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送东阳马生序》

2020-03-04 01:30:4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送东阳马生序》

一、常识积累

1.宋濂:明代著名文学家与高启、刘基并称 “明初诗文三大家” 2.序:赠序,临别赠言相当于现在的议论性散文

二、文言知识㈠通假字

1.支:通“肢”肢体2.被:通“披”穿 ㈡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腰:腰佩 2.名词作状语 手自笔.录:用笔 ㈢一词多义

1. 其 ①他、她、它、他们:

或遇其斥咄(他)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它) ②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卜者知其旨意(他们的)其妻献疑曰(他的) ③这、那其必曰(那)

其岸势犬牙差互(那)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这)其西南诸峰(那)

④加强推测、反问、希望、命令语气其真无马也邪(反问)其如土石何(反问)其许寡人(希望)其真不知马(推测)其恕乎(推测)

2.道 ①道路:道不通/伐竹取道

②学说:益慕圣贤之道 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④施行仁政:得道者多助 ⑤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2.以 ①来无从致书以观计日以还俯身倾耳以请

出一言以复

②因为以中有足乐者③用以衾拥复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㈣同义词连用

假借:借叩问:问 崩殂:死亡兹若:这

曾益:增加 ㈥文言句式

1.宾语前置:弗之怠

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常前置

三、课文分析 1.主要内容,主旨

本文叙述了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以此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主旨)。 (困难——态度)

2.“余幼时即嗜学”总领全文,点出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勤奋刻苦。

3.作者在求学时遇到哪些困难? ⑴家贫无书——假借

手自笔录 走送之

⑵无师解惑——路途之遥

(表现求师的迫切,坚决)

师之严厉

(反衬作者求师的诚恳恭敬) ⑶生活之苦——旅途艰苦

日再食,无鲜肥滋味 緼袍敝衣

4.作者因得遍观群书的原因是什么? ⑴勤奋刻苦:手自笔录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⑵守信: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5.“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 ⑴勤奋刻苦

⑵行百里外,登门求教 ⑶虚心好学,态度诚恳恭敬

6.作者着力渲染从师求学时的生活之苦有何目的?

⑴与同舍生对比,突出自己的寒酸 ⑵表现自己“以中有足乐”,以读书为乐 ⑶以此鼓励马生勤奋好学

四、积累拓展1.组成语 ①益:增加延年益寿

更加 精益求精 多多益善 老当益壮 ②患:担心 患得患失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③至:到 无微不至无所不至宾至如归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纷至沓来

④汤:热水赴汤蹈火 固若金汤 扬汤止沸 ⑤若:好像 置若罔闻 呆若木鸡

固若金汤

⑥敝:破旧敝帚自珍 视如敝屣

2.有关刻苦勤奋的成语故事

①囊萤映雪:(车胤、孙康)

②悬梁刺股:(孙敬、苏秦)

③凿壁借光:(匡衡)

④韦编三绝:(孔子)

3.有关刻苦勤奋的名句

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②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华罗庚

③天才出于勤奋。——高尔基

4.如何理解“余则辒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羡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两句话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苦乐观?

答:生活固然艰苦,但作者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刻苦勤奋的学习中去,心无旁骛,无暇顾及生活的艰苦与否。更重要的是他通过刻苦学习丰富了学识,养成了良好的品德。在学习中获得了无限的乐趣,精神上获得巨大满足,所以对生活的艰苦就不以为意了而且以苦为乐。孔子曾称赞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表示的就是这个意思。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

送东阳马生序总复习资料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总复习—《送东阳马生序》.doc》
总复习—《送东阳马生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