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教学目标制定方法和探讨

2020-03-02 12:20:5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长期以来,我国在体育课教学目标的表述上一直习惯于用教学目的、教学任务这样类似的术语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初始能力的分析,确定教学的起点。并在此基础上,来确定学生在教学活动只要达到的学习结果或标准,(预期效果)——这就是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标,就是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而这个预期效果就是我们体育的教学目标。

张祖仁说体育教学目标包括很多内容:从横向的来看,它包括有全面的和谐发展的目标(如:思想品德、知识能力、体能体质、感情目标等);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主动发展的目标;承认差异,促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到目标;培养学生体育实践能力。贯穿以终身体育教育的目标等。从纵的来看,它又有总体发展目标(即学段发展目标),阶段发展目标(即学年、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等。在这里,我们只是一起来讨论体育课的教学目标。

张祖仁说长期以来,我国在体育课教学目标的表述上一直习惯于用教学目的、教学任务这样类似的术语。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人对“体育教学任务”这一术语提出异议,并主张改革这一传统术语,代之以数学目标的提法。那么,教学任务、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有什么不同嫩?教学任务的提法对学生的要求比较笼统、分不出阶段和层次,缺乏量和质的规定性,难以观察、测量和评价。而目的与目标也是有区别的。目的是使要做的事情最佳化和不断地加以完善,是一种连续而封闭的维度:目标是目的的连续体上的一点,是一种已经实现或尚未实现的特别事物。目标是有形而具体的,是不久能够实现的;目的是无形而又模糊的,也许将来才能实现。只有认识到目标与目的的不同,我们才能正确的设置目标。在设置目标时,我们应当认识到:目标对教师的教学既起到指导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与应用的作用,又起到指导教师对教学结果进行测量和评价的作用。它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激励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使我们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具有它的可操作性、可检验性呢?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表述(包括言语心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体能和情感)他不应该说明教师将做什么。同时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力求明确、具体,是可以观察和测量的。它应避免用含糊和不切实际的语言表述。因此我们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所制定的目标要具体可行,要有可检测的数值标准

在制定课的教学目标时,要使学生要达到的行为水平或行为标准能用一定的数量值表示,或为确定完成行为的最低标准及允许学习失误的最少次数。例如,排球传球练习课;过去我们经常是提出初步掌握、基本掌握、学习改进、进一步改进、学习机会等,太空泛,难以对次课达成情况进行检查。如果我们用:通过练习,能有多少的学生能够完成相距3-4米,在不丢球的情况下连续传垫球30次(或若干次)。或如:耐久跑练习课,我们不用发展耐力素质,提高奔跑能力,(或提高心肺功能)一类的空话而用5-6分钟耐久跑练习,完成1000——1200米跑。在如排球练习:个人的连续垫球能完成20次(或对垫10次)以上。这样就能使学生在课的开始时就一个具体努力的目标,在课的结束时,每位学生都能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是否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教师也能依次检查本课教学任务完成与否。

二、所制定的目标要有明确的限制条件及行为对象。

张祖仁说 条件是表示学习者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环境,即说明在评价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时,该在哪种情况下进行评价。或者是说明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因此,在制定课的教学目标时还应该明确的条件和对象、目标;如高一男生,或高二男生。这就给出了两个条件;如高一女生跳远练习课,目标:在规定区域内,能用自己有力的脚完成起跳动作。再如篮球练习课;高一女生,目标:能在间隔3-4米的距离内、用单或双手完成30秒不丢球的传接球。以上的“在划定区域内”,“ 能在间隔3-4米的距离内”就是在完成规定动作时所出的情境。因此在制定课的教学目标时必须要有明确的对象,同时给出必要的条件或一定的限定条件。

三 所制定的目标要有能指出合格的最低标准

标准是行为完成质量的最低衡量依据。对行为标准作出具体的描述,使得学习目标具有可测性的特点。标准一般可以从行为的速度、质量和准确性等方面来确定。我们过去在进行技术性课程教学时,通常用“初步掌握”、“基本掌握”、“初步学习”、“进一步学习”或“学习改进”、“进一步改进”等词语来描述,难以在课后对学习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测。如果我们用通过练习能有%多少的学生可以完成动作来表述,那们就容易检测的多了。如高一的女生体操中的鱼跃前滚翻教学,我们可以这样设置目标;通过本科的教学(练习),能有70%的同学前滚翻动作做的正确,在五次鱼跃前滚翻中,至少能做出三次以上的腾空动作。再如,田径接力跑的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能有60%的同学顺利地进行传接棒。这样的话,学生在课开始时就明白努力的目标是什么,教师同样也便于按此检测自己本科的教学完成情况。

四 要用明确、简洁的语言来作目标表述

在一些不便用数值或标准水平来表述目标时,也要用较明渠间接的词语提出目标。应采用规范的专业语言来描述学生应当达到的最终结果,不要用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表述语言。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的对学生说不理解的专业语言进行解释,经过长期的积累,学生就能在不断学习中获得越来越多的体育专业术语。例如“团身前滚翻”通过教师的见解示范,让学生了解到它是指:团紧身体向前做翻滚动作,再如,“行进间运球”,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很快就能知道在走动或跑动中,不停顿的运球,即为“行进间运球”。

五 注意学习目标中的情感目标制定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正确态度、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养成体育锻炼和养护身心的良好习惯,形成团结互助、拼搏向上、坚韧不波等高尚的道德品质。这些都是清官学习的目标,再体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要是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编写具有可测量性非常困难。因此,只能通过学习者的言行表现(可观察)连接界推断学习目标是否达到,即把学习者的具体言行看成是思想意识的外在表现。如:“学生进行鱼跃前滚翻联系时,乐意多次重复练习,并对自己技术水平的提高感到高兴,用以表现自己的能力”。----这样的表述,就能对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学练中的情感体验通过具体的学习行为进行判断,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或“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型表述更具有可测量性”。所以,对情感学习目标可以通过列举一些具体的学习行为进行表述,以便使目标具有可测量性、可评价性。又如“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态度”这类教学目标,可通过列举下列几方面的具体行为来判断学生是否“热爱集体”。如:乐意和其他的同学一起学习,积极参加小组的各项学习活动,主动承担小组长布置的任务,协助其他同学完成学习任务;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在这些具体的言行上,当学习者表现出积极持久的姿态,既所谓“是接近意向”,则说明他们树立了集体的观念。反之,如表现出消极或反对的情绪(既“回避意向”),则说明没有培养起“热爱集体”的态度。因此,可以用学习的“接近意向”来说明其学习目标的达成。

张祖仁说 一般而言,提出情感学习目标中的主体要求比较容易,我们可以尝试用以下几个方面测量学习者的接近意向:1,学习者表示喜欢这类活动,并在各种活动只选择参加这类活动;2,学习者带着热情参加这类活动(愿意承担义务,遵守有关规定等),学习者很有兴趣与他人讨论这类活动;3,学习者鼓励他人参加这类活动。

情感学习的目标有了这些具体的行为指标作为判断依据,其可操作性无疑会得到加强。因此,在具体表达体育学习得情感目标时,教师应根据具体的体育教材确定相应的学习行为,尽可能采用可观察性甚至可测定性的行为动词,以加强情感目标的可操作性。

张祖仁说,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单元目标更是教学总体目标的最终表现。因此,在制定教学总体目标(包括学段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时就要概括而扼要地说明在单元教学,学期教学,学年教学,学段教学结束后应达到的结果,以使教学目标得以贯穿始终。同时也才可以将总体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子目标,并通过完成一个个子目标,而达到总体目标的完成。

张祖仁说 高中体育教学新课标已经下达,福州市已于2006学年全面推进新高中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标准。在新课程标准下,就更是要求用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完成情况来检验,评价课的教学质量。如此,教学目标的制定就变为至关重要的环节。但我们只要把握好:1,明确说明通过教学后(练习后)学生能做什么。2,明确规定学习行为产生的条件。3,明确提出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条件,或说明练习完成的标准。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状况,全面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做好教学目标的制定工作,做好新的课程标准贯彻实施工作。

如何制定体育课教学目标[推荐]

如何制定教学目标

如何制定教学目标

如何制定教学目标

如何制定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企业营销目标制定的有效方法

如何制定和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

再论制定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过程和方法目标

《体育课教学目标制定方法和探讨.doc》
体育课教学目标制定方法和探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