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优秀]

2020-03-03 10:28:3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习与教学的5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媒体;教学内容;教学环境。 学习与教学的3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教育心理学的4个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2、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3、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教育心理学可以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标志是: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章节总结: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学习过程;2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3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课题包括:如何学如何教及学与教的相互关系。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发展的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发生的一切心理变化。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4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心理发展的8个阶段:1乳儿期(0-1岁);2婴儿期(1-3岁);3幼儿期(3-6.7岁);4童年期(6.7岁-11.12岁);5少年期(11.12岁-14.15岁);6青年期(14.15岁-25岁);7成年期(25-65岁);8老年期(65岁以后)。

关键期: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关键期;4岁是形状直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皮亚杰将婴儿到青春期发展分为4个阶段:1感觉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成运算阶段(11-15岁)。

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内容与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人格的含义:人格又称个性,通常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又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人格发展的5个阶段: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自我意识的3种成分:1自我认识成分;2自我体验成分;3自我意志成分。 自我意识发展的3个过程:1生理自我;2社会自我;3心理自我。 自我意识对人格发展的3种影响:1自我意识水平制约着个人对自己的人格形成和发展进行的调节能力;2自我评价的性质决定人格的发展方向;3自我调控能力制约着人格的发展。 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场依存与场独立(赫尔曼威特金提出);2沉思型与冲动性(贾罗米凯冈提出);3辐合型与发散型(杰尔福特提出)。

智力超常儿童是指智商超过140的儿童;弱智儿童通常是指智商低于70的儿童。

特殊儿童的教育4种教育形式:1随便就读;2普通班加巡回辅导;3普通班加资源教室;4设置特殊班。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是狭义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

学习不是本能活动,而是后天习得的活动,是由经验或实践引起的。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根据学习情境将学习分成8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接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或原理学习;8解决问题学习。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将学习分成5类: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

中国的心理学家通常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 桑代克(1874——1949)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1效果律;2练习律;3准备律。

斯金纳(1904——1990)是美国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是造作条件作用理论的创立者。 经典型条件作用由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经过实验研究提出。

科勒的完形——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说;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说是认知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

科勒的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结构内部完形。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说的基本内容: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评价三个过程。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 当今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2学习观;3学生观。

第四章:学习动机

所谓动机,是指引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的三种功能:1激活功能;2指向功能;3强化功能。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1学习需要;2学习期待。

学习动机的3种类型:1根据社会意义可分为高尚皒动机与低级的动机;2根据学习活动的关系可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科勒提出来的。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最早提出。

强化分为三种:1直接强化;2替代强化;3自我强化。

学习动机的培养两种途径: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的途径和间接转化的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4种激发方法: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能力学习。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迁移的4种类型:1根据性质不同有正迁移与负迁移;2根据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有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根据时间不同有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4根据内容不同有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迁移的作用:首先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其次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第三,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相关的培训人员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早期的迁移4种理论:1形式训练说;2相同要素说;3经验内化说;4关系转换说。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曾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影响迁移的3种主要因素: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促进迁移的4种教学方法: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知识的两种类型:1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也叫做操作性知识;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两个种类。

知识学习的概念:所谓知识学习,就是新符号所代表的观念在学习者心理上获得意义的过程。 知识学习的两种类型:1符号学习(又称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又称判断学习);2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直观的概念: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务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加工过程。

知识直观的3种类型:1实物直观;2模象直观;3言语直观。

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4种方法:1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知识概括的两种类型:1感性概括;2理性概括。

有效进行知识概括的4种方法: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提供变式(变式就是用不同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3科学地进行比较(比较主要的两种方式: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变式和比较起着重要作用。

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满,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在遗忘。 遗忘的3种理论解释:1痕迹衰退说;2干扰说;3动机说。

促进知识保持的5种方法: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渡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技能的概念:通过联系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叫做技能。

技能的基本特点: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极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属于认识经验的知识;3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技能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种;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3个特点,1对象具有观念性;2执行具有内潜性;3结构具有减缩性。

操作技能形成的4个阶段:1操作定向;2操作模仿;3操作整合;4操作熟练。

操作技能培训的4个要求: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5个阶段:1动作的定向阶段;2物质与物质化阶段;3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4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5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心智技能的形成的3个阶段:1原形定向;2原形操作;3原形内化。

第八章: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典型的学习策略有3种:1认知策略;2元认知策略;3资源管理策略。

认知策略有:1复述策略(1利用随意的识记和有意的识记;2多种感官参与;3复习形式多样化;4划线);

2精细加工策略(1记忆术;2做笔记;3提问;4生成性学习;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3组织策略(1列提纲;2利用图形;3利用表格)。

元认知策略有:1计划策略;2监视策略;3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有:1学习时间管理(1统筹安排学习时间;2高效利用最佳时间;3灵活利用零碎时间);2学习环境设置;3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

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主要有:1主体性原则;2内化行原则;3特定性原则;4生成性原则;5有效的监控原则。

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主要有:1指导教学模式;2程序化训练模式;3完形训练模式;4交互式教学模式;5合作学习模式。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叫做问题。 问题解决有3个基本特点:1目的性;2认知性;3序列性。

问题解决的4个过程:1发现问题;2理解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影响问题解决的3个主要因素: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4种方法:1提高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1帮助学生牢固的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式;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创造性的基本特征: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本核心其主要特征有3个,1流畅性;2变通性;3独创性。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1环境;2智力;3个性。

培养创造性的3种方法: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一般认为,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态度的结构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三个部分。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行为。 态度和品德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

儿童道德发展的4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权威阶段;3可逆性阶段;4公正阶段。

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1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为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称为相对功利取向阶段);2习俗水平(第一阶段称为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称为遵守法规取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第一阶段称为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称为普片伦理取向阶段)。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2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3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表现明显。

态度与品德学习一般包括3个过程:1依从(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和不稳定性,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2认同(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3内化(形成阶段,这个阶段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的一般条件:1外部条件(1家庭教养方式;2社会风气;3同伴群体);2内部条件(1认知失调;2态度定势;3道德认识水平)。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方法有:1有效的说服(运用说服要注意4点,1明确的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相待);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奖励可以

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也可分为内部奖励和外部奖励)。

十一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做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小学生易产生的5种心理健康问题:1儿童多动综合症(高发病8——10岁);2学习困难综合症(小学生中比较多见);3儿童过渡焦虑反应;4儿童厌学症;5儿童强迫行为。

心理健康教育的3种意义:1预防精神疾病,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心理评估:心理评估是指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该以正常学生为主。

按照心理测验所需要测量的特征不同,可以分为:认知测验、人格测验。 心理辅导:所谓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一知识和技能,给学生合乎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客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方面做出良好适应。

学校心理辅导的6个原则: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4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5个别化对待原则;6整体性发展原则。 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学会调试。

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6种方法:1强化法;2代币奖励法;3行为塑造法;4示范法;5暂时隔离法;6自我控制法。

十二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第一教学目标要着眼与学生的行为而非教师的行为;第二教学目标要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而非学习过程。

教学目标的具体功能和作用:1知道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2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3指引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的3种分类:1认知目标;2情感目标;3动作技能目标。 教学目标表述为:1行为目标;2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

加涅指出在教学中要依次完成的九大教学事项是:1引起学生注意;2提示教学目标;3唤起先前经验;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展现学习行为;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我国小学常用的5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练习法;4演示法;5游戏。

课堂教学环境包括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课堂社会环境包括教师;学生;课堂情境三个要素。

教学策略包括:1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2以学生为重的教学策略;3个别化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有:1发现教学;2情境教学;3合作学习个别化教学模式有:1程序教学;2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3掌握学习。

十三章:课堂管理

所谓课堂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内外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的功能。

影响课堂管理的4个因素: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的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 群体可以分为两类:1正式群体;2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历经了3个阶段:1松散群体;2联合群体;3集体。 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课堂纪律的4种类型:1教师促成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3任务促成的纪律;4自我促成的纪律。 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

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的7种方法:1使用信号制止不良行为;2;邻近控制;3提高学习兴趣;4使用幽默;5安排余暇;6移除诱因;7提出要求。

十四章:教学测量与评价

教学评价的4种类型:1形成评价和总结性评价;2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3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4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教师自编测验的形式主要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种

有效自编测验的4个必要条件:1信度;2效度;3区分度;4难度。 评分的标准可以分为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两种。

十五章:教师心理

专家型教师和新手教师的差异:1课时计划的差异;2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3课后评价的差异

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表现为:1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2吸引学生注意力;3教材的呈现;4课堂练习;5家庭作业的检查;6教学策略的运用。

教师成长的3个阶段:1关注生存阶段;2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

教师成长的3个基本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反思教学经验。 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昭通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15章

昭通市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

昭通市教师补员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专题 (10)

昭通市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 (5)

昭通市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 (材料)

昭通市教师补员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专题 (6)

昭通市教师补员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总复习

昭通市教师补员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总复习

昭通市教师补员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专题 (9)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

《昭通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优秀].doc》
昭通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优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