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考研专业课财务管理总结

2020-03-02 20:36:1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一章

总论 财务管理的目标

财务管理的目标主要有利润最大化目标和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两种。1)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则企业的财富增加的越多,越接近企业的目标。从会计的角度来看,利润是股东价值的来源,也是企业财富增长的来源。缺点是:(1)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利润实现的时间,没有考虑项目报酬的时间价值;(2)没能有效地考虑风险问题;(3)没有考虑利润和投入资本的关系;(4)不能反映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5)往往会使企业财务决策带有短期行为的倾向;(6)不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所以利润最大化不是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2)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运营,为股东创造更多的财富。优点有:(1)考虑了现金流量的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2)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方面的短期行为;(3)反映了资本与报酬之间的关系;(4)较容易量化,便于考核和奖惩。 在对股东财富最大化进行一定约束后,股东财富最大化就能够成为财务管理的最佳目标。约束条件有:(1)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受到了完全的保护,以免受到股东的盘剥;(2)没有社会成本。

第二章

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 CAPM:

假设为:(1)所有投资者都关注单一持有期;(2)所有投资者都可以按给定的无风险利率无限制地借入或借出资金;(3)投资者有相同的期望;(4)所有资产都是无限可分的,即在任何价格均可交易;(5)没有交易费用;(6)没有税收;(7)所有投资者都是价格接受者;(8)所有资产的数量都是确定的。

模型的一般形式为:Ri=Rf+bi(Rm-Rf)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通常可用证券市场线来表示。证券市场线说明了必要报酬率R和不可分散风险b系数之间的关系。 套利定价模型: 基于套利定价理论,从多因素的角度考虑证券报酬,假设证券报酬是由一系列产业方面和市场方面的因素确定的。套利定价模型的一般形式为:Rj=Rf+bj1(R1-Rf)+…+bjn(Rn-Rf)

第三章

财务分析 杜邦分析法:

是一种利用几种主要的财务比率之间的关系来综合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是由美国杜邦公司首先创造的,故称杜邦分析法。这种分析法一般用杜邦系统图来表示。杜邦系统主要反映了一下几种主要的财务比率关系:(1)股东权益报酬率与资产报酬率及权益乘数之间的关系;(2)资产净利率与销售净利率及总资产周转率之间的关系;(3)销售净利率与净利润及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4)总资产周转率与销售收入及资产总额之间的关系。其中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被称为杜邦等式。杜邦系统可以全面、系统地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财务状况这个系统内部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杜邦系统图中可以看出,股东权益报酬率是一个综合性极强、最有代表性的财务比率,是杜邦系统的核心。从杜邦分析系统可以看出,企业的盈利能力涉及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股东权益报酬率与多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系统内部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只有协调好系统内部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才能使股东权益报酬率得到提高,从而实现企业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

第四章

财务战略与预算 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是在对企业的外部财务环境和内部财务条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有关因素进行归纳分析,评价企业外部的财务机会与威胁、内部的财物优势与劣势,从而为财务战略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案。

企业外部财务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有:产业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和宏观周期。

企业内部财务条件的影响因素分析有:(1)企业生命周期和产品寿命周期所处的阶段;(2)企业的盈利;(3)企业的投资项目及其收益状况;(4)企业的资产负债规模;(5)企业的资本结构及财务杠杆利用条件;(6)企业的流动性状况;(7)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8)企业的筹资能力和潜力等。

运用SWOT分析法,需要经过定性判断,对SWOT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将企业内部的财务条件因素和企业外部财务环境因素分别归为内部财务优势与劣势和外部财务机会与威胁。 运用SWOT分析法,可以采用SWOT分析表和SWOT分析图来进行分析。 筹资数量预测方法

主要有因素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和营业收入比例法。 因素分析法又称分析调整法,是以有关资本项目上年度的实际平均需要量为基础,根据预测年度的经营业务和加速资本周转的要求,进行分析调整,来预测资本需要量的一种方法。公式为:资本需要额=(上年度资本实际平均占用额-不合理平均占用额)*(1+-预测年度销售增减的百分比)*(1+-预测期资本周转速度变动率)。因素分析法比较简单,预测结果不太精确。

回归分析法是先基于资本需要量与营业业务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的假定建立数学模型,然后根据历史有关资料,用回归直线方程确定参数预测资金需要量的方法。预测模型为Y=a+bX.营业收入比例法是筹资数量预测的一种最为复杂的方法。营业收入比例法是根据营业业务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预测各项目资本需要额的方方。主要优点是能为财务管理提供短期预计的财务报表,以适应外部筹资的需要,且易于使用。缺点是倘若有关项目与营业收入的比例跟实际不符,据以进行预测就会形成错误的结果。运用营业收入比例阀,一般要借助预计利润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步骤是:(1)编制预计利润表,预测留用利润;(2)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预测外部筹资额;(3)按预测模型预测外部筹资额。需要追加的外部筹资额=预计年度营业收入增加额*(基年敏感资产总额除以基年营业收入-基年敏感负债总额除以基年营业收入)-预计年度留用利润增加额。

第五章

长期筹资方式

直接筹资与间接筹资的区别

直接筹资是指企业不借助银行等金融机构,直接与资本所有者协商融通资本的一种筹资活动。间接融资是指企业借助银行等金融机构融通资本的筹资活动。两者有明显的区别:(1)筹资机制;(2)筹资范围;(3)筹资效率和筹资费用高低;(4)筹资效应。 普通股筹资优缺点

优点:1)普通股筹资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2)普通股股本没有规定的到期日,无须偿还,是公司的永久性资本;3)利用普通股筹资的风险小;4)发行普通股筹集股权资本能提升公司的信誉。

缺点:1)资本成本较高;2)利用普通股筹资,出售新股票,增加新股东,一方面可能会分散公司的控制权,另一方面,新股东对公司已积累的盈余具有分享权,会降低普通股的每股收益,从而可能引起普通股股价的下跌;3)如果以后增发普通股,可能会引起股票价格的波动。

长期借款筹资优缺点 优点:1)借款筹资速度较快;2)借款资本成本较低;3)借款筹资弹性较大;4)企业利用借款筹资,与债权筹资一样,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缺点:1)借款筹资风险较大;2)借款筹资的限制条件较多;3)借款筹资数量有限。 普通债权筹资优缺点

优点:1)债券筹资成本较低;2)债权筹资能够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3)债券筹资能够保障股东的控制权;4)债券筹资便于调整公司的资本结构。

缺点:1)债券筹资的财务风险较大;2)债券筹资的限制条件较多;3)债券筹资的数量有限。

决定融资租赁租金的因素

融资租赁每期支付租金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1)租赁设备的购置成本;2)预计租赁设备的残肢;3)利息,是指租赁公司为承租企业购置设备融资而应计的利息;4)租赁手续费;5)租赁期限;6)租金的支付方式。 融资租赁筹资的优缺点

优点:1)融资租赁能够迅速获得所需资产;2)融资租赁的限制条件较少;3)融资租赁可以免遭设备陈旧过时的风险;4)融资租赁的全部租金通常在整个租期内分期支付,可以适当降低不能偿付的风险;5)融资租赁的租金费用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承租企业能够享受节税收益。

缺点:1)主要是融资租赁筹资的成本较高;2)承租企业在财务困难时期,支付固定的租金也将成为一项沉重的负担;3)采用租赁筹资方式如不能享有设备残值,也可是为承租企业的一种机会成本。 优先股筹资的优缺点

优点:1)优先股一般没有固定的到期日,不用偿付本金;2)优先股的股利既有固定性,又有一定的灵活性;3)保持普通股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4)从法律上讲,优先股股本属于股权资本。

缺点:1)优先股的资本成本虽低于普通股,但一般高于债权;2)优先股筹资的制约因素较多;3)可能形成较重的财务负担。 可转换债券筹资的优缺点

优点:1)有利于降低资本成本;2)有利于筹集更多资本;3)有利于调整资本结构;4)有利于避免筹资损失。

缺点:1)转股后可转换债券筹资将失去利率较低的好处;2)若确需股票筹资,但股价并未上升,可转换债券持有人不愿转股时,发行公司将承受偿债压力;3)若可转换债券转股时股价高于转股价格,则发行遭受筹资损失;4)回售条款的规定可能使发行公司遭受损失。

第六章

资本结构决策 资本结构的理论

资本机构理论是关于公司资本结构、公司综合资本成本率与公司价值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论。是公司财务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观点有: 1)早期资本结构理论:

(1)净收益观点:认为在公司的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的比例越高,公司的净收益或税后利润就越多,从而公司的价值就越高。这是一种极端的观点。

(2)净营业收益观点:认为在公司的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的多少,比例的高低,与公司的价值没有关系。这是另一种极端的观点。

(3)传统折中观点:增加债务资本对提高公司价值是有利的,但债务资本规模必须适中。如果公司负债过度,只会导致综合资本成本率升高,公司价值下降。 2)MM资本结构理论:

MM资本结构理论是由莫迪利亚尼和米勒两位学者开创的资本结构理论。认为在符合该理论的假设之下,公司的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无关。公司的价值取决于实际资产,而非各类债务和股权的实际价值。

假设主要有:(1)公司在无税收的环境中经营;(2)公司营业风险的高低由息税前利润标准差来衡量,营业风险决定其风险等级;(3)投资者不支付证券交易成本;(4)公司年平均盈利额不变;(5)个人和公司均可发行无风险债券,并由无风险利率;(6)公司无破产成本;(7)公司的股利政策与公司价值无关;(8)存在高度完善和均衡的资本市场。 在此假设下得出两个重要命题: 命题一:无论公司有无债务资本,其价值等于公司所有资产的预期收益额按适合该公司风险等级的必要报酬率折现的价值。即公司的价值不会受资本结构的影响,有债务公司的综合资本成本率等同于与它风险等级相同但无债务公司的股权资本成本率。

命题二:利用财务杠杆的公司,其股权资本成本率随筹资额的增加而提高。公司的市场价值不会随债务资本比例的上升而下降。最后使有债务公司的综合资本成本率等于无债务公司的综合资本成本率。所以公司的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无关。

但若考虑公司所得税因素,公司的价值会随财务杠杆系数的提高而增加。修正的MM资本结构理论的命题有: 命题一:有债务公司的价值等于有相同风险但无债务公司的价值加上债务的节税利益。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密切相关,且公司债务比例与公司价值呈正相关关系。

命题二:随着公司债务比例的提高,公司的风险也会上升,使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的可能性也越大,而增加公司额外成本,降低公司价值。因此最佳的资本结构应但是节税利益和债务资本比例上升而带来的财物危机成本与破产成本之间的平衡点。 3)新的资本结构理论观点

(1)代理成本理论。认为公司债务的违约风险是财务杠杆系数的增函数,随着公司债务资本的增加,债权人的监督成本随之上升,因而要求更高的利率。这种代理成本最终要由股东承担,债务比率过高会导致股东价值的降低。根据此理论,债务资本适度的资本结构会增加股东的价值。

(2)信号传递理论:认为公司可以通过调整资本结构来传递有关盈利能力和风险方面的信息,以及公司如何看待股票市价的信息。公司价值被低估时会增加债务资本,反之会增加股权资本。

(3)啄序理论:认为公司倾向于首先采用内部筹资,其不会传到任何可能对股价不利的信息,如果需要外部筹资,公司将先选择债务筹资,再选择其他外部股权筹资,这样不会对公司股价产生不利的影响。 股利折现模型

股利折现模型的基本表达式是:

综合资本成本率中资本价值基础的选择

1)按账面价值确定资本比例:优点是易于从资产负债表中取得这些资料,容易计算。主要缺陷是资本的账面价值可能不符合市场价值。 2)按市场价值确定资本比例:是指债券和股票等以现行资本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资本比例,从而测算综合资本成本率。反映了公司现实的资本结构和综合资本成本率水平,有利于筹资管理决策。但缺陷是证券的市场价格处于经常性的变动之中,从而不易选定。

3)按目标价值确定资本比例:是指证券和股票等以公司预计的未来目标市场价值确定资本比例,从而测算资本成本率。能够体现期望的目标资本结构要求。但资本的目标价值难以客观地确定。通常应选择市场价值确定资本比例。 杠杆利益与风险

1)营业杠杆利益与风险:营业杠杆又称经营杠杆或营运杠杆,是指由于企业经营成本中固定成本的存在而导致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大于营业收入变动率的现象。营业杠杆利益是指在企业扩大营业收入总的条件下,单位营业收入的固定成本下降而给企业增加的息税前利润。营业杠杆系数是指企业营业利润的变动率相当于营业收入变动率的倍数。其测算公式是:DOL=

。影响营业杠杆利益与风险的因素有:(1)产品销量的变动;(2)产品售价的变动;(3)单位产品变动成本的变动;(4)固定成本总额的变动。

2)财务杠杆利益与风险:财务杠杆又称筹资杠杆或资本杠杆,是指由于企业债务资本中固定费用的存在而导致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财务杠杆利益是指企业利用债务筹资这个财务杠杆而给股权资本带来的额外收益。财务风险也称筹资风险,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与筹资有关的风险,尤其是指在筹资活动中利用财务杠杆可能导致企业股权资本所有者收益下降甚至企业破产的风险。财务杠杆系数是指企业税后利润的变动率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对股份有限公司而言可表述为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测算公式为:DFL= 影响财务杠杆利益与风险的因素有:(1)资本规模的变动;(2)资本结构的变动;(3)债务利率的变动;(4)息税前利润的变动。

3)联合杠杆利益与风险:联合杠杆又称总杠杆,是指营业杠杆和财务杠杆的综合。联合杠杆系数是指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相当于营业收入变动率的倍数。DCL(DTL)=DOL*DFL。 第六章

资本结构决策 资本成本比较法

是指在适度财务风险的条件下,测算可供选择的不同资本结构或筹资组合方案的综合资本成本率,并以此为标准相互比较,确定最佳资本结构的方法。企业选择追加筹资组合方案可以用两种方法:一是直接测算个备选追加筹资方案的边际资本成本率,二是分别将各备选追加筹资方案与原有最佳资本结构汇总,测算比较各个追加筹资方案下汇总资本结构的综合资本成本率。资本成本比较法的测算原理容易理解,测算过程简单。但该法仅以资本成本率最低为决策标准,没有具体测算财务风险因素,决策目标实质上是利润最大化而不是公司价值最大化。一般适用于资本规模较小、资本结构较为简单的非股份制企业 每股收益分析法

是利用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来进行资本结构决策的方法。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筹资方案下普通股每股收益相等时的息税前利润点,亦称息税前利润平衡点、筹资无差别点。有列表测算法和公式测算法。它以普通股每股收益最高为决策标准,也没有具体测算财务风险因素,其决策目标实际上是股东财富最大化或股票价值最大化。可用于资本规模不大、资本结构不太复杂的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价值比较法

是在充分反映公司财务风险的前提下,以公司价值的大小为标准,经过测算确定公司最佳资本结构的方法。公司价值比较法充分考虑了公司的财务风险和资本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以公司价值最大为标准,但其测算原理及测算过程较为复杂,通常用于资本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公司综合资本成本率可按下列公式测算: 为了考虑公司筹资风险的影响,上述测算公式中普通股资本成本率可运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测算。

第七章

投资决策原理 投资决策指标的比较

净现值法和内含报酬率法的比较:在多数情况下,运用净现值法和内含报酬率法这两种方法得出的结论是相同的。但在如下两种情况下有时会产生差异:(1)净现值法和内含报酬率法的结论可能不同的一种情况是互斥项目。造成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投资规模不同;二是现金流量发生的时间不同。在无资金限量的情况下,净现值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2)净现值法和内含报酬率法的结论可能不同的另一种情况是非常规项目。非常规项目的现金流量形式在某些方面与常规项目有所不同,如现金流出不发生在期初,或者期初和以后各期有多次现金流出等。

净现值法和获利指数法的比较:只有当初始投资不同时,净现值和获利指数才会产生差异。净现值是一个绝对数,表示投资的效益或者说是给公司带来的财富,而获利指数是一个相对数,表示投资的效率,因而评价的结果可能会不一致。当获利指数法与净现值法得出不同结论时,应以净现值法为准。 总之,在没有资金量限制的情况下,利用净现值法在所有的投资评价中都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而利用内含报酬率法和获利指数法在独立项目评价中也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但在互斥选择决策或非常规项目中有时会得到错误的结论。因而,在这三种评价方法中,净现值法仍然是最好的评价方法。

第九章

短期资产管理 现金持有量决策方法

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现金持有量决策方法主要包括成本分析模型、存货模型以及米勒-欧尔模型。

成本分析模型是根据现金有关成本,分析预测其总成本最低时现金持有量的一种方法。其中与现金持有量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机会成本和短缺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企业因保留一定的现金余额而增加的管理费用及丧失的投资收益。短缺成本是指在现金持有量不足且又无法及时将其他资产变现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计算步骤是:(1)根据不同现金持有量测算个备选方案的有关成本数值;(2)按照不同现金持有量及有关部门成本资料,计算个方案的机会成本和短缺成本之和,即总成本,并编制最佳现金持有量测算表;(3)在测算表中找出相关总成本最低时的现金持有量,即最佳现金持有量。

存货模型来源于存货的经济批量模型。由美国学者鲍默尔提出,因此又称鲍默尔模型。存货模型假设企业的现金收入每隔一段时间发生一次,现金支出则是在一定时期内均匀发生。在存货模型下,持有现金资产的总成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持有成本即机会成本;二是转换成本,也即交易成本,是指现金与有价证券转换的固定成本,这种成本只与交易的次数有关,而与现金的持有量无关。两种成本合计最小的条件下的现金余额即为最佳现金余额。最佳现金余额为:

。存货模型描述了现金管理中基本的成本结构,可以精确地测算出最佳现金余额和变现次数。但这一模型也存在局限性:如现金支出和现金收入的发生时间在现实中可能不符合规定。

米勒-欧尔模型由默顿-米勒和丹尼尔-欧尔创建,是一种基于不确定性的现金管理模型。该模型假定企业无法确切地预知每日的现金实际收支状况,现金流量服从正态分布,而且现金与有价证券之间能够自由兑换。模型假设企业的现金余额在上限与下限之间随即波动。当现金余额降到下限水平时,企业应当出售部分有价证券补充现金;当现金余额升到上限水平时,企业应当适当投资有价证券,降低现金的实际持有水平。根据模型,最佳现金余额的计算公式为:

。现金余额上限的计算公式为: 5C评估法

是一种信用评估方法,指重点分析影响信用的五个方面的一种方法。这五个方面是品德、能力、资本、抵押品和情况。其中品德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分析,便基本上可以判断顾客的信用状况,为最后决定是否向顾客提供商业信用做好准备。 基本经济批量模型

经济批量(EOQ)又称经济订货量,是指一定时期储存成本和订货成本总和最低的采购批量。基本假设有:1)能够及时补充存货;2)所订购的全部存货能够一定到位,不需陆续入库;3)没有缺货成本;4)没有固定订货成本和固定储存成本;5)需求量稳定且能准确预测;6)存货供应稳定且单价不变;7)企业现金充足,不会因为现金短缺而影响进货。根据公式可得三个公式:

ABC分类管理:

根据一定的标准,按照重要性程度,将企业存货划分为A、B、C三类,分别实行按品种重点管理、按类别一般控制和按总额灵活掌握的存货管理方法。根据事先测定好的标准,把最重要的存货划为A类,把一般存货划为B类,把不重要的存货划为C类,并画图表示出来。对A类存货进行重点规划和控制,对B类存货进行次重点管理,对C类存货只进行一般管理。

适时制管理

起源于美国底特律福特汽车公司推行的集成化生产装配线。基本原理强调:只有在使用之前才要求供货商送货,从而将存货数量减到最少;公司的物资供应、生产和销售应形成连续的同步运转过程;消除企业内部存在的所有浪费;不间断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等。适时制的成功取决于:计划要求、与供应商的关系、准备成本、其他成本因素和电子数据互换。

第十章

短期筹资管理 短期筹资政策的类型

公司的短期筹资政策也就是对临时性短期资产、永久性短期资产和固定资产的来源进行管理。通常有三种可供公司选择的筹资政策。

1)配合型筹资政策:是指公司的负债结构与公司资产的寿命周期想对应。其特点是:临时性短期资产所需资金用临时性短期负债筹集,永久性短期资产和固定资产所需资金用自发性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股权资本筹集。这是一种理想的筹资模式,在实践中较难实现。临时性短期资产=临时性短期负债。永久性短期资产+固定资产=自发性短期负债+长期负债+股权资本。

2)激进型筹资政策:特点是临时性短期负债不但要满足临时性短期资产的需要,还要满足一部分永久性短期资产的需要,有时甚至全部短期资产都要由临时性短期负债支持。临时性短期资产+部分永久性短期资产=临时性短期负债。永久性短期资产-靠临时性短期负债筹得的部分+固定资产=自发性短期负债+长期负债+股权资本。这是一种报酬高、风险大的营运资本筹集政策。

3)稳健性筹资政策:特点是临时性短期负债只满足部分临时性短期资产的需要,其他短期资产和长期资产,用自发性短期负债、长期负债和股权资本筹集满足。部分临时性短期资产=临时性短期负债。永久性短期资产+靠临时性短期负债未筹足的临时性短期资产+固定资产=自发性短期负债+长期负债+股权资本。是一种风险低、报酬也低的筹资政策。 一般来说,如果公司对营运资本的使用能够达到游刃有余的程度,则最有利的筹资政策就是报酬和风险相匹配的配合型筹资政策。 商业信用筹资的优缺点

利用商业信用筹资主要有赊购商品和预收货款两种形式。优点有:1)使用方便,这是一种自发性筹资,不用进行非常正规的安排,而且不需办理手续;2)成本低,如果没有现金折扣或公司不放弃现金折扣,则利用商业信用筹资没有实际成本;3)限制少,商业信用的使用比较灵活且具有弹性。

缺点有:其主要缺点是商业信用的时间一般较短,不利于公司对资本的统筹运用。另外,如果公司享受现金折扣,付款时间会更短;而若放弃现金折扣,则公司会付出较高的资本成本。而且在法制不健全的情况下,若公司缺乏信誉,容易造成公司之间相互拖欠,影响资金运转。 短期融资券优缺点

短期融资券又称商业票据、短期债券,是由大型工商企业或金融企业发行的短期无担保本票,是一种新型的短期资金筹集方式。优点有:筹资的成本较低;筹资数额比较大;能提高企业的信誉。但同时也存在缺点:发行风险比较大;弹性比较小;条件比较严格。

第十一章

股利理论与政策 利润分配程序

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2)缴纳所得税;3)支付各项税收滞纳金、罚款;4)弥补税前利润弥补后仍存在的亏损;5)提取法定公积金:但当公积金积累额达到公司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6)提取任意公积金;7)计提任意盈余公积金;8)向股东分配股利。 股利理论

股利理论就是研究股利分配与公司价值、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探讨公司应当如何制定股利政策的基本理论。根据对股利分配与公司价值、股票价格之间关系的认识不同,股利理论课分为两大派别:股利无关理论和股利相关理论。

1)股利无关理论:认为公司的股利政策不会对公司价值产生任何影响。该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米勒和莫迪利亚尼于1961年首先提出的,故被称为MM股利无关理论。在完美的资本市场条件下,如果公司的投资决策和资本结构保持不变,那么公司价值取决于公司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而与股利政策不相关。因此,公司未来是否分配股利和如何分配股利都不会影响公司目前的价值,也不会影响股东财富总额。MM股利无关理论建立在严格的假设基础之上:1)假设存在完全资本市场:(1)没有妨碍潜在的资本供应者和使用者进入市场的障碍;(2)有完全的竞争;(3)金融资产无限可分;(4)没有交易成本和破产成本;(5)没有信息成本;(6)没有不对称税负;(7)交易中没有政府或其他限制,证券可以自由地交易。完全资本市场可以被理解为一个“无摩擦”的市场;2)假设公司的投资决策不受股利政策影响。由于公司价值可表示为:

。可知公式中没有出现股利因素,公司价值取决于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和投资决策,与股利分配无关。公司支付现金股利而增加的价值刚好完全被发行新股筹资而减少的价值所抵消,因此,公司是否支付股利、支付多少股利都不会影响公司价值。但在现实世界中这些假设并不存在。

2)股利相关理论:认为在现实的市场环境下,公司的利润分配会影响公司价值和股票价格,因此,公司价值与股利政策是相关的。主要理论有:

(1)一鸟在手理论:认为由于公司未来的经营活动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投资者会认为现在获得股利的风险低于将来获得资本利得的风险,相对于资本利得而言,投资者更加偏好现金股利,因此,处于对风险的回避,股东更喜欢确定的现金股利,这样公司如何分配股利就会影响股票价格和公司价值,即公司价值和股利政策是相关的。

(2)税收差别理论:一般认为股利收入的所得税税率要高于资本利得的所得税税率。由于不对称税率的存在,因此股利政策会影响公司价值和股票价格。研究税率差异对公司价值及股利政策影响的股利理论被称为税收差别理论。税收差别理论认为由于股利收入的所得税税率通常都高于资本利得的所得税税率,这种差异会对股东财富产生不同影响。出于碧水考虑,投资者更偏爱低股利支付率政策,公司实行较低的股利支付率政策可以为股东带来税收利益,有利于增加股东财富,促进股票价格上涨,而高股利支付率政策将导致股票价格下跌。除了税率上的差异,股利收入和资本利得的纳税时间也不同。资本利得的所得税延迟缴纳,因此可以使股东获得货币时间价值的好处。对于那些希望定期获取现金股利和享受较低税率的投资者而言,高现金股利仍然是较好的选择。

(3)信号传递理论:认为在投资者与管理层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股利政策包含了公司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前景的信息,投资者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来判断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变化趋势,以决定是否购买其股票,从而引起股票价格的变化,因此,股利政策的改变会影响股票价格变化,二者存在相关性。

(4)代理理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诸多委托-代理关系。在委托-代理关系中,代理人拥有内部信息,处于信息优势地位,委托人处于信息劣势地位,在双方利益不一致的情况下,代理人可能会利用信息优势损害委托人利益,这就产生了代理问题。代理问题会降低企业的效率,增加企业的成本,这种成本在经济学上称为代理成本。代理成本理论认为,公司分派现金股利可以有效地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因此在股利政策的选择上主要应考虑股利政策如何降低代理成本。 戈登模型

戈登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戈登模型,即股利贴现模型。其公式为:

。当n趋于无穷大时,公司价值为: 由戈登模型可知,公司价值等于以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投资报酬率k为折现率对未来股利的折现值。该模型建立在投资者都是厌恶风险的假设基础之上,假设投资者会认为当前的现金股利才是有把握的报酬。较高的股利支付率可以消除投资者心中对公司未来盈利风险的担忧,投资者所要求的必要投资报酬率也会降低,因而公司价值和股票价格都会上升;反之,较低的股利支付率则会使公司价值和股票价格下降。 股利政策的类型:

1)剩余股利政策:反映了股利政策与投资、筹资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投资有限的股利政策。税后利润首先用于满足投资所需要增加的股权资本的数额,满足投资需要后的剩余部分用于向股东分配股利。

2)固定股利政策:是指公司在较长时期内每股支付固定股利额的股利政策。实行这种股利政策者都支持股利相关论,股利的发放就是向投资者传递公司经营状况的某种信息。这种股利政策有股利稳定的有点,但它仍可能会给公司造成较大的财务压力,尤其是在公司净利润下降或现金紧张的情况下,容易导致现金短缺、财务状况恶化。这种股利政策一般适合经营比较稳定的公司采用。

3)稳定增长股利政策:指在一定的时期内保持公司的每股股利额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适合于处于成长或成熟阶段的公司。

4)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是一种变动的股利政策,公司每年都从净利润中按固定的股利支付率发放现金股利。这种股利政策使公司的股利支付与盈利状况密切相关。这种股利政策不会给公司造成较大的财务负担,但是这样可能向投资者传递该公司经营不稳定的信息,容易使股票价格产生较大的波动,不利于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

5)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这种股利政策每期都支付稳定的、较低的正常股利额,当企业盈利较多时,再根据实际情况发放额外股利。这种股利政策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既可以维持股利的一贯稳定性,又有利于使公司的资本结构达到目标资本结构,使灵活性与稳定性较好地结合。

第十二章

公司并购管理 公司并购理论

1、效率理论: 1)差别效率理论:是解释公司并购动因的最主要的理论之一。由于不同公司的效率存在差别,高效率的公司收购低效率的公司,可以提升被收购公司的经营效率。差别效率理论是并购理论中的管理协同假说。公司并购可以产生管理协同效应,因为并购活动使目标公司费管理型的组织资源与收购公司过剩的管理资源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使经营活动效率得到提升。管理协同假说包含一个重要的理论假设,即拥有过剩管理资源的公司的管理团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这种假设前提下,通过公司并购消化其过剩的管理资源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并购公司的管理者一般在被收购公司的特定业务领域内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充足的经验,可以弥补被收购公司管理团队的补足。差别效率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分析了并购对公司管理效率的影响。

2)无效率的管理者理论:无效率的管理者是指未能充分发挥公司经营潜力的不称职的管理团队。无效率的管理者理论认为,处于公司股权过度分散或有能力的管理者稀缺等原因,股东难以直接通过“用手投票”的方式更换无效率的管理者,只能通过外部接管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该理论对公司并购动因的解释就是通过并购来更换无效率的管理者,认为另一个管理团队可能会更有效地管理该公司的资产。差别效率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横向并购的动因,但无效率的管理者理论常常成为解释混合并购动因的理论。

3)经营协同效应理论:认为公司的经营活动存在规模经济,通常在公司并购之前,公司的经营活动达不到实现规模经济的潜在要求,因而通过横向、纵向或混合并购可以获得规模经济,实现经营协同效应。

4)多元化经营理论:认为公司并购可以实现多元化经营,有利于提高公司价值。原因在于:(1)公司多元化经营可以给公司管理者和其他雇员提供工作的安全感和晋升的机会,并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公司的劳动力成本;(2)多元化经营可以保证公司业务活动的平稳有效过渡以及公司团队的联系性,从而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3)多元化经营有利于保护公司的商业剩余,提高公司价值;(4)多元化经营可以提高公司的举债能力,并且降低由于并购活动而引起的现金流量的波动,给公司带来财务协同效应和税收上的利益。

5)财务协同效应理论:认为由于交易成本和股利的税收因素,公司内部筹资与外部筹资存在成本上的差异,通常外部筹资的成本要大于内部筹资的成本。通过并购形成的混合经营的公司,各个部门无法留存多余的盈利和现金流量,公司会根据哥哥部门的未来收益前景对资本进行重新配置,这相当于在混合经营的公司中形成一个内部资本市场,把通常属于外部资本市场的资本供给职能予以内部化。通过这种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源分配,可以有效地克服外部筹资存在的各种筹资约束,降低筹资成本,从而提高公司价值。为混合并购提供了现实的解释。除了内部资本市场的功能,并购后的公司举债能力也要大于并购前的公司举债能力之和,这将给公司带来节省税收的利益。并购活动之后,公司新的资本性支出明显提高,这说明公司通过并购增加了投资机会。

2、代理理论:代理成本主要包括:(1)缔结一系列合约的成本;(2)委托人的监督成本;(3)代理人的担保成本;(4)剩余损失。经济学将研究委托-代理关系下代理问题及代理成本的理论称为代理理论。代理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公司并购进行了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并购解决代理问题:公司中的代理问题可以通过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市场机制得到有效控制。并购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最后的外部控制手段。接管通过要约收购或代理权之争,可以使外部管理者战胜现有的管理者和董事会,取得对目标公司的决策控制权。如果公司的管理层因为无效率或代理问题而导致公司经营业绩不佳,股票价格就会下跌,低股价会给管理层带来压力,促使其改变行为方式,并忠于股东的利益,否则公司就可能被接管,从而面临被收购的威胁。因此,代理理论认为公司并购是解决公司中代理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可以降低代理成本。

2)管理主义:认为管理者的报酬取决于公司的规模大小,因此管理者有动机通过收购来扩大公司的规模,从而忽视公司的实际投资报酬率。这种观点被称为管理主义。该理论认为公司并购是代理问题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不是解决办法。

3)管理层自负假说:一个特定的竞价者常常傲慢的以为自己对目标公司的股价是正确的,由此产生了并购溢价,其实这是他们自以为是的结构。管理层字符假说是以强式有效市场为前提的。在一个效率很高的市场中,股票价格反映了所有公开和非公开的信息,也就是说,市场对目标公司的定价是正确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仍然有人愿意出高价收购目标公司,则只能用管理者自负和过分乐观来解释这种行为,因为这样的收购不会带来任何收益。 4)自由现金流量假说:源于代理问题。自由现金流量是指公司所持有的超过投资所有净现值为正的项目所需资本的剩余现金。减少自由现金流量可以解决公司的代理问题,缓解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而公司并购是减少自由现金流量的一种重要方式,从这个角度来说,并购可以解决公司中的代理问题,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价值。

3、税收效应理论:认为公司并购的目的是获得税收方面的好处。通过公司并购可以获得的税收利益主要体现在:(1)并购亏损带来的税收利益;(2)并购享有税收减免优惠的公司带来的税收利益;(3)资本利得税代替一般所得税带来的税收利益。

考研专业课

考研专业课答题技巧总结

华东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考研总结

考研专业课一席谈

通信工程考研专业课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分析考研试题

中南财大管理学考研专业课总结

考研专业课真题规律总结

清华大学应用统计专业课考研总结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考研目录书目

《华东师范大学考研专业课财务管理总结.doc》
华东师范大学考研专业课财务管理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