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十一五”电子政务规化

2020-03-01 16:03:0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济南市“十一五”电子政务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06年5月23日

电子政务是信息化的优先发展领域和建设重点。为大力推进政务信息化,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根据国务院、省政府的总体部署,以及我市“十一五”总体规划和信息化规划,编制本规划。

一、我市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一)“十五”期间电子政务取得长足发展

1、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架构的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的框架体系”建立,即全市各大机关办公业务网互联互通,并与100多个市直部门和10个县(市)区实现宽带高速连接;市政务专网由横向和纵向主干网络组成,横向联通全市各政务机关和部门内部网,纵向连接国家、省级和各县(市)区政务专网,成为全市覆盖范围最广泛的政务系统专用互联网络;济南市政府门户网站是市政府设在互联网上的正式站点,成为市政府面向社会和公众服务的门户;政务信息资源数据库正在形成体系,建立专业数据库34个,其中人口信息库、法人单位信息库、法规公文数据库、信用基础信息库,以及政务机关和部门重要业务数据资源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网络和网站建设快速发展,全市投入近2亿元,80%的市直部门、所有县(市)区政府建立了内部局域网和互联网信息网站。建立公用信息平台,财政投资2000多万元,搭建了行政审批、资金结算等业务应用系统。

2、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便民服务能力得到提高,依托市政府门户网,67个市政府部门和10个县(市)区开展了网上政务信息公开,公开办事程序和办事指南,提供网上表格下载等便民业务;实施“公共服务一卡通”和“市民社会化服务一卡通”工程,目前“公共服务一卡通”发卡近3万张,方便了企业办事;建立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办理等系统,实现了网上交办,拓宽了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行政效率明显提高,依托政务专网开展贯穿各级、各部门的多种业务应用,建立各种办公及业务应用系统100余个,各政务机关的公文、信息、值班、会议、督查、建议和提案等主要办公业务实现计算机处理和网络化办理;公文、信息、机要和明传电报在各级、各部门间实现网上安全传输;建立应急指挥系统3个;视频点播、视频会议等多媒体应用逐步开展并取得成效。“十二金”工程稳步推进,财税增收信息化工程实现工商、税务、质监等19个部门企业基础数据的交换共享,为社会综合治税提供了借鉴;行政审批信息化工程初步实现“一站式”审批管理,项目审批周期平均缩短1/3,为行政审批业务系统建设奠定了基础;政府资金网上结算工程实现了全市行政事业结算单位的远程报账和财务信息查询;“五险合一”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物价监测信息系统、章丘农村基层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化工程,在各自领域成为全国或省内的示范项目。

3、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组织领导得到加强,成立了市电子政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市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为我市的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职责分工更加明确,市政府办公厅负责“全市政府系统政务信息的指导、收集和

编报,负责全市电子政务的规划、建设、管理、协调和指导,负责全市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法规制度基本建立,制定了《济南市政务信息公开暂行办法》、《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规定》、《关于做好市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工作的意见》等政策规章,为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政务信息能力普遍提高,全市15000多人次取得了“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合格证书”,2万多名公务员和机关工作者通过了电子政务培训考核。

(二)我市电子政务建设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1、面临的形势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电子政务明确了发展方向和工作思路;国家将“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要求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为电子政务发展确立了定位;现代网络、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全民信息能力提高,电子政务的社会需求明显扩大,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了外在动力;我市相继出台的财税体制改革、政府资金管理制度改革、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制度改革等各项重大改革措施,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了内在驱动;市政务中心的建设,为整合资源、构建统一基础平台,促进业务协同、推进跨部门的综合应用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2、存在的问题

“十五”期间,我市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从全局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全市电子政务统一规划、建设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有待完善和创新,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观念比较薄弱、进展相对缓慢,电子政务系统整体效能有待提高;全市尚未形成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和应用平台,以及统一的政务数据交换和共享的标准体系;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力度不强,综合利用和共享程度不高;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安全管理不规范,法制建设薄弱,网络信任体系建设不能适用实际需求;政务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部门和地区间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差异较大;电子政务人才资源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人才培养使用的环境尚需进一步改善,全社会的信息化意识、普及程度需进一步提高。

二、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思路

“十一五”期间,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大力推进网络和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能力,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市“十一五”期间电子政务建设要坚持以下原则:

——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统筹全市政务信息化需求和资源,进行电子政务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功能完善、结构清晰的电子政务基本框架,以及关键业务和关联度高的公共服务项目,加强整合与协同。处理好电子与政务、整合与新建、公开与安全的关系,按照政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原则,建立技术、管理和制度并重的安全保障体系,保持应用、安全、发展以及需求之间的综合平衡,促进电子政务全面协调发展。

——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结合政务中心建设,改变各部门独立建设网络平台的做法,按统一标准规划、建设和管理全市电子政务公共设施、基础网络和支撑平台,从基础层面上破解电子政务系统互通与信息共享的难题和瓶颈,规避各自为政、分散建设带来的巨大浪费和潜在风险。

——需求主导、重点推进。围绕政务强化需求,按照政府职能转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务公开的需要,按照公众、企业和社会对政府的需要,按照机关工作的需要,选择适合电子和网络实现的事项,优先和重点建设面向社会服务、提高机关效能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

——整合资源、协同共享。按照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要求,把资源整合作为提高应用水平的关键,加强物理整合、逻辑整合、流程整合和应用整合,打通孤岛,协同业务、共享信息,构建“一体化”电子政务体系。

我市“十一五”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思路是:按照一体化建设与应用策略,进行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提高公共基础资源共享度;以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和应急信息系统建设为抓手,加快网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发挥政务专网互联互通、协调资源、协同业务的平台作用;打破部门壁垒,以政府核心业务流为主线,重点推进面向政务的跨部门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

三、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一五”期间,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依托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构建全市标准统

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电子政务基础平台,基本实现全市机关内部业务和对外服务网络化,初步建成网络环境下的“一体化”政务体系和“一站式”公共服务体系框架。

2010年,全市机关人员的信息能力显著提高,政务信息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十一五”期间,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一)整合构建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

建设市政务中心信息化基础设施,整合现有政务信息化资源,构建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支撑政务信息资源导航、交换、共享、整合,为各类政务信息化应用提供网络基础、应用支撑和安全保障。

海南省电子政务“十一五”发展规划

大学规化

工作规化

规化发展

大学生职业规化

新学期学习规化

采购员的职业规化

PCR实验室规化设计说明

某人力资源规化方案

我的人生规化

《济南市“十一五”电子政务规化.doc》
济南市“十一五”电子政务规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