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民融合产业基地(推荐)

2020-03-02 08:48:4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 1中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产业研究院..................- 2

·陕西西安市...................................- 2·四川广元......................................- 8·四川绵阳科技城 ...............................- 16·湖北襄阳樊城区 ...............................- 23·湖南株洲......................................- 29 ·安徽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3(装备制造)·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 ...............- 46·河北邯郸经济开发区............................- 52·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61·湖南平江工业园区..............................- 67·湖南株洲......................................- 77

(航空)·陕西汉中航空产业园.....................- 81·辽宁铁岭经济开发区............................- 91·重庆市璧山工业园..............................- 100

·第一批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

陕西西安市

一、基地建设总体情况

军民融合(航天)•陕西西安市,成立于2006年11月,由省政府、市政府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合作共同建设。2010年2月,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认定为国内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军民结合)。2010年2月22日,基地规划区域从23.04平方公里扩展至86.65平方公里,规划区域的扩展为基地建设国际化航天新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地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基本原则,吸纳国内外资源,加速项目建设,着力构建军民融合产业支撑体系,推进军民融合机制、理念和发展模式创新,推动军民融合产业跨越式发展,正在成为陕西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基地成立以来,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30%以上。截至2012年底,基地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7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12亿元,工业增加值30亿元。

二、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基地紧紧围绕“航天产业立区、战略产业兴区、数字航天繁区”的

产业定位,大力发展航天运载动力、空间有效载荷和航天微电子为主

- 4

联建模式。地方政府与中央企业集团开展战略合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战略合作领导小组以及产业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基地建设方向和领域,协调各项重大问题。二是实施“双百工程”。2010年,省政府下发了“实施‘双百工程’推进军民结合产业突破发展的意见”,促进一批军民两用技术成果向基地转移。三是积极开展军工“央企进陕”活动。在省政府与有关军工集团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围绕重点产业发展,以项目投资、资产重组为主要形式,进一步加强与央企的合作。四是支持军民结合项目建设。陕西省加大对军民融合产业财税支持力度,设立省级军转民专项扶持资金。“十二五”期间,以每年投入不低于1亿元的规模对军民结合项目予以贷款补贴或资金补助。省市发改、工信、科技等部门合力支持基地军民结合项目。“十二五”期间,陕西省政府对航天基地建设,每年给予2000万;西安市政府对航天基地建设,每年给予4000万。五是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中央在陕军工单位实施的军民结合重点项目,视同招商引资项目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对新设立新迁入的军工总部企业建设或者购买自用办公用房给予财政补助,并在享受西部大开发和关中天水经济区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实行为期5年的税收增量返退等。

四、基地未来建设规划

面临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基地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不移的突出航天特色,坚定不移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坚定不移地推进军民融合,以新城建设为主导,以项目攻坚为主线,以产业培育为核心,提高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推

- 6

第二批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

·四川广元

2010年12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四川广元被批准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军民结合·四川广元)。广元基地不断加快建设,规模持续扩大、主导产业日益突出、军民特色更加显著,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广元工业经济增速保持全省市州领先,推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坚持“两化”互动发展,基地建设快速推进

基地重点发展电子机械、有色金属和食品饮料三大主导产业,创新发展以军工技术为支撑的电机、电器和车辆三大民用产业,规划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为主导的军民融合特色示范基地和“两化”互动发展示范区;着力打造产业园区,加快推进示范基地内081工业园、塔山湾军民结合产业园和长虹工业园三大核心载体建设,推动081集团公司所属企业整合入园集中、集聚、集群发展,加快塔山湾军民结合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建设进度;积极搭建融资平台,通过银行贷款、招商比选引进外来资金等形式,破解示范基地融资难题;建设了一批信息、物流等公共服务平台。2012年,基地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1.49亿元,新开

- 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

份有限公司、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中兵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航空航天产业;以航天万源煤化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嘉捷恒新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金骄生物质化工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以北京德尔福万源发动机管理系统有限公司、北京航天石化技术装备工程公司、北京长征天民高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中国火箭股份有限公司总部等一批军民结合类项目正在向基地聚集,产业集约、集聚、循环发展的示范效益显著。

自主创新能力较强。2012年,基地企业研发投入总额超过16.2亿元,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4%,企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基地内全部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的比重超过50%。基地万人专利申请数超过10件。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15%。拥有国家特种泵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国家级研发中心,北京航天万源煤化工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等5家市级技术和研发中心。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基地建设了集中供暖、集中供水、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2012年,军民结合产业基地生产总值能耗0.33吨标准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9.4立方米/万元,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污水集中处理、工业“三废”集中排放、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企业达标率100%。

土地利用集约高效。按照集约、集聚、循环发展的原则,基地不断提高基地土地使用强度,建成区工业建筑容积率达到1.5,投资强度达到80亿元/平方公里、单位土地产出160亿元/平方公里,土地

- 38

民融合、创新驱动、市场导向、开放合作的原则,积极构建军民双向互动、统筹推进、协调发展的工作机制,以军工技术为支撑、军民两用产品为方向,促进国防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提升,在扩大开放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加快推进军事科技、民用科技的双向转移,重点推进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应急救援装备等五大军民两用产业发展。

到2015年,基地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产值达到500亿元,培育5个百亿级军民结合企业集团,10个十亿级军民结合企业。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高技术制造业在全市的优势地位更加巩固,军民融合产业集聚效应充分体现,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化成效明显,成为北京军工经济和首都经济的重要载体。

(装备制造)·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

一、基地建设基本情况

军民结合(装备制造)·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哈尔滨市南部哈南工业新城,开发区总规划面积为30.82平方公里,其中已建成面积为7.59平方公里,正在建设面积为9.93平方公里。新规划面积为13.3平方公里,按项目类别分两个区域集中建设,分三期组织实施,一期工程5.4平方公里,项目前期工作已全面展开。二期工程重点做好物流服务区和省工业设计研发中心及融资服务和配套服务区。三期工程为军民两用成果双向移区,重点满足军工及民口配套单位持续发展需求。开发区的建设工作由黑龙江省工信委和哈尔滨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共同成立的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具体负责指导开发区规划建设、政策资金扶持决策、重大项目引进等工作。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黑龙江省工信委,成员由省工信委、哈经开区管委会有关人员组成,负责落实建设规划、制定推进计划、组织引进项目、管理建设资金、协调相关问题等。

2012年,示范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410亿元,工业增加值8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452亿元。

二、主导产业情况

(一)哈飞空客复合材料、Y12F飞机研制项目、Z15直升机研制项目

中航工业哈飞集团哈飞空客复合材料、Z15直升机研制项目总投

- 41

品,最终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系列型谱的燃气轮机产品体系。

(五)VVT小排量汽车发动机开发及产业化项目

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VVT小排量汽车发动机开发及产业化项目为技术改造项目,项目的建设目标为年产自主研发VVT小排量汽车发动机10万台。项目分两期建设,项目达产为2013年,达产年份预计实现销售收入93240万元,利润总额9063万元,销售税金3969万元。

(六)LNG汽化器项目

航天科工哈尔滨风华有限公司液化天然气汽化器研发制造项目,预计每年可向中海油公司提供4台套,可实现销售收入14000万元。石油天然气液化装备,可实现销售收入16000万元。

(七)建设航天产业园项目

结合黑龙江省的区域优势和航天三院的产业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国家及地方发展政策,整合航天三院的地方资源,依托航天三院哈尔滨风华有限公司和哈尔滨风华股份公司在开发区内打造一个具有航天特色的百亿园区。

(八)核技术应用产业基地项目

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合作建设核技术应用产业基地项目,包括两室(应用研究实验室、离辐射实验室)两中心(技术培训中心和分析测试中心)、一个基地(中试和产业化基地),核技术应用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为2.64亿元人民币,其中一期投资为1.44亿元。

到“十二五”期末,开发区可实现销售总收入1000亿元,占黑龙

- 43

2.土地政策方面。①对入驻的军工及民口配套企业,按现行土地价格招拍挂后,对土地出让金按优惠土地价格以投资补助的形式给予返还,价格随国家土地优惠政策进行调整。②新建的国防工业与民品结合产业高精尖项目,按现行土地价格招拍挂后,对项目土地出让金以投资补助的形式给予全额返还。③新建的国家重大专项工程项目。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在土地出让金零地价基础上,对项目建设给予资金支持。④项目建成投产后三年内,民品产值当年达到50亿元以上的项目,对企业实际缴纳的土地出让金给予返还。⑤依据项目建设投资强度,建设项目每投资10亿元,按投资额度返还实际缴纳土地出让金的10%。

3.税收政策方面。新建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和国防高精尖技术项目以及国家重大专项工程项目,在项目投产后,对企业给予“两免两减半”政策扶持,税收较大的企业给予“三免三减半” 政策扶持。

4.开发区建设方面。①对于新进入的企业和项目,开发区以10%比例提取区级财政在土地收益上的收入,在每年区级财政税收收入中,以20%比例资金,作为专项资金,用于开发区项目贷款贴息、研发和投资补助。②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建设。以股权投资形式建立投资公司,运营产业发展。③在规划建设区,省工信委和哈经开区管委会共同支持建设综合服务区,对综合服务区用地地价可按相关优惠政策执行。

四、未来发展规划

未来开发区建设将紧紧抓住军工企事单位“退城进郊”搬迁改造,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发展战略,以开发区现有产业为基础,充分利用航空工业产业园优势,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手段,以产品研发、项目建设和技术改造为牵引,引导企业技术、装备、人才、科研资源整合,搭建信息、服务、融资、物流服务平台,建设高效、优化、先进的军民融合共同发展的新体系,实现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融合,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标。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一、基地建设总体情况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合肥高新区”),1991年正式成立,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2年2月,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军民结合·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近年来,合肥高新区着力整合优势资源,创新体制机制,集聚产业人才,在军民结合产业发展上抢占先机、领先一步,已初步形成军民结合产业链条和特色的军民结合产业集群,目前军民结合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已经初具规模。2012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120亿元,工业增加值239亿元。

二、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合肥高新区在军民结合产业的基础建设、招商引资、经济发展、营造环境、孵化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等方面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就。主导产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总量和出口持续增加

随着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试验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合肥高新区发展亦呈蓬勃态势。2011年高新区中的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共实现工业总产值370亿元。

(二)重点企业快速发展,产业优势逐步突显

近年来,合肥军民结合产业基地高速发展,特别是重点骨干企业快速发展,优势明显。其中2011年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8研究所实现产值大幅增长;合肥美亚光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在国内色选

机市场份额突破60%以上;安徽中科大讯飞信息股份科技有限公司在中文语音合成市场突破70%以上份额。

(三)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合肥军民结合产业基地一直坚持“以技术创新促进自主品牌发展”的战略。目前科大讯飞在中文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口语评测等多项技术上拥有国际领先的成果;科大立安公司研发的LA100型火灾安全监控系统,被公安部消防局专家鉴定为“整体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三、支持基地发展的政策措施

安徽省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发展,主要措施包括:

(一)完善创新服务体系

一是提升孵化能力,加快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区现有国家级孵化器5家,省级孵化器5家。二是充分利用大企业技术力量,成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区内企业进行产品研发、工艺设计提供技术服务。三是实施创新人才发展战略,引进高端人才,为有发展前景的海内外创业团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解决企业创业初期的困难。

(二)扩大对外开放

投资总额过亿元或经济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的新建军民结合产业项目,以及跨国、跨省、跨市军民结合产业企业将总部、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入驻基地内的项目,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政策支持。境外投资者投资新建一定规模的军民结合产业项目,所得税除享受国家减免优惠政策外,在减半征税期间,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奖励给企业。

(三)创新投融资方式

一是建立和完善以政府资金引导为主、多渠道筹资、市场化运作的军民结合产业投融资体制,成立安徽省军民结合产业基金,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合作,为企业融资开辟更多的“绿色金融通道”。二是大力推进企业直接上市融资,加快完善信用担保、风险投资体系,探索开展知识产权抵押试点。三是完善产权和股权交易平台,促进军民结合企业产权和股权交易,积极争取非上市股份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四是推动信用中介机构、担保机构和商业银行的“信、保、贷”联动业务,建立以企业信用为基础的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机制。

(四)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改善投资环境,在市场准入、税收优惠等方面为社会资本进入军民结合产业领域创造便利条件,促进军民结合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二是建立完善军民结合信息发展信息网络系统,为社会提供全面、及时、透明的信息服务。三是加快组建军民结合产业行业协会,积极承办军民结合专业展会,扩大军民结合产业在全国的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

(五)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集中力量攻克长期困扰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提升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加强产学研结合,为企业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四、基地未来建设规划

(一)面向国家军民结合重大需求,瞄准世界军民结合科技发展前沿,集聚多方优势资源,规划和建设军民结合产业园,逐步建成业务领域齐全、技术产品先进、装备供给充足、服务体系完善的军民结

军民融合

军民融合发言稿

军民融合现行政策

军民融合政策

中国军民融合专题研究报告(二)

军民融合兴中原.

军民融合类股票分析

赣县区军民融合钨和稀土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情况汇报

军民融合 情深缘长

军民融合主题培训总结报告

《中国军民融合产业基地(推荐).doc》
中国军民融合产业基地(推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