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自主学习

2020-03-01 16:15:2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浅谈中学生自主学习

广西藤县蒙江镇第二初级中学许坚容

【内容摘要】 要提高中学课堂教学效果,落实素质教育,培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高素质人才,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要确保中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此教师要转变以往只注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教育的陈旧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起和谐的新型师生及生生关系,教学中大胆开放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指导,创设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设法引发学生内在动力,激发其自主学习的信心,并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

【关键词】 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终身教育不仅成为人类教育的永恒性课题,而且已成为21世纪基础教育办学的基本理念。在中学教育中一贯以来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教育”,家长式、专制式的师生关系;使中学生的主体性和潜能发展受到禁锢,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受压抑,这已是制约教学发展的桎梏。[1]因此,在中学教育中由传统的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的观念的转变,是学校中学教育体系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和知识社会的未来人才,培养懂得自主学习并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学生也是当前的大势所需。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和发挥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呢?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成功地培养和发挥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积极拓宽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及时更新陈旧的思想观念,从根本上转变思维方式和常规的教学模式。

(一)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发展;这对教师的教学艺术要求和教师本身综合素质要求很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等将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丰富业务知识,钻研教学理论,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1

俗话说“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在知识爆炸的现代,要给人一杯水,不仅自己要有一桶水,最好还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作为教师,不仅仅要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更重要的还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拥有广博而精湛的知识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

(二)转变教师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

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理论的素养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键在于转变教师的自主教学方式,如何改善和提高师资队伍去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呢?这就要求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使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并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和互助的生生关系,营造民主、互动、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在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和教师都处于愉快状态,很容易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广泛的交流,互相启发、开拓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这在中学教学中尤为突出,中学生的情感极易受外界影响,特别是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影响,过于严肃和“专断”的课堂无疑不利于中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发挥。

(一)建立愉悦平等的师生关系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教育,应充满民主精神,教师要重审师生关系,并确立民主师生关系”。[2]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3]在新的时代要求下,师生之间要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和尊卑之分,把学生真正纳入到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师生关系之中。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平等的充满关爱的学习环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无所顾忌地思考探索,畅所欲言地发表看法和见解。

(二)倡导互助互学的学生之间关系

学生的学习活动大部分是在集体活动中进行的;彼此之间的合作交流需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建立起融洽和谐、平等互助的生生关系非常重要。由于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知识基础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学生的学习能力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但是,学生又作为独立的学习个体,他们身上具有无限发展的潜能。因此,我们利用好学生之间的差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同伴身上出现错误是很自然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要教育学生学会耐心听取,学会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使每一个学生在集体中处处感到心理安全与自

由,时时体会到来自同伴的关爱;使学生能团结合作,主动帮助他人,虚心向他人学习,主动与他人共同探究学习中的问题;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帮助学生建立互助、和谐、平等的生生关系中,我把班中每6人分为一个学习互助小组,平时间可常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但要教育引导好学生,这并不等于简单的作业互相抄袭或答案的共同解决)相互监督,上课也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互讨论。这样既融洽了学生之间关系,增进了他们这间的友谊又提高了他们的合作交流及自学能力;同时在上课时还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别人的错误,同学答错题时不应得的到嘲笑,而应真诚的帮助,因为谁都会有错,都会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反而要反思自己会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三、开放教学时间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树立开放教学的观念,适应创造性学习的需要,努力创造让学生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场景,让学生经历知识“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有可靠的落脚点。这首先要给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空间。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放开手让学生去做、去说、去论,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身角色定位于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要注意运用延迟评价,启发学生作充分、广泛的思考;让学生有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其参与学习活动变得十分积极,思维很活跃,思路广,方法多,这样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及进行创造性学习提供条件。只有在实践中,才会使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教学中,“学生能探索得知的教师不要替代,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要暗示,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空间,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未来学家托夫勒曾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5]要培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学生,我们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方法的传授。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要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会学”。我们可以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意识地实践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我的具体做法是尽量做到:备课中有“学法”设计,上课时有“学法”指导,上课后有“学法”总结。

(二)创设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活动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克服困难获得新知的喜悦,使学生能在自主、愉快、和谐的状态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中学生天性好动、好玩、好胜,想象力丰富,对具体的事实和实际活动较感兴趣,且对感兴趣的事积极性很高。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手段,努力创设适宜而新颖的教育情境,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践:如语文学科有“课外阅读积累竞赛”、“学生习作竞赛”、“即兴演讲”、“课本剧表演”等活动,数学学科可以开展“口算比赛”、“计算大王”、“解题能手”、“寻找身边的数学”等活动;英语学科可以开展“英语角”、“口语竞赛”、“词汇过关”等活动。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科内容,充实了学习生活,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又进一步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进而产生“不由自主”地自主学习活动,有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五、引发内在动力,激发自主学习的信心

自主学习与教育需要一个重要的强大的促进因素,这就是个人的尊严感和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受教育者尊重自己,才能有自我教育”。如果能诱发学生的内在动力,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的欲望,将会使其形成持久的意志力。中学生虽不像中学生那样有具体的理想目标,但他们往往也都有很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憧憬,梦想当科学家、当医生等等;可我不能他们心理准备不足,虽心中有很多美好愿望,但实际上他们往往学习不努力,过一天算一天。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从学生自身因素做起,对学生进行学习目标教育,让学生发现知识对个人的意义和社会意义,指导学生在不同时期制定好自我教育目标和学习目标。此外还可以借助名人或身边的人成功的例子来引发学生内在动力,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

如,讲到美国的著名的女作家海伦·凯勒,她七岁时就双目失明,耳朵也失去了听觉,但她不怕困难,以惊人的毅力在学习、生活,终于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作家。我们都是健康人,比海伦·凯勒强多了,只要我们学会不怕困难,不半途而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就一定会成功。有时还借助自己身边的人的成功例子,说明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成功的人。

再如,2007年8月,一位蒙山籍失去双臂的残疾青年应邀到我校对学生进行演讲教育;这位青年经过自己的努力不但能用脚自如穿衣、吃饭、干点简单的活来自理生活;而[4]

且写得一笔好字,毛笔字、钢笔字均颇有水准,现已是广西书法协会会员。他的努力奋斗的事在学生中反应强烈,一度使学生努力学习了好一阵子。像这样我们可以借此鼓励学生肩负起学习的责任,树立起自信心和进取心,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六、强化引导督促,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中学生一般自主学习性都较差,虽然中学生进取心都很强,但自制能力却很弱,不像初、高中学生那样有较好的自制力,能自觉、理性地支配自己行为,中学生的意志行动是较简单的,克服困难的精神差,一遇到困难往往会“打退堂鼓”。要让中学生做到坚持自主学习,就必须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不但能坚持自学和课前预习,迅速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而且有很强的探索精神。反之,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学习自觉性差,自制力弱,学习情绪也低落,对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感受不深,进步缓慢,学习效率很低。[6]为此,我在日常教学中努力培养、强化学生养成五种好习惯,即预习复习的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探索研讨的习惯、积累拓展的习惯。如针对预习和复习,我引导、要求学生做到四会:一是会有计划、有目的地自主学习有关知识;二是会做好学习记录;三是会熟练运用工具书,进行知识的积累和课外阅读;四是会把知识与生活系起来,进行自主思考。我们应调动所有教育力量,让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做好督促工作,定期联系交流,及时给予学生教育与引导;逐步增强中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总之,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师只有正确地理解自主学习,并注意了把握好“扶”与“放”的度,让学生学会自己观察、分析、思考,自我探索、自我评价、自我调控,坚持在充分的学习空间中自主地学习,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并在教学中长期的、有计划的进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会逐渐提高,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独立性。

[注释]

[1]李林华.浅议农村素质教育.中学青年教师,2003(11)

[2]张涛.素质教育呼唤新型师生关系.中学青年教师,2002(6)

[3]教育部.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5-67

[4]陈华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几点做法//黄珉珉.优秀教育论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第120页

[6] 林崇德.学习与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5-106

[参考文献]

教育部.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林崇德.学习与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李卫民.中学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 .中学语文教育, 2002(5)

龚春燕 林允舒 杨勇 .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桂林:漓江出版社, 2000

陈华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几点做法//黄珉珉.优秀教育论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中学生自主学习问卷调查表

中学生自主学习心得体会

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浅析高中政治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

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情况问卷调查表

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调查问卷

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表现

中学生自主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浅谈中学生自主学习.doc》
浅谈中学生自主学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