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考题

2020-03-03 14:33:3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18广西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考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由于以美国为首的域外势力插足南海,南海局势更加波诡云谲。而外媒对此评论,南海纷争背后,是中美两个大国的政治搏弈。

B.贫富悬殊现象客观存在,毋庸质疑。各国政府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建立制度保障关系取多种途径,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C.爱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自三月份以来,我国南方多省持续强降雨,以至许多江河湖泊水位不断上涨,防汛形势异常严峻。

D.文学砥砺人生。一个与文学形同陌路的人,他的人生便少了滋味;当文学成为一个民族点缀的时候,这个民族的灵魂便成了游丝。

1.【答案】D。解析:A博弈;B毋庸置疑;C以致。 2.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重阳节突击敬老,一哄而上之后的一哄而散,给老人心里带来巨大落差。关爱老人,既要节日前后的爱心参与,更要细水长流的用心坚持。

B.坐落在巢湖边上的三河古镇,风景如画,一年四季游客不绝如缕。他们穿梭在大街小巷,观美景,品美食,听戏曲,体验古镇特有的民族文化。

C.文化哲思类散文,或感悟文化现象,或评析世态人情,既充满理性思考,又不乏文化关怀。它往往旁征博引,行文自由活泼,结构密不透风。

D.在学校组织的这次春游中,同学们兴致极高,他们呼朋引类,在山林中跑来跑去,在小溪旁载歌载舞,尽情享受大自然带给他们的欢乐。

2.【答案】A。解析: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细水长流: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地做某件事,精细安排,长远打算。现在也多指爱情或友情长长久久。

不绝如缕:比喻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可用络绎不绝。

密不透风:形容包围紧密或防卫严密,连风也透不进去。

呼朋引类:呼,叫;引,招来;类,同类。指招引志趣相同的人到一起(去做某事)。(含贬义)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带一路战略,不仅可以推动沿路国家的经济建设,而且可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从而更好的展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B.据权威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以来,由于猪肉、蔬菜等价格攀升,我国居民平均消费水平大幅增长,增长最快是食品消费。

C.解决民生问题,当首先解决环境治理问题,那种先开发后治理,边开发边治理的做法,往轻说是急功近利,往重说是罔顾民生。

D.由于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和网络新词的不断出现,使用字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面临极大挑战,这不能不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3.【答案】C。解析:A项,不仅„„而且表递进,分句语序不当。B项,“据资料显示”是句式杂糅,它包含“据资料”和“资料显示”两个句意。D项,句首滥用介词,造成主语缺失。

4.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与屈原的《离骚》分别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B.南北朝是中国文学继魏晋之后又一个迅速发展时期,南朝诗歌以民歌为代表,其风格缠绵婉转,细腻含蓄,如《敕勒歌》《西洲曲》等。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C.“机锋所向,龙在山林,虽云长篙,颇同短制”鲁迅先生的这几句话,高度精确的概括了吴敬梓《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和结构特点。

D.法国莫泊桑,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被誉为短篇小说大师,《羊脂球》《套中人》《麦琪的礼物》分别是他们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

4.【答案】B。解析:《敕勒歌》是北朝乐府民歌。 [page]

二、阅读鉴赏 灵壁张氏园亭记 宋【苏轼】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龟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5.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是( )。 A.始家灵壁,而为此园 家:定居 B.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 蹈:践行 C.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 燕:同“宴” D.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 艺:园艺 5.【答案】D。解析:艺:种植。

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硕求余文以记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B.其木皆十围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必仕则忘其身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虽鸡狗不得宁焉

6.【答案】D。解析:A项,“以”是“来”都意思,表目的;“以”连词,表顺承。B项,“其”代指园子。“其”语气助词,一定。C项,“则”表承接,就。“则”表转折。D项,“焉”句末语气词。

7.下利对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详细了张氏园亭的地理位置,环境风貌,景物构筑,物产养殖等,突出其深可以隐,富可以养的总体构思特点。

B.苏轼在离开彭城赴吴兴途中,应张硕所求而写下这篇记,文中除对张氏园亭的极力赞美之外,还对张氏先君为其子孙长远而深长的考虑,深表赞赏。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C.作者从张氏园亭得到启发,于是在叙事中阐述议论,认为一个人不必要去做官,也不必一定不做官,就像饮食一样,自己感到饥渴适宜就行了。

D.彭城风土人情之美,使苏轼产生了将来在泗水之滨买田养老的想法。如果那样,与灵璧的张氏园亭便鸡犬之声相闻了,可常常与张氏子孙来往。

7.【答案】C。

8.把划线句子翻译成汉语。

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

8.【答案】因此他们的子孙凡出仕的人都获得了循良的名声,凡在家不仕的人都保持了高洁谦退的德行。

[page] 【参考译文】

离开京师向东行,河水里卷着浊泥,道路上飞起黄尘,高坡田野苍莽暗淡,使行路的人感到疲倦。走了八百里,才来到汴水之北灵壁张氏家的园林。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修竹,粗大荫郁的乔木,园中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塘;又凿取山上的怪石,堆成假山。园中的蒲草芦苇莲花菱角,让人联想起江湖的秀美;青桐翠柏,让人感觉到山林的清爽;奇花异草,让人回忆起京、洛的繁华;高堂大厦,有吴蜀之地建筑的精巧。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瓜果蔬菜可以馈赠邻里,鱼鳖新笋可以招待来自远方的宾客。我从徐州改知湖州,由应天府乘船,三天后到达张氏园亭。我坐着小轿来到他家门前,见到了张氏的儿子张硕。张硕请我写一篇文章为记。

张家世世代代都有显达的人,从他伯父殿中君和他父亲通判府君那一代,开始在灵壁县定居,建造了这个园子,在池边修建了一座亭台奉养双亲。后来他们到朝中做官,在当时很有名望。用剩余的资财,不断地增修扩建,到现在五十多年了。园子里的树木都已长成十围之粗,浓荫遮蔽了河岸。园中的各种景物,没有一样不令人赏心悦目,我相信他们一定是花了许多力气和时间。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古代的君子,不是非要做官,也不必一定不做官。非要做官就容易忘掉自我,一定不做官就容易忘掉国君。就像饮食一样,自己感到适意就行了。然而士子很难做到合于古人所说的君臣节义。居于乡野的人安于现状不愿外出做官,外出做官的人为利益所牵而不愿退处。于是他们就有了违拗亲情自命高洁或贪图利禄苟且偷安的弊病,因而受到人们的讥讽。如今张氏的先人,为子孙后代考虑得长远而周到。所以把建筑居室种植园林的地址选择在汴水、泗水之间,此地是舟船车马官员来往的要冲。凡衣食之需,饮宴游览之乐,不必刻意追求就能满足。让他们的子孙迈出家门出去做官,朝堂不过几步之遥;闭上院门回家隐居,就可以坐卧于山林之内。对于贻养性情,推行仁义保持志节,无一不非常适合。因此他们的子孙凡出仕的人都获得了循良的名声,凡在家不仕的人都保持了高洁谦退的德行。这都是他们先人的馀荫。

我在徐州做了两年知州,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不忍心离去,而徐州的父老也并不厌弃我,我打算在泗水滨买地归老。往南可以望见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头裹幅巾手拄竹杖,时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与他们的子孙交游,我相信这一天已为时不远了。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三、课程理论 9.判断题。

(1)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语文课程评价应该摒弃甄别和选拔的功用,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能力。( ) (2)高中语文课程要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要在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获得提高。同时也要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 (3)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个环节的指导作用。( )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9.【答案】

(1)×。解析: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2)√。 (3)√。 [page]

四、教学实践

10.试从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两个方面说说下面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体会文章疏朗而细腻的语言特点,培养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二)揣摩语言,体悟文字蕴含的情感,进而勾绘文本背后的人物形象。 (三)掌握文章以情取景、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作者创设“物”“我”之间完美融合的情境。

【教学重难点】感悟郁达夫寄寓在文中的独特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境界”(瑞士,埃米尔),在每一段有温度的文字背后都站立着一个人,或悲或喜,或忧或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秋天的散文《故都的秋》,看看故都的秋的背后有一位怎样的凝望者!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二)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郁达夫笔下的北国的秋有什么特点? (2)郁达夫对故都的秋有一种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会有这种情感? (3)郁达夫是如此迷恋故都的秋,那么故都的秋是怎么样的呢?概括本文描写故都的特点? (三)赏析探究

文章与人是有一种内在联系的,优秀的作品是作家生命的体验与写照,是从作家生命中流淌出来的文字,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下面我们通过品味揣摩文字,看看文字的背后站立着一个怎样的郁达夫。

从下面任选一副秋景图,分组讨论、交流。 秋意满眼 南来北驻的寻秋者 秋蕊遍地 敏感细腻的知秋者 秋蝉盈耳 残声如漏的聆听者 秋雨衔味 黍离之悲的感伤者 秋果怡人 从容冷静的叙述者 (四)课堂小结

郁达夫既是故国之秋的悲吟者,又是骨子里透着悲凉的一介寒士。故都的秋,清、静、悲凉又何尝不是郁达夫生命的底色? (五)布置作业 10.【参考答案】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未从三个维度出发,缺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可补充:接受美的熏陶,激发美的追求;感受文化韵味,提升文化品位。

教学过程:①在整体感知环节,设计略显仓促,跳跃性强,不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②教学过程赏析探究环节很片面,只是秋景图解读故都秋特点的话,不仅将文章有机的整体割裂了,也体会不到作者匠心独具的选材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只有通过引导学生去关注作者的选材,才能真正体味出《故都的秋》中那种浓浓的不用寻秋而秋味自隽永的韵味。当然也只有知人论世,才能够真正解读懂作者景语中寄寓着的情语。③教学过程不完整,缺少板书。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题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鸿门宴》说课稿

福建省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考试大纲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考试大纲

广西教师招聘

广西教师招聘

广西教师招聘考试:《高中政治》练习题

教师招聘 中学语文试题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优秀说课稿《鸿门宴》

《广西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考题.doc》
广西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考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