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三教案

2020-03-03 18:36:2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归园田居

其三》微课

一、导入新课:(幻灯1)

同学们,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 。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这位诗人是谁呢?(——学生答:陶渊明。)我们以前学过陶渊明的哪篇文章呢?(学生回答《桃花源记》) 今天我们学习他的诗歌《归园田居 其三》。

二、出示标题(幻灯2)

三、明确目标(我们先明确一下学习目标)(幻灯3) 师:我们常常说鉴赏诗歌首先要知人论世,那么大家对陶渊明的生平经历还记得吗?

四、作者简及背景

1、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最杰出的诗人。世称“靖节先生” “五柳先生”。(幻灯4)

出身仕宦家庭,曾祖曾官至大司马,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陶渊明少年时代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政治腐败、争权夺利、结党营私等恶浊世风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父亲早逝,家世没落,家境贫寒。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29岁时出任江洲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到39岁时他曾亲自参加劳动,后来又出任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这时他41岁。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上了归田的道路。陶渊明把自己参加劳动后的感受和对农事丰欠的喜忧,都反映在他的诗中。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幅恬静幽美的村居图,揭开了中国诗歌史上新的一页,因而被后人尊称为我国田园诗的始祖。有“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的美誉。他的诗歌对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和唐代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背景:(幻灯5)

五、朗读诗文:了解了陶渊明的的经历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归园田居 其三》,感受那静谧优美的田园风光, 领略诗人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吧。先请大家听一遍配乐朗诵,听的时候注意字音和节奏。(幻灯6) 这几个字是怎么读的?对——好,大家随音频跟读一遍吧。

自己再读一遍。

六、赏析诗歌:

一)第一环节,感受诗意美

1、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容易理解。我们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的画面吧。(幻灯7)

我如释重负,告别了那个令人压抑的官场,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园。来到南山脚下,种下了豆子,但因体力不支,农艺不精,所以野草茂盛豆苗稀少。只好一大早起来就扛着锄头去除野草,一直到晚上伴着明月才扛着锄头回家。走在长满野草的狭窄小道上,夕露沾湿了衣衫,解脱了身心束缚,所以我不以为苦,希望不违背自己的意愿而深深地享受其中的乐趣就好。

2、(幻灯8)刚才通过听读、跟读、自由读和画面描绘,我们感受了诗意美,现在我们来搜寻信息,再感受诗意美。

(1.)从第一句中你读出了什么信息?——从“草盛豆苗稀”可见诗人不善管理田地,耕作技术不高。

(2).第二句中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品质?——仅从时间上看,就足以见出诗人决心之大,用力之勤,劳动劲头之高。真是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啊。“带月荷锄归”一句,让我们看到诗人心情傲然;举头仰望,皓月当空,诗人多么像是一个凯旋的士兵。

(3.)第

三、四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但使愿无违”,只希望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好。可见,“我”还是那个性本爱丘山的“我”,辛苦是有的,但正是这辛苦的劳作,使他获得了心灵的极大满足。

二)第二环节,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俄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的诗或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幻灯9)

陶诗淳朴自然、恬静淡远、宁静闲适,“带月荷锄归”一句为后世诗评家称道,你觉得此句妙在何处?

诗人把明月当作自己的亲密伙伴,在劳动结束后带着一同回家。既写出了诗人劳动的愉悦心情,又描绘出了一幅乡村月光如纱静谧美丽的夜景图画。这是一幅多么动人的月夜归耕图啊!

平淡的口语与醇美的诗意和谐的统一起来,看似质朴而实是绮丽,凸显了陶诗的艺术特点。

三)第三环节,品析诗歌的情感美

我们常常说文如其人,那么从诗中你感受到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诗文中哪个诗句最能体现他的思想情感?(幻灯10) 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是一个 洁身自好、安贫乐道

向往田园、淡泊名利的人。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最能体现诗人的思想感情。 “愿”指的是什么?

“愿”指的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归隐田园,与黑暗的官场决裂,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此句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幻灯10)主题:好的诗歌都能做到情景交融,景由情生。这首诗通过记叙归耕田园农事劳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闲适的田园情趣、憎恶黑暗官场的思想情感,反映了诗人高洁傲岸、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到这里,我们赏析了诗歌的诗意美、意境美和情感美。下面我们做个拓展延伸。

七、拓展延伸(幻灯11)

有人说陶渊明弃官归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选择,也有人说他的选择是勇敢高洁的,那么你怎么看? 【幻灯片12】我们来看看专家的看法:

“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

——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

【幻灯片13】 陶渊明的一生表面上过得那么平淡,但却是一个深刻的、豪壮的悲剧。陶渊明的悲剧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是伟大的诗人和渺小的社会的矛盾,是美与丑的矛盾 。

——张铨锡《陶渊明的悲剧及其诗的思想和风格》

【幻灯片14】 我的看法是:陶渊明的归田是对污浊的现实完全绝望后所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他选择归隐田园,远离污浊官场,独善其身,始终保持自身纯洁,是他人生中最勇敢最高尚最痛苦也是最无悔的选择。因为当时的陶渊明面对的是腐败透顶的官场,物欲横流的世俗,我相信如果在政治清明的时代,陶渊明一定会坚持他少年时“大济苍生”的理想,造福一方吧。

八、【幻灯片15】结束语:(最后,我想用这样的话作结束语)

他是真隐,是一种人生的选择,是一种对“举世皆浊”,“众人皆醉”的厌恶。是对黑暗现实不同流合污的一种反抗,和逃避现实不一样。

陶渊明先生的作法不一定值得效仿,但是他点明了一种人生态度,引起我们的思考。这已经足够了!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归园田居_其三》教案

归园田居(其三)说课稿

八年级语文《归园田居》(其三)教案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反思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doc》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