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2020-03-02 02:25:3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四单元

第一课:比的意义 学习内容:教材第

48、49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课标要求: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 学习目标:

1.借助主题图,能准确的说出比的含义。

2.通过自学交流,会读、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求比值的方法,能准确的求出一个比的比值。

3.通过观察、比较、交流,会说出比与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引入新课题。

看神舟五号发射图片,向学生介绍神五发射过程,适当进行爱国教育。 让学生谈感受,师提出问题:在神五上展示的两面长方形国旗,比较它们长和宽的关系,你提出数学问题吗? 2.师小结:

我们可以用减法表示它们之间的相差关系,还可以用除法表示它们的倍数关系,这节课我们用一种新的形式---用比表示它们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展示用除法表示长和宽的关系:

长是宽的多少倍?15÷10也可以说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 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也可以说是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2.通过观察、比较的活动,会写出两个同类量的比。 3.出示第二个情景,找到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1)根据已有的知识能出列 路程 ÷时间=42252÷90 也就是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 (2)从而得出两个不同类两量比。 (3)观察3个比,得出比的意义: 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4.自主学习。

15:10 说出这个比的各部分名称

(1)尝试求出15:10的比值,并写出过程。知道比的书写形式。 (2)观察求比值的过程,得出之间的联系。 (3)比的后项不能为0。 比赛中的3:0的意义。 三:巩固提升

1.完成课件的相应练习。 2. 3:( )=24 ( ):8=0.5 3.说说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教材练习十一第

1、2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比的基本性质

学习内容: 教材第50、51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课标要求: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的含义,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小组交流的活动,联系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能说出比的基本性质。

2.通过练习, 能够判断一个比是不是最简整数比,并能正确把一个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做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3、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是什么?举例说明。

4、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既然比与分数和除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比有着什么样的规律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比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大胆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数也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同学们猜想看看,比也有这样的一条性质吗?如果有,这条性质的内容是什么?

(1)验证猜测的性质能否成立:学生和老师一起讨论研究。 (2) 小组派代表说明验证过程,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3)你认为比的基本性质里哪些词语很重要?为什么“0除外?” 2.学习例1 (1):“神州”五号搭载了两面联合国旗,一面长15cm,宽10cm,另一面长180cm,宽120cm(见右图)。这两面联合国旗长和宽的最简单的整数比分别是多少?

(2)这两个比,数据大小悬殊,很难看出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两个比,是不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呢?如何才能把它们化成最简整数比呢?

⑶观察这两个比的结果,两面旗的长宽不同,化简结果相同,说明了什么? ⑷课件出示例1(2):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6:2/9 0.75:2 3.小结:化简比的方法:

整数比化最简整数比:除以前项、后项的最大公因数 分数比化最简整数比: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含小数的比化最简整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再进行化简 三.巩固提升

1、看谁的眼睛看得准?(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各题) (1)4:15=(4×3):(15÷3)=12:5„(×) (2)13:12=(13×6):(12×6)=2:3„(√) (3)10:15=(10÷5):(15÷3)„(×)

2、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P51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教材练习十一第

3、4题。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比的应用 学习内容: 教材第54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课标要求:实际情境中理解比的含义及按比例分配的含义,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联系实际,会说出生活中比及按比例分配的含义。 2.通过合作交流,会用比的意义来解决按比例分配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比呢?能说出它们的含义吗? 2.女生和男生的比是5:7,从这句话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二:实例探究

六(2)班一共有48人,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5:7。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呢?

1.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 2.集体反馈。 三:实践应用 1.出示例2 (1)了解情境中的生活信息。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稀释情况。 (2)分析与解答

分析“1:4”表示的意思。 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组织交流 指名汇报

(3)回顾与反思

可以用怎样的方法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小结: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学习和讨论,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类似的问题? 四.巩固提升 1.某妇产医院上月新生婴儿300名,男女婴儿人数之比是8:7。上月新生男、女婴儿各有多少人?

2.家里的菜地共800平方米,准备种黄瓜和茄子。请你来设计一下,可以怎么分配?

3.学校把栽7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6人,二班有44人,三班有50人。三个班各应栽多少棵树?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课后搜集生活中的实例,编一道按比分配的题目,在下一节课中进行交流学习。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比的整理复习

学习内容:教材第55,56页练习十二。

课标要求: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及按比例分配的含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对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应用内容进行回顾与梳理。 2.通过计算练习和对比练习求比值、化简比,知道两者之间区别与联系,进一步巩固比的意义和基本联系,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3.在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并能正确的解答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梳理知识 1.梳理知识

师:回想一下我们这单元都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能画出来吗? (1)小组交流并展示汇报。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本单元知识形成框架结构。 (3)同桌之间再次说说。

2.通过对比练习填表格再次巩固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 (1)求比值和化简比。

3939::410410 0 .75 : 1 24 :36

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集体反馈。 (2)思考求比值和化简比的联系和区别。 3.汇报交流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4.用字母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知识应用,能力拓展。

1.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一(2)班一共有48人, 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5:7。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

(1)阅读信息,独立完成。 (2)反馈交流不同的方法。

3.师小结按比分配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三:巩固提升 1.有一个长方形的花坛,周长200米,长与宽的比是3∶2。这个花坛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 (1)自主尝试。

(2)指名到黑板上说解题思路。 (3)教师强调特殊情况。 2.利用知识的迁移,解决问题。

一根长80厘米的铁丝,做成一个长方体框架,长宽高的比是5︰3︰2,它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厘米?

3.根据信息,寻找合适的量,写不同的比。

小明今年12岁爸爸,38岁,爸爸一年的工资是36000元,妈妈每月的工资2000元。

四、课堂小结

梳理本节课在知识方面及学习方法上的收获。

作业设计:

教材练习十二

7、

8、

9、10题。

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统计教学设计

三下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尺》教学设计

最新版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百分数》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