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教案设计

2020-03-01 15:54:0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在上一节课我们对莫高窟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那么课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莫高窟的?

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

2、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再次走进莫高窟,去感受一下莫高窟的艺术魅力。

二、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莫高窟的彩塑吧!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老师课件出示的问题:(课件)

① 说说这段内容围绕哪句话来写?

② 哪些词语写出了彩塑的特点?

③ 围绕这些特点描写了哪些彩塑?

(老师巡视)

读完了是吗?

哪位同学找出了这段的中心句?(看哪位同学最仔细?)—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

板书:第一步:找中心句

“两千多尊”我们可以看出莫高窟彩塑的数量之----多

难道只是多吗?你还可以找出它的哪些特点?(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板书:第二步:读文质疑

你是从哪些彩塑体会它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找句(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有强壮勇猛的力士。) 找词(慈眉善目在你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慈祥和蔼

那么在生活中你见到过慈眉善目的人吗?------老人爷爷 奶奶

请大家看看这一尊慈眉善目的菩萨。(课件)

谁能读出“慈眉善目”的感觉?谁愿意来读?

(个别读,你们体会到了吗?)

请你们象他那样的读。(全班读)

“威风凛凛”“强壮勇猛”又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啊?看着课件来说说。(课件)

①讲的出:-----威风 勇敢想象:身穿盔甲,手拿兵器,表情怎么样啊? (你真会理解!)此时你可以摆出一个造型让大家知道你就是那位威风凛凛的天王。

强壮勇猛(同上)

谁来带有这样的感情来读一读。

好,全班像他那样的站起来读。体会到威风了吗?(不够,感受不到,我们全班再读)

②讲不出时:以上的词可以用来形容年迈的老人吗?怎样才能形容?

好。连起来读出感受----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有强壮勇猛的力士。

同学们读得真好,让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 那么最引人注目的是------卧佛(课件)

课文是怎样描写它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 1

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课文主要描写了这几尊彩塑,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看更多的彩塑呀?那么就随着老师的音乐,走进那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吧!(课件)

看了这一尊尊个性鲜明 神态各异的彩塑,你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呀?课文用了一个什么词?(惟妙惟肖)

“惟妙惟肖”老师不是很理解,谁来帮帮老师?----描写的很好,逼真(回答的真的好)

那么我们还可以联想到哪些词来形容它呀?(形象逼真精妙绝伦栩栩如生)

看到这些形象逼真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啧啧赞叹”什么意思?--------不停的赞叹。

那么同桌之间看着这些彩塑,来啧啧赞叹一番。

好。某某,你就是一位柳州去到敦煌莫高窟的游客,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呢?

某某,你是一位外国的游客,你又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呢?

看着游客们惊诧兴奋的神情,听到他们发自肺腑的赞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

带着这样的心情我们齐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不同形态的彩塑。(板书:第三步:品读感受)

其实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还有宏伟瑰丽的壁画,那么往下学习第三自然段。首先回忆如何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学法》《指小黑板》

按照这样的学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做好圈画批注。〈几分钟〉

好,同学们把刚刚感悟到的东西或发现的问题与四人小组进行讨论〈与小伙伴交流吧〉

汇报情况:1我们组找到这一段的中心句〈课件出示〉大家找到的是不是这一句吗?整体来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 什么呢?

〈老师补充;其实这一句不仅是中心句,它还是一个过渡句, 老师讲过,过渡句的上半句总结了上文,下半句引出了下文,多好的写作方法啊,如果我们都用上了过渡句,那么我们的文章就会显得更加的完整了〉2还有哪个小组读懂了哪些句子?体会到了什么?或者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

这一组什么句?-------排比句,让我们感受到了壁画的丰富多彩

你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你来读这一句,的确如此,那就让我们看看这些内容丰富多彩的壁画吧!《出示课件》这些壁画中你是否看到自己熟悉的故事?《老师可讲一个故事,或让学生讲述九色鹿〈九种色毛,国王王妃梦到知图报信用,你真是一个善于积累的孩子〉的故事》

好你们讲的九色鹿的故事就是反映民间生活的,那么丰富多彩的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成百----飞天〉那你能告诉我什么是飞天吗

飞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在天空中飞舞的乐神,梵语中称为提婆,有天的意思所以称飞天,课文中描写了哪些飞天呢?看到这些飞天你想说些什么呢《很美啊》为什么会感到很美/你从那里感到了它的美,作者描写写飞天时,用了那些动词?《挎,采摘,抢,拔,悬,降,飘拂,遨游,舒展,起舞》《老师配动作》 就让我们用朗读把它的美读出来吧!

4那么,课文中是否只有这些飞天形象呢?从那里知道的?~~~~~~~~~~

大家想不想欣赏更多的飞天图啊?《课件出示》你们还看到了那些飞天的形象,展开想象用有的~~~~~~~~~句式《板书》写下来与你们的小组成员说一说,写一写吧!

真好,你们把这穿越千年的 飞天表现得绚丽多彩栩栩如生老师好象也看的了风姿倬约的飞天

那么让我们全班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把这些飞天的形象读出来吗?

听你们读书真是一种美的享受,我仿佛看的了一群群美丽迷人,娜多姿的飞天在云海中轻歌曼舞,我真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了。想不想把这些瑰丽 的壁画久久地留在我们记忆的画册里,那就让我们全班齐读第3自然段

是啊,走进如此宏伟瑰丽的壁画,就象是走进了灿灿辉惶的艺术殿堂,那么跟着音乐我们再把第

2、3自然段美美地读一遍《配乐,课件》

概括前文《彩,壁画,学法》

莫高窟这个沙漠深处的陡坡,神秘而又安详,令人神往不己~~~~~~~~~~~~~~~~~ 。

(四)藏经洞:

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壁画,我们一起走进面积不大的藏经洞。

( 学生用以上的方法自读、质疑、讨论)

1哪一小组的同学来汇报有关藏经洞的学习情况。

①中心句为第一句。

②引读:面积不大的藏经洞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一共六万多件。)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仅存的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藏经洞:敦煌莫高窟的第17洞,洞里藏有从公元四世纪到十四世纪近十个朝代的文物图书六万多件。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这个幽闭达九百多年的洞被发现了,这一年正遇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敦煌发现藏经洞的消息传出后,德法英俄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文化强盗相继来到了中国。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等多次来敦煌盗走了大批的珍贵文物,1905年10月,俄国人勃奥鲁切夫用一点点随身带着的俄国商品,换取了一大批文书经卷;1907年5月,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叠银元换取了24大箱经卷、5箱织绢和绘画;1908年7月,法国人伯希和又用少量银元换去了10大车、6000多卷写本和画卷;1911年10月,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用难以想象的低价换取了300多卷写本和两尊唐塑;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又来,仍用一点银元换去5大箱、600多卷经卷;......

2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一支支驮队拉着一箱箱文物出发了,目的地是遥远的异国他乡,学到这儿,此时你的心情怎样!(真让人心痛)

师:现在我们的祖国已经强大了,再也不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了。现在我们国家每年都有专门的经费用来收回流失在国外的文物。

师:参观了神奇瑰丽的莫高窟,我们不能不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引读第四自然段: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惋惜的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四、出示名言,升华主题

莫高窟,这个沙漠深处的陡坡,神秘而又安详,令人神往不已。现在就让我们以著名作家余秋雨的几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这堂课!

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的地方,就在于它是异千多年的层层累聚。

不管怎么说,这块土地上应该重新徽剧那场人马喧腾、载歌载舞的游行。

我们,是飞天的后人。

六、布置作业。

作业超市: 1下节课,我们有一个语文实践活动,为莫高窟聘请小导游,条件就是对莫高窟的内容很熟悉(要会背诵课文),对莫高窟的了解要更多一些,(也就是搜集一些课文之外的资料),看谁能被聘上,希望同学们回去以后好好准备。

2围绕“壁画上的飞天成百上千”写一段话。

[总评:《莫高窟》一课教学设计注意体现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在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确定、教学过程的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本质的定位上,突出了以下三个方面:

1、确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主体的内在需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感受和理解,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行为。

2、创新课堂教学过程,营造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综合性活动氛围,使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体验建立起联系,让学生乐干尝试、乐于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自己的个性。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寻找、搜集和运用资料,运用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联系生活,加强语文实践,促进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发展。

3、学生以“导游”、“游人”、“不同年龄游人群体”出现,进行有创意的阅读,并运用“读”、“思”、“议”、“讨论交流”、“介绍解说”、“质疑问答”、“自悟体验”、“欣赏评价”等多种不同的方式学习,拓展学生思维的时间、空间,调动了学生多方面智力潜能,改变了教师单向提问、分析、讲解的局面。这样的教学必将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莫高窟》教案设计

《莫高窟》教案设计[推荐]

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教案设计.doc》
《莫高窟》教案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