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论文

2020-03-01 21:37:5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劳动经济学论文

论文题目:论延退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班级:11城建人力1班

学号姓名:王孝春 11211900112

完成时间: 2013-12-22

摘要: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延迟退休似乎是大势所趋但这一政策的推行到底会给劳动力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热点。本文通过对延迟退休年龄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分析,得出该种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限的,影响的正负效应取决于各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

引言:近期,关于是否延长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以减轻“白色浪潮”对社会养老压力的新闻,因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相关,甚为抢眼。推迟退休年龄会对就业局面产生怎样的影响?我国是否需要推出弹性的退休制度?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表述,显然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关注的焦点之一自然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相关。1990年代以来,中国的城镇下岗、失业浪潮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截止2004年6月底,中国城镇的失业人数为837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人数为196万,两者相加,仍有1000多万之众。如果加上实际上“在职不在岗”的“企业职工”,真正“失业”人数还远不止此数。最近发布的《社会保障白皮书》在谈到失业问题时指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劳动力总量过剩的矛盾和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持续存在”。延长退休年龄,意味着有一批年长者要推迟退出他们的劳动生涯。但是在整个社会的工作岗位吃紧的前提下,这同时是否也意味着有一批年轻人相应地不能得到工作岗位?

一般来说,在国际上,采取延长退休年龄的做法并不是用来解决养老保险负担问题的,而是针对劳动力短缺之困。中国的劳动力短缺吗?有专家称,起码在2010年以前,我们正处于人口结构中劳动年龄人口的“黄金时期”。此后,劳动年龄阶段的人口会有所减少,但是,因为中国的人口绝对数十分庞大,劳动力的绝对数也就大。所以,讲到中国社会缺少劳动力,还是一个非常遥远的事。

延退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今年是高校扩招后又一个就业高峰年。据权威部门统计,200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280万,比2003年增长68万。可以说,毕业生、下岗职工、退伍转业复员军人以及向城市转移大量农业人口等,是目前城市主要的就业大军,我国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总工会、人社部等的专家完成的报告认为,延迟退休目前条件并不具备,暂时行不通。研究表明,我国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在1000万左右,其中约30%岗位来自退休人员更替。如果延迟退休年龄,将使大量青年不能进入劳动力市场,带来负面影响。《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2012》8月4日在武汉发布。报告称,延迟退休目前条件并不具备,暂时行不通。

延迟退休自有动议以来,就一直遭受社会的广泛质疑。而延迟退休会挤压年轻人的就业机会,即属社会质疑延迟退休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2012》研

究表明,我国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徘徊在1000万个左右,其中大约30%的岗位来自退休人员的更替,则更为延迟退休影响就业提供了直观的数字论据。在当前我国每年都面临较大就业岗位缺口情形下,诚如报告所指出的,“如果延迟退休年龄,带来就业岗位减少,将使大量青年不能进入劳动力市场,形成青年失业状况,由此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正如人们所常说的,就业是民生之本。因为唯有实现就业才会有生活来源,有生活来源才谈得上生活幸福。尽管按照现行规定年龄退休,退休人员退休后的收入会比退休前有所减少,但是对退休人员的生活并不会有很大的影响。而如果因为实行延迟退休致成千上万的年轻人不能获得就业机会,则意味着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将会没有基本的生活来源,这显然将会对民生造成不小的影响与损害。

从另一个角度看,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唯有不断扩大消费,才能促进经济不断获得更大的发展。年届退休人员由于主要消费项目均已完成,子女业已成人,所以即便延迟若干年退休,也不会对消费起到多大的拉动作用。而年轻人如果能通过退休人员退休获得就业岗位,由于其消费观念更为超前与需要置业等原因,其消费潜力绝对要比退休人员大得多。从这个角度说,实行延迟退休还会对我国的消费扩大与经济增长起到阻碍作用。

从以上意义来说,延迟退休虽然能让那些工作轻松、待遇优厚人群获得更多一些的实际利益,但却是以影响就业与民生以及妨碍消费扩大与经济获得更快增长为代价的。有关方面显然不能为了满足部分特殊人群出于一己之私的诉求,而令国计民生受到影响与妨碍,令社会公平与和谐受到损害。顺应多数民众的意愿,更多地从有利于国计民生与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出发,科学合理地设计退休制度方是正道。

劳动力市场的参与者具有明显的动态特征。因为从一个时期的观察出发,总是不断有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 完成劳动力的市场交易并与用人单位或雇主建立一定合约形式的劳动关系,从而参与社会财富(产品或服务)创造活动。与此同时,也会不断有劳动者退出劳动力市场,脱离劳动力的市场交易和解除与用人单位或雇主之间的劳动关系,通过失业、闲暇偏好、职业再搜寻、退休 人力资本投资等多种形式加以实现。显然,这里所讲的劳动力的市场退出是相对劳动力的市场进入(就业或再就业)而言的概念,是基于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与需求模型提供的终止劳动力供给行为的考察平台而形成的经济现象。

按照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供给行为收益最大化假设,首先是劳动者的失业即代表其市场供给行为的中断。失业性质的劳动力市场退出可以有被动(非自愿)和主动(自愿)的区分。其次,一般可认为,劳动能力人口作出退出劳动力市场的选择与该劳动力的个人收入或家庭收入有关。因为按照“向后弯曲的劳动力供给”模型分析,如果个人或家庭的收入达到一定的水平, 就有可能引起劳动者减少工作时间的行为,其中也包括暂时性地选择闲暇或终生性退出劳动力市场的行为.而且这里 讲的个人或家庭收入并不仅仅局限于劳动工资收入, 也包括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支付性收入等;而退休金与企业年金等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影响一个人或家庭的劳动供给。另外,劳动力的市场退出还与劳动者个人的健康、工作机会及人们对福利的主观评价等非经济因素影响有关,例如,当工作损害健康且劳动者可能由此支付更高的医疗费用甚至寿命预期缩短时,一些劳动者也会选择退出劳动领域;对另外一些人而言, 在劳动力市场存在其他工作机会,尤其是这些工作岗位有更高的收入预期情况下, 也会放弃现期工作而选择退出,以便寻求更合适的工作岗位。还有一些人则可能是为了享受社会保障的福利待遇而退出劳动力市场,也可能是为了进一步投资人力资本而暂时退出劳动力市场,如青年人就业后重新回到学校学习。

可以发现,劳动力市场退出的直接后果在于对退出者的现期和预期收入产生影响。在假设退出者都具有经济理性的前提下,按照收益(效用)最大化原则,他们在退出劳动力市场前都会理性地规划和安排下一步的行为,而且有制度规范约束的劳动力供给行为还可能产生多种效应,使劳动力的市场退出的影响因素复杂化。在一定程度上讲,劳动力的市场退出要比劳动力的市场进入行为更为复杂。

结论:

当前,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就业问题的相关争论是存在的。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延迟退休年龄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限的。而且可能是负面的影响也可能是正面的影响。影响结果取决于上述各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不仅仅是从某方面去进行片面分析。延迟退休年龄对年轻人劳动力就业市场的影响,需要在考虑综合因素的条件下进行更多的调查和分析,从而得出结果。 从以上意义来说,延迟退休虽然能让那些工作轻松、待遇优厚人群获得更多一些的实际利益,但却是以影响就业与民生以及妨碍消费扩大与经济获得更快增长为代价的。有关方面显然不能为了满足部分特殊人群出于一己之私的诉求,而令国计民生受到影响与妨碍,令社会公平与和谐受到损害。顺应多数民众的意愿,更多地从有利于国计民生与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出发,科学合理地设计退休制度方是正道。

劳动经济学论文

劳动经济学论文

劳动经济学论文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论文.doc》
劳动经济学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