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有感

2020-03-03 14:25:3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专业班级 土木1013 李剑辉

2010101014 《易经》。在我的心里,这本书就像“天书”一般,自从选修了易经与人生这门课,通过学习《易经的奥秘》视频讲座,领悟到了《易经》中很多非常有利于做人、做事、做官的道理,我才茅塞顿开:原来这部奇书的道理我们也可以理解,宇宙万物的奥秘竟然就在我们的身边!

在我看来,《易经》讲的是这样的道理:天地万物是一体,人与自然是一体,人与人也是相互依存的一体,彼此联系,相互作用,按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就像是宇宙设定好的系统庞大而统一的程序。

我们可以通过看得见的认识看不见的;我们可以通过身边的联想远方的;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推理他人的;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的探索未知的。这理念似乎模糊,其实精准;看似玄奥,其实朴实;看似高深,其实平常。我觉得之所以《易经》被称作“众经之始”,很重要的理由是它阐述了一种宇宙同源、同体、同感、同知的世界观、方法论、数据库、信息网。延伸到极处,无穷大,“一”可以生化出“万物”;归纳到极处,无穷小,万事万物都可以从一点去观察。这极大又极小的“极处”,不就是“太极”吗?凡事都有正反两面,都是相对的,辨证的,这不就是蕴涵阴阳的“两仪”吗?

在上了这门选修课后,我不敢说已经懂得了易理,但对《易经》印象最深的就是两个字:“整体”,这里的整体,既是联系的整体,也是发展的整体,还是内外的整体。中国文化的精髓“天人合一”,讲的就是内外的整体。按我初浅的理解和比较,“整体”是中华文明思想的特征,正是在“整体”源头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而“细分”是西方文明的特征,局部研究得细,却容易忽略统一的系统。再说电影《阿凡达》,这里传递出的哲学思想与《易经》有异曲同工之妙,自然与人类紧密相连,破坏了自然,人类也会被惩罚。看《易经的奥秘》期间,媒体不断传来连续的灾难性消息:海地地震、智利地震、中国西南干旱、新疆暴雪成灾„„也许是大自然的力量在提醒人们:世界是相依为命的整体。人类的命运彼此相通,应该关心自然,关心他人,关注自己的行为是否有违天理。

想通了这些,心底自然升起两个字:“珍惜”。珍惜环境,珍惜身体,珍惜亲情,珍惜友谊,珍惜爱情,因为我们是一体。始终不能忘记在我感到苦痛时,家人、朋友给我的关心和支持,更让我深深感受到:我们本来就是同一个生命,只是不同的身体。这种感受,在我品味《易经》之后,在心中更为强烈。

众所周知,我国历史最强大的时期在唐朝。而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宰相叫虞世南的,此公不仅是唐朝的开国功臣,又是一个书法家,他曾经对他的皇帝说过:“不学易,不可为将相”。同样是唐代的一位名人——大医学家孙思邈也说:“不知易,不可以为医。”他虽然终身不肯为官,却成为一代药王,活了 101 岁,俨然是一个人间“活神仙”。

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甚至规定,不懂易经者,不得入阁。我们都知道,日本正是从明治维新时期开始,取得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成就,而今成为世界第二发达国家,看来易经功不可没。到了现代,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也说道:“中国古代的哲学,是天下之最。我公司职员必须顶礼膜拜,认真总结、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能兴旺发达。”而他本人则被誉为“企业经营之神”。在现代企业管理中 , 我们似乎也可以说,不学易,不可为企业家。

有位企业家曾说:“周易首言富,系辞论理财。”所以说,古代的易经和现代的工商管理是有联系的。而且这种联系决不是牵强附会,而是一种有机的联系。近二十年来,《易经》重新在我国流行起来,市场上不仅出现《易经》的各种版本,而且还有易经与管理的各种书籍,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很多企业家也喜欢读《易经》,喜欢谈中国文化,很多企业吸收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形成了自己的企业理念表述。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利弊都有着深刻的了解,能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因而取得可喜的成功。

有人认为,今天我们有很多管理思想和方法都是西方的,这些东西都是基于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理性、实用、尊重个人价值)的,属于企业的“经济基础”,如果你引入的文化(上层建筑)是中国文化和价值观(感性、务虚、尊重集体价值),有可能导致与你的初衷相违背,反而弄巧成拙。这种说法显然是片面的。

很显然,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易经中包涵有丰富的人文因素,只是由于缺少“德先生”、“塞先生”的成分,使它在近代抵挡不住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但儒家文化能够统治中国社会 2000 多年,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这种文化本身具有的“自我反省”、“超越进取”、“忧患意识”是有关的,这也是这种文化的精髓所在。

《周易》虽然是远古的一本占卜书,但其中充满辨证思想和系统思想。影响我国社会、文化、经济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都可以看成是《周易》思想的分支。其中儒家提倡积极地“入世”,强调学以致用,学而优则仕,属于“阳”;道家强调保存自己的重要性,这是“避世”的角度,属于“阴”。

儒家、道家、佛家这三家的哲学思想,代表着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重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学而优则仕,属于入世之学说。不是加入世贸组织那个入世,而是进入尘俗世界的入世。道家则逃避现实生活,属于遁世之学说。而佛家提倡以今生的修行来获取来生的幸福,获取永生,所以说佛家既是出世的也是入世的。

有人简单地将易经和其他中国传统玄学斥之为封建迷信,其实这种说法本身才是真正的迷信。因为他没有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和验证,只是人云亦云而已。如同开头所讲,易经八卦产生于奴隶社会乃至于原始社会,而不是封建社会,在历朝历代已经有过无数事实的验证。本人也有过很多成功经验,包括八卦、八字和风水皆有应验。

所以说,我们今天对于中国文化所应做的事情,仍然是这句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际上西方发达国家的人们,对于人类传统文化遗产也都是这样做的 。有幸得到一本非常有益的书籍《易经》,如饥似渴的研读起来,却感觉非常的深奥难懂。后来在百家讲坛上听了台湾曾仕强教授的讲解后,始觉茅塞顿开。 曾教授认为,《易经》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无论老子还是孔子的思想,都是以《易经》为基础的,不管天文、地理、军事、医学,甚至于现在的电脑,都是从里面顿化而来。整部《易经》主要讲的是六个字“明象位,立德业”。一个人一定要搞清楚现象,象就是现象,位就是你的位置,所以前面那三个字很重要,明象位,但是后面这三个字才是根本,叫做立德业。一个人学问再好,不能担保你有成就,能力再高不能担保你会发达,钱再多也没什么用,最要紧品德要好。

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我觉得,易经的“明象位”,与物流系统的编程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看: 其一:易经中的“明象位”,就是要弄清楚某事件所涉及的现象和位置。而物流系统的编程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就得分析所涉对象元素之间的关系,然后才能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这些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其二:孔子说读了《易经》就可以没有大过失,不会犯大过错。因为《易经》告诉你,你如果这样将来会那样,你如果这样将来会那样,这与计算机程序中的条件语句一模一样。如果将宇宙万物的运动规律看作是由无数个小程序组合成的大程序,那么在不同时间和空间里输入不同的条件,那么得到的现象必然不同。 因此,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与一个品行不端的人对待同一件事,就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即输入的条件不同,那么他们对社会产生的价值也就必然不同。其三:古代人对易经的认识有老子、孔子和墨子的学说,现代人用科学的观点来认识易经,用计算机编程的思想来作合理的阐释,就能认知世界,认知自我,改善自我,从而做到持经达变,通达乐观。

老子是替高智慧的人解释易经,比如:道可道,非常道。”一般人很难读懂。孔子是替中层人士解释易经,与他们的生活圈夕夕相关。墨子则是替普通百姓来解释易经,是一名伟大的实践家。而对计算机编程人员来说,认识、了解了事物之间的运动规律,就能像刨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地处理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从《易经》里,我也学会了顺其自然,顺势而为,顺应规律,一切不需要强求,也不必着急。该来的必然要来,该去的终究要去。比如生命,比如四季。斗转星移,周而复始,交替而已,变化而已,轮回而已,用一个字来总结,就是——易。

知“易”不易,知易行难。天空之下,大地之上,众生之间,我们每个人既自身渺小又汇入茫茫,既生命有限又思绪无涯,如何把“易”中的道理融入生命的过程,真是一个需要代代人研究并传承的课题啊。

今天春日融融。当春风轻轻吹拂着我的心,《易经》的真谛似乎就融化在我的胸怀里。眼望遥远的天边,在静静的冥想中,仿佛我已经化身为白云,飘在蓝蓝的天空„„

易经有感

读《易经》有感

读《易经》有感

读《易经》有感

易经有感(优秀)

易经有感论文

读易经的智慧有感

读《易经》“谦卦”有感

读《易经的智慧》有感

读易经的智慧有感

《易经有感.doc》
易经有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