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学设计

2020-03-02 10:14:5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硬笔书法

(六)提 提画写法是,下笔较重,由重到轻向右上行笔,收笔要出尖。

(七)钩 有竖钩、竖弯钩、戈钩、卧钩

(八)折 共有18种形态

(一)点 点画在一个字中就如同人的眼睛,是一个字的精神体现。点画有右点、左点、竖点和长点之分。

1、侧点(右点)

侧点又称“右点”。写法为由轻到重,向右下方顿笔,最后回锋收笔。口诀:“轻——重——回锋”。

侧点的形状是头尖、背鼓、尾圆、腹收。既象掰开的一瓣蒜,又象一粒苹果核。在点当中,侧点的应用是最多的,所以一定要把侧点练好。如“下、斗”等字。

2、垂点(左点)

垂点也叫“左点”。写法是由轻到重向左下顿笔,略带弯度,最后回锋收笔。口诀“轻——重——回锋”。垂点多用在竖心旁或宝盖头,有时需向左或向右倾斜。

垂点的形状是上面尖,下面圆。形似一滴下落的水珠。如:“忏、州”等字。

3、其它点

(1)、横点实际上是短横的缩写,如:“非、耳”等字。

(2)、撇点即短撇的缩写,如:“平、半”等字。

(3)、竖点为短竖的缩写,如:“主、立”等字。

(4)、挑点即斜提的缩写,如:“汁、江”等字。

硬笔书法点的写法:

轻轻起笔,渐渐重,停顿一下,往回推动。

1、右点:下笔轻,由轻到中向右下行笔,稍按后即手笔,不能重描,一次成画。关键要有行笔过程,万不可笔尖一着纸就收笔。

2、左点:写法基本同右点,但行笔方向往下略向左偏一点,收笔时要顿笔。

3、竖点:稍微有点的变形,当点在字头居中出现时,人们习惯将点的收笔处与下面笔画连接起来,因此,点的形态教直。

4、长点:在右点的基础上变长,行笔慢一些。

楷书技法 横的写法

一个笔画的书写都有以下几个步骤:起笔、行笔、收笔.横画也不例外,由于起笔的方式不同,又有圆笔和方笔之分.

一、圆笔横的写法

以颜真卿《勤礼碑》和柳公权《玄秘塔碑中的“三”字为例,它们的上横部是典型的圆笔横画.它的书写方法如下:

① 向右上逆锋起笔;② 提笔圆转;③ 中锋向右行笔;④ 提笔圆转;⑤ 回锋收笔.

为什么要逆锋起笔且要回锋收笔?写横画中锋运笔不逆锋起笔和回锋收笔两头是尖的,古人将它称为“枣核”.不完美、不含蓄.

圆头横如果没有①后两步,就难成其为“圆头”.

然而,仅有①、②和行笔③就将毛笔直接提起离开纸面,就会出现有些地方有墨.有些地方没有墨的“折木”的现象.“折木”是横画的病笔.④、⑤收笔的目的是为了将“折木”部分填满写实,而不是为了收笔而收笔.

初学者在写圆笔横画时,即使按上述步骤写,还是难写出像字帖上那样的横画来,往往在横画的两头出现如哑铃一般的大墨团.造成这一弊病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 对元书纸的吸水性能掌握不够,笔上的墨蘸得太多、太饱,一下笔,墨就涨出来了,形成大墨团.

(2) 书写速度太慢,加上起笔和收笔的地方都有逆锋、回锋的往复动作.

(3) 有的家长、老师要求孩子练字起笔时将笔在纸上顿几下,到收笔时再将笔顿几下.只知道起收笔的动作,不知道起收笔的目的,顿出了两个大疙瘩来.

(4) 起笔逆锋或收笔回锋时幅度过大,按笔过重,甚至将笔肚子也当作笔锋逆进去了,这样在起笔、收笔时将笔转一大圈子,当然会在笔画的两头大出许多来.其实,所谓逆锋、回锋的“锋”,是笔尖上的那么一丁点的地方.逆锋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在笔画外有尖锋的外露,因此,逆锋和回锋的动作要小,速度要快.

(5) 有一个很关键的步骤——“提笔”,被忽略了,特别在最后的④⑤要提笔、圆转、收笔.如果没有提笔,笔仍处于下按下的状态就回转、收笔,必然会出现大墨团.

二、方笔横的写法

以柳体“一”字和颜体“五’字为例.它们是典型的方笔横画.书写的方法如下:

① 切笔直下;② 提笔;③ 折锋后中锋行笔;④ 向右上提笔;⑤ 顿笔;⑥ 提笔、圆转收笔.

切笔直下,就是起笔时直接下笔,没有逆锋的动作,应该说方笔的棱角处就是露锋的一种表现.切笔就是把笔锋直接切入,古人称之为“欲横先坚”.

这时实际上笔毫是倒下去的,笔锋在上,笔肚子在下,如果直接右行写横画,势必出现偏锋,所以紧接着就是提笔②,这个在切笔直下处原地提笔十分重要,它是使笔毫转变成中锋运笔的关键.这一点,明代的董其昌早已在他的书论中阐明:“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乃千古不传语.”发笔处就是起笔的地方,就要把笔提起来;“不使其自堰”,就是不让它偏锋运笔.因此可以说“提笔”是下一步运笔的关键,也是中锋运笔的前提,提笔以后是折锋右行.所谓折锋,是指笔锋毫面的折换.譬如切笔直下是用“南面”的笔毫,提笔折锋后用”东面”的笔毫中锋书写横画.折锋也是转换成中锋运笔的一种手段,古称为“翻折”.

初学提笔折锋有一定的难度,要求笔挺起来的程度恰到好处.提不到位,笔锋仍处于偏锋状态;提过了头,又会出现起笔切下的墨痕大、中锋行笔的笔道细,被称之为“钉头”的病笔;提笔不够或不提笔,横画的上方露出直下起笔的锋尖,是古人称之为“喙”(hui如鸟的嘴巴)的病笔.古代书法家要求写毛笔字横画要“左去喙,右去吻”,说的就是要藏锋起笔,去除如鸟嘴一样的“喙”;收笔提笔藏锋,去掉如嘴巴一样的或“折木”等缺陷的“吻”.

横画除了方笔、圆笔之外还有一种,起笔不是切笔直下而是逆锋,属于逆锋起笔的方笔.其书写方法是在方笔切笔直下起笔之前加进逆锋起笔即可,这里不另赘述.

方笔、圆笔的起笔方法是各种书体和各种笔画的基本运笔方法之一.康有为称:“书法之妙,全在运笔.该举其要,尽于方圆.”可见方笔、圆笔的重要.我们将楷书根画的方笔、圆笔写熟练了,其他笔画的方圆写法无不相类,也很容易过关.此关一过,以后不论写

行书还是草书,其方笔、圆笔也都以此法人手,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为什么要先学楷书的缘故之一.

三、横的主次及态势

横画有主笔、次笔的区分.如“三”字和“五”字的底横均为主笔,其他的横画为次笔.我们将这两个字的横画主笔和次笔作一比较就会发现:主笔长、次笔短,主笔重轻起伏大.次笔变化小,尤其是起笔、收笔,主笔强调,次笔马虎.譬如,主笔横画的收笔,与次笔相比多一顿笔的动作.

横画除了有主次之分外,还有态势的变化.它不是平直如尺,而是有一定的斜势和俯仰的态势变化.不同的字和不同位置的横画其态势也各不相同,因字而异,不可生搬硬套,须掌握其一般的规律.

(一)横的斜势

横画是有一定斜势的.如果每横都平直无变化,那么这个字必然僵硬死板,缺乏生气.因此,颜真卿、柳公权及历代众多楷书大家的作品中的根画都有一定的斜势.一般横画的斜势都是以左低右高的形式出现.这与从古到今强调写毛笔字要用右手执笔有关.因为以右手手腕为圆心、以手掌为半径写一横画,必然会出现左低右高的现象,并形成带有一定弧度偏势的横画.因此,这一横画的态势是自然的,是右手握笔的必然结果.

一般楷书横画的倾斜度往往与水平线呈5度左右的夹角.正因为这左低右高的斜势,使字体形成略微左倾的态势,从而产生一些动感.

(二)横的俯势

以柳体“三”字的底横为例,横呈中间拱、两头低的态势,叫俯势,也叫“覆势”.“覆”,底朝天往下盖的意思.也就是说,其态势像是一只底朝天的盘子.如果在“三”字下横底部画一直线,就会发现横的两端基本呈水平状态.这就告诉我们‘三”字下横虽有斜势,且中拱,但支撑点仍然是很平稳的.

(三)横画的仰势

与俯势相反的是仰势.柳体“三’字的上横就是仰势.它的中间呈微微的凹陷状,好像一只能承接雨露的浅盆.柳体字在一个字里如果出现两个以上的横画时,往往仰势的横画在这个字的上方,平势的横画在中间,俯势的横画在下面或底部,但主笔根画一般均为俯势.颜体横画也有此特性,不过不若柳体那么明显,相对而言,颜体横画趋于平缓.

根画的俯仰之势是否有一定的规律,能否任意摆布呢?这恐怕跟字形的安稳与美观、合理有一定的关系.譬如同样写一个“二”字,它的两个横画的俯仰可有四组变化:

(1)上仰下仰.两个横画均为仰势,下底呈圆弧状态,如不倒翁一般.使人觉得这个字很容易摇晃.不稳定.

(2)上俯下俯.两个横画均为俯势,重心是平稳了,但两个横画同向平行的弧形态势,给人以重复雷同的感觉,不够完美.

(3)上俯下仰.上横是俯势,下横是仰势,重心不稳.

(4)上仰下俯.上横仰势,下横俯势,这一组应该说是最合理的搭配.这种组合既能重心平稳,又有势态的变化,既安稳又美观,故成为历代书家经常采用的态势,也是横画俯仰规律的体现.

四、横的病笔及其纠正方法

(一)柴担

“柴担”是指俯势横画写得过于弯曲,如挑担时的扁担——两头抵、中间拱.

形成原因:俯势横画的弧度是很小的,如果起伏过大,走势不是直线而是弧线,必然显得软弱无力.

纠正方法:将所写的病笔横画与字帖上的横画仔细加以对照,减小弧度起伏.具体一点说,假设横画的起笔到落笔有一根中心线的话,俯势弧度的笔画下边不能离开中心线,保持平稳.横要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平中要有态势变化,没有一定幅度的变化,就缺少果敢的力度.

(二)骨节

“骨节”是指横画起笔、收笔处粗壮如肉骨头.其形成原因及纠正方法.请见圆笔横的写法.

(三)折木

“折木”是指横画收笔处呈折断的木片状.

形成原因:收笔时,缺少提笔回锋的运作.

纠正方法:注意在收笔前提笔、圆转并回锋,参见圆笔横的写法.

(四)鸟喙

“鸟喙”指横的起笔处呈上翘的鸟嘴状.形成原因及纠正方法,请见方笔横的写法.

(五)钉头

“钉头”指横的起笔呈钉头状.形成原因及纠正方法,请见方笔横的写法.

(六)蜂腰

“蜂腰”指横画的中间部分太细,如蜜蜂的腰那样.

形成原因:写横画行笔到中段时提笔太高,即提笔幅度过大,使笔画过细.

纠正方法:写横画到中间行笔时稍作提笔,但要注意适度.

(七)算子

“算子”是古代计数用的筹码,这里指方笔横画过于方整刻板,如僵死的竹片、木块一样,缺少变化.

形成原因:运笔没有提拔起伏,一味地平移.

纠正方法:加强起笔、收笔和提按的起伏动作及斜势,使其富有变化.

书法教学设计

书法教学设计

书法教学设计

书法教学设计

书法教学设计

书法教学设计

书法教学设计

书法教学设计

书法教学设计

书法教学设计

《书法教学设计.doc》
书法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