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化问题探析

2020-03-02 07:25:5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大学生社会化问题探析

姓名:钱万慧学号:20095011124

学院:政法学院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指导教师:谷茵职称:讲师

摘 要:当今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化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个人的情感生活、对待学习的态度过度社会化,对社会的应变能力差,自我期望值过高,对实际工作不适应等问题;通过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提高教学内容的社会针对性等措施来改善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这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他们将来自信的走向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化;问题;完善;措施

Abstract:Today’s social environment has changed significantly, the socializ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oday posed a huge challenge.So the proce of the legal system which is relate to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should adhere to protect the human rights ,and satisfy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social members; Practicing the social security to all people ;The scope of standards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hould adapt to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We should perfects the social security by perfecting the legal system and extending the scope of the social security .Realize social justice, and achieve common prosperity.

Keywords:the socializ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problem;improve; measures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非常重要的一个社会化阶段,大学生的社会化问题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它在大学生成才之路上不仅是非常重要和必须的,而且也是复杂全面的,是大学生个体由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从被动走向主动并获得一定的社会角色、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的关键所在,这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到高校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及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一、大学生社会化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

(一)大学生社会化的内涵

在社会学中的社会化概念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社会标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体得以独立地介入社会生活。①而大学生社会化则是指青年学生在生活、劳动与知识技能、社会角色扮演、行为规范以及思想、信念、人生观等方面社会化,通过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习得一定的观念与模式从而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合格成员。②

(二)影响大学生社会化的因素

1、家庭因素

在所有的社会化因素中,家庭无疑是最为重要的,这是最早、最为直接同时也是最为传统和持久的社会化场所。尽管大学生与家庭的联系程度与中学生时期相比有所减少,但自他们出生到成年的社会化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受到家庭的影响,家庭成员的性格、价值观念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相处等方面都在潜移默化中对他们施加影响。

2、学校教育

学校是社会正式管辖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机构,其宗旨是供学生获得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的专门技能与价值观念。学校不仅通过正式的课程使学生社会化而且还借助于那些包含在学校活动内容中的信念、信仰、态度、价值观和规范让学生社会化。

3、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是指与基层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由基层群众创造,具有地域、民族或群体特征、并对社会群体施加广泛影响的各种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的总称。社会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无疑对大学生的社会化起着积极作用。但是在社会前进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不良的社会文化,因此我们应提高警惕。

二、大学生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人感情生活的过度社会化

异性之间的相互吸引和爱慕在大学这个年龄阶段本是很正常的,但很多大学生将这种感情发挥到了极致。他们脱离校园生活,在校外过早的开始经营自己的① 张敦福:《现代社会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04页

家庭生活,提前体验了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更有甚者,一些大学女生为了自己将来的美好生活,谈起了所谓的“功利恋爱”。她们为了更好的在社会上立足,选择了去做大款的情人,嫁给比自己的年龄大很多但拥有社会地位和权利的官员;另外,还有一种倾向是许多学生在生活中一旦受到挫折,就转而变为怀疑主义者,不再相信生活和社会中光明和善良的一面,人也变得冷漠。

(二)对待学习的态度过度社会化

有些大学生为了考试能过关,通过各种渠道,打通各种关系,送礼走后门,更不用说考试作弊,大学生早已习以为常。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也很少见到大学生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而慷慨激昂的身影。对于社会正义的实现,他们不再关怀;对于邪恶与不公,他们不再积极对抗;更专注于对现实物质利益的追逐,更加急功近利而缺少应有的理想主义精神。

(三)对自我期望值过高,对实际工作不适应

大学生毕业时,面对即将踏入的社会,往往对自己估计过高,自我感觉良好。他们踌躇满志,雄心勃勃,准备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干一番大事业。应该说稍稍偏高的角色期望值有利于大学生自信心的增强和创造力的发掘;但是角色期望值过高,就容易使人脱离实际地盲目自信,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能力和将要从事的工作。特别要注意的是,大学生正处于热情旺盛的青年期,本来就容易幻想,再加上传统思想的影响和不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更加大了他们自我估计与社会客观评价的差距。③这使他们在现实面前失去平衡,明显感到工作能力不够,进而感到茫然和空虚,精神负担加重,给大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以适应现任的社会角色造成了相当的困难。

(四)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不适应,应变能力差

大学校园环境是相对纯净的,人际关系是单纯的师生或同学关系,再加上我国高校长期实行的是正面教育,使大学生形成了用理想主义的思维方式去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而转型社会的人际关系工具化的倾向,激烈的竞争,都会使他们感到困惑和茫然。又由于他们与社会的接触比较少,缺乏生活经验,面对一些突发情况不免会表现出应变能力差、茫然不知所措。④

三、应对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的方法

潘海红:大学生心理健康资助,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第76页

(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自我完善的意识

各大高校应通过课堂教学、讲座、板报等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学和心理卫生教育,做好心理测量和心理咨询工作,了解和扫除部分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投入生活和学习;大学生自身应该努力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学会正确评价自我,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困扰,掌握应对心理挫折、平息心理冲突的科学方法,增强社会适应性。⑤另外,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一旦发现自己无法解决的心理问题时应积极与相关机构联系,并积极主动配合其治疗。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生社会化创造良好的环境

校园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对大学生起着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我们要以良好的校风、学风和师德建设为先导,注重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广泛开展有利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校园各项活动,努力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激励他们求真、务实、创新、进取,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他们参与进去,既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又锻炼了自己。大学生在这种“准社会环境’里不仅丰富了课余文体生活,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铺平了从学生到从事劳动创造的社会成员之间的活动。

(三)提高教学内容的社会针对性,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要调整学科和课程的结构,打破封闭式的教育管理模式,在课程设置上根据社会的现实需要设置学科专业,提倡学科交叉,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应变能力,以使学生能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了解、认识和分析社会现象,尽早完成从培养对象到使用对象的转变。在当今社会,单一的、独立的学科会显得封闭而缺乏“知识弹性”。科学技术的发展经过了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历程。这一趋势仍将继续存在。各门学科不界限正趋向模糊,融合、交叉学科、边缘学不现。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发展过程中,战争浩劫、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衡、能源短缺等一系列社会实际问题的出现要求人类寻求对策。⑥这些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问题,更多的涉及到政治学、经济学、生理学、伦理学多学科的理论,必然要求现代大学教育课程及其内容综合化的特点。

(四)学校要多提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促进大学生自我社会化

贾利军:社会的转型与大学生社会化衔接教育,南京师大学报(高教研究专辑),2004年,第134页

在当今社会,很多人往往被利益所驱使而去做一些骗钱害人的行为,而他们又经常将目标投向没有社会经验的大学生,针对这个问题,各大高校应该深刻反思,要意识到学校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地方,在向学生传授文明的同时应适当的进行反面教育,让他们能够全面的认识社会,防止走向社会后产生不良后果。学校可以将课堂适当的向社会倾斜,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社会化能力。例如,学校可以利用假期组织大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多进行一些如何安全就业方面的教育。

四、解决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的意义

(一)有利于缓和我国社会转型中遇到的问题

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同时也正经历一场深刻全面的社会转型。“社会转型”主要是指我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从产品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呈现出来。如,如何看待财富;怎样面对社会竞争;自我发展与社会要求的矛盾等等。值得注意的是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学生时期的社会化状况。⑦

(二)有利于实现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化是一个从生物人到社会人的过程,虽然社会化贯穿人的一生,大学时期是人一生重要信念、价值观及行为选择形成的关键期。随着我国大学的不断扩招,大学生数量会不断上升,公民的受教育水平也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因此解决大学生社会化问题将有利于我国公民整体素质的提升,从而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实现社会和谐。

(三)有利于提高应届生就业率,缓解我国就业难问题

最近几年就业难成为社会一大难题,究其原因,一方面与我国不合理的就业结构和社会竞争激烈有关,另一方面就主要归因于当代大学生的自身问题,他们或者经验不足,社会适应能力差,或者自视清高,就业观念不合理,解决他们的社会化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后备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稳定发展和长

治久安,因此关注当代大学生社会化问题于国、于民、于己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敦福.现代社会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贾利军.社会的转型与大学生社会化衔接教育[J].南京师大学报(高教研究专辑),2004.

[3]李强.当代中国人的心理困扰之一个社会心理学者的观察与思考[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石凤妍.论个体心理之社会心理的互动与心理的社会化[J].南开学报,2000,(2).

[5]潘海红.大学生心理健康资助[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6]许远理.公共心理学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7]麦克等.中国人的心理[M].新华出版社,1990.

[8]郑杭生.社会概论新修(修订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9]贺香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大学生社会化问题探究[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

[10]李耀中.大学生社会资本的建构与个体社会化[D],2006

[11]陈麦池.大学教育与大学生社会化[M].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4

[12]江荔仙.社团活动对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作用[D].2005

[13]姜国平.从学校社会资本的视角看学生受教育权的实现[J].江西教育科研,2006

[14]李淑霞.对大学生社会化的思考[D].赤峰学院学报,2005

[15]庄西真.学校社会资本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

浅析当前大学生社会化问题

社会化养老问题调查报告

社会心理学论文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大学生社会化问题

监狱行刑社会化问题研究

高校后勤社会化面临五大问题

宗教事务社会化管理问题研究

现金社会化清分问题思考

社会化的大学生的学习自我鉴定

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分析

《大学生社会化问题探析.doc》
大学生社会化问题探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