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林生态景观规划上海实习报告

2020-03-03 10:12:2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生态景观规划实习报告

姓名:刘馨尔 学号:n121001109 摘要:通过对湿地公园的湿地调查,发现其设计理念,在基地环境质量优、劣势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湿地公园的功能定位、规划内容以及水体与土壤、种植设计、引鸟设计等生境设计与创造方法等。分析生态建造手段在湿地公园中的体现与运用。

关键词:湿地公园、生态规划、建造手段

正文:通过参观调研上海的梦清园、崇明东滩湿地公园、崇明西沙湿地生态修复实验基地、后滩湿地公园,在实例中体会和深入理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生态规划理念在湿地公园中的体现与运动。通过实习对城市绿地和郊外湿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使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得到一定的充实和提高。 1.东滩湿地公园 1.1简介

东滩湿地公园位于崇明岛东端,毗邻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也是国内唯一一处与候鸟保护区相邻的湿地公园。崇明东滩位于长江入海口,处于我国候鸟南北迁徙的东线中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东滩滩涂辽阔,拥有丰富的底栖动物和之辈资源。湿地类型属于河口滨海湿地类型中的潮间带和沙洲离岛湿地,植被类型为草本植物潮滩湿地。

1.2功能分区

东滩湿地公园整体规划上分成了生态旅游及休闲区、自然湿地保护区、湿地展示研究中心、扬子鳄展示区、净化功能展示区和植物园。见图

1、2:

图1 图2

1.2.1生态旅游及休闲区

该区主要是为游客提供在不破坏自然的同时欣赏、研究、洞悉自然的场所。在主要靠近入口处设置了售票管理、游船码头、自行车租借等各种休闲服务设施和旅游观光的设备。 1.2.2 自然湿地保护区

河口湿地独特的环境条件和植物特性构成了湿地特有的自然景观, 在保持对该区域干扰强度最小的情况下,保留原有大片的野生芦苇群落使游客能够亲身体验湿地自然环境和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特点。

1.2.3湿地展示研究中心 进行学术交流,展现中国园林湿地工作及其相关领域的水平,承办国内外各类有关湿地研究

1 与保护。

1.2.4扬子鳄展示区

以扬子鳄的观赏,研究为主。 室外部分提供扬子鳄生活的合理场所,室内部分展示扬子鳄的标本和相应的资料介绍等, 并布置观鳄屋扬子鳄研究中心等设施。 1.2.5净化功能展示区和植物园

通过配置抗污水生植物或生物净化的方法,减少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引入昆虫、鸟类、鱼类等。利用动物、风力流水等自然力量带来更丰富的植物资源,形成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湿地生态群落。

2.梦清园 2.1简介

苏州河梦清园占地约8.6hm2,位于上海市中心区苏州河老虎爪湾段南岸的半岛地块。长期以来因严重的工业污染而使其周边区域“两湾一宅”被市民视为城市死角,并成为环境恶化,水体黑臭,沿岸混乱,建筑破旧的区域。2003年在市政改造项目中, 梦清园的建设为此处的滨水社区增加了一块可呼吸的绿肺,缓解了因人口密集而带来的压迫。

2.2植物配置

公园中植物景观丰富多样,与公园硬质景观设计融为一体,相辅相成。核心区大量建设生态效益高的复层式混交林,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穿插运用,在高强度开发的城市中心区域增加一片浓绿,对于基地上原有的少量植被亦采取了尽可能保护和就近移栽的原则。

2.3规划布局

梦清园在规划布局上采用“一心、一环、两轴线”的形式,以水生态主题为核心,将景观轴线与历史文脉轴线用“活水”的主题串联起来,并在保留原有老建筑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净水功能的生态休闲公园。见图

2、3:

图2 图3

整个公园分为室内展示区(由产业建筑保护改造)、环路内室外展示区(含人工湿地与人造风

2 景林)和环路外的滨江景观带(由石阶竹露、曲水梦清等九个小景区连接而成),满足人们游园、休闲和学习的多重需求。

2.4生态建设

公园以水系为主体的景观水体生物净化区及空中水渠形成的另一条空间序列,与主空间序列在蝴蝶泉相汇合。西南部的水生植物区在满足水体净化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景观性,植物空间的营造与水体净化的每个环节相结合,形成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植物景观空间特性。 2.4.1植物配置

公园西南端引苏州河的入水口——亲水平台(见图5)处,植物配置沿平台面向苏州河形成毛竹林、杜英、紫薇、空地平台中的地被及散植的垂柳五个层次,植物的种植层层开展,形成一半围合空间。见图

5、6:

图5 图6 再至北的芦苇湿地及中下湖,除了在水净化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外,还是重要的水生植物展示区。这里植物空间以开敞为主,水面种植不同的挺水、沉水、浮叶及漂浮植物,构成完整的水生植被序列。 2.4.2空间分割

再向北即为空中水渠(见图6),此处为线性空间,以乔木的密植及地被形成轴线空间的限定,将视线引入公园中心蝴蝶泉。 3.崇明西沙湿地生态修复实验基地 3.1简介

西沙湿地公园于2005年9月19日成立,位于崇明岛西南端,绿华镇桃源水乡与明珠湖大堤外侧,总面积4500亩。它是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上海目前唯一具有自然潮汐现象和成片滩涂林地的自然湿地,还是上海市科委立项的湿地生态修复实验基地。 3.2主要景观

西沙湿地的地质遗迹和景观主要有“河口潮滩地貌地质遗迹”、“湿地地貌地质遗迹”及湿地植被、鸟类、底栖动物等。因为潮汐,这里形成了丰富的地形地貌,湿地中港汊纵横,具有湖泊、泥滩、内河、芦苇丛、沼泽等不同的湿地形态。另外,潮汐的涨落还孕育了湿地里多样性的动物,比如迁徙到来的候鸟和随着潮汐而来的沙蟹。 3.3生态建设

西沙湿地通过生态引鸟、植物多样性配置、水处理净化等工程,在原有湿地的基础上,修复建成一个集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湿地生态示范区。此外,湿地管理方为了让游客更接近大自然,已经在湿地里建起一条2公里长的木栈桥,游客们可通过栈桥徜徉于芦苇和丛林之中。

还有用于科普、科研及观光等需要的高空平台、木栈道、观鸟台等已开始建设。其中总长近

3 2公里的木栈道一期工程已于日前完工,为华东地区之最。见图

7、8:

图7

4.后滩湿地公园 4.1简介

世博后滩公园,坐落于上海世博会浦东地块C片区西南端,西起倪家浜,东至打浦桥隧道,与世博公园紧邻,北靠黄浦江,南侧为园区浦明路,规划面积约14公顷。该区域是受黄浦江水流冲积和潮汐作用,自然形成的一片泥沙堆积区域。设计者采用立体分层布局,把江水引入湿地。在江水流经湿地的过程中,要经过滴瀑水墙、梯地禾田这两个精心设计的“阶梯”。滴瀑水墙宽近200米、高2米,由石块砌成,表面凹凸不平,别有韵致。梯地禾田仿佛我国山区的梯田,利用纯生态技术,引来浦江水灌溉作物,让江水流过整个水系逐级得到净化。

4.2设计策略 4.2.1湿地净化系统

公园保留了场地内的原有一块面积4公顷的江滩湿地,茂盛的柳树和芦苇群落,供多种鸟类栖息并发挥河水净化和防止洪水侵蚀等功能;改造原有水泥硬化防洪堤而成为生态型的江滨潮间带湿地,供乡土水岸植被繁衍生长;同时,根据狭长的场地条件,设计了一个人工内河湿地系统,绵延1.7公里,宽窄不一。该内河湿地具有多种功能。 4.2.2生态景观基底

1)创造丰富的溪谷景观:在狭窄的场地上,营造丰富的空间。内河谷地的地形与两岸(上海景观设计学校)的乡土乔木相结合,创造了一个相对幽静的溪谷景观,在喧闹的环境中,营造了一片僻静的场所。

2)乡土植被:为营造自然本地,大量的禾本科湿生植物和野花组合,构成绿色基底,成为丰产的生物固碳基础性植被。

5.结语

湿地公园不用于一般意义上的风景园林,在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价值,满足人们亲近大自然的需求的同时,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有效的保护和恢复,才是湿地公园真正的价值所在。因此,应该将生态景观学作为核心理念贯穿于整个湿地公园的设计过程中。对湿地系统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十分尊重原湿地的地形地貌、生态系统和人文环境,始终把生态优先作为设计前提。本文从生态建设手段和生态设计理念的角度,浅谈了湿地公园的设计方法。

生态景观规划实习报告

生态景观规划实习报告

生态景观规划实习报告

生态景观规划实习报告

生态景观规划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南林

舒城县南溪河地区景观规划调研报告

景观规划实习作业

南林园林树木栽培学实习报告

小城镇生态绿化景观规划技术研究

《南林生态景观规划上海实习报告.doc》
南林生态景观规划上海实习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