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猫》与《儒林外史》的比较

2020-03-02 03:53:5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我是猫》与《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比较

论文摘要:《我是猫》和《儒林外史》作为讽刺小说的两篇代表作,在讽刺艺术方面存在着较多的可比性。这两部作品都是以知识分子和当时的社会现状为讽刺对象,通过主客观的叙述和巧妙灵活的手法进行了讽刺。形成了悲喜交加、幽默和讽刺相结合的效果。

关键词:讽刺艺术 讽刺手法 讽刺对象 讽刺风格

讽刺作为文艺创作中的表现手法之一,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也常有以讽刺手法为中心的典型著作。《我是猫》是日本近代文学巨匠夏目漱石先生的处女作,小说以一只的猫视角,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二十世纪初,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和生活,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文明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作家吴敬梓写的一本讽刺当时官场的小说,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批判了八股科举制度,揭露了反动统治的罪恶和虚伪。

一,两部作品的讽刺手法

《儒林外史》多通过强烈的艺术对比手法来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这也是本书的特点之一。比如范进中举前后,胡屠夫对他的态度简直是判若两人。范进中举前,胡屠夫瞧不起他,说他“尖嘴猴腮”,范进参加乡试时向他借路费,被他吐了一脸唾沫,骂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该撒泡料照照自己”。[1]胡屠夫恶劣的态度与范进中举后对他的阿谀奉承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通过一个人物的不同表现的对比,从中深刻地讽刺了当时趋炎附势的风气。

《我是猫》此书大量引用古今文化知识,叙述知名的文学家艺术家的趣闻逸事,这些和作者的讽刺之笔相结合,增强了讽刺艺术的趣味性和形象性。在文中,迷亭从金田夫人的大鼻子联想到古人苏格垃底、戈德史密斯、萨克雷、恺撒等人的鼻子,认为金田夫人的鼻子比例失调,“她的鼻子并不理睬口眼等其他部位,是随

心所欲长出来的”[2],“违背了柴京的黄金律”。迷亭引经据典的一段话对金田夫人的嘲讽可谓痛快淋漓。

二,两部作品的讽刺对象

《儒林外史》通过对醉心功名利禄的知识分子的分析,抨击了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社会的黑暗。周进和范进就是其中的典型,周进屡次参加科考,到60岁还只是个童生,在一次参观贡院时,竟一头撞在号板上,哭得死去活来。幸得几个商人同情,出资为他买了监生,才时来运转的中了举人。范进也同样是个在科场摸爬滚打的老童生,有过20多次落榜经历,知道老年才考中秀才,可怜的是知道自己中举后,竟然疯了起来。对功名的渴望使得他们失去了理智,他们执着且疯狂的追求功名胜过一切。通过这两个可怜人物的描写,可见当时的科举制度已经使得大多数人的灵魂变得麻木,扭曲了他们的人性。

《我是猫》通过对明治三十年代一群庸碌无为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嘲讽,对明治三十年代的日本社会和政治的阴暗状况进行了尖锐的抨击。如金田小姐的婚事,就有力的揭露了富有资产者的丑恶,批评拜金主义的风气。金田老爷是靠高利贷起家的,“三缺”是他的致富秘笈,他是社会上的“无冕之王”,他有让人“生就生死就死的本领”。这充分暴露了当时日本社会金钱主宰一切的现实。再比如文中知识分子对警察和侦探的极度鄙视,苦沙弥痛骂“侦探是和小偷、强盗一个族类的东西。”侦探“为了搜索证据,什么都做得出来”。当时日本是一个军国主义气味浓厚的国家,广布警察和密探钳制人们的行动,禁锢人们的思想。小说把矛头直接指向日本政府的军警统治,不得不说作者的目光犀利,思想敏锐。

三,两部作品的讽刺风格

《儒林外史》的内容都是经过喜剧化处理的,讽刺的手法也相当的含蓄委婉,这种讽刺利用的是幽默的笑的强烈感染力,有时还借助于人物行为的矛盾或前后对比来进行讽刺。如严贡生在别人面前大吹从不占别人便宜,话音未落,家有小厮来报,透露了他关了别人家猪的事,这等于打了他个嘴巴。梅玖对周进中举前后的态度以及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的所作所为所言,无不都是自己戮自己的伤疤。对于这些事情,我们不但会笑,还会由此而深思。正是这种喜剧构架和悲剧底蕴的交融汇合,凝结成沉重的社会内涵和深刻的文化反思,形成“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

美学意蕴。“黑色幽默”的矛头也指向一些不合理现像,只是作者采用的不是直截了当的对其描写,而是用一种深刻的让读者自己去思考的讽刺,这样更能引起共鸣。

在《我是猫》中,对金田夫妇的面容的描写用夸张的手法,达到讽刺的效果。金田夫人的鼻子“大得出奇,好像是硬把别人的鼻子抢来安置在自己的面孔正中似的”;而金田则不同,不仅“鼻梁很低”,而且“整个面庞也很扁平”。[3]这种夸大、对照突出了他们面容的丑陋,也收到令人发笑的效果。作者还善于用突兀的滑稽手法收到批判的效果。迷亭信口吹嘘意大利某画家如何画自然从写生做起。苦沙弥信以为真,照章做起。后来迷亭又说这是他胡诌捏造出来的。结果是一场笑话。这在让人发笑的同时,也使人感到迷亭的玩世不恭、戏弄别人的不良作风和苦沙弥的愚拙、迟钝的性格特点,更使人认识到他们生活的空虚、无聊。全部作品语言幽默戏谑,处处闪烁出作者的机智诙谐的风趣。使小说在整体锐利深刻的冷嘲热讽中,又不乏轻松宽厚的幽默味道。

四,两部作品的共同特色

两部小说在表面轻松幽默的喜剧气氛中都寄寓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包含了两位作者对现实社会和人生世态的忧患之情。

在《我是猫》中,对资本家金田一家、对诸如密探、官吏、警察等明治反动政府的国家机器,夏目漱石的讽刺也是一针见血、毫不留情的。而在对猫的生活习性及太平逸民们迂腐言行的描写中。又随处可见幽默的色彩。两位作家都能在行文中把讽刺与幽默巧妙结合,使小说在整体锐利深刻的冷嘲热讽中,又不乏轻松宽厚的幽默味道。

《儒林外史》中最著名的当是范进中举,范进在考了几十年之后意外中举竟导致发疯,这说明八股科举已经严重扭曲士人的人格,摧残士人的心灵。而之所以这次中了举,不过是有相似经历的主考官周进发了恻隐之心,初看试卷:“这样的文字,都说的是些什么话!”多看几遍,以至于“觉得是天地间之至文!”这中举的过程本就颇具喜剧性。范进的中举并不是他举业做得有多好,而是中得如此荒谬,让人不得不对封建八股取士制度的合理性、实用性产生质疑。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

后表现出的前倨后恭、一副势利小市民形象又从另一面说明八股取士制及当时黑暗腐朽世风对士人的迫害是连亲如翁婿也要在他失意时从精神上进行践踏的。[4]

这种对于可悲的人间喜剧的嘲笑,是让人含泪的笑。这笑中有辛酸、有同情、有鄙夷、有愤怒。《儒林外史跋》指出,吴敬梓“所阅于世事者久,而所忧于人心者深。”他对人物的忧愤,体现在这种带着血泪的喜剧里,可说是“嬉笑之怒甚于裂眦,长歌之哀过于恸哭”。

吴敬梓的忧世伤生之感,夏目漱石的抑郁愤懑之情,这使得他们的讽刺“嘲笑中含着辛涩、揶揄中具有沉思、快感中央杂着痛感旧,”这种喜中寓悲、悲喜交织的风格是《儒林外史》与《我是猫》的共同特色。

五,两部作品的差异

1、作家个人性格的差异

吴敬梓自幼处在名门望族的社会环境中,而成长的家庭却是一直在走下坡路,中年后又骤然陷入贫困不堪的境地。在他一生所经的这种由“渐”而“骤”的家庭破落过程中,他在家乡全椒县、在苏北赣榆县(其父任职之地)、在南京都曾久住,到过扬州、安庆、芜湖等城市;从宗族几代关系以及自己的人际关系看,他接触的士大夫阶层很广泛,认识与熟知的人物也非常多。他看的嘴脸,受的冷暖,经历的人事,体验的世情,都极其丰富深刻。这就培养了他富有正义的敏锐感觉和体察现实的清醒头脑,使他能够看透清朝黑暗统治下士大夫阶层的堕落与无耻,看透政治的罪恶与社会的腐败。正是这种身世经历,成为吴敬梓严肃的现实主义精神的直接渊源。

夏目漱石被日本人称为“伟大的人生教师”,他是个执着于人生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经历和学识,汉文学给他的“经世济民”、“士当以天下为己任”的积极思想,西欧文学的讽刺手法和批判意识,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他清醒而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对现实社会黑暗的强烈批判和对人的内心私欲的深刻揭露是贯串夏目漱石文学的一条主线,尤其在他的初期作品如《我是猫》、《哥儿》中,他对日本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现象尽情加以讽刺和批判,尖锐直露,毫不留情。

2、两国文化的差异

鲁迅称赞《儒林外史》“戚而能谐,婉而多讽”,[5]在中国的讽刺文学历来崇尚“婉讽”。注重那些以隐约含蓄、绵里藏针的手法对某一件事或某一人物进行婉曲讽刺的作品,而对那些“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的作品则评价不高。吴敬梓在进行创作时常使用“婉而多讽”之笔对人物、事件进行讽刺,颇有“不着一字贬词而情伪毕露”的效果,显得含蓄委婉、蕴味十足。

在日本传统文学中,讽刺的观念似乎与我国不尽相同。在很早就接受小说故事趣味性的日本,对‘讽刺’的理解也不象中国那么严格,常常蕴涵着游戏的精神。——在日本,一提到‘讽刺’,如果没有嘲弄的精神、游戏的心情、滑稽的姿态,就认为是没趣的。《我是猫》的讽刺明显带有这种重“嘲弄、游戏、滑稽”的日本传统讽刺文学的特色。夏目漱石充分吸取了日本传统的落语中的滑稽幽默要素、江户俳谐文学中的谐谑轻妙色彩。再结合以二十世纪的文学形式,最终形成了《我是猫》所独具的滑稽谐谑风格。

六,结语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以其幽默诙谐的语言,把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面刻画的入木三分。《我是猫》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二十世纪初,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生活,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文明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作为两部经典的传世名著,他们分别成为各自国家文学史上的一个典型的标志。两位作者通过自己的才华,把讽刺艺术发展到了一个顶峰,不仅仅取得了艺术上的一次重要的突破,还为世界文学史带来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注释:

[1]吴敬梓 《儒林外史》 [M] 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年 第三回

[2]夏目漱石 《我是猫》[M] 译林出版社 1997年

[3]梁立基 何乃英 《外国文学简编》—亚非部分 [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9页

[4]刘鹤岩 《儒林外史》与黑色幽默[J]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02期

[5]鲁迅《清末之谴责小说》,《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八篇。

我是猫

我是猫

我是猫

我是猫

儒林外史与聊斋志异讽刺艺术之比较

《儒林外史》与《围城》讽刺手法之比较

我是猫论文

我是猫读后感

我是猫读后感

我是猫读后感

《《我是猫》与《儒林外史》的比较.doc》
《我是猫》与《儒林外史》的比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