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小故事 随笔 告状之后

2020-03-03 07:21:1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告状之后......

>>>>>>>故事描述

这样的情景在我们班常常可以看到:自主游戏的时候,产生矛盾的小家伙们在教室的一角辩论、谈判,直到谈判结果双方都可以接受为止。然后,他们就向老师陈述谈判结果,例如图中的孩子谈判结果是:“我们说好了,他不再破坏我的作品,我也不会再咬他了。”我听后一般不会再多说什么,只是给予他们肯定,因为我觉得让小朋友自己解决的方式好过于老师的苦口婆心。就这样获得老师准许后小家伙们便继续愉快地置身游戏之中。

虽然谈判结果总是“双赢”,但是过程可不是闹着玩的,实力相当的孩子们常常谈得剑拔弩张,互不相让;实力悬殊的幼儿之间时常有女孩子委屈地梨花带雨,男孩子争论地面红耳赤这样的情况发生。实在争持不下的时候,我会干预其中,但不是替孩子们做决定,只是安抚他们冷静下来,就算如此,孩子们也往往能够坚持谈判出一个令人欣慰的结果。 >>>>>>>故事追溯

这个自主解决矛盾的“传统”,来源于这样一次告状之后„„

一次区域活动的时候,我正在进行个别指导,小北和琳琳气冲冲地跑来告诉老师。 “沈老师,他抢我筷子!”

“不是,是她先把我夹的豆子倒翻!” “他抢走我的筷子!” “„„”

我对他们说:“你们先自己想一想吧,谁对谁错?”于是继续在区域中指导着,我指导完了想来教育小北和琳琳的时候,发现他们俩正严肃地辩论着,看着两个稚气未脱的小不点儿就事论事的大人模样,我不忍心打断他们,便在一旁默默地观察起来。

只见两个小家伙都眉头紧锁,你一句我一句地争论着,争论逐渐起了硝烟:“你到底为什么抢我筷子?”琳琳再三追问。

“要你管!”小北大声一吼,气势一下子压过了琳琳,琳琳停顿了一下,突然委屈得大哭起来,小北也沉默地低下了头。我正想着要不要介入,这个勇敢的小女孩就擦干了眼泪,准备继续一争高下,我刚跨出的脚又退了回去,继续观察他们。琳琳没有妥协,反而越挫越勇,还是继续质问小北:“你为什么要抢筷子?”小北保持他的气势依旧吼着:“要你管!”琳琳对于小北的回应似乎很不满,小北也不愿意示弱,他们重复着这两句话对话,谈判一时没有进展。

琳琳急了,嚷道:“我要告诉你妈妈!” 小北反驳:“你又不知道号码。” “我妈妈知道你妈妈的号码......” “我叫我妈妈换个号码,不告诉你。” “我爸爸知道......”

他们的争论转移到了电话号码这上面,争论了许久之后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地进展,此时他们已经争论了将近10分钟。这两个小家伙会不会争论出一个结果来呢?我有点替他们两着急了。就在这时他们突然画风一转,又回到了最初的话题上:

“那你把我的豆子夹起来”,小北说。 “你不能再抢我筷子。”琳琳也谈起来条件。 “好”。小北爽快地打赢了。 “说话算话,拉钩。”

两个小家伙终于解决了矛盾,解决的过程很坎坷,解决的结果很完美。我把这件事讲给了班级里的小朋友们听,并大力表扬他们两个,从此琳琳和小北变成了自主解决矛盾的好榜样,其他小朋友也很乐意模仿这种方法,这个“传统”就这样在班级里“传承”了下来。 >>>>>>>些许思索

孩子们在幼儿园进行的各种交往活动时,便会发生矛盾,班上“告状”现象也十分普遍,老师的介入也许能很快解决问题,但是幼儿也会因此形成依赖心理,使幼儿独立性无法提高,老师的工作也会因此变得更加繁琐。因此我们可以从小培养幼儿自主协商解决交往中的矛盾,在我们班从小班开始就尝试让幼儿用商量的语气向对方来表明自己的意思,从而来解决交往中的矛盾;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便可以引导幼儿合作分享来解决矛盾;上大班之后我打算在班级里为孩子们建立“和平之屋”,产生矛盾后就在“和平之屋中”解决,给孩子们一个和平解决矛盾的浓浓氛围,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让孩子们用到更多的方法和智慧去化解矛盾。

心理学家认为随着儿童学会采纳别人的观点,会更好的控制和表达自己的行为,这样能进一步提高儿童交往能力。幼儿之间发生矛盾之后,自主谈判、交流的过程中,会认识到别人的观点和需要,从而理解别人,约束自己,从而提高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在幼儿自己解决矛盾的同时,老师要多宣传,多肯定那些解决矛盾成功的孩子,使其他孩子能够模仿其中的方法,建立自主处理事情的机制,真正提高独立解决矛盾的能力。

教育随笔小故事

适当拒绝幼儿告状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幼儿园优秀教育随笔《爱告状的孩子》

教育小随笔

停电之后随笔

教学随笔小故事

老狐狸如何告状智慧故事

教育小故事

教育小故事

教育小故事

《教育小故事 随笔 告状之后.doc》
教育小故事 随笔 告状之后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