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筋动力模型飞机参赛规则

2020-03-02 15:38:4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橡筋动力模型飞机参赛规则

一、比赛规则

(一)比赛类型:比留空时间

1.学生根据图纸要求,在赛前独立完成装配、调试及放飞。为提高飞行成绩,在不改变模型飞机的几何尺寸和橡筋长度的前提下,参赛学生可以对模型进行任意创新改造。可以在机身上加配重物来调节橡筋飞机,可以在机翼上加固翼缘 (主机翼不得改变) 。

2.比赛前评委应对模型进行检查,做好标记。选手比赛顺序按秩序册进行,不得更改。三次点名不到场作弃权处理。

3.如果比赛场地风速过大,(场地有测定风速的标准)选手根椐自己的情况可要求评委暂停比赛,也可继续比赛。

4.竞赛放飞时在指定区域进行可以助跑或跳跃,以模型飞机出手开始记时到模型飞机着陆为止。比赛采以留空时间长为优胜,成绩保留到秒后二位。竞赛飞行共进行二轮,以成绩较好的一轮评定名次,如遇成绩相同则以另一轮的成绩评定。

5.裁判发出“预备,放”选手须立刻放飞模型离手,十秒钟内没有放飞则该轮成绩为0分。参赛选手独立完成,其它人不得帮忙。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停止计时或成绩无效: 1.模型上的主体部件掉落停止计时。

2.遇到模型飞出视野或掉落在建筑物体、或其它物体上面,停止计时。 3.一人一机,不得借给他用,否则双方成绩均无效。

二、工作人员安排

1.各类比赛裁判

2.现场纪律和卫生维持人员

三、奖励设置

每学段取前10名,发证书,参加学校积分。

1 水火箭30米定点打靶比赛细则

一、提供的材料包括:水火箭发射架,打气筒,橡皮塞。

二、比赛规则:

1、比赛用水火箭须事先制作完成,现场不允许再做调试,最多准备2个火箭。

2、发射顺序栽判协调指挥以提高比赛效率,如有抢发则视为犯规,后果严重如影响他人比赛者取消其比赛成绩。

3、每轮比赛时间为5分钟。5分钟之内由裁判员统一倒计时发令,运动员分批发射模型火箭。水火箭起飞即为正式飞行。未起飞者成绩均记为0环。

4、运动员按照规则要求发射水火箭,起飞线距靶心为0环,水火箭正常降落到以靶心为圆心、半径为3米的圆内(即有效区域)为有效飞行,以水火箭头锥顶部所在位置为该轮比赛成绩,(水火箭落地后如有滑行,则以滑行停止后水火箭的头锥位置为准)单位为环,水火箭解体、或未降落到有效区域以内,均为发射失败,成绩均记为0环。

5、比赛暂定为一轮,成绩环数多者领先。如环数相同,则进行附加赛。

6、如遇特殊情况,栽判将临时将比赛轮次改为一轮。

7、场地设置:见附件

三、工作人员安排

1.各类比赛裁判

2.现场纪律和卫生维持人员

四、奖励方法:

每学段取前10名,发证书,参加学校积分。

五、场地设置:

2

都匀市城乡小学纸飞机比赛活动方案

1998年,肯·布莱克布恩折叠的纸飞机在空中保持了27.6秒,创手掷飞机在空中飞行时间最长的纪录;1985年,托尼·弗莱特创下飞行距离193英尺(58.82米)的世界纪录,这个数据比莱特兄弟的首次飞行距离(36米)还要长。我们都有聪明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那就一起加入纸飞机爱好者的行列,向世界纪录发起挑战吧!

一、活动目的

丰富校园生活,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

二、活动项目

手掷纸飞机留空时间比赛

三、比赛规则

1.由组织者提供A4打印纸一张,各队在5分钟内现场制作一架纸飞机,在每架纸飞机上写上队名,每架飞机只能参加一次比赛。

2.纸张只能折叠,不能撕裂、粘贴、切割、装订、悬挂重物或填装其他物品。制成的纸飞机必须是典型的飞机造型,至少有双翼,是否符合典型飞机造型由裁判确定。

3.选手必须在指定区域内投掷。投掷时,双脚在任何时候不能越线或踩线,且至少要有一只脚没有离地,否则成绩无效。

4.每队在每个类别的比赛中有3次飞行机会,以最好成绩计算。若成绩相同参看其他轮次成绩好坏决定名次,若仍然相同可加赛决定。

5.留空时间比赛从离手开始计时,到飞机着陆止终止计时。如在飞行中碰到了树、线、建筑等其他障碍物,留空记时结束。

6.各队比赛结束后必须做好卫生工作,若乱扔纸飞机或其他废弃物,将取消比赛成绩,并扣班级竞赛分。

四、工作人员安排 1.各类比赛裁判

2.现场纪律和卫生维持人员

五、奖励设置

每学段取前10名,发证书,参加学校积分。

橡筋动力模型飞机的制作与飞行(教学设计)

橡筋动力飞机教案

橡筋动力直升机航模教案

《橡筋动力滑翔机机制作》教案

橡筋飞机教案

橡筋飞机教案

“雷鸟”橡筋动力飞机的制作教学设计

橡筋动力飞机“雷鸟”橡筋动力飞机的制作教学设计

参赛规则

参赛规则

《橡筋动力模型飞机参赛规则.doc》
橡筋动力模型飞机参赛规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