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读后有感

2020-03-02 05:29:2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教育心理学》读后有感

刚拿到这本《教育心理学》的时候,我以为这肯定又是一本理论性很强、比较难啃的书。可是当我打开书本正式翻阅的时候,越读越发现这本书的“好”处:一是这里并非全是纯理论式的说教,而是实实在在的世界著名心理学实验;二是这里实验的设计和提示的规律均堪称经典,对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的参考价值都很大,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如果对这些都一无所知的话真是太不称职了;三是本书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很强,对着各个趣味横生的实验我可以自由地翻阅自己感兴趣的章节看,并没有必须先看前面才能看后面的内容的负担。第一次粗读一遍,还是有些许收获。在看的时候,我采取一种先看实验过程,再自己猜测结果,然后校对作者的实验结论,最后反思分析再看作者的应用。这种方法看书真是味盎趣然,并且在这过程中对自己也是一种提高,书中有很多自己原来就认同的,有些自己还未认识的,有些还是一知半解的,通过自己的反思和作者的分析就清晰了许多。

在本书中我对其中弗雷西门的运动技能保持的实验和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实验都有较深的体会,还有陆钦斯心理定势的实验价值也很大,我颇感兴趣,陆钦斯的这个实验揭示了心理定势的利与弊以及如何有效解决这问题。一个数学系的高才生一陷入误区可能解决某些问题不如小学生,说明先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不断强化后,容易导致被试盲目使用的倾向,甚至可能忽视了更简单的方法。这表明了定势思维的不利之处,知识有时反而成为障碍;但在这实验中也说明,心理定势在解决常规问题时有很大的作用,在不需要创造性解决方案的实际问题中,只要按照已有的解决方案按部就班进行就可以顺利解决,经过训练就能达到快速解决问题的目的。作者在指出利弊的同时,还提供了打破心理定势的训练方法,这个理论和方法对于我们在教学技能技巧类课程的时候有很大帮助,比如在写字教学中,很多老师都采用强化训练的方法,不断重复、形成手的定势、思维的定势,这种训练的效果是明显的,可也带来明显的问题,就是大多数学生学“死”了,一出手就是如此,不知变通、不具灵活性;对此我经过一段时间的验证,觉得运用形成定势和破定势两种训练交替进行的方法,效果不错:一要不断重复正确的好的书写习惯、形成定势,二还要进行各种反向的多维度的训练以打破这种定势,提高手脑的变通能力和灵活性,避免被老师教“死”了的情况发生,经过这两种方法结合训练的学生就既有稳定性也具灵活性。

总之,这是一本好书,现在粗看还完全看不够,以后还须精读。

教育心理学有感

读后有感

读后有感

读后有感

生本教育读后有感

《爱的教育》读后有感

《爱的教育》读后有感

读教育心理学有感

读《教育心理学》有感

干法读后有感

《《教育心理学》读后有感.doc》
《教育心理学》读后有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