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机智》读书报告

2020-03-03 12:40:4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书报告

(曾奇奇,10123032)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品读了范梅南教授的《教育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该书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实例为我们讲述本应晦涩难懂的教育理论,从教育现象学这一全新的学科角度来审视教育学与教育活动,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思维冲击,也不觉让我开始重新思考我现今面临的教育。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对教育学理解,提出了深刻的见解,他认为教育学理解是一种敏感的聆听和观察。而这种聆听和观察,我认为,是应该基于儿童的,聆听和观察的是每一个个性鲜明的儿童,这些儿童有着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性格。聆听和观察是对每一个儿童的个性的和人格的尊重,是对他们个性差异性的一种和认可,这也应该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注意和遵循的,只有教育者做到了这些才能真正使受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在抚养和教育孩子的任务中,没有什么比实施教育学理解更加根本、更加本质的。了解一个具体的孩子对事情的感受,了解什么是必要的,能帮助年轻人在道德、审美观、社会和职业的意义上变得更加完美、更加自立,这是最重要的。那么教育学理解和教育学洞察力的性质是什么呢?要想找到答案,只有从孩子的要求出发,首先从孩子的经历的主观性来理解孩子。这时,我们可以发现,教育学理解不是一个简单的技巧。范梅南认为,教育学理解的结构非常的复杂,它包含了反思性的和交互作用的因素。教育学理解和教育思想是紧密相连的。一个富有思想的人比一个相对而言缺乏思想的人更能显示出对他人在一个具体的环境中的真正的理解。教育学思想是一种反思能力,而教育学理解,则更侧重于体验一个具体的情境中的意义方面。教育学理解的一个常见特征就是感知和聆听孩子的能力——依据不同的情形感知和聆听方式也有所不同。而所有的这些聆听和观察、感知都应该是从儿童出发的,基于这一理论基础我不禁对教育学的内涵进行反思,“教育是什么”这一基本问题又开始萦绕在我的心头。

关于教育是什么,《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给了我新的思路,教育是成人(教育者)与儿童(受教育者)之间一种交流、互动,是一种对话式的社会活动。根据范梅南的思路,教育应该是一个两方互动的活动,而且还应该特别强调儿童的作用。而当前对“教育是什么大多数”的回答基本上都是与“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智力发展、身体健康及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活动”类似的,大都只是从教育者的角度对教育进行定义,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仅仅站在教育的一个构成要素的角度看教育,必然会有失偏颇,不能识得教育的真面目。国内外,享有教育定义话语权的人往往是一些大教育学家,同时他们中大多数也充当了教师——教育者的角色,所以他们在对教育定义时会不自觉的从自己教育者的角度出发。为什么说教育的定义大多是从教育者角度出发呢?首先,人们把教育用“教育”一次表述就可看出,“教育”作为动词,施动者是教育者,而受教育者是受动者,是教育通过各种方法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受教育者被动接受教育的过程。另一方面,对教育的众多解释中,都是讲教育者通过对教育者施加影响,有意识的培养人,在这些解释中都强调了教育者及教学、方法等的重要性、却弱化了受教育者的作用。

教育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三大要素,对教育的定义应该包含全部的三大要素,况且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最终落脚点在受教育者,所以在教育的定义中应体现受教育者应有的地位。在教育中,教育者对通过教育中介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但不是最重要的,要达到教育目的,就必须由受教育者来完成,所以教育应该由受教育者决定。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有生存需要、安全需要、情感和归属、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实现这些需要都需要自己有一定条件,从而需要教育来实现这些需要,不同的需要层次需要不同的教育需要。教育应该是基于受教育者自身的教育需求的,教育应是受教育者主动接受的,教育者的教育实践活动应该是服务于教育者的,服务于受教育者的教育需要服务于教育目的的完成。教育目的的最终完成也是靠受教育者通过对教育内容的学习,使之与自己的经验相适应,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感受,实现受教育者的自我生成。对教育的定义,应跳出个人在教育中的角色束缚,高屋建瓴的看教育,同时也必须基于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所以,教育是一种由人的教育需求引起的,使教育者引导、服务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生成,以实现自我发展的社会活动。这样定义的教育我想才是真正能体现现代教育应该具有的特点,也能把交互式的教育理念囊括其中。对教育的理解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对于将来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是踏入教育领域的第一步,我们应做的第二步则是如何在将来的工作中践行这种教育理念,在将来实际具体的教育活动做到这些,就需要我们具备一种素质——教学机智。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中写到:“教学机智表现为克制,表现为对孩子的体验的理解,表现为尊重孩子的主体性,表现为‘润物细无声’,表现为对情境的自信,表现为临场的天赋”。“教育机智保留了孩子的空间,保护那些脆弱的东西,防止伤害,将破碎的东西变成整体,使好的品质得到巩固和加强,加强孩子的独特之处,促进孩子的学习和个性成长”。也就是说教学机智是不可以事先计划的,是需要通过教师中不断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从而形成的一种教学修养,更需要教师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文化修养、个人学识长期积累后以自然形成,它是一门活的教学的艺术就学。在实际教学这一复杂、变化的动态过程中,无论教师如何准备和组织课堂教学,总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教学情境。所以,真正的教学应该一场“即席创作”,但这种“即席创作”不是简单的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随机应变,而是通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观察问题背后儿童的心理、个性,教师应保护儿童展现出来的特点,这样才能让儿童自由的成长。只有教师的教学机智才能促使教师“在具体的情境中什么时候该说什么、做什么或者不该说什么、做什么”。

即将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必须要走好这两步,即先认识教育,理解教育是什么;再培养自己的教学机智。这样才能使我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做好从事教育工作者的准备,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教学机智读书心得11.6[优秀]

教学机智

教学机智

教学机智

教学机智

教学机智是什么

教学机智2

教学机智(推荐)

《教学机智》读后感

《教学机智》读书笔记

《《教学机智》读书报告.doc》
《教学机智》读书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