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散文论述答案

2020-03-01 19:03:2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一、诠释题

1、春秋笔法

相传孔子修订《春秋》时根据自己的观点对一些历史事务和人物作了评判选择他以为适当的字眼来暗寓批

驳之意。譬如记叙战争它往往根据战争的性子、情形、效果和作者的看法划分选用 “伐”、“侵”、“袭”、“取”、“克”、“灭”、歼”等差此外词语来表达即所谓 “以一字为批驳”。这种以一字为批驳寓批驳于叙事之中蕴藉谨严而带有倾向性的文字人们就称为 “春秋笔法”。

2、知人论世

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看法孟子提出的文学品评的原则和要领。出自《孟子·万章下》: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以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涯头脑以实时代配景有着极为亲近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相识作者的生涯头脑和写作的时代配景,才气客观地正确地明白和掌握文学作品的头脑内容。孟子的这一原则对后世的文学品评发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历代文学品评家所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说: “不知昔人之世,不行妄论昔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昔人之身处,亦不行以遽论其文也。”知人论世,应当是 “论世”第一, “知人”第二,举行文学品评,也必须知人论世,才气对作品作出正确的评价。

3、赋

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生齿。但在古

代,特殊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举连称,从曹丕的 “诗赋欲丽”和陆机的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可窥眉目。赋萌生于战国,郁勃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在汉唐时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险些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建安以后以致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许甚至于诗。《史记》中称屈原的作品为赋,《汉书》也称屈原等人的作品为赋。后人因推尊《史》、《汉》,以是便把屈原等人作品称为之赋。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在远承《诗经》赋颂传统,近《楚辞》的基础上,兼收战国纵横之文的铺张恣意之风和先秦诸子作品的相关因素,最后综合而成的一种新文体。它与 汉代的诗文一起,成就了汉代文学的绚烂光耀与绚烂。

4、清峻通脱

清峻通脱是曹操散文的特点,所谓清峻就是简约严正,所谓通脱就是随便,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5、苏海韩潮

苏轼、韩愈两家古文皆具雄浑豪爽威风凛凛气魄,故以浪潮为喻。谓文章波涛壮阔,纵横自如。

6、六一风神

六一风神是指欧阳修散文中那种别开生面的盘旋跌宕的韵味,形成的感伤唱叹、委婉曲折、从容自得的特色。

7、古文

唐宋古文运动中普遍盛行的 “古文”一词,是指同魏晋以来讲求对偶、辞藻、声律、用典的骈文相对,近乎先秦两汉普遍运用的不讲对偶声律,奇句单行、质朴自然的散体文章。 “古文”这一观点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以为自己的散文继续了先秦两华文章的传统,以是称 “古文”。

8、四六文

四六文,骈文的通行别称。骈文全篇以双句为主,注重对偶声律,多以四字、六字相间成

句,故又称四六文。四六文常用于表章奏记的撰写。

9、文以明道

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看法。韩愈的 “明道”具有政治上再起儒学、重振王纲、阻挡破裂的重要内容,在其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文学革新的角度来说, “文以明道”就是要批判骈文的内容朴陋,言之无物,写作有为,有用之文,而不作徒有华美形式而没有现实价值的浮文、空文。有文而无道,文章失去存在的意义;有道而无文,道则无法运行而远播。也就是说,头脑内容和形式必须联合,而头脑内容则是文章之本。

10、不平则鸣

“不平则鸣”这一理论观点见之于韩愈著名的《送孟东野序》。此文开篇就提出了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进而慨叹 “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尔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韩愈继续而且生长了司马迁 “立志著书”(《报任安书》)的观点,以为诗文是 “不平则鸣”的产物,把 “明道”与批判社会不公,抒发郁愤联合起来,指出了古文与现实的关系,展现了散文立志抒情的奇特作用。

11、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是北宋作家苏轼在文学威风凛凛气魄上的文学主张。所谓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指作家要无拘无束,自由抒写,又要波涛横生,千姿百态。文理要出于自然,姿态要千变万化。

12、义法

方苞在散文创作中探索为文之道,逐渐探索出一套奇特的创作理论,其焦点就是 “义法”。 “义”即 “言之有物”;法即 “言之有序”。以义为经,以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用当今语言诠释,义即内容,法即形式,内容与形式必须统一,从而为桐城派散文理论奠基了坚实基础。

二、简答题:

1.先秦散文的 “深于比兴”、“深于取象”。

答:深于比兴就是善于引用比喻,比兴,深于取象的意思应该是善于运用寓言。

2.《春秋》记事的特点。

答:①《春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寓批驳于记事的\"春秋笔法\"。②《春秋》叙事\"简而有法\",用语严谨准确,一字不苟。

3.《冯谖客孟尝君》是怎样描画冯谖形象的?

答:主要通过行为(弹铗歌颂等)、语言(详细对话)和事务(薛地收债、资助孟尝君恢复相位、在薛地建立宗庙牢固孟尝君职位等)。表现出了冯谖善于视察、有盘算的智慧形象。

4.《论语侍坐》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答:孔子的平和可亲、谆谆教导、诲人不倦;子路的直爽冒失;冉有、公西华的谦逊审慎;曾皙的淡泊潇洒;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答 “①威风凛凛充沛,笔力锋芒,富于鼓舞性,有纵横家、雄辩家气概。②常用巧妙的譬喻和寓言式的小故事来分析原理,生动而有说服力。

6.贾谊、晁错散文的异同。

答:贾谊和晁错都主张重农抑商、削弱诸侯势力、抗击匈奴扰乱,为文皆疏直激切,尽所欲言。但贾谊颇有迂阔之论,不如晁错之文详细切实,少少空疏之谈。贾谊之文富于文采,有战国纵横之风;晁错之文威风凛凛恢宏,明快畅达,论析透辟,冷峻严谨,颇有先秦法家之风。

7.为什么说《史记》是 “史家之绝唱”?

答:所谓 “史家之绝唱”。首先,这是集先秦、汉初之大成的文史著作,分量之大,卷帙之多,内容之富厚,都是亘古未有的。它记事博大精湛,全面地叙述了我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

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历史生长状况,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其次,《史记》结构之严密,体制之完整,也可以说是空前的。司马迁开创的纪传体的通史体例,给后世史家树立了规则。再次,是《史记》表现出的秉笔直书的 “实录”精神,这一点不仅是空前的,而且,至少在阶级社会里,也是绝后的。

8.中唐、北宋古文运动的异同。

答:北宋古文运动是唐代古文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生长,它和唐代古文运动在提倡古文这一点上是相同的,但也有差别之处;第一是北宋古文运动是和诗歌革新运动亲近地联系在一起的,唐代古文运动就不是这样;第二是唐代古文运动在革新文风方面,主要是阻挡浮艳纤弱的文风,北宋古文运动除了要求根除浮艳纤弱的文风外,还要阻挡艰涩怪僻的倾向,这在一定水平上制止了唐代古文运动的缺陷。

9. “唐宋八各人”称谓的由来。

答: “唐宋八各人”,是我国散文生长史上,唐宋时期出现的八个有良好成就的散文作家的合称。他们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明初朱后最初将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八各人文钞》,共160卷。 “唐宋八各人”今后得名。

10.韩愈散文的语言特点。

答:韩愈的各体散文,各具特色,而威风凛凛磅礴,雄奇旷达,波涛曲折,富于变化是其总的特色。这一特点是说韩文如河海般辽阔深挚,威风凛凛充沛;而又波涛横生,不拘常格,往往出人逆料。这是他 “气盛言宜”论文主张的实践。韩文的威风凛凛气魄特征,富于变化是说韩文构想章法,奇诡多变,文无定式,篇无定局,句无定法,完全依据叙事、说理、抒情的需要而 “戛戛独创”。韩文的语言精练准确,鲜明生动。

11.苏辙的 “养气”说。

答:苏辙指出,养气有两个途径:一是内修,二是外阅。把作为创作原动力的 “气”,跟作家的头脑修养的增强、生涯阅历的扩大明确地联合起来,他的气也就不指先天的禀赋,神秘玄妙,而是后天的社会实践,头脑修养所致,这就把创作放在质朴唯物主义熟悉论的基础之上了。苏辙的这个看法,比之前人更全面、更详尽,因而也更正确。

12.归有光散文的特色。

答:归有光的散文,从内容上看,大多记一些一样平常生涯琐事,无惊人的事务、曲折的历程,但由于作者善于捕捉生涯中的细节,以小见大,于细微毫末处寄寓情谊,给人的印象就异常深刻。从艺术上看,他善于即事抒情,用质朴精练的文笔剪辑刻齐整些一样平常生涯的断片,以寄托情感和理想,纡徐平庸,娓娓而谈,如叙家常,亲热感人,正所谓 “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三、叙述题:

1.试述我国古代散文的萌芽。

答:上古文学只有口头形武的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歌谣的文体属性为诗,是没有异议的,而神话传说在文体方面却陷于无所归属的状态,缘故原由就是通行的观点以为必先有文字,然后才有散文,故我国最早的散文是商代的甲骨文。这种看法显然割裂了口头文学阶段与书面文学阶段的联系。事实上散文也有过口头形态,古代神话传说就代表着口头文学时期散文的最高成就。甲骨文时期,另有铸于铜器、书于简帛的散文,散文已经脱商了萌芽状态。只有字句而不成篇章的甲骨文只是其时散文的一种特殊类型,根据其主要特点及内容可以称之为占卜文。

2.《战国策》的头脑倾向。

答:《战国策》的头脑比力庞大,今略举大端。其前进头脑表现在:(1)反映了民本头脑。战国时期民本头脑十分盛行,《战国策》有些文章表现出对平民心力的重视,如 “赵威后问齐使”把平民的职位放在君位之上,以为 “苟无民,何以有君?”(《齐策四》)这和《孟子》的 “民贵使文章艰涩难晓,这都是倒霉于古文生长的。至晚唐,出现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人的小品文,短小精悍,笔锋犀利,为晚唐文坛增添了色泽。五代至宋初,浮靡华艳的文风又一次泛滥,北宋真宗年间还出现了以杨亿、刘筠等人为代表的西昆派, “务以言语声偶擿裂,号为时文,以相夸尚”(欧阳修《苏氏文集序》)。这一次,挽转文坛、诗坛颓风的使命落到了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人的身上。由他们掀起的诗*新运动的浪潮,就文的方面来说,是直接继续了唐代古文运动的传统的,也可以视为唐代古文运动的继续和生长。以是在文学史上,也经常连称为唐宋古文运动。宋代的古文运动不再标举学习先秦两汉而主张直接取法韩愈,如欧阳修在《记旧本韩文后》就以为,“学者当止于是而止尔”。这也说明晰宋代散文与唐代散文一脉相承的关系。宋代的散文作品,更多地朝着 “文从字顺”的偏向生长,比韩、柳的古文更进一步缩短了与口语的距离,因而更有利于心情达意,也更为人们所容易接受。明代的朱右曾将韩愈、柳宗元与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的散文作品合编为《八先生文集》,厥后茅坤又继之编选了《宋八各人文钞》,今后,“唐宋八各人”便成了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文人写作散文的楷模。明代的唐宋派,清代的桐城派、阳湖派,其散文成就都与唐宋古文运动有着渊源关系。从对后世所发生的深远影响来看,我们也完全可以这样说,唐宋古文运动,是我国古代散文生长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5.韩愈的古文理论。

答:韩愈为古文运动提出了一整套理论主张,解决了前代古文家没有解决或没有解决好的问题,特殊是他关于文以明道,文道合一的学说,给统治文坛数百年的骈体文以致命的打击,为人们整理骈体文的形式主义文风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为唐宋和后世散文的生长奠基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使以后的散文能在明确的理论指导下自觉地生长,可以说,韩愈在中国古代散文理论的生长上作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孝敬。韩愈向导了中唐的古文运动,为中唐古文运动组织了一支人数众多的队伍,造就和造就了一代古文作家,使中唐的古文运动取得了庞大的成就。韩愈创作了大量优异的古文,建立了既差别于三代两汉的散文、又差别于六朝以来的骈体文的新体古文,这种散句单行、以文言书面语言为主的新体古文,为当世和后世的散文树立了楷模,成为中国传统文籍中经典的、正统的文体。韩愈是继司马迁之后我国古代最良好的散文家之一。他的文学理论和范例作品,以至他富厚多彩的表现手法,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他集前人之大成,而又给予后世庞大的影响。

6.韩愈《张中丞传后叙》的艺术特点。

答:最大的特色是议论与叙事精密联合。前半部门偏重议论,针对污蔑许远的谬论举行驳倒,在驳倒中补叙许远的事迹。后半部门偏重叙事,着重记叙南霁云的感人事迹,补叙了张巡、许远的一些轶事。前者之议论为后者叙事之 “纲要”,后者之叙事是为前者之议论提供事实佐证。其次是人物形象描画得鲜明突生动,色泽照人。再次,本文威风凛凛充沛,激情丰满,无论叙事抒情,作者的主观情感色彩均极为浓重,饱含其对英雄的信托与敬慕。

7.柳宗元散文的成就。

答:⑴在创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散文美学规范。如在文学的看法上否认六朝的 “文笔”之分,把散文引入了杂文的生长路途,在创作实践中重视辞采、语言和技巧,突破了一切文体的界线和成规旧制,把大部门应用文写成了艺术性很强的文学散文。从辞采来说,阻挡 “绣绘雕琢”、“类乎绯优者之词”的骈文末流,在自己的文章中只管吸收骈文的优长,用不少整齐有力的四字句夹杂于散体文句之间,造成是非错落、音调铿锵的声请效果。力主博采众长而自铸伟词,在写作时 “抑之欲其奥,扬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节,激而发之欲其情,固而存之欲其重”,对遣词造语和文势的营造给予了极高的重视。⑵将浓郁的情

感之如散文之中,大大强化了作品的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把古文提高到了真正的文学田地。他的书信,充溢着锥心泣血的身世之悲;他的游记,渗透着人与自然的亲和之情;他的论说文具有 “笔笔锋刀,无坚不摧”的特点,于浑朴坚实中寓有一气贯注的精神情脉和情感气力,展现出异常鲜明的个性特征。此外,他的山水游记上承郦道元《水经注》的成就,而又有突破性的提高,他不是对山水的纯客观形貌,而是在形貌中贯注了一股浓郁的寥寂意绪,且借对山水的传神写照来表现一种永恒的悲悯情怀。

8.苏轼散文的威风凛凛气魄。

答:苏轼的散文具有雄健旷达、挥洒自如的威风凛凛气魄。正如他自己所说: “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 “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 “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他的论说文,引证史实,指斥时弊,写得明晰透辟,威风凛凛磅礴,雄辩滔滔。其他文章写得自由随便,自然流通,随手拈来,信笔挥洒,言简意明,饶多意趣。真所谓如行云流水,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苏轼散文中的随笔、书札、杂说,有时大笔挥洒,妙趣横生;有时淡淡几笔,描绘出了一种新的境界。在文章威风凛凛气魄上,苏轼崇尚自然,阻挡雕琢。

古代散文

古代诗歌与散文_试题与答案

古代散文欣赏

古代诗歌与散文作业答案2

古代山水游记散文

古代游记散文特点

古代著名的游记散文

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古代人物议论性散文片段

短篇经典古代散文欣赏

《古代散文论述答案.doc》
古代散文论述答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