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课题研究

2020-03-02 13:46:0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优化创业环境 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民营经济怎么壮大”专题小组)

根据县委、县政府制定的“一年攻坚,三年翻番,五年翻两番”的工业倍增总体目标,进一步提升我县民营经济总量、质量和效益,实现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快发展,我课题组按照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就如何放活全民创业的政策环境,加快融资平台建设,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进行了专题调研分析,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县民营经济从萌芽起步,到现在的初具规模,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全县经济发展的最大引擎。截止2012年底,我县共有民营企业1141家,从业人员4.3万人,实现销售收入212亿元。民营企业在民营经济中所占比例较发达地区偏低。

二、我县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全县民营经济与全省的形势一样,还存在总量不够大、结构不够优、实力不够强等问题,概括起来就是“差、小、低、散、弱。”

1、“差”,即开放意识差。开放意识差在我县的主要表现是思想不解放,不愿承担风险。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宁可外出打工,也不经商;打工有保障,经商有风险。宁可种玉米小麦,也不种水果蔬菜,种粮省心省事,种菜费力操心。二是企业经营者“小富即安”“小胜即满”,缺乏开拓进取的锐气和干一番事业的壮志。一些个体经营者有了一定的积

- 1品1个,仅从商标品牌数量看,品牌带动的作用乏力。而且集群内水平分工多、垂直分工少,这种低水平的集群形式和分工特点约束了集群效应发挥。以裘革行业为例,虽然营东工业区形成了产业规模集群,但相互取长补短、协调应对市场、共同作战的能力还很不足。在企业单体方面,规模加工能力和品牌带动能力明显不足,还没有真正在国内外叫得响的企业名称和产品品牌。

5、“弱”,即创新能力弱。我县的民营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这种生产模式注定了企业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有效的技术依托和长期的产、学、研联合开发,更不可能有足够的实力去进行科技创新,企业成长后劲明显不足。在裘革行业和制动材料行业,一家一户作坊式加工占较大的比重,总体装备水平偏低,缺乏核心技术,不少企业使用的设备,还停留在“加工厂”的层面。科技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的比例低,整个产业集群多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长期处于劣势,企业生存空间狭窄,平均寿命偏低。

三、完善政策,创优环境,促进民企做大做强

1、进一步优化准入服务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准入条件,鼓励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发展。对注册登记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变更注册登记的,免收登记类、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对申请注册公司的,允许股东分期缴纳出资。允许

- 3业文化建设为核心,加大塑造品牌力度。在全县加快实施名牌战略。发挥现有省著名商标的作用,促使他们提高品牌意识,培育一批过1000万元、过3000万元、上亿的大企业、名企业。加强对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培训,提高企业整体素质。

7、以抓投入、树形象为重点,加大园区建设力度。举全县之力加快三大园区发展,使三大园区真正成为聚集产业、培育品牌、带动发展的“龙头”。

四、加快融资平台建设,服务民营经济

1、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政府大力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成立由政府牵头,金融办、法院、公安局、工商局、工信局、人民银行、银监办等部门组成的打击逃废金融债务领导小组,协调各职能部门,出台打击逃废债务、失信违约的相关办法,加大新闻媒体对失信行为的披露和曝光力度,增加失信人的违约成本,使其无立足之地。

2、发挥银行主渠道作用。积极引导督促现有商业银行增加金融机构网点,开发创新金融产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中国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等银行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

3、规范担保公司经营。通过财政注资、企业和社会多方投资等形式,大力发展信用担保机构,增强担保实力,争取得到各金融机构上级部门的资格认可。成立担保公司监管领导小组,规范担保公司经营,使担保公司得到各金融机构

- 56 -

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人才困境问题研究

民营经济战略定位与发展趋势研究

民营经济工作总结

铁岭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讲话

《民营经济课题研究.doc》
民营经济课题研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