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2020-03-02 15:29:2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名词解释:

1、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的产生、获取、度量、传输、变换、处理、识别和应用的科学技术。

2、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需求的人才,以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

3、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4、学习环境:是为学习者学习方生的“地点”和“空间”以及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的各种支持条件。在学校教育中主要包括(校园、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设施和设备条件,及含(教师、管理者)的各种支持服务。

5、微格教学:是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的实践系统。是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利用现代视听技术,通过反馈评价,以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技能为目的,对教师教学技能进行系统训练的方法。

6、超媒体系统:在节点中引入图形、图像或动画等的超文本系统。

7、多媒体课件:是以现代教学思想为指导,以计算机、多媒体和通讯技术为支撑,具备一定教学功能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8、计算机网络:是将分部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太计算机、终端及其附属设备,用通信设备和通信路线链接起来,再配有相应的支撑软件,以实现计算机间的相互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

9、网络课程:是通过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软件来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包括按一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10、基于因特网的协作式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结成若干个协作学习小组,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更深的理解与掌握的过程。

11、远程教育:是指教师和学生依赖远程传播技术而进行的非面对面的教育形式。

12、

13、

14、教育资源:是指支持学习的资源,包括支持学与教的系统和教学教材与环境。 专业或专题研究网站主要针对教学的某一方面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的核心内容,是一种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育传播过程为对象,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填空题与选择题:

1、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传统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受到猛烈的冲击,引起教育的重大改革,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教育模式、教育体制),他使教育由(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传统民族性教育向现代国际化教育转变、传统的课堂传授式教育模式向网络化开放性教育模式转变),引发了(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革新。

2、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学习的过程和资源),基本研究内容(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方面的理论和实践。

3、(90年代)的多媒体、人工智能、因特网属于(数字化阶段)。

4、(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经验之塔的三大类十个层次:做的经验(有目的的直接

经验(稳定),设计经验,参与活动的经验);观察的经验(观摩示范,见习旅行,参观

展览,电影与电视,无线电);抽象的经验(视觉符号,语言符号(不稳定)

5、学习者学到什么,是受(环境)控制的,而不是由(个体)决定的。

6、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认知结构和内部心理表象),即学习的内部因素。

7、构建主义是认知主义的发展,其基本思想是(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内部心理结构的过

程,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也包括大量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8、五W的传播模型是(who、says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s)(17

页)

9、现代教学媒体的分类:模拟型媒体(关学投影媒体、模拟电子音像媒体);数字化媒体

(数字化音像媒体、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媒体)

10、

11、媒体的教学功能和特性:(表现力、重现力、接触面、参与性、受控性)36页 信息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通讯以及两者结合的产物(网络);数字化学习环境包

括(设施、资源、平台、通讯、工具)

12、音像信息数字化处理的基本方法:把连续的音频或视频信号经过(采样和量化)形

成离散的数字化的音频或视频信号。

13、数据压缩处理的过程:(编码、解码过程)

14、被广泛应用的图像和视频压缩编码标准主要有:(JPEG是静止图像压缩标准、H.261

是视频通讯编码标准、MPEG是运动图像的压缩标准)

15、DVD的图像压缩方式:(MPEG--2)

16、数码相机所用的感光芯片:(CCD、CMOS、以及任何形式的存储卡);(CCD)是

半导体器件,是数码相机的核心。

17、Ku波段的下行信号使用:(12GHz),

18、电视节目播放系统是由:(节目来源、播放设备、收视设备)组成。

19、

20、

21、

22、

23、

24、

25、录像节目播放时,电视信号输入的途径:(射频信号输入方式、视频信号输入方式)。 微格教学的系统组成:(微格教室、控制室、观摩室)。 卫星广播电视系统的组成:(发射站、测控站、星体、地面接收网)。 电视教材制作系统的组成:(前期素材摄入部分、后期录像编辑部分)。 多媒体信息的内容:(文本、图形和图像、动画、视频、音频、交互界面) 超文本的结构:(节点、链、网络) 计算机网络硬件的传输介质:有形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导纤维);无形介

质(无线电、微波、卫星通信)

26、计算机网络的类型:(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网间网)

27、为了实现不同网络类型之间的互联网信,除了依靠(路由器)寻找路由,还需要(通

信协议)的保障。

28、IP地址的类别:(地址第一位是0,为A类;地址前2为是10的为B类;地址前三

位是111的为C类)

29、在“址栏”输入了某一个主机的域名以后,必须将域名转换成网络内部能够识别的

IP地址,这样才能找到与域名对应的主机。

30、教育信息资源的类型:(学习资源、备课资源、科研资源)

31、布尔逻辑运算符包括:(AND表示逻辑“与”,、OR表示逻辑“或”、NOT表示逻

辑“非”)272页

32、多媒体素材的类型:(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动画、视频);他们的常用开发工具

与开发出的保存格式:(280-287页)

文本文件的常用格式:TXT、RTF、DOC、DOT、WPS、PDF 图形图像的制作工具:PhotoShop、Corel Draw、Firework、Auto CAD、3D Max 音频素材的常用格式:wav 动画素材的格式常有:GIF、FLI、FLC、SWF、AVI、MOV、PIS;工具:Authorware、

划变、百叶窗

视频素材常用格式:DAT、MPG、AVI、MOV、RM

33、按Alt+PrintScreen可将当前活动窗口显示画面置入剪贴板;按下PrintScreen即可

全屏幕拷贝。

34、

简答题:

1、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1、视听教学理论;

2、学习理论;

3、传播理论;

4、系统科学理论

阐述的经验程度的关系是符合由抽象到具体,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规律。

1、宝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就越抽象;

2、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到抽象;

3、教育、教学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要向抽象和普遍发展;

4、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学媒体;

5、多学习位于宝塔中层经验的学习,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直接经验的不足;

3、威尔生的学习环境的类型:

1、以pc为基础的学习环境;

2、以教室为主的学习环境;

3、以网络为基础的开放、虚拟的学习环境

4、多媒体投影机的技术指标:

1、明亮度;

2、分辨率;

3、散热结构和灯泡的使用寿命

5、数码相机的特点:

1、多种用途;

2、低消耗,无污染;

3、远程传送

6、微格教学的特征:

1、由少数学习者组成“微型课堂”,以真实的学生或受训者的同学充当“模拟教师”和

“模拟学生”,使课堂微型化;

2、把教师教学技能分解为若干个环节,学习者根据训练目标,选择一小段“微型内容”

进行进行设计并编写教案;

3、被训练者利用5-10分钟的时间进行一段“微型课程”的教学实践,从中训练某一两

项进行技能;

4、在进行“微型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利用视听设备系统将实践过程记录下来;

5、通过视频系统重播记录的内容,进行反馈评价和分析。

7、微格教学的基本程序:

1、确定训练目标;

2、学习和研究教学技能;

3、观摩有关教学技能的示范材料;

4、编写微型教学教案; 多媒体创作的工具:Authorware、Director、ToolBook

5、角色扮演——微型课堂教学实践;

6、声像记录;

7、重播记录,自我分析

8、讨论评价,修改教案;

9、再实践

8、多媒体课件的发展方向:

1、网络化;

2、智能化;

3、向虚拟现实方向发展;

4、自主性、创造性、多层次

9、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程序:

1、课题确定;

2、课件的教学设计;

3、软件的系统设计;

4、脚本的编写;

5、多媒体信息的编辑加工;

6、教学评价

10、基于因特网的协作式学习的基本要素:

1、协作小组;

2、成员;

3、辅导教师;

4、协作学习环境

11、远程教育的发展三阶段:241页

1、函授教育;

2、广播电视教育;

3、现代远程教育

12、远程教育的特点:

1、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先进性;

2、教育形式的多样性;

3、教育对象的广泛性;

4、教育的对象、内容、层次和形式的开放性

13、实现远程教育的方式:

1、基于视频会议系统的方式;

2、基于卫星数字广播电视的方式;

3、基于因特网的方式

1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思想:

1、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

2、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

3、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小炒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作业3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各章重难点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doc》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