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实验报告)

2020-03-02 12:46:0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诗歌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

(实验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我国素有“诗乡”、“诗国”之美称,相传黄帝时期就有了著名的《弹歌》。在祖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诗歌在祖国灿烂的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诗歌按体裁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通过诗歌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瞩目成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同时,通过学生在诗歌学习中主动参与学习,既提高了学生对祖国精美语言文字的感悟,又激发了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获取知识的兴趣。

二、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1、《小学语文新大纲》小学语文教材

2、《现代课堂教学研究资料》

三、课题实验的具体内容

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诗词及课外积累的诗词。

四、课题实验的具体操作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具有“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促进发展”五个要素,实质上正是反映了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发展过程。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采用引导、谈话、激趣等形式,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活跃、自主的课堂氛围。通过一些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辅助课件或实际资料,让学生在情感上进入诗歌所反映的情境中,继而首先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2、“五动”教学法

“五动”即动脑、动手、动眼、动耳、动口。

(1)动脑:即启动思维思考诗歌的意境,想象诗歌所展现出的画面,由画面来理解诗意。

(2)动手:把自己根据诗意构思出的图画画在纸上或演示在黑板上,或是学生根据诗歌中的意境进行实际的表演,这样通过多样的形式使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动眼:即观察。观察图画,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景物,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和习惯。

(4)动耳:即利用电教媒体,让学生用耳听读或听说,感受诗歌文字的美,继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观和欣赏美的能力水平。

(5)动口:即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感知,有感情朗读,朗诵;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像讲故事一样复述出来。培养学生的朗读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动”教学法,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学习中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3、“背—读—议—演—画—品”教学法

(1)“背” 以背引入,重视积累,创设情境。

新大纲重视了学生的积累语言和收集能力的培养,课前布置学生对所的古诗进行收集整理,对他们收集整理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教学古诗时让孩子们将自已能背下的古诗背出来,既检查了孩子课前的预习情况,又创设了一种诗的氛围,为新的诗歌内容的学习准备了情境。在教学古诗《寻陷隐者不遇》时,我先问孩子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诗了,谁来背一背?”孩子们踊跃举手,将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自己能背的古诗背给大家听。等到孩子们背完了,我说:“大家没有古诗了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寻隐者不遇》!”孩子们兴趣盎然,立刻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2)“读” 初读感知,体现自我。

借着孩子们对诗歌的浓厚兴趣,让他们对新课内容进行初读感知,在自由的初读中体现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待大家读完后,可让学生个体竞读,看谁读得好,读得有感情。谁读得好,由学生自己去评价,去模仿。如果课文配有画面,还可让学生分成小组读轮流读:一组读,一组看画面。通过这样多种形式的读,学生对诗句的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为下一步的学习打基础,作好了知识铺垫。(在此环节中,教师没有必要让学生用统一的所谓标准的语调去读,而就让他们充分地体现自我,自己认为该怎么读好就怎么读。其实在听了别人读之后,他们会自然而然地选择榜样,模仿读好。)

(3)“议” 小组合作探究,体现自主。

孩子们对诗句内容有了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也就说有了自己的见解。与此同时也有了疑问:对诗句的意思不明白,或对诗中的某些字词不理解。这就是说,孩子们进入了“愤悱”状态,“不愤不悱,不启不发。”此时就要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见解,道出自己的困惑。这是安排孩子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最好时机,就要让他们带着问题,目标明确地进行讨论,思考,自主合作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我让孩子们进行小组学习,并告诉他们:“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说给大家听,将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如果小组讨论都不能解决的,小组学习完后再全班共同来解决。”孩子们按照教师的安排活动开来。在教学《寻隐者不遇》一诗时,孩子们讨论学习后,提出了问题:“寻隐者不遇”是什么意思?这时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应引导学生进行理解,我是这样处理的:我先问,“‘隐者’是什么意思?”有孩子答道,“‘隐者’就是隐居的人。”“寻隐者”又是什么意思呢?“不遇”是什么意思?孩子们在别人的发言和老师的启发下明白了。总之能让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老师尽量不要包办。

孩子们没有问题要问了,这个环节还不算完,还需要检查一下各小组讨论学习的情况,或者说叫交流小组学习信息。让每个组以代表发言的方式将学习的结果进行交流。具体说来可进行以下操作:让孩子们说出(诗句中的重点词、句的意思;前面发言后,有不同见解的同学可进行补;有了较为合理的答案或大家认同的结论后,再笔记下来;这样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增加了课堂容量和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益。

(4)“演” 演出诗句内容,再现诗句,感悟诗句情感。

通过小组学习,孩子们对诗句内容有了较深的理解,可根据诗的内容适当安排学生演一演诗的内容,如教学《寻隐者不遇》时,可安排学生根据诗句内容演一演,将童子与诗人的对话和作者的情感变化用表演的方式再现出来。演分两个环节,先让学生在下面根据诗句内容,与同组同学相互演。再取到台上为全班同学演,台上同学演时,下面同学要认真看,看后提出不同的意见。通过孩子们的演,将诗句内容用孩子们的体态语言再现了出来,也将诗中隐藏的对话凸现了出来,使孩子们感悟到古诗用语之精炼。又如教学《游园不值》一诗时,可让学生演一演诗人的动作表情,从中感悟诗人对苍苔的怜爱和游园不值的失落及看到红杏出墙的欣慰之情。

(5)“画” 画出诗句内容,再创诗的意境,培养创新意识。

不少诗句都包含了富有诗意的画面,特别以王维的诗为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理解了诗句内容,对于富含画意的诗,可让学生根据对诗句的理解进行想象画或临摹画、简笔画,通过画可以加深对诗句的理解,也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如在教学《寻隐者不遇》一诗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画。孩子们马上画起来,不一会儿动作快的同学就画完了,画的内容很有意思。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也可让孩子们画一画诗反映的画面:稀疏的篱笆、弯弯的小径、新绿的树枝、急走追蝶的儿童、金黄的菜花、飞舞的黄蝶。教学《咏柳》一诗时,可让学生画出诗中所描绘的柳树:枝叶繁茂、生机勃勃„„

(6)“品” 品读诗句,品出韵味。

理解了诗句意思,感悟了诗句情感,这时再来读诗句,其感受就和初读肯定不同。这时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感悟,进行富有情感的品读。品读不必追求同一的语调,要珍重学生的个性,多让学生展示自己,读出不同的感受、不同的韵味,只要是学生的真情实感,就是非常宝贵的。此环节,还可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然而然地真情流露。比如,学完一首诗后问孩子们:你们学了这首诗后,回家愿意背给爷爷或者奶奶听吗?现在,老师就是你们的奶奶,大家就是乖孙孙,一起来把今天教的诗背给奶奶听一听„„

五、课题实验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即实验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生”为本,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学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定标、自学、讨论、巩固、小结”等环节来操作运用。

2、实践性原则:

即教学的实践活动是学生作为认识主体,能动地探索和改造客体的活动。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可通过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角色表演,语言描绘等一些可具体操作的手段来进行教学。

3、整体性原则:

即全体学生都尽量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不管处于什么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趣味,都能体会到诗歌中语言文字的美及祖国文化的灿烂。

六、课题实验的目标:

通过本实验,激发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和近现代优秀的诗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以及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瞩目成就,并在实验的过程中探索小学诗歌阅读的新途径新方法,继而在实验结束时,形成经验论文。

七、实验对象:

天国小学四年级,甘河小学五年级。

八、实验周期:三年

2003年7月

诗歌教学中学生“读”的活动设计

三郎小学

宋光明

阅读教学重在读,课堂上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如默读、轻声读、朗读等来理解,积累、内化课文语言,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诗歌教学中读更是非常重要,古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口颔涎流,滋味无穷”、“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等等之说。诗歌教学中的“读”,在下认为应分以下三步进行:一曰初读,二曰细读,三曰品读。

一、初读

创设情境,引读全诗,初知诗意。

学生的任何学习愿望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诗歌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同样十分重要。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例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特色,巧妙地创设富于激发性的情境,让学生很快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即让学生迅速兴奋起来)。如,一个富有情趣的谜语、一幅优美的图画、富有竞争的背诵展示、一段意味深长的故事等,都能让学生兴奋起来,产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欲望。随即就要进行新课的学习——引读全诗。引读就是老师或优生进行示范朗读,低段诗歌教学中最好由老师或录音示范朗读,而中高段诗歌教学则可由学生竞读,让学生通过对同伴的朗读的自主性的评价来能动地选取朗读范例。无论是学生示范朗读还是老师的示范朗读(即引读)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节奏,即诗句的停顿、重音等。(2)、读时要让学生(听的学生)看图、展开想象。(3)要读出感情,注意速度和语调,尽量将作者的情感在读中传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让听者受到感染,产生朗读欲望。这个时候就可安排学生自由朗读或集体朗读,也可安排小组朗读,给学生一个表现自我,一试身手的机会。在此环节中,学生初知了诗的大意,为进一步理解诗句内容打好了知识和情感准备。如在教学《寻隐者不遇》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竞背自己知道的五言古诗,将学生带入一个浓郁的诗歌学习氛围;然后让学生自由读新诗后竞读,通过几个优生的竞读示范后,学生心目中有了自己的范例;再让孩子们进行朗读全诗(小组,集体轮流进行),并轮流看画面想象诗句内容。

二、细读

理解关键词句,读出诗境。

在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理解了关键词句的意思后,就要指导学生进行细读,读出对诗句的理解,读出诗的意境。此时的读就已融入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体验,也就是学生对新知识重新建构并用语言表现出来的过程。细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细读环节的安排时机(也就是什么情况下安排细读)。具体地说,应当是在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理解了诗句内容,对诗句内容有了新的感受,急于用朗读来抒发的情况下安排。(2)、细读形式。读的形式要多样,个人竞读,小组朗读,集体朗读,男女分组竞读,自由朗读等,依实际情况(学生的习惯、兴趣等)而定。还可创设一定的朗读氛围,让学生充满激情进行细读,读出真情实感,读出诗句的激昂、婉转、诗情、画意。(3)、细读时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追求同一,因为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生活经验、体验、知识层次等(即具有个性差异),所以不能让学生以同一语气、语调进行朗读。比如在教学《题西林壁》一诗时,当学生理解了诗句中的重点词后,我安排学生朗读,并让他们注意读出感情、体验,这一次孩子们比开初读得更好,更能体现诗意。接着我又安排孩子们争取站起来读给大家听,站起来的孩子读得真好,完全读出了诗的意境。

三、品读

凭借情感、经验体验语感,诵出诗韵。

学生理解了诗句内容,领悟了诗句的情感。就要让学生对诗句进行品读,凭借情感、经验体验语感,诵出诗句的韵味。品读也就是让学生带着体验、情感进行吟诵。因为吟诵时学生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产生的强烈的共鸣。吟诵时把课文的美与学生领悟到的美融合在一起,所以“诵之不辍,其境愈熟,其味愈长。”比如教学《寻隐者不遇》一课时,在临近结束时,就可让孩子们反复吟诵,诵出作者“松下问童子”时的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时的失望,“只在此山中”时的失望中又萌生一线希望,“云深不知处”时的惘然若失、无可奈何。反复的吟诵中,孩子们会体会到作者的情感,诗句的美妙,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也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受到美的熏陶。

品读,还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真情流露。情境的创设要依诗的内容而定,要避免“千课一面”:可设置角色——学生扮乖孙,老师扮奶奶,进行“背给奶奶听”, 表演, ;展示CAI画面(或动画),引学生入境,进行吟诵;设置合适的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读诵;汇报“演出”,即兴诗歌朗读比赛等。

二○○二年四月二十日

诗歌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

三郎小学

宋光明

我国素有“诗乡”、“诗国”的美称。远在黄帝时期就有著名的《弹歌》;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就出现了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战国后期又出现了第二部诗歌总集——《楚辞》,其代表作是屈原的《离骚》、《天问》、《九章》等。两汉时期出现了“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时期曹氏父子和“竹林七贤”的诗在艺术上都有较高的成就;唐代是我国诗歌最繁荣的黄金时代,诗作近五万首,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伟大的诗人;宋代诗歌是在唐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诗歌教学在小学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积累语言,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情趣。小学语文新大纲明确要求学生每学年背诵20至30篇优秀诗文。

小学诗歌教学中如何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呢?教学中笔者作了以下探索:

一、“背” 以背引入,重视积累,创设情境。

新大纲重视了学生的积累语言和收集能力的培养,课前布置学生对所的古诗进行收集整理,对他们收集整理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教学古诗时让孩子们将自已能背下的古诗背出来,既检查了孩子课前的预习情况,又创设了一种诗的氛围,为新的诗歌内容的学习准备了情境。在教学古诗《寻隐者不遇》时,我先问孩子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诗了,谁来背一背?”孩子们踊跃举手,将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自己能背的古诗背给大家听。等到孩子们背完了,我说:“大家没有古诗了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寻隐者不遇》!”孩子们兴趣盎然,立刻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读” 初读感知,体现自我。

借着孩子们对诗歌的浓厚兴趣,让他们对新课内容进行初读感知,在自由的初读中体现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待大家读完后,可让学生个体竞读,看谁读得好,读得有感情。谁读得好,由学生自己去评价,去模仿。如果课文配有画面,还可让学生分成小组读轮流读:一组读,一组看画面。通过这样多种形式的读,学生对诗句的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为下一步的学习打基础,作好了知识铺垫。(在此环节中,教师没有必要让学生用统一的所谓标准的语调去读,而就让他们充分地体现自我,自己认为该怎么读好就怎么读。其实在听了别人读之后,他们会自然而然地选择榜样,模仿读好。)

三、“议” 小组合作探究,体现自主。

孩子们对诗句内容有了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也就说有了自己的见解。与此同时也有了疑问:对诗句的意思不明白,或对诗中的某些字词不理解。这就是说,孩子们进入了“愤悱”状态,“不愤不悱 ,不启不发。”此时就要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见解,道出自己的困惑。这是安排孩子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最好时机,就要让他们带着问题,目标明确地进行讨论,思考,自主合作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我让孩子们进行小组学习,并告诉他们:“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说给大家听,将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如果小组讨论都不能解决的,小组学习完后再全班共同来解决。”孩子们按照教师的安排活动开来。在教学《寻隐者不遇》一诗时,孩子们讨论学习后,提出了问题:“寻隐者不遇”是什么意思?这时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应引导学生进行理解,我是这样处理的:我先问,“‘隐者’是什么意思?”有孩子答道,“‘隐者’就是隐居的人。”“寻隐者”又是什么意思呢?“不遇”是什么意思?孩子们在别人的发言和老师的启发下明白了。总之能让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老师尽量不要包办。

孩子们没有问题要问了,这个环节还不算完,还需要检查一下各小组讨论学习的情况,或者说叫交流小组学习信息。让每个组以代表发言的方式将学习的结果进行交流。具体说来可进行以下操作:让孩子们说出(诗句中的重点词、句的意思;前面发言后,有不同见解的同学可进行补充;有了较为合理的答案或大家认同的结论后,再笔记下来;这样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增加了课堂容量和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益。

四、“演” 演出诗句内容,再现诗句,感悟诗句情感。

通过小组学习,孩子们对诗句内容有了较深的理解,可根据诗的内容适当安排学生演一演诗的内容,如教学《寻隐者不遇》时,可安排学生根据诗句内容演一演,将童子与诗人的对话和作者的情感变化用表演的方式再现出来。演分两个环节,先让学生在下面根据诗句内容,与同组同学相互演。再到台上为全班同学演,台上同学演时,下面同学要认真看,看后提出不同的意见。通过孩子们的演,将诗句内容用孩子们的体态语言再现了出来,也将诗中隐藏的对话凸现了出来,使孩子们感悟到古诗用语之精炼。又如教学《游园不值》一诗时,可让学生演一演诗人的动作表情,从中感悟诗人对苍苔的怜爱和游园不值的失落及看到红杏出墙的欣慰之情。

五、“画” 画出诗句内容,再创诗的意境,培养创新意识。

不少诗句都包含了富有诗意的画面,特别以王维的诗为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理解了诗句内容,对于富含画意的诗,可让学生根据对诗句的理解进行想象画或临摹画、简笔画,通过画可以加深对诗句的理解,也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如在教学《寻隐者不遇》一诗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画。孩子们马上画起来,不一会儿动作快的同学就画完了,画的内容很有意思。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也可让孩子们画一画诗反映的画面:稀疏的篱笆、弯弯的小径、新绿的树枝、急走追蝶的儿童、金黄的菜花、飞舞的黄蝶。教学《咏柳》一诗时,可让学生画出诗中所描绘的柳树:枝叶繁茂、生机勃勃„„

六、“品” 品读诗句,品出韵味。

理解了诗句意思,感悟了诗句情感,这时再来读诗句,其感受就和初读肯定不同。这时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感悟,进行富有情感的品读。品读不必追求同一的语调,要珍重学生的个性,多让学生展示自己,读出不同的感受、不同的韵味,只要是学生的真情实感,就是非常宝贵的。此环节,还可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然而然地真情流露。比如,学完一首诗后问孩子们:你们学了这首诗后,回家愿意背给爷爷或者奶奶听吗?现在,老师就是你们的奶奶,大家就是乖孙孙,一起来把今天教的诗背给奶奶听一听„„

当然,教有法,教无定法,以上环节要视具体的诗而灵活运用,不可生搬硬套。

二○○二年三月二十日

童话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

自主学习探究活动教学设计

浅谈中学生自主学习

中学生自主学习问卷调查表

中学生自主学习心得体会

写景状物记叙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实验方案)

《写人记事记叙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实验研究报告

网络技术自主学习教学设计

《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第3阶段研究计划

《诗歌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实验报告).doc》
诗歌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实验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