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

2020-03-02 04:54:4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莫高窟(第二课时)

大丰市新丰中心小学 蔡燕

【教学设计说明】

《莫高窟》是苏教版第九册小学语文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生动地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藏有数万件珍贵文物的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示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此文文质兼美,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感,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又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好教材。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一方面他们想更多地拓展视野,了解世界(特别是我国古代)灿烂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他们也想进一步增强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的能力。记得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加强教学的开放性,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真正做到主动地学习,自主地学习,那就需要我们创造一种愉悦的、和谐的教学氛围,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利用真正意义上的分组合作学习,唤起学习的情感,产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和学习情感。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教材特点,我采用的教学策略主要想体现“大语文阅读教学观”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

1.走进艺术宝库。

如课文中所说,“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第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既然如此,教学本篇课文,首先应引领学生走进艺术宝库,观赏、品味、享受艺术的美好。第一,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自然段的意思。第二,图文结合,走进艺术殿堂。

2激发爱国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部分“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教学本篇课文,要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更要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会自主学习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确立小组的问题。

情感态度:感受莫高窟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莫高窟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从而激励学生热爱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一、导入新课

出示“她坐落在甘肃„„断崖绝壁上”学生齐读。师问:她是谁?生:莫高窟。

师: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生:地理环境险要„„ 师:今天,就让我们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来到甘肃,来到敦煌,来到莫高窟。(板书课题)

二、探究文本

【一】 学习

一、五自然段

师: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评价一下莫高窟 生:“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生:“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第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师:(出示这两个句子)①“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什么是“明珠”?(板书:一颗明珠)

生:明亮的珠子„„

师:那么谁来读一读,读出对莫高窟的赞美之意。 学生大胆展示,教师及时评价。

师:②“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第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举世闻名”什么意思?

生:非常有名

师:形容有名的词语还有那些? 生:闻名遐迩 生:闻名中外 „„

师:谁能用你的朗读,展示莫高窟的盛名? 生尽情展示。

师:(板书:艺术宝库)这两个句子都是对莫高窟进行赞美,并且所处的位置,一句在开头,一句在结尾,这在写法上叫做——

生:首尾呼应

【二】师:(过渡为什么称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呢?洞窟里有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快速地浏览

2、

3、4自然段。

师:洞窟里有什么呢? 生:彩塑、壁画、藏经洞 师板书:彩塑 壁画 藏经洞 学习“彩塑”

师: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具体描绘了彩塑?

生:第2自然段 师:谁来朗读第2自然段,其余同学思考:本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也就是中心句是哪句,用“——”画出来。

生: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师:文中具体向我们展示了哪几种彩塑?

生:慈眉善目的菩萨、威风凛凛的天王、强壮勇猛的力士

师:菩萨什么特点?

生:慈眉善目

师:“慈眉善目”什么意思?

生:很慈祥

生:和蔼可亲

生:善良

„„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我们来欣赏欣赏慈眉善目的菩萨(出示图片)

师:天王呢?

生:威风凛凛

学生说说“威风凛凛”的意思,这就是威风凛凛的天王。 师:力士怎样呢? 生:强壮勇猛

在你眼中什么样子才能称的上强壮勇猛,并欣赏力士的图片 师:我们来读一读这些句子,要读出人物的不同特点。 师:接着,作者又为我们具体描写了一尊卧佛,他是什么样子呢?谁来读一读有关句子。(出示句子)

学生读有关句子。

师:这尊卧佛的哪里给你印象最深?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简单加以讲解:①长达16米,和老师的身高进行比较。②眼睛微闭,神态安详,似乎快要进入梦乡,又仿佛在思考着什么?大家想象一下。

生:他在想怎么普度众生,怎么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日子。 生:他在梦中看到自己的愿望实现了,人们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

师: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呀!那么,我相信大家的朗读水平肯定也不一般。谁能读一读,让大家感受到这尊卧佛的安详。

学生有感情朗读

师:菩萨的慈眉善目,天王的威风凛凛,力士的强壮勇猛,卧佛的神态安详已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是不是就只有这几尊彩塑呢?

生:不,还有很多。

师:对,还有很多,多少呢? 生:两千多呢。

师:请同学们欣赏。(出示图片) 师:你想到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些彩塑? 生:惟妙惟肖 生:栩栩如生 生:活灵活现 „„

师: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你想说些什么呢? 生:古代的劳动人民实在是太了不起了1 生:他们可真聪明! „„

师:如果是外国人看到这些精妙绝伦的彩塑,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生:中国人真棒!真是一个伟大民族。 „„

师:看着同学们惊诧兴奋的神情,听着同学们发自肺腑的赞叹,我深深感受到了大家心中的那份由衷的自豪与骄傲,让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来齐读本段。

学生齐读本段。

师:听着同学们动情的朗读,老师能真切地感受到——(出示句子) 学生齐读:“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这个自然段的: 1说出小节意 2理解词语 3感情朗读 【三】师:课文哪个自然段写壁画的。 师:文中哪一自然段具体描绘了壁画? 生:第三自然段

师:小组自学这一部分,出示要求:①按学法自学第三小节。

师:课文中有一句话既是对第二小节的总结,又是对壁画的概括,是哪一句呢?这句话在全文当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相当于桥梁 的作用。我们把它叫做 过渡句,如果我们在写作中多用上这样的句子,会使我们的作文前后衔接的更加紧密。

壁画有什么特点呢? 壁画的内容呢? (出示句子)

这是一组什么句?指导造句。出示图片。

师:在神佛形象当中,我们把 叫做飞天。壁画上的飞天姿态万千,出示句子。

你觉得怎么读才能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呢。 出示图片。

你能想象还有怎样的飞天吗?

师:大家的想象力真是令老师佩服。此时,我感觉自己也成了一位飞天,飘飘悠悠地飞起来了。

师:漫步在这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欣赏着这些精美的壁画,我们心中都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出示句子)

学生齐读:“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四】师:(过渡)欣赏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我们都为之惊叹。其实,莫高窟的闻名,还因为藏经洞的奇珍异宝。(板书:奇珍异宝)(出示藏经洞的图片)想欣赏一下这些奇珍异宝吗?唉,老师实在是无能为力,为什么呢?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第4自然段,自己找出答案。

生交流原因

师:(在学生交流时,随机再擦掉奇珍异宝。)说一说你有什么感想?

生:清朝政府实在是太腐败无能了。

生:帝国主义分子们太无耻了,我恨死你们了! „„

师:此刻,想到这段耻辱的历史,面对现在这些仅存的部分经卷,你又想说些什么呢?或者说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呢?

生:我们要保护好这些仅存的经卷。

生:我们要好好学习,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其他国家就不敢欺负我们了。

师:对,说的很好。之所以当时帝国主义分子敢那么猖狂,就是因为我们贫穷,因为我们落后,正所谓“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们要发愤图强,振兴中国。

师:同学们,尽管藏经洞内失去了那么多奇珍异宝,但莫高窟依然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依然是——(出示句子)

学生齐读:“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五】情感升华

师: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到这里寻觅历史文化的足迹,留下了一首首诗,一篇篇文;多少音乐家、舞蹈家,到这里寻找创作的灵感,留下了一首首歌,一段段舞;多少雕塑家、摄影师,到这里拨开尘土,将历史的浪漫与斑驳深深铭刻„„面对这样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同学们也一定感慨万千,此时此刻,你能由衷地赞美一下莫高窟吗?

生:莫高窟,你是我的骄傲,你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生:莫高窟,你真不愧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呀!你令无数中外游客向往。 „„

【六】、沟通生活,迁移运用

大凡历史名胜,总有生生不息,吐纳百代的独特禀赋,如今的莫高窟展现出迷人的魅力,令世界各地的游客云集敦煌。这儿有一则招聘广告:“ 因敦煌博物馆游客量骤增,急需招聘导游,待遇从优,请有意者速来面试”。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莫高窟一定有了很深的了解。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去试一试?先自己练习,然后任选其中一个方面试着作介绍。(师生或充当导游,或充当游客,共同表演)

【七】、拓展延伸

师:敦煌文化博大精深,岂是一堂课,一次讨论就能说尽道明的。为此,老师为大家推荐一本书:著名学者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相信大家读后定会对敦煌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八】最后,让我们用当代诗人王怀远的诗来结束本课的学习吧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在无数蓝色的眼睛和褐色的眼睛之中,

我有着一双宝石般的黑色眼睛。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在无数白色的皮肤和黑色的皮肤之中,

我有着大地般黄色的皮肤,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

黄土高原是我挺起的胸脯,

黄河流水是我沸腾的热血;

长城是我扬起的手臂,

泰山是我站立的脚跟。

我是中国人--

我的祖先最早走出森林,

我的祖先最早开始耕耘。

我是指南针、印刷术的后裔,

我是圆周率、地动仪的子孙。

在我的民族中,

不光有史册上万古不朽的

孔夫子,司马迁,李自成,孙中山,

还有那文学史上万古不朽的

花木兰,林黛玉,孙悟空,鲁智深。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

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

不光响在联合国的大厦里,

大声发表着中国的议论,

也响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

大声高喊着“中国得分”。

我是中国人--

我那长城一样的巨大手臂,

不光把采油机钻杆钻进

预言打不出石油的地心,

也把通信卫星送上祖先们

梦里也没有到过的白云。

当五大洋倾听东方声音的时候,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

我是莫高窟壁画的传人,

让翩翩欲飞的壁画与我们同在。

我就是飞天,

飞天就是我们。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九】写话练习

请你选择文中一个方面写一段导游词

【板书设计】

莫高窟 彩塑

一颗明珠 壁画 艺术宝库

藏经洞

教学反思:

莫高窟坐落于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由于对莫高窟的知识了解甚少,所以,课前,我搜集了莫高窟彩塑、壁画、及藏经洞等相关资料,设计制作了教学课件,其中有Flash影片,有图片,有文字介绍,以便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对莫高窟有清晰地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理解文本内容。整堂课,我以新课标理念为依据,在阅读教学上进行了一些尝试,我认为比较成功之处有以下方面: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展示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特别是美仑美奂的飞天,并配以优美的音乐,给学生以强烈的视听享受,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如学习彩塑的一部分时,在学生不理解“神态”,只会想动作的时候,我适时通过播放彩塑的各种神情,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有关神态的词语:如威风凛凛、慈眉善目等。又如学习壁画一部分时,视屏展示宏伟瑰丽的壁画后再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描述飞天形象,水到渠成地对学生进行了说话和想象训练。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效果非常好。我搜集了大量莫高窟的彩塑、壁画、飞天、莫高窟地理位置图等,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想学生边读课文,边欣赏这些充满艺术美的图片,会是一种享受。也更好地体会到“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注重加强词、句的训练,说话的训练。

如:学生通过欣赏彩塑,亲眼所见彩塑的不同神态和不同个性,仿照书上“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再说说这些彩塑还有哪些不同的神态和个性。再有“飞天”内容的教学,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傲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指名声情并茂地朗读,其余学生闭上眼进行想像。然后让学生把想像到的飞天的画面描述出来。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这些优美的句子,深刻地记在脑海里,即进行背诵练习。

三、课堂上注重写作指导。

教学本课时,注重了写作知识的迁移指导。如在学习了莫高窟的彩塑一段后,我引导学生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对莫高窟的壁画进行了片段练习。

当然,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每次教学结束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值得我去深入的思考:在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时,好多学生站起来仅仅是说了一句话,我没有引导学生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要说明的问题。由于有些学生课前对莫高窟壁画内容了解不深,在练习说话的环节中,出现了内容单调的现象,在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做得还不到位。

另外,学生朗读水平的培养仍是重中之重。该怎样朗读,朗读这一环节究竟该怎样穿插在课文中还需要好好去摸索。对于课文背诵,在课堂上没有能设计出一些好的环节来进行检测。

以上这些都是需要自己在平常的教学中好好总结的经验,我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反思,自己能从中有所得,为今后的教学添砖加瓦。

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说课稿

《莫高窟》教案设计

莫高窟说课稿

《莫高窟.doc》
莫高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