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爱惜物品心得体会

2020-03-03 15:10:3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培养孩子爱惜物品心得体会

朵朵二班

蔺琰淄 爸爸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物质日益丰富,幼儿爱惜物品的意识越来越淡薄,甚至部分孩子出现了“破坏性”行为。针对这一问题,我尝试通过多 培养幼儿爱惜物品的习惯。

一、了解物品的“感受”,萌发爱惜物品意识

孩子不爱惜物品,是由于他们缺乏对特定物品的爱惜情感体验,不懂得自己的无意识过失行为对物品产生的不良影响。要让孩子产生爱惜物品意识,养成爱惜物品习惯,成人要让孩子了解物品被破坏的“感受”,帮助他们进行情感迁移。因此,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收集幼儿常见的不爱惜物品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移情体验,可以通过故事讲述,境界表演、视频分析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感知或体验自己的不当行为给物品造成的“伤害”。

例如,结合日常的观察,我发现孩子并不爱惜自己的玩具,于是我们通过讲述故事《玩具娃娃哭了》,引导孩子了解故事情节,明白当玩具娃娃被别人破坏时伤心,委屈的心情,促使孩子对破坏的玩具娃娃产生同情心,从而达到移情的目的,从心理上产生爱惜玩具的意义。

二、体验失去物品的感受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常发现孩子把玩具、图书、衣服随便往书包里塞,出现图书易破损,玩具也由于拉链为拉上而丢失。孩子年龄小出现不爱惜物品行为习惯时,我们适当的提醒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而适当让孩子体会失去自己心爱的物品的感受,可以激发孩子爱惜物品的意识。

三、亲手动手制作,懂得爱惜物品

如果孩子没亲手经历物品的来之不易,从中获得教训,那么承认错误行为将对孩子产生惜物意识的影响有限。

爱惜物品,是一种美德。“爱惜物品”是一种好的节约习惯不谈,培养“有爱惜物品的习惯”对孩子来讲,不但需要,而且有必要。怎么说呢?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会在这个社会上自立更生、求生存,我们做父母的,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子女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接受不了社会的种种考验。那么,我们最好让孩子从小养成不随意浪费的美德,让他这种“用物存乎一心”的习惯,进一步发展成一颗懂得珍惜、懂得感谢的心,做为他将来为人处世的基石。

我们要采取措施使孩子具备这一良好品质,改变目前的这种状况,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孩子的物质需求,家长常有求必应,所以造成了孩子用完就丢的习惯,对此,我们可以采取措施:一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请家长放开你的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做。孩子用完物品后一定要让孩子学会收拾整理归放原处。我们家长可以提醒、督促帮助孩子养成收拾整理物品的好习惯。这样,习惯成自然,孩子到了幼儿园就不会依赖性地将物品丢在桌上了。二是改变“按需供给”的习惯, 对孩子来一点“计划经济”,控制一定的供给量。三是改变“及时满足的习惯”,让孩子在等待中感受物品的来之不易。

但愿我们的孩子能养成爱惜物品的好习惯,自己的东西再也不会离开小主人,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爱惜物品不浪费

培养孩子阅读心得体会

培养孩子的心得体会)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心得体会

培养孩子

培养孩子

培养孩子

关于培养孩子的几点心得体会

培养孩子看课外书的心得体会

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心得体会

《培养孩子爱惜物品心得体会.doc》
培养孩子爱惜物品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