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几何证明举例

2020-03-01 23:15:4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年级八年级学科数学第五 单元第 8课时总计课时2013年 11月 4日

§5.6几何证明举例(2)

课程标准: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并探索其性质。 学习目标:

1.学生会根据三角形全等推导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熟练掌握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3.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并会运用判定等边三角形。

学习重点难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我的目标以及突破重难点的设想:

学前准备:

学情分析:

学案使用说明以及学法指导:

预习案

一、教材助读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什么?判定是什么?

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是什么?

探究案

探究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是真命题吗?怎样证明。

(2)在右图等腰△ABC中,AB=AC.AD为BC边上的高

∠1与∠2有什么关系?BD与CD有什么关系?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试着总结一下。

探究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合作交流)

(3)说出命题“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逆命题?

(4)这个逆命题是真命题吗?怎样证明它的正确性?

课型:新授执笔:马海丽审核: 滕广福韩增美

(5)求证: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已知:

求证:

点拨:注意条件中为什么是两个“角”,不是两个“底角”。

三、精讲点拨: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1:

性质2:

2、数学语言叙述:

性质1:性质2:

∵AB=AC∵AB=AC

∴∠B= ∠C① AD平分∠BAC

(等边对等角)

(①,② ,③均可作为一个条件,推出其他两项 )

(三线合一)

3、总结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判定(学生小组讨论,写出他们的证明过程)

四、应用新知

2、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D是AB上的

一点,DE⊥BC,交BC于点E,交CA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AD=AF。

点拨:以后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时,除利用三角形全等外,还可以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五、课堂小结:

训练案

课本180页 练习1,2题

我的反思:

5.6几何的证明举例

沪教版_初二数学几何证明举例

几何证明

几何证明

几何证明

几何证明

几何证明测试题

初二几何证明

几何证明计算题

几何证明三角形

《§5.6几何证明举例.doc》
§5.6几何证明举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