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

2020-03-02 00:48:0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孙中山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孙中山,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他是一个具有世界声誉和历史威望的人物,是中国近代史上,为中华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光辉代表。他一生反对腐朽、卖国的封建统治,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为祖国独立和统一,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和富强战斗不息。他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革命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思想的结晶,是那个时代我们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爱国主义传统的优秀代表。他那种纯洁高尚的爱国思想和对伟大祖国的深厚感情,不仅表现在对祖国壮丽河山纯真的爱,尤其表现在处理阶级斗争、民族斗争的复杂关系时的那种崇高的品格,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崛起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孙中山理解和承担了历史的重任,为缔造和捍卫共和制度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建树了不朽的光辉业绩,无愧为伟大的爱国者、民主革命先驱者。孙中山是从许多具有救国思想或革命倾向的人们中间脱颖而出,最早成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进而成为革命者们所公认和拥戴的领导人。他毅然摆脱了改良主义的羁绊,举起了反清起义的旗帜,成为民主革命的开拓者,并且创造了中国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提出了第一个民主革命纲领,发起和领导了第一次以建立共和国为目标的武装起义,从而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孙中山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组织革命政党,发动武装起义,领导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历史上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专制统治,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风起云涌的历史新篇章,功载千秋,万古流芳。孙中山与历代反抗封建王朝的农民起义英雄和同代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之显著不同之处在于:一是通过其他方式独到的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将欧美资本主义制度之精华与中国落后封建专制制度之国情相结合,从“以民为本” 的宗旨出发,不仅提出了“三民主义”基础学说,同时还就改造落后旧中国的伟大目标,从国体、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诸方面做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设想和规划,形成了系统化的革命理论;二是他自发动和组织革命伊始,终其一生,在领导整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程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彻底的反封建立场和坚定的革命方向,面对满清朝廷的通揖、反动军阀的围攻、帝国列强的威逼、维新保皇派的论战、阵营内部的叛乱、同党战友的分歧,在极其艰难充满风险的环境中,几番组织和改造革命政党,多次发动武装起义,“愈挫愈奋,再接再厉”,不屈不挠,战斗不息;三是他始终坚守“一心为公” 的崇高精神境界,从建立兴中会、同盟会,发动广州、惠州、黄花岗等十次武装起义,到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临时政府、举行二次革命,到组织和改造国民党、组建黄埔军校、实施国共合作,直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抛却个人名利,彰显博大胸怀,大公无私,一生操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孙中山的理论学说、立场信念和品德情操,可说是独秀一枝前无古人 ,也正是由于孙中山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与革命理论的宣扬,才使得广大中国民众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走出对民主共和的“反动”政治思想认识误区,有力的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扩大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影响,使得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即便是后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也是在孙中山工作的基础上才得以发展。

对于孙中山的历史贡献分析,主要是认为孙中山确系近代倡导共和革命,成功组织成分复杂的各种反满势力,并注入西方现代政治理论与宪政思想成分的领导人。而孙中山虽亦重视掌握领袖权力,但较具理想色彩,较能为制度建设之需要而放弃政治资源。孙中山虽倡导

武力推翻君主专制,武力弭平军阀割据,但使用之手段较为温和,善后措施较为宽容,不采彻底铲除之作法,与蒋介石或毛泽东等强调组织纪律而严厉惩处反对者不同。

孙中山亦为中国政治经济现代化之重要阶段性人物。他较全面地整合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重要成分,包括宪政民主,人民主权(选举、罢免、创制、复决),权力分立制衡,与社会主义等等。另加上其个人认为有必要保留的中国传统制度机构——监察权与考试权,形成五权宪法学说。对西方重要思想在中国的普及,具有推动者的作用,促成西化民主派和共产主义派对中国未来建设的深入探索。而孙中山在其中采取某种折衷立场,却坚持共和民主之宪政体制,至今仍有其价值。

当然,孙中山也有他的缺点,或者叫局限性。比如,他的国家资本主义用有发展国有制企业的办法发展资本主义,这与私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要求有矛盾;他对社会竞争的动力认识不足,等等。再比如,孙中山对农民问题注意不够。由于国共合作,他晚年看到了农民的力量,但是缺乏解决农民问题的系统办法。早期的平均地权,不是共产党的土地改革,而是由政府掌握城市由于发展而上升的土地价格的收益,用来解决其他社会问题。后来讲的耕者有其田也不是共产党的土改,而是由政府收买地主的土地,用来租给或分给农民。这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可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是它成功的重要原因,因此也可以说是国民党失败的原因之一。但是,学术界的研究至今没有找出他的人格缺陷和政治品质缺陷。因此,可以说,对孙中山的评价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分歧。

孙中山的爱国主义。第一,他区别国家政权的不同性质,提出中国人民只应当爱独立的、与清政府相对立的“中华国”。第二,他断然否定保皇派、立宪派的主张,认为坚持爱国必须走革命的道路。第三,他反对曹锟、吴佩孚、段祺瑞的武力统一,也反对康有为等主张的封建大统一。他既不容许买办阶级、封建军阀分裂中国,也不容许他们实现梦寐以求的反革命统一。

孙中山是对历史前进起了巨大推动作用的伟大人物,留下了丰富的革命经验和珍贵的思想遗产。他不仅属于中华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人类。孙中山的学说和事业,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文化遗产,而且也是整个世界的一笔宝贵文化遗产。他不仅是代表近代中国的伟大革命家,,而且也是世界著名的伟大革命家。

孙中山是杰出的革命党的领袖,但不是神,不会十全十美,也有短处,其弱点是有时认识远远离开现实而步上主观主义的道路。特别是在民主与专制或自由与服从的关系上,有时处理得较好,有时也会独断。在对待列强问题上,孙中山既有远见的一面,也有妥协的一面,在寻求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认为同帝国主义作些交易比搞群众运动快些。所以他有时不相信群众,常与列强妥协,这无庸置疑是一个缺点。但是纵观孙中山的一生,他的全部优良品质可用“天下为公”四个字来概括。他是一个真正的民主主义者,一个真正以国家、社会、民众、民族利益为重的人,一个真正以建设性的立场推动社会改革进步的人,一个言行一致、表里一致、真正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李鼎声《中国近代史》林增平编《中国近代史》

李侃等主编《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77年初版,1979年再版,1982年三版,1993年四版),包括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之间八十年的历史。

李侃等编《中国近代史》(第四版),中华书局。夏东元《洋务运动史》,华东师大出版社。 陈书麟《中法战争》,海洋出版社。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

陈旭麓主编《近代中国八十年》,上海人民出版社。金冲及等《辛亥革命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廖一中等《义和团运动史》,人民出版社。戚其章《甲午战争史》,人民出版社。 侯宜杰《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清末立宪运动史》,人民出版社。庄练《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中华书局。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三联。茅家琦《太平天国通史》,南京大学出版社。蒋孟引《第二次鸦片战争》,三联。

孙中山

孙中山演讲

孙中山名言

孙中山教案

《孙中山》影评

人物传记——孙中山

孙中山演讲稿

孙中山名言

孙中山读后感

孙中山读后感

《孙中山.doc》
孙中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