻名的大画家,可是他没有看不起木匠的意思。他爱劳动,也爱劳动人民,所以他专为自己刻了“鲁班之子”、“鲁班门下”、“大匠之门”、“木人”、“木居士”等印章钤盖在自己的画幅上,他在为自己曾做过木匠而感到骄傲呢!

请诗歌组给出齐白石的作品,师生一起朗读,分享感受:清新质朴,感情真挚。(在美术课堂中加入其他学科的成分,让学生感受到学科的互渗性和感受不一样的美感) 四:回顾小结

师:现在你们觉得齐白石是怎么样的人?()教师总结:从齐白石笔下的世界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他童心不泯,对生活始终抱有美好的向往。正是这种率直的个性、纯真的童心使他能够始终创造出情趣盎然、令人愉快的艺术形象。同时也让我们得以从中窥见白石老人单纯而不简单、真率而不粗俗、热烈而不痴狂、鲜明而不华艳、诙谐而不滑稽的心灵,并由此进一步感受到从其作品流露出来的亲切与可爱。(更好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含义。) 拓展:

第16篇:怀念母亲 教学详案

怀念母亲 教学实录

一、短片导入

1、在上课之前,播放两分钟短片。

2、师:同学们: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看了刚才的短片,你们或许有感动,或许觉得温暖,带着你们此刻的感受,一起轻轻地呼喊这个名字——母亲。生读。

师:轻轻地再来一遍。生读。(不作任何评价) (再来一次) 3.导入课题:师: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季羡林有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题目叫做——《怀念母亲》。今天我们就走近季羡林先生,去感受他对母亲那份深刻的怀念之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过预习,同学们发现这篇文章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吗?生答。引用作者从前写过的日记,看来同学们是认真做了预习的。 2.师: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可以轻轻地默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同桌一人一句朗读)。不过,老师要提两个小小的要求(幻灯片出示):一,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作者说他一生有两个母亲,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是哪两个母亲?作者对这两个母亲又怀着怎样的感情呢? 学生自由读课文。 3.师:读完课文了吗?好……那知道课文讲了哪两位母亲吗?生答,教师板书:

4.季羡林先生对这两位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呢?能从文中找到句子来说一说吗?生答。师幻灯片出示:(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生读。师:怀着同样——爱慕,这个句子是课文的中心句,课文之后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个句子展开的。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生读。师过渡:季羡林先生终其一生都深深地怀念着这两位母亲。下面,我们先来了解季羡林先生的生身母亲。

三、感受作者对生母的怀念

1.师幻灯片出示,生浏览3分钟。师介绍:季羡林的生身母亲姓赵,在当时那样的社会里,女性是没有地位的,加之她母亲家里非常穷,所以她的母亲没有上过一天学,不识一字,甚至终其一生,连个名字都没有。也正是这个原因,季羡林六岁的时候就被送到了城里叔叔的家,此后很多年,他们母子很少再相见。就是这样一位(停顿)生身母亲,季羡林先生对她怀着怎样的感情呢?请同学看到书的第二自然段,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幻灯片出示第二段。生读。

2.师:读了这段话,同学们有什么样的心情?(难过、悲伤、沉重),同学们都很投入(很会读书),读出了作者的悲痛之情。

季羡林先生在六岁的时候就离开了母亲,此后的十几年里,他只见过母亲两次,而最次一次,是在母亲去世的八年前。再到母亲去世,他回到家,连母亲的遗容都没有见上。幻灯片出示课外资料,请一位同学读读这段资料。

3.师:这段话里有一个词语(耄耋),指的是八九十岁,年纪很大。直到耄耋之年,作者仍然频频梦见母亲,总是哭着醒来,这是怎样的遗憾与悲痛啊!

4.请同学们带着这种心情,再来读课文的第二段。(幻灯片再次出示第二段)

5.在这段话里,作者说“我的愿望没能实现”这一句中“我的愿望”是什么?师出示课外资料。生找答案,朗读。师:大学毕业,找到工作,迎养母亲,多么简单的一个心愿,可是它却无法实现。所以,作者——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6.师:终天之恨是什么意思?作者恨谁?为什么恨?(恨自己,为什么:恨自己早早地离开母亲,恨自己陪伴母亲的时间太少,恨此生没有机会报答、赡养母亲,恨老天过早地夺去母亲的生命。

7.请同学们带着悔恨的心情,再来读这段话。幻灯片出示:我的愿望没能实现……

二、学习日记中的思母片段 1.对母亲的思念,伴随了作者的一生。后来,季羡林先生到德国求学,在异国他乡啊,母亲总是频来入梦,我们看一看作者是怎么写的?幻灯片出示,生读。

2.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呢?总是不断地来到梦里。师:可见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多么强烈,他还把这种感情写在了日记里,我们选几段他的日记看看吧。

3.11月18日,他写了这么一段日记。幻灯片出示:生齐读。

师:看到房东太太的神情,他会想到什么?(具体一点,比如,想到小时候母亲牵着他的手去摘绿豆荚,想到母亲在灯下为他缝补衣服……请同学们展开你们的想象)想好的举手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总评:刚刚同学们的回答得非常精彩,作者会想起那些平凡而又珍贵的点滴,他更会想起,母亲曾经也那样苦苦等待他的归来,请同学们读这一片段。(幻灯片出示)

4.师:母亲带着遗憾离开了世界,所以,此后漫长的岁月里,作者都只能在梦里寻找母亲了。请同学们读一读季羡林的另一篇散文——《寻梦》

5.由于从小离开母亲,陪伴在母亲身边的日子实在太少了,所以对母亲的音容笑貌记忆不深,甚至在梦境里,都见不到母亲的真实样子了,这是多么深的遗憾啊!同学们齐读这段话,再来感受作者悔恨的心情。6.课堂小结。师:同学们,通过刚刚(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刻体会了季羡林先生对母亲那份深切的怀念之情,下节课,我们将要体会他对祖**亲所怀有的,那份同样的感情!

|

第17篇:两只小狮子教学详案

《两只小狮子》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课件出示:狮子)。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狮”吗?

师:谁还能说出几个反犬旁的字?(猫、狗、狐狸、猪、狼``````) 师:大家发现了什么?(反犬旁的字一般都和动物有关系。) 师:你们真棒!见过狮子吧,谁愿意介绍一下狮子?

(凶猛„.牙齿很锋利„.狮子跑得快„爪子厉害„) 师:是啊,怪不得人们称狮子是百兽之王呢!那你们想知道狮子为什么能成为林中之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只小狮子》的故事。(板书课题)

师:我们大家一起亲切地和它们打声招呼。(齐读课题)。 师:这是两只怎样的小狮子呢?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碰到不会读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自由朗读课文,按要求自学课文。) 师:谁能读给大家听一听?老师看看哪个小朋友听得最认真?(七位学生分节朗读课文)。

师:随时纠正,及时表扬评价。

师:刚才老师检查了大家的朗读,觉得大部分同学读得不错,有几位同学经过努力也把句子读通了,老师为大家感到高兴。不知你发现了没有,在课文中藏着许多词宝宝呢。老师把它们请到这里来了,你们看看是谁呀? (多媒体出示词语)

(生以多种形式认读词语:开火车读、男女生读,小组赛读、齐读。 师:好极了!

师:在我们要写的六个生字中,“练”字是最容易写错的,你能说说容易错在哪里?

师:来,我们一起书空“练”的右边部分。

师:你们不仅读得正确,而且连最容易写错的字都记牢了,真了不起啊!

师:刚才我们读了课文,课文中的两只小狮子(多媒体出示两只小狮子的画面),你喜欢哪一只?为什么?

师:看来大家都喜欢这只刻苦练习本领的小狮子。

(多媒体出示句子: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师:读读这个句子,你从哪里看出它很刻苦?

(生自由读句子)

(生:我是从“整天”这个词中看出来的。它一天都在练本领呢。)

师:“整天”的意思是----(从早到晚) 师:谁能用“整天”说一句话?

(妈妈整天-----上班。我整天----练习书法。奶奶----整天在家里做家务。) 师:刻苦的小狮子整天练习什么呀?

师:我们配上动作来读读这个句子。(滚、扑、撕、咬)

(生边读句子边做四个动作)

师:小朋友们仔细看看字形,你们发现刚才这位同学表演的动作和字形之间的联系吗?

(打滚时很累,会流汗的,所以“滚”的偏旁是三点水;我还发现“扑”和“撕”两个动作是用手做的,因此它们都是提手旁。) (“咬”是用嘴巴的,所以是口字旁。) 师:大家真聪明,知道这么多识字的方法! 师:小狮子在练习这些本领时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有可能头碰到大树,会起个大包包----小狮子有可能腿会受伤,身上会碰黑„„.)

(我想小狮子夏天的时候,肯定练得满头大汗的,又渴又累。) (冬天的时候,别的狮子还在被窝里,而它却早早地起来了,冒着风雪在练习本领了。) 师:大家说得真好。小狮子遇到了那么多的苦难,还坚持练习,这是一只多么刻苦的小狮子。你喜欢它吗? 师:请你带着喜欢的语气读读这个句子。 (各种形式朗读句子)

师:从刚才的朗读中老师听出大家确实很喜欢这只刻苦的狮子,那么另一只呢?(另一只很懒,什么也不干。另一只整天晒太阳。) 师:(多媒体出示图)你看这就是那只懒狮子,你能看看图来说说它那副懒洋洋的样子吗?(懒狮子躺在草地上晒太阳。老师你看,它还眯着眼睛,把两只手当枕头呢。还有呢,它还把腿翘起来。) 师:是啊,它还把二郎腿也给翘起来了。(真懒,它可什么也不干。) (多媒体出示句子:另一只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 师:谁来试着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师: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在读的时候,还配上了动作,真好。

师:一只是那么勤快,真让人喜欢;另一只却是那么懒惰,看着真让 人着急。来,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第二小节。

师:刻苦的小狮子从早到晚练习生活的本领,而懒狮子却整天一副懒洋洋的样子,这些都被小树看见了,于是就有了小树和懒狮子的对话。

师:现在请你读读课文3~6小节,在读书时想想小树、懒狮子说话前心里会想些什么,心情会是怎样的,这样你就能把书读好了。等下老师要请小朋友来读一读。(自由读课文,边想边读)。

师:老师发现小朋友们读得很认真,谁愿意试试?请其他的小朋友专心地听,待会儿老师有问题要问你呢。 (学生分角色朗读)

师:你喜欢谁的朗读?为什么? 师:大家评得不错。我们来读读。 (分角色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读)

师:读得真棒!老师也为大家感到自豪!现在,老师要提高要求了,给小树和懒狮子配上动作和表情。不看课文,你能演一演小树和懒狮子吗?

生:(两名学生表演)。

师:演得太逼真了。你想试试吗?(同桌同学可以练习表演)

师:懒狮子整天一副懒洋洋的样子,觉得凭着爸爸和妈妈的地位会生活得很好。你觉得狮子妈妈听了以后心情会是怎样的呢?(生)

(生1:狮子妈妈是很担心的。)(课件出示妈妈的话)你试着用担心的语气读读妈妈的话

师:你(生2)认为狮子妈妈听了以后心情会是怎样的

生2:我想妈妈听了肯定会非常难过。

(请你用难过的语气读妈妈的话)„„.亲切„.不安„耐心 ……

师:根据你的想法,来读读妈妈的话。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朗读妈妈的话)

师点拨:师读——“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靠谁呢?”你感受到了------(没有人会永远陪伴你,包括我们最挚爱的父母。师读--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师:对小狮子来说,生活的本领有哪些?(生答)对我们小朋友来说,你认为生活的本领又有哪些?(生) 师: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后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师:小狮子有了小树的关心,我们的提醒,狮子妈妈的教育,相信它一定会抓紧时间学习本领,像刻苦的小狮子一样,成为真正的狮子王! 师:课文大家已读得不错了,老师还想考考大家,看大家是不是真的掌握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课件出示)

师:我们一起来写两个生字“练”, “习” (多媒体出示“练”字)“习”字 (出示:)一看、二记、三描、四写。

第18篇:散步:教学设计详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手法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分歧式构思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歧式构思在写作中的作用。

难点:学以致用,如何将分歧式构思运用到写作当中。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同学们,《三国演义》你们看过吗?谁来说一说《三国演义》当中哪些人、哪些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可不少嘛。杨老师也对《三国演义》中的一件事,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就是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曾经在遗诏当中用这样两句话告诫他的儿子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同学们知道这句话讲的什么意思吗?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要以为是小的坏事就去做它,因为小的坏事做久了就会变成大的坏事;也不要以为是小的好事就不去做它,因为小的好事做久了就会变成大的好事。发现没有,这两句话都强调了一个字?(师板书:“小”。)话虽小,但是道理却很大、很深啊。生活中往往就是这样,一件小事能够反映出一个大的理儿。(师板书:“小事”、“大理”。)今天咱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以小见大的文章,那就是莫怀戚的《散步》!

二、整体感知,体悟情感:

1、学生读书,寻找文章中的“小与大”。

(PPT:都说《散步》是一篇“以小见大”的散文,你同意这种看法吗?如果同意,请找出“小”体现在哪里?“大”又体现在哪里?如果不同意,请说明理由。)

散步这篇课文其实就是通过散步这件“小事”,来反映一种亲情,一种责任,一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个大的道理。

2、小组讨论,体悟情感。

散步是多么平凡的生活小事,而作者却抓住了瞬间的美好,感受了特有的温馨。你们有同样的能够发现美的眼睛吗?现在就来试试将那些打动你的句子或词语找出来,先读一读,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然后组长组织大家互相讨论,说说那些最打动自己的地方。组长要充分发挥领导作用,督促每个人都发言,不能有旁观者。等会儿,每组要选派代表发言。开始吧。

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初读课文,都体悟到了“浓浓的亲情和暖暖的孝心”

三、理清结构,分析构思。

散步这么一件平常小事,作者是怎么传达出这种暖暖的孝心和浓浓的亲情的,换言之,作者是以怎样的构思方法来表达的?每个小组讨论一下,然后组长指派代表发言,注意要给每一个同学创造发言的机会。好!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发言。

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分歧,是作者构思这篇文章的最精彩的地方。正是有了分歧,才能体现浓浓的亲情和暖暖的孝心。

师:下面同学们进一步讨论:文章中安排的这种分歧,真实性有多大?尽可能说说为什么。举手回答。

预设:生1:真的,因为它表达了浓浓的亲情和暖暖的孝心。生2:假的,作者为了写文章编的。生3:是真是假都不重要,只要能够表达出浓浓的亲情和暖暖的孝心就行了。

师:说得真好!这个问题对同学们来说,也许深了一些。不过同学们都已经理解了作者运用“分歧式构思”的作用,这种分歧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都是为了表现人物情感世界的需要。这种分歧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是经常发生的,大家回顾一下,你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分歧的现象,说说看!

七嘴八舌谈生活:现在同学们都明白了“分歧式构思”在讲述故事或者写作文章时的重要作用。因为有分歧,有波澜,文章才不会显得太平淡,也才能够更有意思,更吸引人。

(板书:1.预设分歧—2.出现分歧—3.解决分歧。)同学们现在根据黑板上提示的步骤,结合你们平时的生活,拟一个写作提纲。

同学们根据提纲,练习应用“分歧式构思法”完成写作任务。

四、一课一得,谈体会。学生们谈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想继续了解什么?

第19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详案)

13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重点难点:

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教学准备:

小青蛙、小鸟的图片及头饰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坐井观天》,这节课我们要完成3个任务,请看大屏幕。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和谁发生争论的故事?(贴小鸟、青蛙图片 )争论什么?(天的大小)谁愿意站起来读读?这么多同学想读呀,那我们每人一段地读。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里)(板画井,生把青蛙移到井里)那么,小鸟从哪儿来的呢?(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生将小鸟图片放在井沿,看图理解井沿就是井边。)

2.对话导读,理解

过渡:它们俩碰到一起是怎么争论的呢?请同学们拿起笔,再次小声读读课文,找出它们的对话,用“--------”画出来。

一共有几次对话?(3次)谁来读读它们的第一次对话? 【出示第一次对话】

①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二段和第三段,你从这次对话中知道了什么?(小鸟从天上来,飞了很远,累了。)小鸟飞了很久都没看到天的边,你说天大吗?

②青蛙说的话是个什么句子?(疑问句)要读出奇怪地问的语气。谁来读读?(语调上扬,可以带着表情、动作朗读)

③假如你是这只小鸟,飞了一百多里,你会有什么感觉?所以小鸟的话要读出又累又渴的感觉。谁来试试?

1、2组读青蛙的话,

3、4组读小鸟的话,老师来叙述。过渡:青蛙听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觉得更奇怪了,一点儿也不相信,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第二次对话。

【出示第二次对话】

①请找出它们的第二次对话读读?

②从这次对话中,你知道青蛙认为天多大?(井口那么大)小鸟眼中的天是什么样子的?(无边无际,大得很)(无边无际什么意思?假如你站在校园里会看到怎样的天?)可是有趣的是青蛙还认为小鸟是在说大话,说大话是什么意思?就是吹牛,说假话。可见青蛙一点儿也不相信小鸟的话。

③改换句式:请看青蛙说的这句话,师读, “还用飞那么远吗?”意思就是说“不用飞那么远。”(师问:青蛙认为小鸟用不用飞那么远?那请大家,意思不变问号换句号。)

④指导朗读:青蛙的话应该怎么读?(读出不相信的语气,可以加动作读 )-----指名读,齐读。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诚恳的语气。------指名读,分男女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过渡:一个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另一个认为天无边无际,而且谁也不肯让输,你们瞧! 【出示第三次对话】

①自由读第三次对话,提出不懂的问题。(提出问题的同学暂且不要坐下,问题解决了再坐。请同学们记清他们的问题,然后分小组承包解决问题)

②小组合作学习,组内讨论和交流上述问题。

③汇报交流。(青蛙的笑表现了傲慢、自信与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笑则表现出耐心、讲道理、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 ④补充读,说说这样读的理由。 (指导“天天”“一抬头”的读法,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分角色朗读课文,先组内读,再全班读。 3.小实验:

过渡:为什么青蛙眼中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我们先来做个小实验,把书卷起来,卷成一个纸筒,往上面看,你能看到多大的一片天?指名说。我们的视线被纸筒挡住了,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

小结:青蛙不就是这样吗?它一直生活在井里,视线被井壁挡住,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过渡:小鸟怎么说,青蛙都不相信,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它相信呢?(让它跳出井口来看看) 三.总结拓展,揭示寓意

1.想象、说话练习

假如这只青蛙真的跳出井口,它将会看到一些什么? (无边无际的天空,高高的山,广阔的田野,茂密的树林,蔚蓝的大海,广袤的沙漠)那它可能会说些什么呢?小鸟又会说什么呢?

2.学完课文,你想对小鸟、青蛙、自己或同学说些什么? 3.揭示寓意

板书: 见识广,见识少

“坐井观天”现在你明白“观”是什么意思吗?是谁坐在井里看天呢?青蛙只看到眼前一点地方目光短浅,而小鸟却见多识广。所以,同学们千万不要学井里的小青蛙呀,老师希望你们了解更多的知识,知道更多的事情永远不做井底之蛙!

四.分角色朗读表演

课后请大家分角色朗读课文,请自做青蛙和小鸟头饰,带上头饰进行朗读表演,演得好的有奖品。

第20篇:《老王》教学设计详案

八上语文第9课《老王》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

八年级的学生学业压力很大,学生们疲于应付各类作业。上课别说激情,连和老师互动的学生都少的可怜。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激情,有血有肉的;是美的享受,不是痛苦的折磨。我很痛心现在的语文课堂,更心疼现在的孩子们。仅以此案例做参考,思考一下如何上语文课。践行学导练引领,六环节推动的语文课堂。我的教学设计就是想让孩子们动起来,乐于发现并接受知识。当孩子们的积极性高涨了,我的课堂才算是没浪费孩子们的时间。

八上语文《老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出现的重点词语,揣摩意味深长语句的含义。

2、整体把握课文,了解文章如何刻画人物的形象,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3、探究贯穿全文的线索和段落的有序安排。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如何细致刻画人物形象;学会善待他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大屏幕,你认识这位老人吗?对,这位百岁老人就是杨绛。(请同学们在本子上写下绛。)她的丈夫钱钟书评价杨绛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这位百岁老人,人生感悟丰厚却念念不忘老王。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绛的《老王》。

二: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出现的重点词语,揣摩意味深长语句的含义。

2、整体把握课文,了解文章如何刻画人物的形象,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3、探究贯穿全文的线索和段落的有序安排。

三、预习展示

1字音字形.2字义。3文学常识。

要求:学生展示整理的字音字形。设计好的题目找同学应战。以下是我预设的题目。期待学生们的题型设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伛( ) . 愧怍( ) 攥( )紧 ..

滞( )笨 .翳( ) .骷髅( ) 塌( )败 惶( )恐 ...(2).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荒pì( )

②取dì( ) 愧zuò( )

③tā( )败 ④huáng( )恐 zhì笨( )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落伍: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取缔: ..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 扶病: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愧怍: (4).填空。

杨绛,原名 ,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杨绛的丈夫 ,字 ,是著名小说《 》的作者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长篇小说《洗澡》。

预习展示的设计意图:懒老师才能培养出勤学生。学生能自己完成的事情请老师不要包办,该放手时就放手。学生自己的主动学习才是有效学习。符合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学生整理展示知识点后再提问其他学生挑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的作用是补充遗忘的知识点。

四、整体感知,理清脉络——走近老王

1、跳读课文1—4段和7段,圈画出写老王生存状态的句子,并假设自己是老王,试着以第一人称说一说。要点提示:姓名:老王;职业:三轮车夫;婚姻状况:单身;健康状况:眼睛残疾(一只眼瞎另一只眼也有病);居住条件——差(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 );命运结局:患病而亡。

总结明确:老王无组织,只有失群落伍的惶恐;

2 无家庭,只能孤苦伶仃的活命; 无好相貌,只有被歧视的屈辱; 无工作,只有凑合活命的无奈挣扎。

(师生合作,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老王真是太不幸了!杨绛写老王,使用了现代汉语中一个最能表现走投无路、孤苦无依、别无选择的字,就是这个“只”字。找出文中的只字句。 第2段,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第3段,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第7段,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老王的生活那就是“苦”。板书苦。

2、这样一个命运悲苦的老王是如何待人处事的?默读5-16 段,用简洁的语言总结老王所做的几件事。 (1)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半价。(半价送冰)

(2)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

(免费送人)

(3)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和鸡蛋上门感谢。 (病重时到我家送香油和鸡蛋)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的这两个题是对老王的整体把握,也是对课文的梳理。题目比较简单适合学生自己找答案。训练学生利用跳读和默读的方式,用勾画圈点法抓关键词句,在自我梳理的基础上,和同位交流后给出答案。切记题目一出就讨论。课前预习案上也会提前出示此题。

五、细读课文,品味老王

1、三件事中,哪一件事给作者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件事。小组分角色读课文的第8—16段。请同学朗读,教师订正读音,强调写法,明确词义,鉴赏词语,品味人物。

镶嵌 骷髅 伛 翳 攥

2、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采用了多种描写手法。请同学找出并勾画出相关的语句。(教师指导朗读) (1)外貌描写:他面如死灰„„一堆白骨。

(2)动作描写:第9段。

3 (3)语言描写:第12段和第13段。读出人物的语气。

学生体会此时的老王是一种怎样的状态:虽处在病入膏肓,贫困的状态但依然对人憨厚、善良。

3、这三件事让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王:心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讲仁义。

4、试想有一天我们也会像老王一样老去,也许有疾病向我们袭来,也许在生活中会身陷困境,遇到如山般的困难。你会怎样面对,会向老王一样吗? 我们在老王身上看到了一个大写的“善”。板书善。

5、概括人物形象,方法点拔。结合人物的职业(身份) 事件,抓住性格,体会情感 多角度,全面把握 用词准确,不能重复 用一个完整的判断句表述

请用一句话来总结老王的形象:老王是一个生活贫困,一生凄凉艰难但又为人厚道,关心他人,善良,知恩图报的普通人。

六、再读课文,善待老王

老王在回去的第二天就死了,作者为老王做过什么呢?让他一定要在死之前登门道谢呢?

1、到底作者做了什么?使老王如此亲人般对待自己,甚至于临终前拿礼物去报答她? 具体表现在:(1)、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

(2)、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3)、在不坐老王的平板车后,依然关注他的生活; (4)、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让他白送。 (5)、女儿知道老王有夜盲症,送给他大瓶鱼肝油。

2、在与老王的交往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杨绛是怎样的一个人? 善良,有爱心,有同情心。

总结:生活上关心他,照顾他,送鱼肝油;精神上平等对待他。以善良去体察善良,是双向的善良。杨绛也是个善良的人。板书杨绛、善、双向箭头。

3、当闻听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病死时,在他生前经常关注他的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

4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这句话中不幸者是谁?老王。那幸运的人是谁?杨绛。

根据作者简介,我们知道杨绛是著名的作家,有知识,有工作。和老王相比,她真得幸运吗?

4、引出当时与老王交往时的背景: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钱钟书、杨绛均被打倒,有人写大字报诬陷钱钟书轻蔑领袖著作,钱钟书夫妇用事实澄清了诬陷。1969年11月,钱钟书作为“先遣队”去河南的“五七干校”接受劳动锻炼,1970年7月,杨绛也来干校,1970年6月,钱钟书夫妇的女婿王德一因“五一六”案被迫含冤自杀。1972年3月,钱钟书夫妇由干校回家,遭到了迫害,三人被迫离家逃走,在外过了三年的流亡生活,“文化大革命”期间,杨绛一家人受尽了屈辱和蹂躏。

6、我们没有经历过*,但是他们的经历让我们能感受到,杨绛和她的丈夫的不幸生活,在那个时代,你说他们会说自己是幸运吗?

好多人不会,但是杨绛说了。她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作者幸运在哪里?愧怍什么?(同学讨论)

作者认为,她较之老王的处境和生活,个人有家庭,有爱人,有文化,有稳定的收入,虽苦但能幸运的活着。而老王虽然善良但孤单离去。 这愧怍该如何解读呢?杨绛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这样说: “每个人如回顾自己的一生的经历,会看到某事错了,某事不该的。但当时或处于私心,或是处于无知,或虚荣,或骄矜等等,于是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或该做的没做,犯了种种错误。而事情已经过去。灵性良心事后负疚抱愧,已追悔莫及。当时却是不由自主。

——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7、结合课文,小组讨论,杨绛所说的“该做没做的事”和“不应该做的事”是指什么?

8对于老王的心思,当时杨绛到底知不知道?想一想:现在杨绛会如何自责? 老王,我不知道„„ 老王,对不起啊!

所以,杨绛负疚抱愧,追悔莫及。

作为一个有良心的知识分子,杨绛的思考又从老王一个人延伸发散开去,她思考过往,思考*,思考芸芸众生,

向谁愧怍?(向所有的不幸者)社会中你看到的一些不幸者。

5 替谁愧怍?(替所有的幸运者,当然也包括你、我)

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而作者认为她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没有让他的生活真正有改善,所以感到愧怍。

7、是的,作者把对不幸者的关心示为理所应当,甚至心怀愧疚,而更多的人对老王这样的卑微者是漠视的,作者能做到,这源于什么?

这源于人与人之间一种平等的观念,博爱的思想。

七、关注“老王”

1、同学们,当作者用善良回报善良,以真情报答真情时,我们便会看到人们心中那金子般的心灵,那善良的光芒温暖着我们的心房。而我们的生活中可能在某个地方,依然有“老王”的身影,让我们一起关注“老王”(出示图片)。

2、学生自由谈感受。你的所思所想。询问你该如何做,为什么。关注他们的生活,改善他们的处境。

八、课文小结:

九、当堂达标。

课后反思。

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明显高涨,在课上的知识不是老师的灌输,而是学生自己的收集、整理、内化。学生愿意学,不把语文课当成是负担。

而我也能感受孩子们的学生热情,这种热情也在激励我自己让我的课越来越好。

任何课堂都是需要智慧的。老师把自己想象成一名学生,才能想到课该怎么上。

把握文本特色,重视情感体验。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映照作者的内心世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面向全体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在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同时,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侧重学生的自我感知、自我体会,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有些不爱发言的学生也举起了手,并说出了他们独特的想法。

《一年级上教学工作总结详案.doc》
一年级上教学工作总结详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