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县现代农业发展调研

2020-03-02 10:12:4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茌平县现代农业发展调研

现代农业是茌平县农业发展的必然抉择,它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基础,充分利用传统农业的技术精华,保持持续增长的生产率,持续提高的土壤肥力,持续协调的农村生态环境以及持续利用保护的农业自然资源,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之目的,逐步建立起一个采用现代科技、现代装备和现代管理的农业综合体系。

近期,我们通过广泛调研、座谈,结合我县实际,进一步完善梳理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为更好更快地推进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做了积极地探索和研究。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将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抓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调整振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县现代农业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可喜成绩。

截至目前,全县形成了优质粮油、优质畜禽、林果、食用菌、大枣、大蒜、设施蔬菜、木材加工等十大产业基地,建设高标准粮田面积80万亩,发展冬暖蔬菜大棚10万个,瓜菜播种总面积达到40万亩,林果面积达到42万亩;建立现代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16个,标准化畜禽养殖场、特色渔业养殖场(小区)达到316个,农科教结合基地10个,

发展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基地38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7个,绿色食品24个,有机食品8个,地理标志3个;注册“太平”大蒜、“乐民”特菜、“新成”韭薹、“老石磨”杂粮等农副产品商标130多个,其中“骏马”牌味精荣获中国名牌产品; “春蕊”等3种产品获得山东省名牌产品称号;培植发展各类农业龙头企业285家,其中省级5家,市级37家。

我县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推动了全县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但我县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制约因素:

一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高,精力投入不够、措施不强;

二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详细规划不够详尽完善;

三是发展现代农业所必备的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流转经营、农业服务体系等基础性工作需要进一步夯实;

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扶持政策、资金、项目多元化争取和统筹使用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五是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有待提升,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的带动力还不强;

六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管理和运行机构还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强化物质装备、提升科技水平、完善产业体系,创新经营方式,培育新型农民,引领传统农业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新兴农业产业,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初步建成“三区”、“六地”,实现“八化”目标。“三区”即现代农业生产与新型农业产业培育的样板区、农业科技成果与现代农业装备应用的展示区、农业功能拓展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区;“六地”即建成全国重要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现代农业物流基地、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研发推广基地、产业化生产科技示范基地、农村科技实用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八化”即农业体系产业化、基地建设规模化、产品质量标准化、农业生产生态化、技术推广高新化、农业经营组织化、产品流通市场化、农业装备设施化。

三、重点工作

第一,着力产业化,在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用先进工业技术提升农业。培育和壮大一批产业关联度大、竞争力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产业集群,组建粮油、蔬菜、畜禽、林果、水产、木材等六大精深加工产业园区。

一是加快引进速度,扩大龙头企业群体。依托我县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搞好与济南都市圈及现代农业发展较快地区的对接。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千方百计引进高科技、高利税、高就业率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国内100强和世界500强龙头企业。

二是抓好扶持培育,增强龙头企业实力。落实好龙头企业帮扶制度,在政策服务、项目申报、基地建设、品牌提升、科技创新、企业技改等方面搞好服务。引导和帮助现有的龙头企业攀高结贵,努力向国内外大集团、大企业挂靠,通过兼并重组、联营联牌、上市融资等方式,加快龙头企业规模扩张和资本扩张,打造一批农业产业龙头集群。

三是挖掘内资,新兴一批企业。鼓励其他领域的企业创办农业龙头企业;鼓励、支持社会和民间资本投资农业龙头企业;鼓励支持农村能人领办、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并提供资金、技术、政策等服务和支持,使之成为我县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生力军。

全县计划每年新增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规模农业龙头企业5家,新增投资过亿元的项目1个;重点培养信乐味精、同创生物、小杨屯鸭业等10家龙头企业,每年培植一家销售收入过20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每年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力争2—3年时间,创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金号毛巾或同创生物)。

各乡镇、街道每年至少也要新培育一个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

第二,着力规模化,在农产品基地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围绕农业的规模化,我们要突出优势农产品专业生产基地建设。

一是鼓励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到农村创建基地,发展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的优势农产品基地,形成龙头企业带基地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二是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指导和扶持,培育一批运作规范、自我发展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三是完善“订单农业”利益分配关系,规范合同行为,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

要重点抓好六大基地建设。

一是建设优质粮食基地。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开展整建制高产创建活动,全县计划打造万亩以上的高产创建示范方10个,3万亩以上的高产创建示范方2个,每个乡镇(街道)都要建设1个万亩以上的高产示范方。

二是建设绿色蔬菜基地。加快发展设施农业,重点发展日光温室、大中拱棚等蔬菜设施化栽培。以乐平、贾寨设施蔬菜、冯屯大蒜、肖庄韭菜、杨屯茄子、胡屯金针菇、博平食用菌等专业基地为基础,打造冬暖棚菜生产基地、绿色蔬菜基地、大拱棚菜生产基地、金针菇生产加工集散地和食用菌生产基地。

三是建设优质畜禽基地。加快建设标准化规模畜禽养殖

场,重点开展优质肉牛生产基地建设、优质生猪生产基地建设、优质肉鸭生产基地建设、优质蛋鸡生产基地建设和特色林下养鸡生态基地建设等五大基地建设。

四是建设生态林果基地。重点实施《枣乡建设计划》,不断扩大全县枣园面积,不断提升博平镇、肖庄镇枣树观光园区建设水平。

五是建设特种渔业养殖基地。突出抓好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建设。计划建成中华鳖健康养殖基地、鱼藕混养健康养殖基地、黑鱼、观赏鱼健康养殖基地3处基地。

六是建设木材加工基地。加快发展菜屯、肖庄、贾寨木材加工业,不断提升木材加工档次和品位。

同时,鼓励工商企业投资现代农业,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和标准化农产品出口基地,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和有实力的专业合作社到省外建立基地、开拓市场。

第三,着力标准化,在农产品品牌创建上实现大突破。 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树立品牌观念,增强品牌意识,做好品牌经营,不断扩大品牌产品的市场份额。

一是以农业标准化推进品牌农业建设。加快完善农业标准体系、检验监测体系、质量保障体系、“三品认证”体系和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搞好生态环境治理,持续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工作形成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局面,逐步使标准化生

产覆盖所有基本农田、覆盖所有主导产品,覆盖所有生产加工环节。

二是以农产品质量为关键,选择一批实力强、前景好、潜力大的特色农产品重点培育,分年度、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发展农产品品牌。建立农产品品牌梯次创建机制,加快形成“推荐一批、创建一批、提升一批、储备一批”的农产品品牌发展格局。

同时,加大对农业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提高农业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我县围绕茌平圆铃大枣这个重点区域公共品牌,以“贾寨”牌蔬菜、“冯官屯”牌大蒜、“杨官屯”牌茄子、“肖庄”牌韭薹、“胡屯”牌金针菇、“菜屯”牌花生为重点培植品牌,打造一批富有地方特征的区域品牌。同时进一步大力发展生态绿色有机农业,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各乡镇、街道每年新增“三品一标”认证至少一个。

第四,着力农业生态化,在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实施农业生态化建设,注重控制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多措并举,加快建成一批生态优良、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态科技园区,努力打造生态农村、美丽农村。

一是大力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等,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推进农作物秸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二是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鼓励、扶持建设一批集加工、物流、科研、信息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特色园区, 真正使农业园区成为科技示范、带动农民增收的平台。

每个乡镇、街道要围绕本区域发展特色,每年至少新建一处成方连片、面积500亩以上的特色农业园区。

第五,着力高新化,在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上实现新突破。

我们要一手抓科技创新,一手抓科技推广,努力构建高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高效率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一批农业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一是搞好与省直部门、济南都市圈产业、人才的对接,加强与农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农业企业的合作交流,加快农业科技人才引进,建立健全科技研发机构,加强小麦、玉米、蔬菜、畜禽等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自主研发和引进推广,建设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研发和科技示范区推广基地。

二是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集成推广粮食高产创建、高产高效控量施肥、日光温室栽培、统防统治、畜禽标准化养殖等实用先进技术,重点突破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

三是加大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紧紧围绕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建设等目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创业的新型农民,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

撑。

第六,着力组织化,在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要搞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现阶段,我县将重点抓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目前试点工作已扩大到所有乡镇(街道)。在此基础上,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逐步健全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沟通、政策咨询、合同签订、价格评估等服务。

二是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加快建立农村产权流转机制,逐步完善以乡镇为基础、县乡村三级联网、服务配套的综合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在全县建立起“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依法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确保农民财产性收入有较快增长。

三是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加大对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扶持力度,提高农业产业化、农户组织化水平,增强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是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是强化农业公益性服务体系,在完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能力上下工夫,使公益性服务机构真正做到全覆盖、有保障,切实发挥其主导性作用;关键是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采取政府订购、定向委托、奖励补助、招投标等方式,引导经营性服务组织参与公益性服务,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服务,发挥经营性服务组织的生力军作用。

第七,着力市场化,在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建设农业现代物流体系。以加快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为抓手,着力打造好以茌平义乌批发市场为龙头,以乡镇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为分支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同时积极开展农产品直营直供、电子商务,努力构筑专业化、信息化、规模化、规范化的现代物流体系,构建起现代农业大流通格局。

二是发挥好供销、邮政物流等多元化服务主体的作用。继续推进“一个网络、两个平台”建设,全县重点建设2个1000平方米左右的超市、2个农产品直销商店或直销专柜、10个供销农资连锁直供点。

三是发挥好农民经纪人队伍的作用。农民经纪人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架起了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要积极开展农民经纪人培训,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促其发展壮大。

第八,着力设施化,在提升农业装备水平上实现新突破。

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高产农田、板块基地和设施农业建设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一是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支持,积极开展以恢复、新建、完善农田排涝系统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搞好“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防御自然灾害能力。

二是加大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按照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机械化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融合的要求,加快农机化技术推广, 着力提高农业机械作业水平。

三是建立覆盖全县的为农服务气象体系。每个乡镇(街道)建立一处气象信息服务站,着力做好设施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增强防灾减灾保障能力。

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方案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调研报告

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调研方案

宣威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发展现代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

县现代农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调研报告

《茌平县现代农业发展调研.doc》
茌平县现代农业发展调研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