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农村小学寄宿制建设与管理工作总结

2020-03-01 19:03:2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推行农村小学寄宿制建设与管理工作总结

马泗乡中心小学 樊玉和

边远山区农村人口比较分散,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留守儿童较多,农村小学寄宿制就是应对这种形势而采取的学校布局调整。如何使这些寄宿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我校通过创建寄宿制学校的实践与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农村小学特点的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与管理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人在寄宿制学校建设与管理方面有着强烈的感触,以下我以马泗中心小学推行寄宿制学校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为例,对农村小学寄宿制的建设与管理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我校寄宿生基本情况

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及主管局的统一部署,我校于二0一一年春学期开始对全乡教育资源进行布局调整,原中心校一至六年级以及村小三到六年级整体搬迁到原马泗初中办寄宿制学校管理。目前全校共有教学班16个,三至六年级学生共有507人全部住校。85%学生来自边远山村,寄宿生中80%为留守儿童。

二、推行寄宿制建设的步骤与做法

(一)推行寄宿制建设,统一思想是前提。

虽然寄宿制建设有很多优越性,但推行小学寄宿制初期,社会、家长、学生对它的认识还不够,甚至部分老师对它的理解也不深,作为新生事物人们对它还不能完全接受。为此,在寄宿制的创建初期,宣传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加大宣传让群众了解.让社会认可。我们的做法是这样的:学校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三会”、“两访”、“小手牵大手”等形式积极进行有益的宣传动员工作。“三会”,即分别召开教师、家长、学生动员会,首先对教职工、家长和学生的思想进行动员,让他们认识到推行寄宿制建设的必要性;“两访”一是访家长、二是访学生,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让家长和即将要并入的学生知道寄宿制学校的优越性;“小手牵大手”,即通过在校学生向社会和家长宣传,让整个社会进一步认识和支持寄宿制学校建设。

(二)强化食宿管理工作,是办好寄宿制学校的重要保障。

1、强化食堂和宿舍工作人员管理。我校在寄宿生管理中,高度重视食堂和宿舍的管理工作,在教师工作分工时首先考虑配足、配齐、配强食堂和宿舍管理人员。充分发挥这两支队伍的特殊作用,学校先后制定了《食堂工作人员管理制度》、《食堂工作人员从业管理制 1 度》、《住宿生管理制度》、《生活教师工作制度》、《守夜教师值班制度》《值周教师值周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把对寄宿生的管理放在学校管理工作之首位。

2、打造安全、卫生、舒适、温馨的宿舍文化,给学生营造一个“有家”的感觉。、学生在寝室里住的时间占了他一天生活时间的大部分。为此创设安全、卫生、舒适、温馨的住宿环境和提供优质服务尤为重要。我校为寄宿生提供创设适合小学生“两休”的铁架床,学校统一购买床上用品,统一物品摆放要求,床铺上帖有“学生信息卡”,值日老师、守夜教师每天早、中、晚三次检查学生寝室设施的安全状况,并给寝室开窗通风;每晚检查和巡视学生的就寝情况,提醒学生及时入睡和帮助学生盖好被子等。投资近三万元把每个宿舍楼楼道、走廊用不锈钢焊接围栏。消除宿舍存在的安全隐患。班主任和生活老师每天三次不定时深入学生宿舍检查宿舍内务,帮助指导寄宿生整理寝室物品摆放和美化工作。此外,学校还花了近10万元,为寄宿制安装了热水供应系统,目前,我校24间宿舍热水供应全部到各个宿舍卫生间,确保学生住得安心和舒心,使有学生住校有“家”的感觉。.

(三)实行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寄宿制办学效益的根本保证。

本学期,从撤点并校以来我校就紧紧围绕寄宿生的“衣、食、住、行、导、育”六方面内容开展实践研究,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爱好、特长,促进他们良好品质和创新精神的形成,使他们健康成长。

1、管“穿”。寄宿生每周只能返家一次。为此,我们的班主任、生活、值日、值周老师对学生的穿衣监督指导尤为重要,每天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提醒他们更换添加衣服、鞋袜。同时帮助或指导学生学会洗涤小件衣物,确保寄宿生穿戴干净、整洁。

2、管“吃”。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儿童虽然离开了父母,但不能让他们觉得学校缺了父母般细致的指导和关怀。为此,我们安排专人(每周的值周教师,主要以班主任为主)教育、指导他们学会如何安全有秩序打菜饭,培养他们良好、卫生、文明的就餐习惯。学校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作出不同安排,固定就餐顺序,保证学生有秩序地就餐。丰富学校进餐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感恩、文明礼貌、珍惜粮食等教育,学校从一切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出发,适时为他们改善营养,以保证每个寄宿生吃饱、吃好,健康成长。

3、管“住”。科学制定作息时间表,让寄宿生能有充裕的时间休息,这段时间主要是由班主任和生活老师负责。

4、管“行”。我校寄宿生的家大部分来自边远山村,一般离校较远,交通不便,山路近则

8、9里,远至近20多里,他们往返于家校途中的安全令家长很不放心。为了确保学生

2 放学回家的人身安全,学校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要求每个班的学生在放学回家都要履行家长接送签收手续,并要求每个班级要做好记录。同时在每周学生离返校时间要求值日教师提前到校做好接送学生的工作。

5、管“导”。每天安排五名教师值周。五名值周教师中,作为学生的生活、思想指导老师,负责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等方面的指导工作。

6、管“育”。即教育,重点是自理能力的培育。我们立足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群体协作能力、交往能力和自强自律、开拓创新精神的培育。学校从寄宿生特点出发,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差异,做到生活在哪里,安全课堂到哪里。坚持以活动为载体,以生活常识传授为基点,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为核心,以良好行为习惯形成为根本,以身心健康发展为宗旨,开展校本课程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时令变化及每日晨间、午间、课外活动、晚间四个时段,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以生活、保健、心理健康、学法指导、日常礼仪、安全常识、急救寻呼、自我救护、环境保护、小制作等活动,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三、取得的成绩:

由于我们方法正确,措施到位,学校寄宿制管理工作实现了“两个转变、三个变化、三个提高,一个促进”。

(一)家长的两个转变:

1、有疑虑变为了有信心。

2、担心变为了放心。刚动员拆并教学点时,许多家长是不赞成的,可是现在,要恢复教学点的话,家长们都说不干了。

(二)寄宿生的三个变化:

1、不安变为了愉悦。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学生有了“家”的感觉,生活、学习安稳有序。

2、从依赖到学会自理。我校多数寄宿生进校前是不爱洗澡刷牙和叠被、洗衣的,现在他们都已学会了自理,文明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

3、郁闷变为了开朗。如今在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寄宿生们的欢声笑语。

(三)两个提高:

(1)寄宿生学习成绩得到进一步提高。

3 (2)随着我校寄宿制工作的不断向前推进,学校认可度进一步得到了提高:2011年4月以来广西师范大学专家组、市教育局梁显春副局长、县教育局蓝局长韦副局长到我校指导工作对我校寄宿制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3)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尽管学校寄宿管理工作增加了老师们的负担,但却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学生的自理能力明显的提高。

四、存在的问题和下步打算:

一是远道学生交通安全保障难。我校寄宿生覆盖5个村,居住地距学校有10公里以上的占学生总数的50%, 其中15公里以上的约占20%。每逢周末放假,虽然学校教育学生及其家长拒乘“三无”车辆和农用车。但是,由于山区交通不便,学生及其家长违规乘坐“三无”车辆和农用车的现象仍屡禁不止,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是教师超负荷工作精力难支。学生吃住都在学校,学校对学生管理的时间就由8小时变为24小时。所以,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每天的工作时间大多在14小时以上。很多教师极度疲劳,教师的教学教研时间严重不足。

三是学生食宿改善困难。由于学校基础设施普遍不足,校园里到处是危房,楼房天面漏水,墙体开裂。最为严重的是我校食堂没有餐厅,寄宿学生就餐安全成为学校管理的大块心病。

四是学校的公用经费严重不足。学生住校以后水电和校舍维修开支过大。 针对以上寄宿制学生管理中的难题,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

1、培养一支合格的生活老师队伍。教师编制适度向农村寄宿制学校倾斜,为学校培养一批责任心强、敢抓敢管的专业的生活老师队伍(寄宿生管理员),保证学校寄宿生管理工作的正规、安定、稳定,化解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压力。

2、加强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联防机制,努力消除学生上学交通安全等各种安全隐患,杜绝各种事故的发生。杜绝乘坐“三无”车辆和农用车现象。

3、搞好寄宿制学校配套建设。建议上级将学校危改资金、维修经费、寄宿制建设经费集中统筹使用,进一步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设施建设力度,配足配齐一些必需的文体活动器材。

4、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强寄宿制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寝室、餐厅、楼道、墙面、管理等文化氛围,打造书香校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教育与进步。

推行农村小学寄宿制建设与管理经验交流

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策略与思考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总结

农村寄宿制小学

小学寄宿制管理工作总结

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调研报告

浅谈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管理

浅谈农村寄宿制小学后勤管理

农村寄宿制小学兴建和管理

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管理一见

《推行农村小学寄宿制建设与管理工作总结.doc》
推行农村小学寄宿制建设与管理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