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内部市场化管理的重要性

2020-03-03 11:29:4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推行内部市场化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

1推行内部市场化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

1。1企业内部管理存在的弊端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职工没有压力,企业没有活力。改革开放以来,为改变这种状况,许多企业不断探索,面对种种困难,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吸收借鉴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管理,通过构建内部市场化管理体系把过去那种行政管理变为内部市场经济管理,运用价值规律和价格杠杆,借助于市场的自我调控能力,试图把企业的经营机制真正转变过来。

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管理,是市场经济新形势下的一种管理创新。它使企业的管理活动不再是过去一般意义上的管理,而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的管理。管理活动市场化的过程,就是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就是各种资源不断优化和合理配置的过程。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的作用真正体现在广大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创造劳动之中,落实到了每个经济细胞之中。

当前,企业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许多企业内部改革的切入点选择的是深化内部市场化取向改革,加快体制创新和机制转换,不断探索切合本单位实际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形成企业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但是,在实践中,企业实施内部市场化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各异,实施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其原因是没有真正把握内部市场的精髓,即对什么是企业内部市场的核心理念和内部市场化管理的核心要素,人们目前还不十分理解或在认识上还没有达到统一。

煤矿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虽然已经进入社会大市场,并且已在层层承包中划小了核算单位,增强了内部活力,但大多数企业目前在内部管理上仍然沿用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管理模式,形成了从职工到班组、到车间(科室)、到企业分管领导、到企业主要领导的“金字塔”式的行政管理机构和“垂直式”的行政管理关系,一级管一级,下级服从上级。这种煤矿企业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弊端:

一是“垂直式”的行政管理关系不能使企业内部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之间直接发生横向的经济往来。服务与被服务双方的利益关系以企业“金字塔式”的行政管理机构作为中间传导,反映问题需要经过班组、车间、企业的三级缓冲带;反过来答复问题同样经过企业、车间、班组三级缓冲带。简单问题复杂化,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还往往发生不必要的错误指挥。更重要的是,服务与被服务单位之间不能互相制约。服务单位本来是为被服务单位设置的,却把应有的服务当成了恩赐,动辄请客送礼。低劣的服务、惊人的浪费和严重的不正之风,形成了“恶性循环”。

二是改革开放以来运用“水平推进法”测定的承包基数不尽合理。企业内部划小核算单位以后,为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确定承包基数,然后一年一年水平推进。一旦最初测定的基数不合理,承包基数便建立在不合理的基础上,先进和落后成了一笔糊涂帐,“快牛”年年被“鞭打”,“慢牛”年年受到保护。

三是以行政手段管理企业内部经营活动,在有些业务方面是行之有效的,但在许多程序化、规范化经营活动中,容易导致人为的随意性,难以形成规范的企业经营行为。以行政管理手段管理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简单地说就是“领导说了算”,领导有权改变考核指标,有权增加补贴指标。这样一来,基层单位必然不扎实从事经营工作,而把主要精力用在跑“上层关系”上。谁让领导降低了考核指标,增加了补贴指标,谁的日子就好过。这就必然出现人为的对立情绪,并使领导干部陷于复杂的事务圈子和各种矛盾的漩涡之中,终日忙得不可开交,很难有更充足的时间和更充沛的精力研究企业的宏观调控、非程序化管理问题和重大决策。

四是行政管理往往使内部考核检查形式化。因为考核指标以行政命令下达到基层后,基层的执行情况只有靠某些科室考核检查。基层希望考核检查不要过严,能够糊弄过关。考核检查人员感到被考核单位过关与否与自己的经济利益无关,于是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双方达成默契,共同“过关”。

推行内部市场化管理,可以克服上述种种弊端。因为市场以价格为杠杆,内部市场化管理就要把内部上下工序之间的关系确定为“进销价”,即上道工序的

“销价”就是下道工序的“进价”。由于在服务与被服务单位之间确定了服务单价,就可以直接而有效地发生经济往来.而且保质保量,不再“扯皮”,形成既制约又推动的协调关系。由于定价可以参照社会上比较合理的价格,因而避免了“水平推进法”测定承包基数的不合理性。经济往来形成价格结算,就避免了“领导说了算”的官僚主义倾向,使干部和工人的行为规范化。

推行内部市场化管理,不仅能够有效地克服企业现行以行政手段为主管理经济往来的各种弊端,还能真正实现企业经营机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因为内部管理一旦引入价格杠杆,就引入了价值规律和价格机制;而价格机制产生竞争机制、风险机制和发展机制。内部各单位切块经营以后,通过合理的价格结算必然出现合理的收入差别;这种合理的收入差别必然导致竞争。这样一来,企业的积极性和风险都传递到了基层和每个人,企业长期为之困扰的转换内部机制便可以一步到位。

为此,从内部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工具等方面入手,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内部管理创新,内部市场精细化管理将帮助企业有效克服上述问题,迅速提升企业竞争能力,进而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

我国企业改革至今已有二十余年,从让利、放权为主的局部改革,进入所有制结构调整和产权制度改革为主的制度创新,所有这一切都是在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舞台。然而令人担忧的是企业能不能够在这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舞台上“演戏”,演出“好戏”;企业家、员工扮演的角色能不能够到“位”,充分地到“位”。在实践中,企业内部管理改革探索出许多途径,而这些途径中,推行内部市场化管理,是企业进入社会大市场以后,与社会大市场接轨的必然选择。大量实践证明,实行内部市场化管理,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有效。因此,企业内部管理改革最佳改革途径应该是企业内部管理方式应从行政型管理转变成为内部市场型管理,其历史使命是组织实施企业市场化管理,在企业这一微观层次上建立与完善内部市场运作机制。

1.2推行内部市场的重要意义

(1)推行内部市场,是深化改革、加快经营机制转换的有效途径。

从内部市场的含义来看,它包括三大方面,一是市场主体,即构成市场主题的是矿属二级市场单位和为生产、生活服务单位,要求明确其地位,充分的下放经营自主权,真正形成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这从客观上明确了他们在内部市场中的主题地位。二是市场体系,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的动态有机整体。其核心是等价交换,其内容是市场构成。这明确了内部市场是现代化的管理系统。三是运行机制,是使内部市场健康运行的措施和手段。从以上三点不难看出,内部市场不论是从经营管理的深度广度,还是管理的主客体关系;不论是管理的形式和方式方法,还是运行方式、制约手段,都打破了旧的管理模式,是管理方式的一大改变,是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通过推行内部市场,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营机制。

(2)推行内部市场,是加强企业管理,提供经济效益的需要。

推行内部市场,从实质上能够促使我们不断改进和加强内部管理,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未实行内部市场前,由于靠行政命令干预的多,生产经营常常表现出压力传递不均,内部梗塞,甚至拨一拨,转一转的现象。一些单位自我求生存、求发展的意识比较淡薄,内因爆发力发挥不足。同时,由于责权利统一不够,造成管理中制约不严,有丢失浪费的现象。而建立内部市场后,由于矿属各经营单位的地位变了,其承担的义务与过去不同了,真正形成了等价交换,运用经济杠杆和秋叶内部法规来调整和规范实体单位的经济往来关系,从而进一步调动了各实体和广大职工加强内部管理,堵塞漏洞,挖掘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的积极性。

(3)推行内部市场,是与社会市场大市场接轨的客观要求。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企业推向市场,决定了企业必须经受社会大市场的考验,主动参与市场的竞争。如果不靠加强内部管理,不靠提效,实行产品质

优价廉,在市场中就失去了竞争力,就难以生存。企业要生存、要发展,有效的办法就是引入市场机制。否则,对外是市场经济,对内依然沿用过去的管理模式,那样企业迟早就会垮下来。因此,推行内部市场,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必然

煤矿推行内部市场化管理纪实

煤矿推行内部市场化管理纪实

煤矿推行内部市场化管理纪实

推行内部市场化管理的目的意义.dot

内部市场化管理考核办法

学习内部市场化管理体会

内部市场化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内部市场化总结

内部市场化体会

内部市场化论文

《推行内部市场化管理的重要性.doc》
推行内部市场化管理的重要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