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县情谋求发展

2020-03-03 03:24:5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了解县情谋求发展

郧西县先后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革命老区贫困县和“八七”扶贫攻坚县,2001年又被列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郧西县最大的县情特点就是: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实力薄弱;农民增收困难;财政收入较低;工业发展滞后;就业压力增大。这些,严重影响了我县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历史沿革

郧西,因位于郧县以西而得名。历史上属地变更频繁,自西汉始先后称长利、锡、平阳、郧乡、上津县。明朝化成十二年冬月,割郧县西武阳五里,析上津东南景阳四里,建郧西县,于上津县并存,同隶云阳府。清顺治十六年载上津并入郧西。

1987年和1994年国务院先后将郧西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老区县和贫困县,2001年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又将郧西列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二)、自然地理

郧西县位于鄂西北边陲,汉江中上游北岸,北依秦林,南临汉江,地扼秦楚要冲。正东及东南与郧县接壤、东北角与陕西省商南、正北与山阳、西北与镇安、西南与白河县毗连,省际边界线409公里,是全省省际边界线最长的县。西起东经105°25分,东至北纬110°42分,跨经度1°15分,东西最长约115 公里,南起北纬33°16分,跨纬度31分南北最宽约55公里。以县城为中心,距武汉市654公里,十堰市108公里,西安市387公里。 郧西全境山多平地少。山地占总面积的97.3%,河谷坝堤占总面积的2.7%,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高坡陡,沟壑纵横。西北部多为中高山地带,东南部多为丘陵盆地,低山沟壑地带。全县平均海拔高度为800米,县城海拔高度为230米,湖北大梁为最高山峰,海拔1789.9米,夹河归仙河口地势最低,海拔151米。县境位于北纬32°45分—33°16分,气候呈纬向变化,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亚热带季风性山地气候。全县版图面积3509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9%。

(三)、水利资源

全县有大小河流1558条,51公里以上的大河四条。一条是:汉江河;二是金钱河,发源于陕西省柞水县,分左右两支,流经陕南山区山阳县和我县至夹河关,注入汉江,其干流全长234公里,流域面积1614平方公里。三是天河,位于汉江左岸,发源于陕西山阳县,干流全长69公里,流域面积1614平方公里。四是仙河,是我县西部的一条较大河流,属汉江一级支流,发源于湖北口乡,跨湖北、陕西两省,流经湖北口、关防乡及陕西旬阳县,注入汉江,全场90公里,流域面积429.7平方公里。全省境内无湖泊。

郧西县水资源较为丰富,理论蕴藏量为63.13万千瓦,可开发57.65万千瓦,到目前为止已建小型水电站19座,装机38台,总容量为10.055万千瓦,只占开发量的18%,从水资源总量上看,我县水资源占全市中上级水平,仅次于竹山县,特别是汉江源远流长,承雨面积大,自来水丰富,上游陕西省多级开发,有利于充分积蓄水资源,发挥优势,而汉江中上游处于特殊的高山峡谷地带,落差大,淹没损失小,其开发价值高,因此我们要看准水资源优势的开发前景,建设和谐郧西,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水资源有以下明显的优点:①是它具有可循环性,比起石油、煤炭、矿产等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这些资源的过度开采,将影响到气候的变化,影响到人类的生存,而水资源则不然,只要地球存在,水就会存在,它可以周而复始、无限循环。②是它具有清洁

的特点,水在被利用的时候,自身不会产生废物,污染大气和地球,水本身是洁净的,是其他资源无法类比的;③是开发利用水资源成本低,使用长久,一项工程一旦建成,它的运行成本是很低的,只要管理得当,维护及时,就可以长远使用。

现在我县水资源开发仅占18%,还有82%尚未开发利用,2005年我县水电产业财税收入2424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24%,如果利用达到100%,年财税收入可突破一个亿,汉江对我县的发展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风景名胜

郧西历史悠久,有较多的风景名胜;主要旅游景点

悬鼓观。坐落在城西南二公里的天河坪山崖上,旧志资料介绍“庙左悬崖圆末如鼓,崖隙衔片石,不知几千百斤,空悬于溪外者。大半游人过此,唯恐石坠。从而构成人间奇景。2002年城关镇政府投资扩建景点,将其建成为集自然与人文景观与一体的风景名胜公园。 五龙河景区。南起距县城5公里的石挂电站,北至三关洞林区,全场56公里,被誉为鄂西北的“九寨沟”,境内森林茂密,峰崖险峻,瀑布成群。主要景点有美丽如画的龙门景区,惊心动魄的龙潭景区,气势磅礴的龙峡景区,柔情似水的龙女景区,光怪陆离的龙宫景区。 龙潭河景区。位于两省三县交界处的羊尾镇,铁路、公路、水路相通,是汉江河畔最为便利的景区之一。风景区由龙潭河和虎豹峡两个景点组成,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12公里,主要景观有天光一线、银河飞泻、龙女出浴、龙潭泻月、龙子击鼓、贡爷古居、卡房炮台、虎豹朝圣、虎巢豹洞、一二天门、大王拜佛、三佛相会、天狗守门、美女羞花、始祖拜天、圣迹圣手,独乳峰、乌龙山等60于处,是保存完好的天然动植物园。

另外还有一些著名的景点如:地下世界“三官洞”、富有传奇色彩的乡口“黄龙洞”、烟雨沧桑的“柳州城”、蒙眬似神的“仙姑洞”、白莲教起义领袖王聪儿英勇跳崖牺牲而得名的槐树“阎王碥”、流光溢彩店子“罗汉寨”、“铁山塔”、贵斧神凿“三十六岩”、卧薪尝胆“青龙山”、栩栩如生的坎子山“石林”、千姿百态“夹河关”、雄伟壮观的“陡岭子水电站”、水色山光的“天河口”、亚洲天下第一沙坝等等。

1、著名古迹

白龙洞猿人化石遗址,位于安家神雾岭村四组,属石灰岩溶洞,洞高2.4米,宽2.6米,座西面东。1976年已发掘出的化石多达20余种,其中8颗为前臼齿的古猿人的牙齿,还有大量的古脊椎动物化石,考古学家认定,猿人化石大致距今100万年,早于著名的北京周口店猿人,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津古城。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周长1236.6米,高6.8米。设有五门,面积8万平方米,城基厚度6.12米,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座县级古城之一。上津历史悠久,古代为商国之地,春秋属晋、战国属秦,北朝西魏时,建立上津县,比郧西建县早938年,历史上曾14次建县,6次设郡,2次设州。92年12月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呗国务院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建设部、国家文物总局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 城关镇校场坡金银山告速公路处发现14枚恐龙蛋。

(三)、革命遗址

湖北关。位于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红岩村最西头,插入陕西腹地崇山峻岭之中,是鄂陕之界关。几经沧桑岁月,损而复修。红25军和红74师在此活动时期,曾划为老苏区。中原突围期间,是新四军5师重要活动区域。1978年,县人民政府拨款复修,按原式样整容如新,车辆人畜常年通行。

一天门,是革命圣地。1934年,红25军以

一、

二、三天门为中心,建立革命根据地,成立苏维埃政府、游击师,同陕南根据地配合,相继打击敌人。1946年,新四军5师突围后的中路大军也来到这里,同敌人殊死搏斗。

(四)、历史人物和著名人物

郧西县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南宋时,岳飞曾在此与金兵对抗;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张献忠多次在此激战;清末“白莲教”起义首领王聪儿在此勇战清兵,壮烈牺牲;民主革命时期,李先念、徐向前、贺龙、程子华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率红四军、红二十五军,中原解放军在郧西建立革命根据地,点燃了革命烈火。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英雄模范人物层出不穷。县福利院原院长王太炳,任职期间,艰苦建院,成绩显著,全心全意为院民服务,实绩突出,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省、地、县劳动模范和优秀共产党员。县汽运公司司机陆宏,立足平凡岗位,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湖北口回族乡桃园沟村小学校长胡安梅,倾心山区教育,负债教书育人,感人事迹被媒体知道后,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她先后荣获第二界“中国希望工程园丁奖”,“第四届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提名奖”等荣誉称号。2006年6月她光荣的当选为中共十六大代表。

(五)、近现代历史事件

郧西解放。1947年11月16日,陈庚、谢富治率领的解放军四纵12旅34团在解放山阳县满川关和郧西县上津镇后,乘胜追击,进抵郧西县城,守敌弃城而逃,郧西宣告解放。当日在县城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郧西县委员会和郧西县民主政府,王廷佐任县委书记,34团政治处副主任邵建明任县长。

1997年7·18洪灾。1997年7月18日凌晨1:50分—上午8:00,郧西县遭受五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袭击,6个小时降雨量高达323.2毫米,全县以城关为中心,辐射到土门、涧池、观音、马安、安家等乡镇,21.6万人受灾特别严重,各类经济损失2,53亿元,11人死亡,310人受伤,倒塌房屋3276户,12414间,即将倒塌的2895户、10135间,冲毁农田9800余亩,旱地2万余亩,损失小水库9座,小河堤1294处,渠道1238处,塘堰1507处,小水电站16座,水泵站98处,损失产量7200万斤,卷走猪牛羊1417头,冲毁道路1219处、176。6公里,供电线路187处、173杆公里,邮电线路130处、193杆公里,23处公路受阻,工厂设备损坏1404台,通讯中断60多小时,城区停电24小时,城区两个水厂无法供水,整个城区停水五天,20余家工程停产。

二、我县“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十一五时期,在县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推进“一主三化”,着力发展县域特色经济,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巨大进步。

(一)、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5.5亿元,比九五期末增长85.6%,财政收入达到10008万元,比九五期末增长91.8%,农村经济稳步发展。黄姜、烟叶、蔬菜、畜牧、林特等产业格局几本形成,农业增加值达到7亿元,比九五期末增长55.5%,工业经济效率不断提高,水电、医化、汽配、食品、建材等骨干工业规模不断壮大,工业增加值达到2.5亿元,比九五期末增长1.6倍。

(二)、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全县纳入改制范围的101家国有企业改制96家。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和乡村体质改革基本到位。实施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为主要内容的财政体质改革,财政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1、交通建设步伐加快,五年完成投资2.76亿元,改造升级郧慢路、上湖路、郧阳路、观大路等县乡主干公路726公里,新修乡村公路123条、1240公里,新建佘家湾等大中型桥梁24座,十慢高速路全县动工,汉江大桥几本完成。

2、城镇建设突飞猛进。先后拆迁和改造了西安大道、佘家湾大道、天佘大道、郧安路、上津路、两府路、人民街、光明街等11条街道。兴建扩建了鄂陕边贸市场。城北集贸市场,县医院住院部大楼、县城防洪提等

一批公共基础设施,完成了郧西大道,富康大道的沥青路面综合改造,城区主干道安装了红绿灯,对机动车辆全面实行电子监控,实现了路灯全覆盖。

3、通讯设施建设迅猛发展,信息网络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和交通干道。

4、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显著。治理流域面积166.3平方公里,加固水利工程119处,开发整理土地1.2万亩,新建水窖10148口、其中洪水工程61处。

5、生态能源建设力度加大。完成造林工程43,2万亩,新建沼气池11506口,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普九”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中小学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工程全面启动,公共卫生,医疗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启动。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全面启动,“全国优质服务先进县”通过国家验收,国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大,文体事业有新进展,全民健身综合训练楼即将竣工,组建了卓越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功举办了民歌民乐大赛及上津古城旅游文化节,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成效显著。

(五)、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四五”普法圆满完成,社会治安形势明显好转,社会秩序保持稳定。2005年荣获全省“平安县”荣誉称号。

(六)、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争取国家烟草局、武汉市和省市直部门对口扶贫,五年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2亿元,解决了4,2万人口脱贫问题。农民人均纯收入由“九五”期末的1398元增加到1894元,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达到5500元,比“九五”期末增长95.6%。

三、我县“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主要措施

到2010年,我县生产总值达到3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8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8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为此,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

(一)、突出发展工业,壮大县域经济。

着力培育六大骨干企业:

1、突破性发展水电工业,建设孤山电站、玉皇滩电站,开发天河流域。到2010年,入库税金4000万元。

2、科学发展矿产工业,入库税金4000万元。

3、发展壮大医化工业,入库税金3000万元。

4、加速发展食品工业,税金1000万元。

5、巩固发展汽配工业,税金1000万元。

6、加快发展建材工业,税金1500万元。

(二)、深度开发农业,展示农村新貌。

优化农业经济结构,“稳粮保姜、扩菜扶烟、新林壮畜”的调整思路,大力培植特色产业。黄姜产业,要优化布局,稳定种植面积,提高科技含量;蔬菜产业。要突破性发展陆地菜,大力推进反季节菜,深度开发山野菜;烟叶产业,要扩大面积,加强管理,增加效益;林特产业,重点发展板栗、香椿、核桃、柿子、山野葡萄等高校经济林;畜牧产业,巩固扩大生猪生产,突破性发展马头山羊、郧巴黄牛,大力发展土杂鸡。

深入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以贫困村建设为重点,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加快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重点抓好农村安全饮水,小流域治理,土地开发整理等农田水利建设,实施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沼气池等生态能源建设。

认真落实农村各项政策,巩固农村税费个成果,完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免征农业税,粮食补贴到位,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切实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三)、拓展服务领域,适应社会需求

(四)、着力改善环境,夯实发展基础

服务高速路,完善主干路,改造乡村路,升等出口路,改造大羊路、土兰路、郧三路等县乡主干路,新修河夹归仙河口—涧池泥河口的沿江公路,建设城关天河坪、上津金钱河等桥梁和土地岭隧道。新建通村水泥路1000公里。升级三条县城出口路。强化交通管理,规范客运市场,促进交通事业健康发展。

扎实推进县域城镇化进程,到2010年,全县城镇人口达到18万人,县城人口达10万人。着力开发新城,配套改造老城,新建滨河路,完善大佘路,开发东三街,改造佘家湾路,打通小河西路,新建县城停车场、休闲广场、专业市场,创建文明市级县城。加快集镇村庄建设,发展县域重点镇,创建村庄示范店。

(五)、发展社会事业,构件和谐社会

坚持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国策,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高检测、监察、污染控制能力,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深化卫生改革,控制重大传染病,全面推进农村合作医疗。

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做好“五·五”普法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化解社会各类矛盾,坚决取缔邪教组织,产出黑恶势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全力打造平安郧西。

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改善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郧西天河文体中心和乡镇群众休闲健身场所,扩大广播电视覆盖面,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六)、切实转变作风,建设勤廉政府

综上所述,透过郧西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郧西不仅拥有3509平方公里的版图,和51万英雄的人民,而且具有光荣的传统和辉煌的历史。郧西是革命的摇篮,有多少英雄的儿女义无反顾的走出大山,参加革命,为抗日救国和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又又多少儿女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出谋划策,有多少英雄的儿女甘洒热血换取了这块神圣的土地,又有多少前辈,呕心沥血,艰苦奋斗,功垂这块土地。在郧西战斗过的英雄、工作过的前辈和土生土长的郧西人无不为拥有这片热土而骄傲,拥有这段历史而自豪,无不深深的眷恋和热爱这片土地。

郧西的山是大自然的特色,是郧西的脊梁,山上茂密的森林不仅为郧西人民提供了足够的新鲜空气和优质的木材,而且积蓄了大量的水分和营养,满足了生物多样性的需求,郧西的山具有金、银、铜、铁、锑、煤等几十种矿产物质,为我县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郧西的水是生物的命脉,是郧西致富的重点产业,滋润着郧西的一草一木和郧西51万人民,陡岭子、孙家滩电站的建成,似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郧西的大地上,每年以2400万的税收,回报的郧西人民,玉皇滩电展、孤山、水石门、夹河关电站的申报立项,建成投产,将大大推进我县水电产业发展,使我县成为名副其实的水电大县、水电强县;郧西的人民,是郧西的主人,他们曾今把最优秀的儿女送往抗战的前线,有多少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舍小家,顾大家,支援丹江口水电枢纽工程和襄渝铁路工程。改造郧西的山河旧面貌,发展了姜、烟、蓄、菜、林等支柱产业,建设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城镇面貌焕然一新,经济实力由过去的全省倒数第一上升到66位,前进了10个位次,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正在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

开拓创新,谋求发展

齐心协力谋求发展

找准路子 谋求发展

夏邑发展日新月异(县情介绍)

发挥资源优势,谋求跨越式发展

今年的抓住机遇谋求发展

立足现在 展望未来 谋求发展

总结经验 寻找差距 谋求发展

郧西县情

如东县情

《了解县情谋求发展.doc》
了解县情谋求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