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案例2

2020-03-02 01:03:4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案例展示

(返回目录)

案例名称: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二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讲课教师:刘娟珠(海南省乐东县黄流中心学校)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人教版第二册第56~57页。 教材分析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计算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位为计算单位。教材的编排是由直观的操作等依靠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教学内容的编排,分三个层次:第

一、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题。比如花卉展、小猫钓鱼等,并呈现算法的多样化;第

二、让学生动手操作(如摆小棒、拨计算器等)、理解掌握算法;第

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通过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多种不同的算法,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这样的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下基础。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属于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设计意图;

因为这一节课所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创设了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教学活动,激励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明白了道理,掌握了算法。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看画面)、数一数、说一说、想一想(想问题、想算法)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应用已学过的数的组成知识,进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并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学会运用整十数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火柴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咱们不是学过20以内的数的相加减吗?听说咱们班的孩子学得不错,老师可高兴啦!不仅是老师,小尼的爸爸妈妈听到这个消息也好高兴,今天要带小尼出去好好地玩一玩,小尼蹦蹦跳跳地出发了,来到小桥边,发现桥断了,这可怎么办呢?正在纳闷,这时候太阳公公来了,他告诉小尼,只要小尼能回答出他的问题,桥就可以接上,他就可以过桥了。咱们帮帮小尼好不好?

生:好 课件出示复习: 1.口算:8+6=9-5=

2.红苹果5个,绿苹果3个,红苹果和绿苹果一共有多少个?红苹果比绿苹果多多少个?

师:小尼过桥了,它可开心了,老师也好开心啊!因为大家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帮助别人了,真是有爱心的孩子。看到同学们那么聪明,有一个小朋友迫不及待想认识大家呢?想认识它吗?看它来了!(拿出小木棒)

生:是小木棒。

师:好多同学看了都好失望啊!你们可别小看它呀,它身上可隐藏着好多数学小知识呢!不信,你瞧!谁愿意来帮我的忙,数一数一捆有多少根小木棒? 生:十根。

师:一捆小木棒有十根,是一个十,那我再哪一捆呢? 生:两个十,是20。

师:那三捆呢?五捆呢?八捆呢?

生:三捆是三个十,是30;五捆是五个十,是50;八捆是八个十,是80。 „„

师小结:像这种个位是0的两位数叫做整十数。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整十数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57页。(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明确算理 师:主题图上主要有些什么? 生:花

师:春天来了,花儿可真美啊!我也好喜欢花,可我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可喜欢小动物了,今天我请来了好多小动物举行运动会。想看吗?瞧。来了!(边说边演示课件)

1.数一数:鸭、公鸡、小兔各多少只?

2.算一算:鸭子和公鸡一共有多少只?10只小兔去当拉拉队,还剩多少只? (学生解答,说明理由。根据算式的结果,全班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3.师小结方法:整十数相加减时,个位上的0不变,十位上的数相加减得几就是几。(师边说边板书)

4.你能通过观察这些小动物,通过比较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吗?

师:同学们,小动物都到齐了,你能根据观察、比较提出数学问题吗?可以小组合作,看哪个组提的问题又多又好,你想让谁回答就让谁回答。

„„

(1)分组讨论 (2)组与组互考

师:瞧,小小的一副图隐藏着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可是同学们都轻松地把它解决了,你么真聪明!

三、巩固知识,灵活运用 1.师生互考,生生互考

师:看你们那么聪明,老师都忍不住想考考你么,敢接受挑战吗?

(教师口头出几道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题,让学生回答,接着学生出题考老师,再让同桌之间互相出题考对方)

2.算一算

(1)师:运动会开始了,首先是公鸡和鸭子赛跑,鸭子每分钟跑30米,公鸡每分钟跑50米?它们每分钟一共跑多少米?公鸡每分钟比小鸭多跑多少米?小鸭比公鸡每分钟比小鸭少多少米?咱们帮他们算一算。

(2)师:运动会开得热火朝天,好热啊,流了好多汗,咱们到树林里去凉快凉快吧!(课件出示:树林里有30棵松树,40棵柳树,20棵杨树,一共有多少棵树?)

3.逛商店,解决问题:

今天小尼可高兴了,因为他解决了好多问题,帮助了好多人,突然他记起来还要帮弟弟买玩具呢?他赶忙往商店跑去了,我们也跟他去逛逛吧!(课件出示:购物图)

(1)出示实物,学生自由选择想购买的东西。

(2)根据学生所选的礼物,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

四、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可真了不起,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好多问题,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我们要做一个会发现的好孩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好吗?

五、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0+20=30 30-10=20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在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前提下,大胆地摆脱“教材”的束缚。设计时抓住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整节课围绕着运动会展开,形成一条线贯穿其中,采取激趣的方法,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进入乐学的状态。把“枯燥、机械重复”的计算置于有事物情景,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同时也注重了低年级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整节课,孩子们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课一开始,我通过亲切的语言,同时为学生创设了帮助小尼过桥的情境,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情感距离,起到了“亲其师,信其道”的作用。色彩艳丽的画面,以及动态的演示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中我以解决问题为探索主线,注重让学生自己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他们自己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方式,亲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促进问题意识的养成,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泉。课堂上,我的提问富有启发性,问题设计有梯度,由易到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我还注意关注着学生的学习动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打开了学生的智慧大门,努力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仅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学习的方法,充分地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在巩固环节中,我力求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在这一阶段,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多样化训练:师生互考、生生互考,算一算等环节,训练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达到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目标要求。在课的最后,我还设计了逛逛超市的练习,让学生带着所学的知识走进生活,在实际情境中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内化了新知。

当然,一节课总有一些遗憾,比如本节课,学生都是口头列式并解答,而忽略了去动手列式计算。此外,当学生的学习状态,掌握新知的能力已经超过了老师的预设,可我还是按照教案所设计的那样去完成教学目标,而没有抓住这契机,去挖掘学生的思维。这些都是我以后教学当中需要注意的,我会不断努力,争取把课上得更好!

国培答案2

国培作业2

国培心得体会2

国培计划2

国培感言2

国培总结2

国培感言2

国培心得体会2

国培心得体会2

国培总结2

《国培案例2.doc》
国培案例2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