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词析句迁移表达诠释精彩

2020-03-03 14:01:0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品词析句

迁移表达

诠释精彩 ——《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江西省南城县实验小学

【教材分析】

《水》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的一篇课文,原文题目为《饿水》。课题只一个字——“水”,说明文章将以“水”为中心展开,暗示了文章的主题。课题简洁明了。

课文记叙了在一个缺水的小村庄,家家户户建有水窖。作者回忆儿时洗澡的不易:下雨时,在雨水中洗澡;炎热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课文采用反衬的写法,越是写用雨水“洗澡”的痛快,越能反衬出平时不能洗澡之苦;越是写“一勺水”洗一次“淋浴”的痛快,越能反衬出平时天热无水“淋浴”时的难受。衬托出当时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并以此警示今人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词句体会由于缺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体验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不忘缺水之艰难,珍惜水资源。

3.体会作者运用反衬,“以乐衬苦”的好处,体会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

4、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有关句段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描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难点:通过品词析句,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利用反衬诠释不忘缺水之艰难,教育学生珍惜水资源。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设计思路】

阅读学认为:阅读教学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间接目标是发展思维能力,潜在目标的陶冶思想情操。叶老也曾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因此,整个教学过程紧扣“水的珍贵”为切入点展开,紧扣两幕情景,通过品词析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再学习具体描写,重点感悟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所以水特别珍贵;在迁移表达时,着重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加深对水的珍贵的理解;最后交流阅读感受导行,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启迪。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剖析课题,紧扣中心——初悟水的珍贵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7课,课题是——《水》(板书:水)一起读。作者马朝虎想借这个字告诉我们什么?在文中找出这句话。(出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读一读。(板书:最珍贵)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作者生活的村子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师板书:缺水)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缺水的地方。

[设计意图:教学伊始,从课题入手,让生在初读的基础上,牢牢紧扣文章的这句中心句展开,并因此而未入文境先有情,继而深入文本体会。]

二、读中品悟,搜寻字眼——寻找缺水之苦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地读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文中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生读)要用心去找,注意:不动笔墨不读书,记住在关键的词句下边要做好记号,相信它会帮助你们的。

[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要养成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既要让学生学会快速浏览课文,又要学会静下心来细细地品读每一句话,而且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所以让学生自由读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一)品读词语

1、(出示:“风干”“干燥”“炎热”“骄阳”“晒干”) 这组词带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2、在文中找句子。(生汇报读,出示“更多的是炎热„„风干的感觉”生读)

3、剖析“风干”。交流:“风干”是什么意思?(出示被风干了的红枣,用什么词来形容)那人被“风干”,你又是怎么理解的?这时最需要的是什么?(水)

4、(生汇报读)(出示:我们四兄弟„„母亲的跟前。

5、借助狗尾巴草图,(吸足水分的狗尾巴草——翠色欲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枯黄憔悴。)理解“晒干”。 试想一下:像被晒干的四兄弟会是什么样子?

6、师引述:同学们,虽然我们没有像这四兄弟一样的经历,但是读着这样的文字, “风干”和“晒干”都让我们体会到了——缺水,看来——(引出中心句)。

(二)品读长句

1、再回到第一自然段,看看还有这样的句子吗?(生汇报读)

2、这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山村,一处小小的泉眼维系着全村人的生活。(出示图片)一起把目光聚集到这:炎炎的烈日,长长的山路,漫长的等待,这便是村里人的日子„„看了一幕幕画面,假如你生活在这样一个村子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板书:苦)把你的感受融进去,让我们再读这一句。(生读)

[设计意图:紧扣文章的中心句“水,成了村子里最宝贵的东西。”通过读第一自然段,配以图片激发视觉感官,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缺水之苦和水的宝贵。]

3、文中的“记得” 说明作者是在回忆。注意一下一连串的数字描写:吃水人之多(一个村子),路途之遥远(十公里之外);水源之小(一处很小的泉眼),取水的时间之长(一个小时的长队),取水的数量之少(一担)。(生齐读)

4、半夜起来去爬山,爬过一山又一山,鸡叫天亮找到水,回家太阳快落山。多么不容易的一担水呀!这不正验证了村里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吗?——(“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 看来,在村民们的眼里,在这个严重缺水的地方,水的的确确比酒都珍贵。一想到这些,我们就情不自禁地想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生读)

[设计意图:紧抓数字描写,紧扣文章的中心句,进一步感受到缺水之苦和水的宝贵。]

(三)再读再品

1、出示三句话:(“那时侯,家家户户„„很长一段时间使用。”“母亲用一把大锁„„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然后,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往我们身上扇风。”)

2、读第一句,你家有水窖吗?(水窖图片)这就是作者家乡的水窖,为什么要建水窖?(板书:水窖)在这个村子里,为什么要储水?

3、由此可见,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那母亲是怎样做的呢?你们家的水龙头有锁吗?平时你打开水龙头洗手,洗脸时需要经过母亲的同意吗?此时,母亲腰带上那把普普通通的钥匙就不再普通了,作者是怎样说的?(生读)

4、为什么说那把钥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你是怎么理解的?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5、读句子。(而挂在„„和痛快。)母亲这一“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从“渴望”这个词体会到什么?(“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6、用一勺水给我们洗澡,又说明了什么呢?

7、让我们再次重温那缺水的苦涩,一起来读这三句话。(再现三句话)

三、深入体验,情境再现——寻找有水之乐

师过渡:是呀,缺水是乡亲们的苦难,那处很小的泉眼便成了全村人生命的源泉,洗澡便成了一种奢望。因为——“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为什么?于是,他们盼啊,盼啊„„你听,(声音)哗啦啦,下雨啦!让我们一起投入到这欢快的雨中吧!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生自由读)

(一)走进“雨中洗澡”之乐

刚才大家朗读的时候,我发现了不少人的脸上都有了笑意,谁来说说哪句话你印象最深刻?

一品: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

为什么这么说?(出示: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 ....二品:在这难得的日子里,人们该是如何狂欢?

读。孩子们在雨中洗澡的心情怎样?(师板书:雨中洗澡、乐)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① 痛痛快快——情境体验

② 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引导想象 ③尽情地享受、吃——联系实际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能检查学生读书的情况,又能加深对词语的简单理解,再次引领学生感悟到这里缺水,水是很珍贵的东西。] 三品:这样的日子就像过节一样

师小结:因为那里( 缺水 ),所以,就在这样的下雨天,我们在与水里(洗澡最快乐)。(板书:乐)小孩子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大人们虽然拘谨,但是有水让他们的内心也充满着快乐。有雨水滋润的日子,这样的日子就像过节一样,无比痛快!雨停了,在这种快乐的背后你体会到什么?让我们用朗读来体会这份快乐而又酸涩的幸福吧!(全段读)这不由地又让我想起这句话——(“水,成了我们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二)走进“勺水冲凉”之乐

师过渡:在炎炎的烈日下,当我们身上的水分快要被蒸干的时候,当母亲看见我们可怜巴巴地站在她的面前,母亲仿佛看出了我们的心事。幸福时刻终于来了!母亲打开了水窑,我们仿佛抓住了一个救生圈,感觉:一缕水的气息——,我们都——。顿时,藏于地下的水的清凉,再加下缕缕轻风,让我们都——。能听懂他们的心声,在叫些什么?

1、课文中还有一段文字也深深地打动了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有一种感觉,就像一条小溪流:(师配乐朗读)太美妙了!缓缓地,轻轻地,细细柔柔的,是不是有一种仿佛被抚摸的感觉?平时你在洗澡的时候有过这种感觉吗?那就让我们再读读这段文字,一起去感受这一勺水带给我们四兄弟的快乐。(生齐读)

2、品词:交流三个“滑”和“抚摸”体会到了什么?“倾注、小溪流、几乎没有、吸吮、流动”又能体会到什么?多么舒畅的一勺水啊!你们觉得这样描写真实吗?

3、品感:在孩子们的眼中,洗澡就是一种快乐的享受,洗澡的水是老天爷的恩赐。尽管那只是少少的一勺水,也让我们感到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4、品“饿“:当母亲锁上水窖时,看到他们这么快乐,笑着说——( ) ①你觉得母亲的话中,哪个字最能吸引你的眼球? ②为什么要用“饿”而不用“渴”字?

③师小结:一个“饿”字,浓缩了排队挑水的艰辛;一个“饿”字,饱含了只有雨天才可以洗澡的无奈和苦涩;一个“饿”字,写出了那清凉的一勺水也足以解除骄阳下的干燥和炎热。许多年过去了,这也是我至今为止唯一听到的——(

)这种独特的感觉作者记忆犹新,也让我们再次认识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设计意图:重点抓住课文的第二和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品读,在读中感悟,使学生感受到村子的人有水的乐趣,体会到缺水时的苦涩。“水,成了村子里最宝贵的东西”一直贯穿始终。]

四、寻找亮点,反衬抒怀——聆听水的珍贵

《水》的原题目是《饿水》,一看到饿水,就让我们想到了:

1、师生合作

乡亲们需要储水,是因为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储藏在水窖里的水显得珍贵,说明这是个(“缺水”的地方);一把普通的钥匙都象征着权威,说明这是个(“缺水”的地方);一勺水就让我们乐得大叫了起来,还是说明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

2、亮点抒怀

作者用一种特别的方法,写出了水带给人们短暂、难得的痛快,从而交织出缺水的苦涩。这种写法叫什么?(板书:“反衬”)这种强烈的对比反衬,再次让我们觉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写作的一些基本的表达方法,这是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前边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这种表达方法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悟,至此,教学难点已得到了很好地突破。]

五、细探生活,深入体会——拓展水的珍贵

1、激发情感

我们成长在水的怀抱里,水是这样的美好,可又是这样的普通,却不曾想过,其实在我国缺水的地方远不止作者的家乡,我们来看一组图片。(生欣赏缺水地区图片,师引述:这里的土地裂开了嘴,农田颗粒无收,这小小的泉眼成了唯一的水源,还有成千上万的孩子们,不得不从小就加入取水的行列。为了水,他们翻山越岭,在艰难地跋涉„„)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文章有了整体感知后,通过图片展示,更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水资源缺乏的认识,激起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感情。]

2、抒发情感

看到这儿,你们有什么话要说吗?(生自由发言)我听到了你们心底里的呼唤和呐喊。去把这些话告诉你身边的人,号召所有的人都来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

[设计意图:此时,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了,他们肯定有话要说。不管学生说什么,只要同文本进行了交流,就都是一种学习后的收获。]

3、升华情感

师总结:同学们,此时此刻,老师也有想说的话:在作者的眼中,水已经洗去了我们生活的苦,带给我们童年的快乐,带给我们对幸福的一份守望,带给我们对美好生活的一份向往。精神与行动相通,我们只有多一点珍惜今天有水的痛快,才会少一点明天饿水的痛苦。也许这就是作者留给我们的思考,也许这才是我们走出教室后获得的真正收获!想一想这句话吧!想一想这句话吧!(出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设计意图:此时,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了,可以反省自己以前用水的毫无节制,可能是因为用水的毫无困难,所以感受到的一种幸福,也可能是一些具体的节约用水方面的行为,不管是什么。只要同文本进行了交流,就都是一种学习后的收获。将文章的这句中心句贯穿教学的始终,同时,又体现了教学的前后呼应。]

六、激趣阅读,勤于练笔——舒张水的珍贵

1、向同学们推荐三篇课后阅读的文章:《饿水》《一碗水的愤怒》和《一滴水的苦》。 [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拓展学习语文的渠道,课内外结合。虽然《水》这一篇课文的教学已结束,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被激发出来了,这也是课外阅读的开始。]

2、一篇好的文章总有许多美好的东西让我们为之感动。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触呢?今天的作业就是将你的感受写成一篇小练笔。

七、板书设计:

27、水

( 最 珍 贵)

缺 水 雨天洗澡

(水窖) 勺水冲凉

苦 乐

(反衬法)

品词析句悟文本

品词析句 感受奇观

品词析句味无穷

品词析句 感悟人物形象2

《黄继光》教学设计(品词析句)

品词析句,缘读促写

品词析句 读中悟情

语文教学应注重品词析句

开源引流挖掘美 品词析句欣赏美

阅读中培养学生品词析句能力

《品词析句迁移表达诠释精彩.doc》
品词析句迁移表达诠释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